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學習方法分享
每個人的獨門心法其實也沒那麼高深,只是他們深知其中的益處,一次次試用一次次正向反饋的累積,讓這些心法逐漸有了自己的個性,自己也因此而變得不同。為了讓您更好的學習,小編收集了一些學霸的學習方法,望對你有所幫助。
學霸的學習方法
1.不能複習這一科時還操心另一科
不能複習這一科時還操心另一科,比如,複習數學時還惦記著自己作文太差,那隻會兩邊不討好。晚上最好十點睡覺,這樣中午就可以複習,有問題下午直接問老師。晚自習三個小時,剛好夠做一套120分鐘的模擬卷,再花個四五十分鐘分析錯題,鞏固對應的知識點。把一套題真正吃透,比熬夜“刷辛苦值”更有收穫。
2.知識點最好第一次弄懂,第一次沒懂後面花了兩倍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弄懂。
3.要注重分類做筆記,用黑筆記基礎,紅筆記重點。平常做題時總結歸納寫在筆記本上,一些體會用跟自己對話的形式寫在旁邊。
4.高中前兩年與高三學法有區別
高一、高二是打基礎,得關注教材本身,做好課本上每一道例題、習題,不必過多關注教輔材料。譬如歷史書上多次提到京劇名角譚叫天***譚鑫培***,不妨翻翻課本,看他出現了多少次,可以串起多少事,這在文綜命題中是可以作為線索的。
另外還有兩個規矩可以堅持做:一是堅持用答題卡,加強考試的氣氛,也避免對答案時自己糾結。二是找出自己錯題的規律,每次做完模擬試卷,統計各大知識點的錯題率,積累多次考試資料,自己畫成折線圖,做大資料分析,尋找規律。
5.錯題集
有些人喜歡把錯題更正在試卷上,其實,錯題集更便於保管、翻閱。每當大考來臨,就看錯題集好了。
6.有問題及時解決
在聽課時,我會仔細按照老師的步驟、思路、問題進行思考,將模凌兩可的地方記下來,然後及時舉手提問,不要擔心自己的問題簡單或幼稚。
7.有關數學與英語的學習方法
數學壓軸大題的第二問我沒有做出來,但這並沒有影響接下來的考試中我的發揮。我要保證的,不是做出難題,而是做到容易題不丟分,難題多得分。最後,我數學只有壓軸題扣了分。
英語的學習方法:一是重視書寫;二是熟悉高中最基本的語法;三是多背單詞、片語、動詞搭配;四是多熟悉文章結構、句子結構;五是把學過的高階單詞、片語用到作文裡,多寫作。做好這幾點,就可以事半功倍。
8.不要忽視小考卷
不要忽視小考卷,我的很多分類靈感就是從小考卷中獲得的。整理好小考卷能提供最詳實的複習資源,沒有知識死角。每天下晚自習,花上一刻鐘做好明天的學習計劃,是在保證課堂學習質量的前提下,做好查漏補缺。
高效學習方法
1.注意力穩定性理論:必須有目的地預習
注意力穩定性。注意力並不是長時間保持穩定,而是週期性起伏變化,通俗講就是如果課堂上課45分鐘,真正有效時間大約20分鐘。
因此,要成為學霸,有效的課堂時間必須用來聽重點,聽難點,聽方法思路,而要做到這一點,有目的地提前預習非常重要,必須要帶著問題聽講。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要麼不預習,要麼稀裡糊塗預習,雖然瞪大眼睛聽講,最後只能自證智商確實存在差異!
課堂聽重點太重要了,特別是對於N多年沒踏入課堂的我來講,集中精神聽講基本不可能,時不時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新聞,坐立難安,儘管大多數時候在開小差,但我對上課內容吸收非常高效,這歸功於有目的的預習,帶著問題聽課,一旦老師講解到問題內容,自然就全神貫注!
2.記憶衰退理論:必須及時複習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程序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
老師告訴我們及時複習非常重要,但實驗又證實,合理安排複習時間也非常重要,並非複習就有效果,正確的時間點進行復習就會事半功倍!
