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的傳統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並隨著歷史前進而不斷傳承與發展。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文燦拒間

  詩曰:文燦之兄,醉毆暴慢,鄰人不平,怒其離間。

  宋朝時候,有一個人叫周文燦。在父母和師長的教導下,從小他就深深地懂得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根本。他有一個哥哥,兄弟倆友愛篤①甚。小時候,他們經常一起在外面玩耍。文燦累了,哥哥就會把他揹回家,在哥哥的背上,文燦感到就像在父親的背上一樣安全和踏實。

  兄弟倆長大之後,父母相繼去世。文燦和哥哥一直生活在一起,不幸的是哥哥染上了酗酒的惡習,經常喝得醉醺醺地回來,一個成年人應該乾的活也因此而不能幹了。天長日久,哥哥就只能靠著文燦為生了。有時清醒的時候,哥哥的內心也感到很羞慚,自己一個大男人,卻要仰仗弟弟過日子。但酒癮一來,兩條腿就不由自主地往酒館裡邁。有時,一幫酒友大家拉拉扯扯也一起過去了。文燦看到哥哥這個樣子,心中不但沒有半點埋怨,還時常體恤到哥哥身體不好,心情不快,總是對哥哥恭恭敬敬,好言好語相待。在他心目中,哥哥永遠是哥哥,與自己骨肉情深,手足相連,自己有能力養活哥哥,兄弟倆一定要終身友愛下去,這樣父母的在天之靈也會感到無比安慰啊!

  一天傍晚,文燦正在家裡看書,忽然聽到外面吵吵嚷嚷的,裡面似乎還有哥哥的聲音。他連忙跑出來,只見哥哥喝得酩酊大醉,正東倒西歪地往家裡走來,嘴裡還哼著歌兒,幾個人正對著自己的哥哥指指點點。文燦急忙上前去扶哥哥,沒想到哥哥粗聲粗氣地對他說:“你是誰?你要幹什麼?”突然一個大巴掌朝文燦猛煽過來。文燦猝不及防,倒在地上,哥哥又把他按在地上暴打了一頓。等哥哥打夠了,文燦好不容易才爬起來,已是遍體鱗傷了。

  鄰居們聞訊紛紛趕來,他們早就對文燦的哥哥多年來仰仗弟弟生活有所不滿,現在見到這幅情景,都感到憤憤不平。有的說:“太不像話了!居然打自己的親生弟弟,也不想想自己是靠誰生活?”有的說:“文燦,別傻了,乾脆告官算了!”這時哥哥的酒也醒了,看到如此情形,心中萬分後悔,但又不知道說什麼好,只是在一旁默默垂淚。幾位鄰居還在一旁大聲指責。文燦看到眾人這個樣子,又看到哥哥在夜色中憔悴無助的模樣,不禁一陣心酸。他走上前去扶住哥哥,怒聲對著眾人說:“我的哥哥並非來打你們,你們哪裡可以離間我們的骨肉至親啊!”眾人一聽,不禁一愣,仔細一回想,感到很慚愧,就悄悄地回去了。文燦把哥哥攙扶回家,幫他擦洗一番後安頓他睡下。在柔和的燈光下,文燦看著哥哥熟睡的面容,顯得是那麼消瘦和蒼老。他不禁感慨萬分,哥哥老了,我以後一定要更加細心地照料哥哥,讓他能健康快樂地安度晚年。後半夜,哥哥醒了,他放心不下弟弟,輕手輕腳地起來,走到弟弟床邊,在清涼的月光下,只見弟弟睡得很熟,很香甜。但臉上的傷痕卻是清晰可見,哥哥不禁老淚縱橫,弟弟呀,真對不住你啊!這件事情就像長了翅膀一樣,一時傳遍了鄰里八方,傳到了朝廷。許多人家的兄弟爭相以周文燦作為效仿的榜樣。當朝的宰相司馬光知道了這件事情,不禁為周文燦對兄長的至情至愛大加讚賞,還常常寫這一樁事情去勸誡人家,告誡凡是有兄弟之人,一定要懂得包容手足。

  我們深深地感覺到:家庭中,團體內,我們與人相處需要和樂融融。這種和諧要長久地維持不是很容易,常常存在受離間的威脅。因此兄弟姐妹相處,無論何時何地,處在怎樣的情形下,都應該以親情為重,要相互體諒和包容。讓我們來設想一下,假使周文燦聽到別人對兄長交相指責,也對哥哥生起氣來,一怒之下,可能反擊,兄弟倆可能雙雙受傷,也許傷得會很嚴重。

