海溝是如何形成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海溝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到一萬多米。海溝多分佈在大洋邊緣,而且與大陸邊緣相對平行。很多人都不清楚。以下就是小編做的海溝的形成原因整理,希望對你們有用。

  形成海溝的原因

  深度超過6000米的狹長的海底凹地。兩側坡度陡急,分佈於大洋邊緣。如太平洋的菲律賓海溝、大西洋的波多黎各海溝等。

  海溝多分佈在大洋邊緣,而且與大陸邊緣相對平行。對於海溝,目前科學家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水深超過6000米的長形窪地都可以叫做海溝。另一些人則認為真正的海溝應該與火山弧相伴而生。世界大洋約有30條海溝,其中主要的有17條。屬於太平洋的就有14條。

  地球上主要的海溝都分佈在太平洋周圍地區,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也都位於海溝附近。地球上最深、也是最知名的海溝是馬裡亞納海溝,它位於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東南側,深度大約11,034米。1951年英國挑戰者Ⅱ號在太平洋關島附近發現了它。

  在地質學上,海溝被認為是海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密度較大的海洋板塊以30度上下的角度插到大陸板塊的下面,兩個板塊相互摩擦,形成長長的"V"字型凹陷地帶。另外,科學家還認識到所有的海溝都與地震有關。環太平洋的地震帶都發生在海溝附近。這是因為海溝區的重力值比正常值要低,它意味著海溝下面的岩石圈被迫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向下沉降。

  海溝的結構特徵

  地殼結構

  海溝洋側坡是大洋盆地岩石圈的直接延續,地殼結構一般屬於正常的大洋地殼。海溝的軸部地殼開始增厚,但仍具有洋殼的3層結構。軸部地殼增厚主要是由於層3增厚的結果。層3厚度可達7~9公里,比標準洋殼的層3***4~5公里***厚。有的海溝軸部莫霍面的深度超過海面之下20公里,如千島-堪察加海溝和湯加海溝。但也有軸部地殼無明顯增厚的,如琉球海溝和阿留申海溝。自軸帶向陸一側,地殼厚度普遍急劇增大。海溝大體上是大洋地殼與大陸地殼***或過渡型地殼***之間的接觸過渡帶。

  地震活動

  海溝及其伴生的火山弧,位於板塊俯衝邊界,有強烈的地震活動。震源通常自洋側向陸側加深,構成自海溝附近向大陸方向傾斜的震源帶,稱為貝尼奧夫帶,其形成與板塊俯衝作用有關。海溝本身主要為淺源地震帶。大量的淺源地震發生於海溝陸側坡一帶。其震源機制多數顯示為逆斷層型,反映了俯衝板塊與上覆板塊之間的匯聚擠壓作用。淺源地震也見於海溝軸部和洋側坡。在洋側坡和外緣隆起,地震震源機制多顯示引張作用。這可能是由於大洋板塊俯衝下彎,使彎曲部凸面的板塊表層處於伸張狀態所致。中、深源地震則主要分佈在火山弧及弧後地區。

  重力與磁

  20世紀20~30年代,荷蘭學者F.A.芬寧·梅因納斯首先發現海溝是重力負異常帶。自由空間異常與均衡異常最低值位於海溝軸部或略偏陸側。自由空間異常低達-200毫伽以下,顯示出海溝地區的地殼均衡狀態遭到劇烈破壞。負重力異常表明:在均衡調整作用下,該帶具有上浮而使海溝地形消失的趨勢。但板塊的俯衝沉潛作用與均衡上浮力相對抗,使深邃的海溝地形得以維持。俯衝作用使海底岩石圈下陷,並代之以增厚的水層,必然會導致重力值降低。故負重力異常的存在也為俯衝作用的存在提供了佐證。外緣隆起則伴有不大的重力正異常。有的海溝未發現磁異常,或僅有微弱的正或負的磁異常。有的海溝***如阿留申海溝和日本海溝***已發現條帶狀磁異常與海溝軸斜交,條帶狀磁異常越過海溝軸,延伸入海溝內壁下數十公里,其異常幅度向陸側逐漸降低。這可能是大洋板塊向陸側俯衝的反映。

