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創業咖啡解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一提起北京創業街,就想起那些琳琅滿目的咖啡廳,創業咖啡的興起是如何開始的,它的發展又會如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的“花式”咖啡館

  說起中關村創業大街,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車庫咖啡、3W咖啡、Binggo咖啡、言幾又咖啡……遍佈街區的創業咖啡無疑給人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都是咖啡館,它們又有著怎樣的不同?

  車庫咖啡 做更好玩更有意義的事情

  “蘇哥”、“老蘇”、“蘇老闆”……鑫鼎賓館二樓的車庫咖啡,隨著蘇菂的走動,一聲聲不同的稱呼從各個角落傳來。這裡就是中關村創業大街上的第一家創業咖啡——車庫咖啡內常見的一幕。

  進到車庫咖啡的創業者們,只需要點一杯咖啡就可以在店內待一天。車庫咖啡創始人蘇菂一直以來將車庫咖啡定位為“創業者的烏托邦”,不以盈利為最終目的,為創業者提供一個創業的載體和交流的平臺,是其初衷。車庫咖啡的“活法”主要有幾種:賣咖啡、租工位、辦活動、出租廣告位。據車庫咖啡店員介紹,24小時營業的車庫咖啡基本上每天都滿座。

  “我認為車庫咖啡最有價值的地方並不是給創業者提供辦公場地,也不是舉辦活動,而是聚集起了創業者社群。”在蘇菂的眼中,盈利永遠是放在第二位的。目前,車庫咖啡已經形成了良好生態體系的雛形,其本身已聚集了大量的創業者,而後這些創業者又吸引了一大批投資人、政府、銀行等資源。

  在車庫咖啡一切都逐漸走上正軌的時候,一個更為巨集偉的計劃已經展開。“我們要做更好玩更有意義的事情”,蘇菂目前正在籌備建設YOU+創業社群,樓宇中設公共辦公區、會議室、活動區和住宿區等,將以較低價格出租給創業者和專業人士。未來,YOU+將成為創業者學習、工作、住宿、交流、合作的創業社群。

  據瞭解,今年底第一家YOU+創業者之家將在蘇州橋開業,該專案已獲得雷軍等投資人及機構的鉅額投資。未來將實現100個連鎖店,打造中國創業者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型社交網路。

  3W咖啡 賺錢不可恥,不賺錢太可恥

  相比車庫咖啡的做法,3W咖啡的業務模式按其樓層分得很清。3W咖啡共有三層,一樓和二樓做咖啡館,二樓同時還有一個小型演播廳,三樓則全部為封閉的孵化器。

  最初,許單單、鮑春華、馬德龍三位創始人聯合100位出資1萬元的股東成立了3W咖啡。“3W為什麼變成孵化器?還有為什麼要做拉勾網?”3W咖啡聯合創始人許單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就是因為我們咖啡館要倒閉了,房東說明天再不交房租、水電費就給你掐了,我們水被斷過,電也被掐過,那個過程是特別特別痛苦的,我們覺得要不算了,的確虧損挺嚴重的,前前後後虧了上千萬元左右”。從那時起,3W咖啡開始謀求轉型之路。

  “最終我們整個3W發生了一個轉變,到現在我們拿到很多的融資,但是回頭看當時的轉折點就是一個,我們決定把這個事情當成一個生意來做,思維的轉變是一切的開始。” 許單單說,“我們認為如果想幫助別人,你自己首先要活著,活好了才能幫助到別人,自己賺錢一點都不可恥,賺不到錢才可恥,你自己都不是一個好的生意人,你做不好企業,你還孵化別人,這個邏輯是錯的。”

  “過去三四年間,在3W咖啡出現了以後,中國至少出現上百家的眾籌咖啡館,有1/3是賺小錢的,1/3快要倒閉,1/3已經倒閉,3W咖啡可以說是惟一一家自己掙錢的企業。”許單單表示,由於咖啡館的存在推動了拉勾網的發展,推動了獵頭公司的發展,目前整個公司估值有十幾億元的規模,賺錢不可恥,不賺錢太可恥,有了這個心態之後才有了今天的結果。