  另外,如果周文燦一怒之下告到衙門,他的兄長可能這一生因此而毀。因此,在眾人為自己打抱不平的情形下,周文燦能以兄弟之情為重,不受好管閒事的眾人離間,反而回勸他們,可以說是非常明智之舉,這是緣於他的內心充滿對兄長的敬愛啊!正是這種兄弟的親情可以使他包容兄長一時酒後亂性做出的糊塗事,也給兄長有悔改的機會。

  人在受屈辱時,或者情緒激動的時候,如果沒有及時冷靜下來,都有可能造成更深的、沒有辦法彌補的憾事。周文燦的兄長仰仗弟弟提供財物而生活,照理講他應該知恩圖報才是,想不到他卻酒後失態,無緣無故傷害弟弟,鄰居們當然會打抱不平。周文燦不願意別人來破壞他們兄弟間的感情。能忍人所不能忍,包容自己的手足,實在是太難能可貴了。《弟子規》告訴我們“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周文燦的這一舉動,不僅使兄弟之間的感情更加和樂,也使離世父母的在天之靈倍感寬慰。同時化及鄉里、民風,更使千百年後的子孫從中學習受益,這怎不令人感動萬分呢?

  同時,這個故事也提醒我們,“言人之非,後患何其大”,如果因為我們一句話,而破壞別人的和睦,這個罪有多深?有多廣?古人告誡我們,言人之非時,要想到它的結局和後果,到底會怎麼樣?我們每個人都要以同情心去尊重、關懷他人的處境,謹言慎行,促進每個家庭的幸福。願天下的每個家庭都能以親情為重,永遠和睦相處!

  【註釋】①篤:dǔ,忠誠。

  :朱顯焚券

  詩曰:朱顯兄弟,租產已分,不敢異處,取券盡焚。

  元朝真定縣***今河北正定***有一位叫朱顯的人。元世祖至元年間,朱顯的祖父臥病在床,想到自己隨時都會撒手人寰①,於是他決定在彌留之際,將家產按等份分好,還立下了字據,把後事交代得非常妥當。

  英宗至治年間,朱顯的哥哥不幸過世了,留下了幾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家裡一片蕭瑟淒涼,令人分外感傷。看到侄子們孤苦無依,朱顯非常地難過,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他對侄兒彥昉等人有著特別的照顧,把他們看作是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無微不至地關懷。

  看到侄子們年紀這麼小,還沒有能力自立,如果就這樣把財產均分,各奔前程的話,那有誰能夠關心到孩子們的教育?又有誰能在身邊料理他們處理不了的種種問題?如果沒有人幫助他們撐起這個家的話,往後的情形將會怎樣?將他們放任不管的話,於心何忍?想到這裡,道義之情油然而生。

  於是,朱顯就對他的弟弟朱耀說:“父子兄弟,本就同氣連枝,不可分離。現在,哥哥已經離開我們了,他的孩子那麼小,無論是情理還是道義上,我們都需要代替哥哥,來履行長輩應有的責任,把侄子的生活安頓好,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此外,如果沒有長輩在他們品行上,日日督導的話,又怎能培養他們的厚道善良?所以我們是不是不要分家,全心全力來看護和照顧?”

  平日,哥哥總是在默默地關懷年幼的侄子,那麼地真誠無私,弟弟被他深重的情義所感動。而今,哥哥又為了侄子,而決定放下這筆豐厚的遺產,讓整個大家庭共同來分享。對哥哥無私的心懷,他由衷地佩服與敬愛。

  於是,他們一同來到祖父的墓前,把祖父留下來的分產證明,全部焚燬。從此之後,這一家繼續其樂融融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關懷照顧,非常地溫馨。

  年少就失去父母,這真是人間的至痛。如果沒有親情的力量來維持家庭的溫暖,那孩子如何心智健全地成長呢?如何培養對周遭一切真誠的關懷,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在侄子們最為艱難的時候,如果還分家分財產,情何以堪?朱顯的焚券,不但是盡了兄弟應有的手足情義,也是對父母盡最大的孝心。

  兄弟同氣連枝,對父母而言,都是親生的骨肉。而對於祖父母來說,這些兒孫都是他們最疼愛的人。兄弟姐妹同根同源,就像是從同一棵樹生出來的枝杈一樣,彼此親密無間。

  在祖父的眼中,兒孫都同樣可愛,因而一視同仁,平等關懷。這就如同父親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並沒有輕重厚薄之分。因此,一家人相互扶持照顧,是天經地義的,就像一隻手幫助另外一隻手一樣,何來分別之有呢?

