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字的評價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王羲之的書法如行雲流水,有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那麼,關於王羲之的字型,人們是如何評價的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評價王羲之的書法,希望能幫到你。

  王羲之的書法評價

  "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 這是東漢書法家蔡邕的一段關於書法的描繪.

  我們的漢字最初產生時是對於事物形象的模擬,後來發展為抽象的符號.抽象的東西總會 給人規格化的感覺但偏偏衍生出了一門叫做書法的 “藝術 ”,一種抒發感情的方式.

  這期的<三聯>在 “有關品質”的欄目裡寫到了王羲之.看過之後突然就對書法產生了一點點新的感悟, 也算是靈光乍現吧.於是想起小時侯看的一本故事書<書聖王羲之>, 一時興起翻出來又瞄了兩眼,發現了一些年幼無知的我曾經忽略的東西.

  自打會寫字之後,好象嘗試著或者被迫得有過很多次練字的經歷.小學那會兒,爸爸媽媽給買了龐中華的字帖,每年暑假我的計劃裡都有練字這一項,但鑑於意志太不堅定,爸媽的管束又不嚴厲, 總是開篇巨集大然後立馬偃旗息鼓不了了之.雖然以後每次看到人家寫出一手漂亮的字就心生羨慕,並且下定決心如何如何,但也就混個典型的長立志型.上高中以後突然 覺得自己的字很“小氣”,當時宿舍裡一個同學吹噓她寫的是瘦金體***不知道是不是這幾個字***,我覺得挺”開闊”的,感覺很隨性,還模仿了一陣子.不過至今印象最深的還是高中物理老師的字,很矯健的感覺,又很圓潤.每次上課記筆記的時候,閒暇還會留意他板書的筆法.寫得出神入化.那時候每次做物理練習卷子,左上角都會有手寫的標明”物理”的字樣,一看就是出自老師之手,看得多了以至於現在寫的最流利的就是”物”字. 上大學之後更加發現很多很多寫字或很漂亮或很帥氣的人,可常常一問,人家都說根本沒練過字,純屬天然形成,大概是資質甚好吧!

  其實我所謂的練字也只是停留在把字寫漂亮的層面上,真正的書法大概是要上升到精神層面的吧.

  <三聯>找尋了歷史上對王羲之字的評價,例如:”遒媚勁健,絕代更無”,”飄若浮雲, 矯若驚龍” .關於王羲之的典故最著名的就是“入木三分”.

  在那本小時侯看的書裡,粗淺地探尋著王羲之成長的過程.覺得一直推動他的就是一個“意”字.

  他最早的老師衛夫人就曾教導他要“意在筆先”,而大書法家蔡邕的一番話曾給了他很大啟發“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王羲之還研究過老子和莊子的學問.<莊子>裡有一段”笙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笙;蹄者,所以在兔子,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他應用到書法中的理解為字是言, 字中顯示出一種韻律便是意,書法達到很高的境界時,便忘了筆下的字,而在追求一種跳動著的意韻.老子談到過風,老子說,天和地,猶如一隻風箱.這隻風箱的中間是空虛的.正因為它空虛,風才能從中進進出出,來來去去.天地間的空虛愈大流動的風也才愈大愈猛.王羲之應用到書法結合蔡邕的“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認為,懷抱放開,胸中一片空虛,性情才會充溢心中,才能有意韻從筆端奔湧而出.

  所謂“ 意”,也就是書法不只停留在”形”上,更能從中看到一種風骨,一種精神.這自然會和書寫者的個性有關 .<三聯>裡寫到”我們最喜歡的其實還是王羲之的行書.楷書能充分展示他內蘊的優雅,是正襟危坐的書寫.一筆一劃的字字精緻但與行書比.總覺得行書是他灑脫不屑世事的最好寄寓更能體現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巫峽千尋,走雲連風’.在我的體會中,王羲之是一位因生活優裕而脫風塵氣的清韻雅士,雖有‘骨鯁’名稱,雄渾豪放之氣總顯不足,所以草書就嫌狂浪不夠.”

  覺得談到書法談到書法家怎麼一下子出來很多事情和他們有千死萬縷的聯絡,很是微妙,而每一個分枝都能讓人產生很多書法以外的認知,讓你即便不是在書法上很有造詣的人也能從和他相關的事情中找到共鳴.好象它的”得意忘言”, 它的”空虛也是一種力量”,它的“先散懷抱,任情恣性”它的”大巧若拙”很能讓我們想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境.羅哩巴嗦說了這麼多,只是想盡量把自己的意圖說的明白一點,但感覺還是挺混亂,只能用一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做託詞了.