  Binggo咖啡 我們可以提供全程孵化

  有著兩層空間的Binggo咖啡,一樓更像是一個傳統的咖啡館,大概有近百個座位。二樓則是創業孵化區,每個工位1200元/月,目前已經入駐了多支早期創業團隊。二樓還有著一個活動區域,像最近逐漸火爆起來的“週五咖啡館”就是每週五在這裡“營業”。“週五咖啡館”每週五邀請一位創新創業者來中關村創業大街,一邊喝咖啡,一邊講述創新創業故事,在輕鬆融洽的氛圍中營造一個有趣、有料、有用、有溫度的創業空間。

  此外,二樓還有一個“Binggo學社”,它定位於創業企業商業加速,旨在通過全面的迴圈式培養計劃和資源整合,為國內外初創企業提供天使投資、商業資源對接、跨境孵化、市場推廣四大服務,幫助創業企業快速拓展市場,實現商業價值。

  翻開Binggo咖啡的活動排期,當月基本被佔滿。在Binggo咖啡創始人秦君看來,Binggo咖啡的“活法”與其他幾家咖啡館有所不同。“我們現在活動比較多一些,每個星期都有好多場,這個也是有一定的場地費的。另外,對於我們來說,這個孵化器本身就是一個天使投資機構,依靠投資掙錢才是最好的盈利模式。”

  據瞭解,Binggo與其他孵化器不同的是它有清控科創的背景。清控科創是產業園科技地產服務商,在全國有300萬平方米的產業空間,為1000多家科技型公司服務。做這個孵化器是結合了清控科創的矽谷資源,清控科創在矽谷亦投資了一個孵化器,把矽谷的資源吸引到國內,把國內的這些創業者推送到矽谷孵化。

  秦君表示,“用一杯咖啡可以創業,用一杯咖啡產生Idea,有什麼專案可以到樓上註冊公司,可以辦公、可以得到我們的種子資金、可以得到我們的建設投資,再好了可以到我們的產業園裡面去做大做強”。

  言幾又咖啡 看上的東西都能拍走

  作為開業最晚的言幾又首先在業態和裝修方面都不同於之前的三個咖啡館類孵化器。光從名字上,就透著濃濃的文藝範兒。

  據咖啡館負責人楊贊鬆介紹,言幾又取意繁體的“設”字,而咖啡館店面的裝修亦充滿了設計感。言幾又裡涵蓋多種業態,它不只是一家咖啡館。就像它的宣傳理念一樣——將生活拆分。

  “言幾又裡面現在一共有五個業態,主要靠活動和空間把這幾個業態連線起來。言幾又的空間以後會越來越講究,比如從書的區域引導到藝術品區,從藝術品區引導到創意生活品區,而咖啡就是在這裡面起到銜接的作用。你可以拿著咖啡到處走,但凡你能找到的地方都能坐,但凡你看上的東西除了妹子剩下以外都能拍走。”這是楊贊鬆的設想。

  言幾又的孵化功能也與別家不同,言幾又作為飛馬旅旗下的一個獨立公司進行日常運營。三層的小樓被分割成兩部分,一樓和二樓的一半作為言幾又書店、咖啡館、活動室的場地,二樓的部分和三樓全部被作為飛馬旅的孵化器,飛馬旅的孵化器除了基本的工位,還配備了四個會議室和一箇中型演播廳。

  北京中關村的“創業咖啡”為何那麼香?

