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鹿邑名勝古蹟介紹
鹿邑有眾多的風景名勝,自古以來享有很高的聲譽。宋、元、明、清歷代都有評選“七臺八景”活動。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河南鹿邑名勝古蹟,歡迎大家閱讀!
河南鹿邑名勝古蹟:老君臺
據清光緒《鹿邑縣誌》記述:“天寶二年***734年***建太清壇。文昌宮於臺記。”臺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磚構築,由24個平面圍成的高壇形古建築,狀若圓柱且有稜角,頂部面積765平方米,底面積略大。傳說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昇,故名“昇仙臺”。
臺上有正殿,面闊3間,進深3間,硬山式清代建築,殿內 東西偏殿各一間和山門一座,殿前壁上嵌有“猶龍遺蹟”、“道德真源”、“孔子問禮處”等明代碑刻三方***通***,清代贊助碑二通。殿內原有老子紫銅坐像一 尊,殿左前方有鐵柱一根,傳為老子“趕山鞭”。大殿後原有老君煉丹房。臺上還有古柏十三株。
山門下青石臺階共32層,加上正殿前一層,恰為33層,正符合老子升33層青天之說。進入老君台山門,合上13棵檜柏青翠蔥鬱,常年涼風習習,百鳥飛鳴。
臺下波光煙靄,湖水縈洄,景色宜人。映山門向南約裡許的中軸線上,依次有望仙橋、明道宮、文昌宮、八角亭、游龍堤坊、萬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 ”、“孔子問禮處”兩塊碑碣。牌坊上書“地古永傳曲仁裡”下題“天高近接太清宮”,楣鐫“萬教之祖”,正書蒼古遒勁。
河南鹿邑名勝古蹟:陳摶庵
位於河南鹿邑縣城東南隅,紫氣大道南側。與老君臺南北相望,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因宋太宗趙光義賜陳摶號白雲先生,又稱“白雲庵”。鹿邑人為紀念鄉賢,張姓鄉伸捐獻土地三百餘畝,在明朝嘉靖年間始建,清朝重修。該庵與明道宮南北相照。原明道宮“萬藥之祖”牌坊有一對聯為:“北望仙台訪猶龍遺蹟,南眺睡庵瞻白雲道範”。自古以來,明道宮與白雲庵就顯鹿邑紀念老子與陳摶兩處旅遊景點。陳摶庵連周圍的草墉榭佔地三百餘畝,有兩進院落,坐北朝南。山門七間,中間一間為穿堂,穿堂兩邊對聯為“華山遺一老,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鹿地建生祠,山河同其久,日月同其明。”
山門兩邊耳房內供有火神等泥塑神像。山門外有東西流向一條小河,中有小橋。從橋向東南,西南修有兩條磚路,傳為龍鬚,小路外邊對稱有井兩眼,傳為龍眼,路兩邊為花壇。第一進院內有正三間,有陳摶坐像一尊,怡然斜依枕上看書,襯托出幽靜景象,神態自然,栩栩如生。兩邊站立兩位神童,手託書卷。正殿內左山牆上,畫有壁畫為五龍昇天,龍下坐有五老,是傳授陳摶五龍蜇法的五位老人。右邊山牆上畫有陳摶與趙匡胤下棋的壁畫,是傳說中趙匡胤賣華山的故事。院內東西各有廊房數間,內有陳摶弟子塑像,神態各異,生動形相。第二進院內有寢殿三間,中有陳摶睡像一尊,頭西腳東,面南而 臥。整個那條建築磚木結構,灰磚灰瓦,古樸大方。庵院四周環水,一經再幽,蘆堤柳岸,裝點四時景象,魚遊淺水,白鷺翔空,漁舟唱晚。遊者飄然物外,頗有意趣,如在青坪峰中。
河南鹿邑名勝古蹟:明道宮
明道宮位於老子故里鹿邑縣城內,始建於漢代***公元743年***,興盛於唐宋。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傳道講學的紀念性建築群。目前的明道宮景區是依照清光緒縣誌記載,於二零零四年恢復重建的,由“伊人宛在坊”,“昇仙橋”、“猶龍堤”、“迎禧殿”、“玄元殿”、“享殿”、“昇仙臺”、等建築組成,規模巨集大,構築嚴謹。
河南鹿邑名勝古蹟:虞姬墓
虞姬墓位於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城東虞姬文化園內,墓側曾建有虞姬廟,廟內塑有項羽、虞姬像,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相傳虞姬性情溫柔,知書達禮,深得項羽喜愛。虞姬自刎後,項羽帶著她的屍體,向南馳走,不料漢兵追至,項羽無可奈何地丟下了虞姬的屍體。項羽突圍後,虞姬的屍體被來不及突圍的楚兵移葬於“霸離鋪”東2.5公里處,後來這裡出現的村莊就叫“虞姬村”。這即是虞姬墓的來源。
河南鹿邑名勝古蹟:太清宮
太清,道家渭天道,亦謂天空,傳為神仙居住,道教常用以名其宮觀。太清宮是老子故里的紀念性建築,初為老子廟,建於東漢桓帝廷熹八年***165年***,後改為老子祠。唐朝創始人李淵追認老子為始祖,以老子廟為太廟,起建宮闕殿宇,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並增建“紫極宮”、“太清樓”,改廟名為“玄元廟”。武則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冊封老子母為“先天太后”,在漢李母廟的基礎上,擴建成洞霄宮,位置在太清宮北一里。玄宗李隆基時,太清宮規模達到鼎盛,佔地八頃七十二畝,周圍四十里,宮內建築排列有序,瓊樓玉宇,金碧輝煌。太清宮稱前宮,洞霄宮稱後宮。前宮祀老子,後宮祀李母。兩宮中隔一河,河上有橋。河名“金水”,橋稱“會仙”。兩宮佔地872畝,各種建築600餘間,殿閣棋佈,雄偉壯觀,極盛一時。 "前宮"以太極殿為中心,東有老子牧牛場遺址,西有隱陽山遺址,中有九步井,至今仍存。大殿內供有老子塑像,殿側立有高約1.5米,直徑約25公分的鐵柱一根,人稱"趕山鞭",實為老子"柱下史"職務的象徵。自"靖康之難"後,太清宮屢遭破壞,後又數度廛修。
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優秀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