  熱流

  海溝是冷板塊的下潛處,其熱流值低達1微卡/***釐米2·秒***以下。由於岩石的熱導率極低,俯衝的速度卻較快,下插板塊的溫度就比同深度的地幔的溫度低得多,海溝及海溝內壁附近出現很低的地溫梯度和熱流值,所以海溝本身缺乏火山活動,海溝深部可出現高壓低溫變質作用。而海溝向火山弧的方向,熱流值卻顯著升高。

  世界上10條最深海溝

  ***1*** 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最深11034米,為目前所知最深之海溝,也是地殼最薄之所在。該海溝地處北太平洋西方海床,位於北緯11°21′、東經142°12′,即近關島之馬里亞納群島東方。此海溝為兩大陸板塊輻輳之潛沒區,太平洋板塊於此潛沒於菲律賓板塊之下。海溝底部於海平面下之深度,遠勝珠穆朗瑪峰海平面上之高度。

  ***2*** 太平洋湯加海溝:最深10882米,在太平洋中南部湯加群島以東,北起薩摩亞群島,南接克馬德克海溝,全長1,375公里,寬約80公里。平均深6,000米,最深達10,882米。

  ***3*** 太平洋日本海溝:最深10682米,在太平洋西北部,日本群島東側南北分佈的海溝。北連千島海溝,南接伊豆諸島東側小笠原群島附近的海溝。長890公里,寬100公里。平均深度6,000米。本州島鹿島灘東部深8,412米,最深處在伊豆諸島東南側。

  ***4*** 太平洋千島海溝:最深10542米,是在太平洋千島群島附近的一個海溝。

  ***5*** 太平洋菲律賓海溝:最深10497米,位於菲律賓群島以東的海溝,從呂宋島之東北方伸延至印尼哈馬黑拉的摩鹿加群島,長約1,320公里,闊約30公里。菲律賓海溝形成的原因是板塊的碰撞,由玄武岩組成較重的菲律賓板塊以每年16釐米的速度沉到由花崗岩組成較輕的歐亞板塊之下。兩塊板塊的交匯之處就是菲律賓海溝。

  ***6*** 太平洋克馬德克海海溝:最深10047米,長約1500公里,平均寬度60公里。

  ***7*** 大西洋波多黎各海溝:最深9219米,位於大西洋北部,波多黎各島北9218公里,長約1550公里,平均寬度120公里。

  ***8***太平洋新赫布里底海溝:最深9174米,位於萬那杜島***新赫布里底島***與新喀里多尼亞島之間的珊瑚海邊緣。長約1200公里,平均寬度70公里。

  ***9*** 太平洋布幹維爾海溝:最深:9140米,位於太平洋西南面,布干維爾島以西9140公里。

  ***10*** 太平洋雅浦海溝:最深8850米,位於太平洋西部,帛琉群島與馬裡亞納海溝之間,雅浦島東北8850公里。

  海溝的地理分佈

  海溝分佈在活動大陸邊緣,主要見於環太平洋地區。在太平洋西部,海溝與島弧平行排列;在太平洋東緣,海溝與陸緣火山弧相伴隨。大西洋和印度洋也有少數海溝。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也都位於海溝附近。海溝與島弧緊密共生構成統一的弧溝系。大多數海溝位於島弧向洋一側;也有少數海溝見於島弧陸側的邊緣盆地中,如南海東緣的馬尼拉海溝、所羅門海的新不列顛海溝和珊瑚海的新赫布里底海溝等。這些海溝除長度較小外,其他形態特點與一般海溝無異。


白銀是如何形成的
蜜蠟是如何形成的
相關知識
海溝是如何形成的
海洋是如何形成的
海嘯是如何形成的海嘯的起因
大海是如何形成的
過敏性鼻炎是如何形成的
黑頭是如何形成的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閱讀題答案
極光是如何形成的
隕石是如何形成的
磁場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