  行政審批的優化、政策支援的整合,仿若空氣,令人習之而不察。正是運轉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為創業者卸下了心理包袱、解除了後顧之憂

  “有些創意不能坐等”,這個信條總能鼓舞少數有魄力的創業者。而最近頻頻進入公眾視線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只用了一兩年就讓一個觀念深入人心:創業可以離大眾很近,任何一個拎著創意的人,都可以來這裡試試斤兩。

  沒場地,這裡有開放、廉價的創業咖啡館,點一杯不到20元的咖啡,就可以辦公一整天。不懂行,這裡有各種創業模式“路演”,還有一大堆陌生人願意參與討論;無經驗,這裡有各種類別的創業孵化器,把初創者送上馬扶一程;缺資金,這裡每天都有瞄準各行各業的投資人苦苦尋覓創業者,其中不乏身價不菲的大老闆、天使投資人……

  毋庸置疑,一個全方位支援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已然從創業大街上最初那些簡陋的咖啡館中生長出來,它能幫助真正的創意脫穎而出、暢快游泳。

  全面為創業搬走麻煩,無疑是它令創業者眷戀的地方,也為這條200多米的大街集聚了始料未及的超強人氣。政府官員、國內外創業者、企業家、專家學者紛至沓來,都想嚐嚐中關村“創業咖啡”的味道。

  可以直觀感受到的是,創意和機會的確成了街面上的通行證。互不相識的兩個人,可以喝著咖啡盡情分享創業經歷和各種資訊;一拍即合從此合夥創業的,也不在少數;只憑天才創意就獲得天使投資人的垂青,也不是天方夜譚。創業者只需要考慮,自己的想法是否成熟、團隊是否有亮點,而不用擔心“真金”長期被埋沒。

  幾年前還以圖書批發和餐飲旅遊為主的一條街,為何能短時間實現如此華麗的轉身呢?

  其實,這背後並沒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祕密。雖然成功者總能在普通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價值,但他們遵循的仍是基本原則,而非祕籍。中關村有關人士曾自豪地說,他們在科技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最關鍵的原因就是20多年來一以貫之地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在這裡,行政審批的優化、政策支援的整合,仿若空氣,令人習之而不察。但正是這個運轉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為創業者卸下了心理包袱、解除了後顧之憂。

  中關村從不提倡三件事:圈地、優惠、招商。從誕生的那天起,管委會機構設定中就沒有招商局。過去,一些地方常常追逐單個超級企業、單個大專案或某個產業鏈,以快速實現經濟騰飛。但是,創新生態系統是招不來的,必須得超越“以特殊政策為重點專案保駕護航”的老思維。多研究本地的市場環境,積極和各類創新創業主體共商共建,創業環境有什麼短板就補什麼,一步步填平窪地,才能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氣象。

  換句話說,中關村是改革創新“改”出來的,不是優惠政策“喂”出來的。以創業大街為例,政府不包辦,採取由兩家企業組成運營團隊的方式予以扶持,率先實施“一個工位註冊一家公司”等工商改革,將暫不符合認定條件的多家早期創業服務機構,認定為創新型孵化器,納入服務支援體系。政府“不越位”也“不缺位”,方有創業大街群賢畢至、香飄海內外。各地建設“眾創空間”,移植創業咖啡館,如果看不到這一點,只會“空有其形,難聞其香”。

  中關村的“創業咖啡”,不僅有二三十年的積澱,還有一些難以複製的優勢,比如周邊雄厚的人才資源、人文氛圍等。但是,中關村培育創新生態系統的慢功夫、依靠市場創新的戰略定力、於無聲處改革的果敢行動,無疑還是值得好好咂摸咂摸。

  中關村咖啡館創業模式靠譜嗎

  據說相關的政府部門、創業孵化機構和創業者到北京來,這個短短的創業“大街”是必看的一景。其實來了,看到最顯眼的就是各種咖啡館。據說這裡的咖啡館咖啡水平一般,服務也很難讓人點贊,可是活動不少,各種懷揣夢想的創業者和各懷盤算的投資人經常在這裡的各種沙龍上出沒。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創業孵化幹嘛要整些咖啡館呢?其實這條街上第一個創業孵化器,是蘇菂做的車庫咖啡。作為投資人的他,當時覺得在北京這麼大的一個城市,要四處奔波地看專案,花在路上的時間太多。如果能有個地方,讓創業者們都聚在一起,這樣不就方便了麼?於是就有了車庫咖啡。

  沒想到過了幾年,這裡的創業孵化器,都開始做咖啡館。

  問題是,咖啡館真的能帶來創新麼?