什麼才是最佳的時間節點?
實驗給出的建議是5分鐘後重復一遍,20分鐘後再重複一遍,1小時後,12小時後,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會記得很牢,很難再遺忘。
但對於較為繁重的學習,這近乎不太可能,郭老師個人的實踐是:即時複述很關鍵***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12小時或睡前溫習很重要***最好是通過題目鞏固***,1天后、2天后、8天后三次複習,效果通常就已經非常不錯。
3.記憶編碼理論:必須動手構建知識樹
認知心理學研究指出,記憶效果取決於資訊編碼方式,“深層次”加工比“淺層次”加工更有利於知識的記憶和提取。換句話說,記憶和理解取決於如何加工資訊。
加工深度很難衡量、定義,因時而異,但有效的深加工肯定是在記憶內容和已知資訊間建立聯絡,而建立知識樹是最為有效的方式,通過樹形結構把知識串聯起來。
以考試學習為例,書本不是一個個知識點的無序堆積,而是一個樹形結構,一個節點就是一個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建立並完善這棵知識樹,在學習中不斷調整、增刪節點,不斷髮展、壯大這棵知識樹。
知識樹一旦被搭建出來,每一個節點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與周邊知識節點的一次連線,知識之間的聯絡就越來越緊密,知識樹也就越來越有條理,越來越有生命力,很多問題自然而然就能觸類旁通、融會貫通,而不是雜亂無章的一團漿糊,毫無頭緒!
4.內隱語言理論:打破學習錯覺
很多時候我們自認為學得好,是錯將熟悉當做知道。
比如我們學習一個章節內容,畫了重點記號,甚至還做了筆記,這時我們可能會認為學得很好,對知識點也瞭如指掌,但如果合上書做個簡單的自我檢測,瞬間就會忘掉三四成。
再比如,問自己一個經典問題:“什麼是囚徒困境”?心裡是不是很快閃出“兩個人”、“博弈”、“策略”等關鍵詞,覺得對這個問題很熟悉,但如果我要求用你完整描述出來,你真的知道嗎?
在學習中,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復習時,我們的內部語言抓住了幾個關鍵點,就會產生學習錯覺,誤以為都知道,但知識點不是孤島,是由邏輯關係構成的,這需要外部語言去描述、串聯,唯有經過外部語言檢驗,才是真正的掌握理解!
因此,必須將內部語言轉換成外部語言,認知心理學推薦生成效應這種辦法。
生成效應是指向同學、朋友、家人解釋所學知識,在解釋過程中,主動思考組織知識,構建出知識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有經驗的同學都知道,很多靈感都是在給別人講題中產生,甚至是請教別人時恍然大悟,另外回答問題對掌握知識非常有用!
5.情緒績效理論:壓力是資源
考場發揮和臨場心態是非常重要的,那一刻的個人心態抵得上幾個禮拜、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苦功!
這裡涉及到情緒績效管理,即情緒喚醒水平和績效間存在著倒U型曲線的關係,情緒太低或太高都會損害績效。所以適當的壓力是有好處的,完全沒有壓力或壓力過高都會影響發揮。
6.合理休息,休息也是學習的一種
有很多關於學習時間與效率的研究,這些研究證實:超過2小時學習效果就逐漸遞減,超過4小時根本就沒有效果了。因此合理的休息與高效率的學習同等重要,長時間無效學習尤其會讓人心生厭惡。
要想長期能夠保持穩定的學習效率,就不能一次過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確保每次學習時精力都能夠恢復。
對於長期的學習,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高強度學習時間,避免精神疲勞或逆反心理,簡而言之:
1***短期內,要合理調配好學習與休息,避免過度透支精力和興趣,要細水長流。
2***長期看,長時間的堅持學習,能夠讓身心能逐步適應,之後可逐漸增加學習量和學習強度。
演奏樂器最難的技巧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