  朱顯和弟弟朱耀,看到侄子們生活貧困、無依無靠,於是將祖父留下的田產證明全部燒燬,一家大小繼續生活在一起。實際上,這不但沒有違背祖父的遺願,反而深深地慰藉著祖父的心。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孫賢德孝順,互相關懷幫助?父母那期盼牽掛的心,是永不磨滅的,就算是遠隔天涯,也要把自己對孩子深深的愛,帶到另一個世界去。

  孝順的朱顯,深深體會到父親對子孫的關懷疼愛。立下均分財產的證明,正是源於這樣的愛;而今將它全數燒燬,更是從根本之處,透徹理解了愛的真義。這良苦的用心,更加顯揚了朱顯的一片孝心。因為天下沒有一個父母希望見到兒孫分了財產之後,反而更加貧困、拮据。

  綜觀現代社會,這種渾樸厚道的心性和行為,已經越來越少見了。甚至有許多人,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就很想要得到父親的財產。曾經聽一位朋友說到,有一次他兒子看過電視之後,就問父親說:“爸爸,如果你死了之後,你的財產就全都是我的了,對不對?”

  當時,孩子才七歲,他的父親聽到這樣的言語,非常地難過。到底自己對孩子辛勤地養育為的是什麼?為什麼孩子這麼小,就會講出這樣的話來?他內心十分感慨地說:“在這種仁義道德廢絕殆盡的社會當中,將來年紀大了的時候,養兒防老是不可能實現的,唯有自求多福,才是最好的保生之道。”傷感的話語,令人感慨莫名。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教育問題。孩子電視之後,竟然說出這樣的言語,為人父母的人,是否曾經考慮過,電視媒體,網際網路,它們的危害性、它們汙染的程度,到底有多深、有多強?我們一定要正視這個問題。

  因此為人父母的人,有沒有認真地去了解,孩子們所看的到底是什麼樣的節目?是否注意到,電視的汙染,網路的影響,對孩子的品德、思想,所產生的種種負面作用?

  期望天下的父母,能從日常生活中,切實關注自己子女的教育問題,多著重德行的培養才能防範於未然。如果我們能為他們多講解一些教忠教孝的德育故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開始,建立孩子孝悌的觀念。深信,將來他一定能夠成為一位孝順而又賢德的人。

  【註釋】①寰:huán,廣大的地域。

  :嚴鳳敬兄

  詩曰::嚴鳳宴客,進箸①稍遲,兄批其頰,欣然受之。

  明朝嚴鳳,天性非常的孝、悌,侍奉他的哥哥如同父親一般。後來嚴鳳做官,在他年紀大時告老還鄉,回到家裡,看到哥哥年紀已經老了,家裡面又很窮苦,嚴鳳就把哥哥接到家裡侍奉。每逢請客的時候,必定叫哥哥放著杯子,自己拿著筷子跟在哥哥的後面把碗筷放好。

  有一天,同樣要宴客,嚴鳳把筷子送上去遲了一些,哥哥生氣了,就給他一個耳光,可是嚴鳳欣然地順受,情緒絲毫沒受影響,仍然在這個酒席上談笑自如。哥哥喝醉了,嚴鳳親自送哥哥回屋。第二天,天還沒有亮,他就到哥哥的臥榻前面等候了,並且問哥哥昨天酒喝得愉快不愉快,睡得好不好,這樣地關心哥哥,照顧著哥哥,把昨天被哥哥打的事,沒有放在心上。他的修養這麼高,令人敬佩。後來兄長去世了,嚴鳳失去哥哥很難過,很痛苦,一切遵照禮節來辦喪事,為哥哥安葬盡了禮。

  人生苦短,數十寒暑間,這些同體連枝的兄弟姐妹,真的是“一回相見一回老”。想想我們還有多少時日,能夠珍惜同聚同處的時光,千萬不要等到追悔莫及之時,才徒自悲切,那不是為時已晚了嗎?骨肉之情、手足之愛,當要切切珍惜啊!

  【註釋】①箸:zhù,筷子。
 

弘揚傳統美德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幼兒故事
相關知識
傳統美德的歷史故事
蘊含中華傳統美德的歷史故事
傳統美德的幼兒故事有哪些
傳統美德的傳統故事
傳統美德有哪些故事
古代傳統美德的好故事
古代人物傳統美德的故事
關於傳統美德的小故事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
古代傳統美德的小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