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古代歷史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在有據可查的史料上,“臺灣”這一名稱的出現不過300多年。但是史書證明兩岸人民對臺灣寶島早有稱呼,歷史上對臺灣的稱呼有近十個,不同的稱呼卻反映了中華民族對臺灣寶島的關心和期待。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

  在古老的中國出現國家機器時,就把中國劃分為九州管理,記載這一史實的是中國最早的史書之一《尚書·禹貢篇》。九州中的揚州管轄範圍北至淮河,東面至海。書中的“島夷卉服”就是指臺灣。康熙33年***1642年***高拱乾主修的《臺灣府志》中表示,夏商時期的揚州包括臺灣。日本學者尾崎秀真也認為“島夷”就是臺灣最早的名稱。“島夷”,臺灣的第一個名稱。

  人們對海的知識逐漸增加,從水中走出來的人類開始把大海為人所用。春秋戰國時,近海交通有所發展,因此出現許多關於海上的傳說,其中方士徐福為秦始皇求長生不老之藥的傳說流傳至今。《史紀·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的徐福上書中所稱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後人認為“瀛洲”即為臺灣。徐福沒有回來,但是兩岸的來往在以後的歲月中越來越多。

  作為專門的歷史地理書籍記載臺灣的是在《前漢書》。進入漢代,關於臺灣的記載開始多起來。在《前漢書·地理志》中有這樣的記載,在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分為20餘國,“以歲時來獻見”。後來許多學者認為“東鯷”應該指的就是臺灣。在《後漢書·東夷列傳》中,更是把臺灣分為三部分,“東鯷”即為北臺灣,“夷州”為中颱灣,“澶州”為南臺灣。在三百年前的荷蘭人連少挺***Linschoten***所繪的臺灣地圖中,也把臺灣分為三個島。把臺灣分成三部分,說明對臺灣的認識在加深。

  直接描述臺灣情況的是在三國時期。三國鼎立時期,東吳位於江南,管轄範圍包括會稽和東南沿海地區。東吳和海外的關係較為密切。《三國志》中談及在孫權黃龍2年***230年***派軍隊出海遠征夷洲。不少學者認為“夷洲”就是臺灣。三國東吳臨海郡太守沈瑩可以稱之為最早的臺灣學者,在他的《臨海水土誌》對當時被稱為“夷洲”的臺灣情況有著專門記載,只是此書已經流失,主要內容記載在《太平御覽》之中。從所記內容來看,這是當時最完整的關於臺灣的文字資料。當然也有人說此時的“夷洲”就是廣東或海南某地,但是從方位、氣候、地形、古蹟、物產、習俗等方面考證,應該是指臺灣。通過《臨海水土誌》,使得遠離臺灣海峽的許多內地人,知道了儘管是有限的、但是極為難得的臺灣的具體情況。

  頗有大志的隋煬帝,施政並無多少值得誇耀的紀錄,但對外對內征戰卻有特殊的喜好,當然也對早有前朝前代所關注的臺灣起兵。據《隋書·東夷傳》所載,隋煬帝曾於大業6年***610年***發動遠征琉求之戰。“琉求”是何處?歷來爭議較大。但絕大部分學者都認為“琉求”即為臺灣,而非日本琉球。不管如何,隋代對臺灣已經相當瞭解。在《宋史·外國列傳》中則明確記載,琉求國在泉州之東,有海島稱“澎湖”,煙火相望。趙汝適的《諸蕃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當然所記內容不詳細。

  對於臺灣的名稱,有不少人進行過研究。臺灣政治名人連戰出生於當地世家,他的祖父即為著名歷史學家連橫。連橫在代表作《臺灣通史》中說,“臺灣原名‘埋冤’,為漳泉人所號。”因為明代時期的閩南人歷盡艱辛到達臺灣後,因水土不服和勞累困苦,病死者眾多,死後連屍骨都無法運回故鄉,“故以‘埋冤’名之。”因為“埋冤”不吉利,而閩南話“埋冤”又與“臺灣”同音,所以易名為“臺灣”。這種分析不無道理,因為移民確實有過令人難以忘懷的痛苦經歷。

  但是,連橫先生的結論也有牽強附會之處,因為同音的字很多,為什麼用“臺灣”代替“埋冤”?“埋冤”不吉利,“臺灣”吉利又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臺灣”名稱的由來並非如此。臺南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因此對臺灣的稱呼最初起於對臺南地區的稱呼。最初在臺南一帶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紹臺灣時稱為 “Tayan ”或“Tai-An”,荷蘭人拼為“Taioan”,從大陸來的移民則讀作“Tai-Oan”。因此,由於讀音不同,在臺南一帶稱為“臺員”、“大員”、“大圓”、“大灣”、“大冤”。以後由閩南話的“臺員”轉音為“臺灣”,所指地區也由臺南一地擴及整個臺灣地區。自明代起,“臺灣”之名正式流行。在明代閩人周嬰所著《遠遊篇·東蕃記》中,以“臺員”稱臺灣。在明代萬曆年間***1573至1619年***,在朝廷公文中出現“臺灣”。清代張眉的《瀛濡百詠》一書指出:周嬰把臺灣稱為“臺員”,“這是閩南語所造成的錯誤,從此臺灣之名始進入中土。”“臺灣”名稱由此而來,應該是比較客觀的。

  關於對臺灣的不同稱呼,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無論以上名稱有何意義,那無關緊要,因為名從主人,中國人為自己的土地起名無可非議。對中國的任何一塊領土,只要中國人承認、接受和使用,什麼名字都可以。

  在今天的西方世界中還有一批人,常常以“福摩薩”來稱呼臺灣,這一名字來源於殖民時代。1590年,葡萄牙人乘船經過臺灣海峽時,望著景色秀麗的寶島,情不自禁地叫起“Iiha Formosa”***福摩薩***。此名為後來西方國家所沿用,因為它的殖民色彩,中國人理所當然的予以拒絕。

潘持平套壺歷史資料
中國地震歷史資料彙編
相關知識
臺灣的古代歷史資料
黎族古代歷史資料
創新的古代歷史名言
古代歷史材料題的解題技巧
好看的古代歷史劇
好看的古代歷史劇
北辰的相關歷史資料
圖書的演變歷史資料
圓明園的相關歷史資料
書的演變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