  王羲之的自我評價

  吾書比之鐘、張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尤當雁行。張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謝之。後達解者知其評之不虛。吾盡心精作亦久,尋諸舊書,惟鍾、張故為絕倫,其餘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賢,僕書次之。須使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論君不謝。《自論書》的有關內容,南朝劉宋時虞龢的《論書表》有過表述;《晉書·王羲之傳》也有載錄;唐代孫過庭《書譜》曾復引,它們雖有字句上小的差異,但大意則相一致。

  王羲之將自己的書法藝術放在中國書法史這個高層次上來衡量,他認為"惟鍾張故為絕倫,其餘為是小佳,不足在意。"而他自己的書法與鍾繇、張芝則不相上下,呈並行之勢,或者有些地方超過他們,與張芝的草書相比,其水平尤其接近。王羲之對自己書法藝術的評價是中肯而客觀的,並沒有言過其實,也沒有謙謙君子之態,充滿了一代大師的自信。王羲之學習鍾繇、張芝是花過一番苦功的,鍾繇的《宣示表》曾得到王氏家族的高度重視,家族中很多人都臨習過,唯有王羲之的書法與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王羲之曾說他"真書勝鍾,草故減張",其實王羲之的草書天然純真,氣韻生動,公認勝張,如今從《十七帖》等草書可以看出。王羲之承認張芝的"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的功夫,但王羲之晚年的功力並不比張芝遜色。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與其同時代的大家相比,"平南、李式論君不謝"。平南即王平南,王羲之的伯父王廙;李式是衛夫人的侄兒,他們都是名噪一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顯然是超過他們的,在這裡則雲"論君不謝"。

  這篇書論對書法創作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意"存在於點畫之間,而不是在點畫的表面,這種"意"是玄妙的、高深的,只能意會而難以言傳,他認為"意"是書法的最高境界。後人評論王羲之的書法藝術時說"出神入化"就是說它具有"意"的內蘊,"意"是玄學的"意",以表示玄學的情緒。用書法作為玄妙感情的抒發,早在衛夫人的書論***傳***中,就已經提出把"意"和形式看成一個整體,作為創作構思前的一種準備,王羲之對"意"作了進一步深化,將"意"作為"書法"和非書法的界限。

  天下第一行書的介紹

  《蘭亭序》晉朝人叫《臨河序》,後人又稱為《修禊序》、《禊帖》、《蘭亭詩序》,計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據說,東晉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亭流觴飲酒,賦詩唱和。王羲之面對良辰美景、高朋摯友,用蠶繭紙、鼠須筆,乘興寫下了這篇“遒媚勁健,絕代更無”的序文,王羲之回家後又重寫了數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別愛重,交付子孫傳藏,傳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無嗣,交弟子辯才儲存,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千方百計得到了《蘭亭序》,常常“置之座側,朝夕觀覽”。貞觀十年***公元六三六年***,讓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摹拓十本以賜近臣,死後把真跡帶進昭陵作為陪葬品。所以我們至今已經無法看到《蘭亭序》的真跡,只能看到下真跡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最逼真的是馮承素摹本,因帖前後印有唐中宗李顯年號“神龍”各半之印,故又稱為“神龍本”。郭天賜謂“神龍本”“筆法秀逸,墨彩豔發,奇麗超絕,動心駭目”。

  《蘭亭序》結體欹側多姿,錯落有致,千變萬化,曲盡其態,帖中二十個“之”字皆別具姿態,無一雷同。用筆以中鋒立骨,側筆取妍,有時藏蘊含蓄,有時鋒芒畢露。尤其是章法,從頭至尾,筆意顧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斷意連,氣韻生動,風神瀟灑,所以明末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右軍《蘭亭序》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出,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最難能可貴的是,從《蘭亭序》那“不激不厲”的風格中,蘊藏著作者圓熟的筆墨技巧、深厚的傳統功力、廣博的文化素養和高尚的藝術情操。
 

王羲之的抓筆
王羲之的字特點
相關知識
關於王羲之練字的故事介紹
王羲之蘭亭序評價
對王羲之為人的評價
王羲之寫字歇後語的答案
王羲之寫字打一歇後語的答案
關於王羲之教子的國學經典故事
王羲之書法的特點是什麼
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
王羲之一生的主要成就與貢獻
國學故事王羲之吃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