  從人類創新的歷史來看,咖啡館還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據說,英國倫敦的第一間咖啡館是1650年在牛津出現的,那時的咖啡館曾經被稱為“penny universities”***一便士大學***,人們可以花上一便士,點一杯咖啡,順道聽聽學者們的滔滔辯論,也能長很多見識。

  到了1700年,倫敦的咖啡館就有2000多家。這些咖啡館迅速替代了酒吧成為人們社交的重要場所,不僅將原來經常醉醺醺的男人們變得精神興奮,而且因為其開放平等的交流氛圍,慢慢形成了相對固定的一些新的社交圈子。有人研究,現代出版行業就是在這樣的咖啡館裡奠定了基礎。

  在美國科技思想家史蒂文·約翰遜看來,咖啡館模式是人類社會創新的一個重要載體和象徵。在《偉大創意的誕生》一書中,他認為咖啡館是有別於家庭和辦公室的第三空間,在這樣的環境裡,可以為創意創造更多的連線。他覺得“18世紀的英國咖啡館孕育了無數啟蒙時代的創新,從電力科學、保險業到民主意識;弗洛伊德每週三晚上在維也納伯格巷19號的沙龍裡聚集醫生、哲學家和科學家,一同探討精神分析這一新的領域;巴黎的咖啡館見證了很多現代主義思想的誕生;美國矽谷的家釀俱樂部成功地引發了個人電腦的革命。”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教授馬丁·呂夫***Martin Ruef***曾經做過一個調查,他採訪了766名創業的學生,用一個複雜的系統來評估他們的創新性。他跟蹤每名畢業生的社交網路,不僅僅是熟人的數量,更重要的是熟人的種類。

  呂夫的研究為咖啡館模式的社交網路提供了很好的支援:最具創意的人往往擁有廣泛的社交網路,通常會延伸到組織外部,涉及到不同專業和領域。他的結論是“多樣、橫向的社會網路,其創新性要比單一、垂直的社交網路高出3倍。”

  以社會學的視角來看,咖啡館為“弱連線”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而這種弱連線使得創意和資訊可以在整個社會網路中高效流通,在流通過程中,創意會發生碰撞、對抗甚至功能變異,真正的偉大的創新往往就是在這種不斷地碰撞和變異中出現的。

  史蒂文·約翰遜的《偉大創意的誕生》一書,副標題是“創新自然史”,他在書中梳理了公園1600~2000年來人類的創新成果,包括複式記賬法、進化論、空調、網際網路等等,巧合的是,西方社會開始喜歡喝咖啡,也是在公元1600年之後。這麼來看,咖啡和咖啡館在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中,的確是功不可沒呢!

  這幾年,中國人也越來越喝咖啡了,咖啡館也越來越多了。除了那個著名的星巴克之外,大大小小的咖啡館開始湧現,你在大眾點評網上搜索一下海淀區中關村附近的咖啡館,就有94家之多。考慮到中關村地區這些人的職業特點,他們坐進咖啡館之後,會談些什麼呢?

  據說咖啡館作為經營性店面,因為租金等方面的壓力,盈利能力一般。又據說,中關村創業大家上的咖啡館,或多或少都有政策性的支援。不過到中關村創業大街的網站上看看,每個咖啡館裡的活動日程排得還挺緊密,各種各樣的活動在這裡密集舉辦,倒是真的很期待,未來在這裡能夠有“偉大的創意”誕生。
 

北京創業咖啡大廳點評及體驗
北京創業經驗餐飲篇
相關知識
北京創業咖啡解讀
北京創業咖啡廳評點
北京創業咖啡大廳點評及體驗
北京中關村創業咖啡館解讀
北京中關村創業咖啡吧現象解讀
北京啟迪之星創業咖啡計劃書
北京創業公司註冊有什麼流程
北京創業公司需要多少註冊資本
北京創業公司註冊怎麼做
北京創業經驗餐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