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創業典型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大學生畢業後創業,有什麼好的案例可以參考借鑑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賣土豬,賣出大名堂

  無往不勝

  1984年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廣州市委辦公廳上班。推動我下海的主要原因還是收入。記得第一年我的月工資是86塊錢,比不過企業工人***300塊***,更別提個體戶了。當時我哥在廣州火車站的農貿市場賣雞,一天都能賺30到50塊錢,月收入是我的十倍之多。雖說那時候物價低,可每月86塊錢,我去哪裡找尊嚴。

  在市委待了兩年後我準備回湛江市經委工作,謀求一點改變。雖說我打定主意下海,但我依然選擇繼續留在體制內。我是一個思想比較激進,行為超級保守的人,想的多而做的少。畢竟當時跟現在不同,公務員下海賺錢被看成是一種見不得人的事情。另外,我隱約覺得我還缺乏一些關鍵性資源,當時就算去當個體戶,也未必能做好。

  現在回想,幾年的體制內工作經歷對我創業有很大幫助。我在市委時就職於綜合部,主要負責給領導提供資訊和調研。我可以到處調研,瞭解社會百態、經濟民生,對我的早年積累幫助很大。我在機關和國企待了五六年,一直沒有入黨,領導也沒少勸我,我就賴著、拖著。當時有明文規定不允許黨員下海經商,我這麼做也有出於創業方面的考慮。

  真正促使我義無反顧下海的是,有一次,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為《中國經濟改革將走向何方》,提到“市場經濟”這個敏感詞。我不過是自我欣賞,但領導看見後大發雷霆,把我臭罵一頓。放在今天,那算個什麼事兒呀。

  得知我要下海,科長還比較支援,上一級領導就急了,大會小會批評我,說我人心不足云云。給我更大壓力的是我母親,她跑去單位又哭又鬧,因為她曾是一位下海失敗者,不願看我走她的老路。所以我辦了停薪留職,保留公務員身份。

  最初我沒有選擇當時最流行的個體戶,而是先做外貿,也不管什麼品類,只要賺錢就好,堅持了半年。後來又去種菜,也沒做長久,不過有了原始資金,到1990年,我攢了大概100萬元。當時正是房地產起步階段,市場挺紅火的,不過我這點錢肯定不夠,於是又去一家國企房地產公司,繼續打工。兩年後公司利潤就達到2000萬元,突然覺得房地產沒有我想象中那麼難做。那個年代跟現在完全不一樣,根本不需要什麼房產證,就是在那炒地皮,炒房子。後來我就跟老闆講,這是國企,利潤再高,我薪水一年也就一萬,十年才十萬,錢都是國家的。我就跟他講,乾脆讓我出去創業算了。

  1993年,我成立湛江市新光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找了個朋友,他出錢,我出力,賺了對半分。三個月後我的錢還沒派上用場,就連本帶利賺回來了。到1996年,我們公司已經穩居湛江房地產市場前三強。麻煩也隨之而來。雖然在房地產生意上投一塊錢可以掙好幾塊回來,直至今日甚至還是這樣,但這個生意跟機關工作很像,要面臨複雜的人際關係,需要應酬、送禮啊等等,這不又繞回去了嘛!以前我窮,也許我什麼都能做,到了這個時候,我應該選擇我自己喜歡的事情做。我都有幾千萬了,我需要去求人嗎?所以我選擇逃離。

  1996年之後我在房地產業就放下了,尋求其他的創業方向。說老實話,創業是一步步摸索出來的,也需要一點機遇。

  先是做酒。酒這個行業其實不太適合創業,因為高階的酒我們做不了,需要品牌和歷史沉澱,低端的酒又做得太辛苦。之所以說做酒是我創業的階梯,是因為後來在做酒的過程中發現了做醋飲料的機會。記得1997年的5月15日,我聽說有位國家領導人來到廣東,拿醋與飲料兌著喝,一下子整個廣東開始風靡起來。我很快想到,既然大家有這樣的需求,與其大家自己兌,不如我兌好賣給你。這就是機會啊。當時我正好進了一些裝置,準備生產汽酒,加上原有酒廠的裝置,19天后***也就是6月4日***產品就出來了,到產品成熟也就45天時間。雖然質量還是存在一點問題,口感說實話很差,產能也很有限,每小時就500瓶***現在天地壹號每分鐘2000瓶***,但不影響它賣得好,三個月就實現贏利,當年銷售額2000萬元左右。今年恐怕要超過10個億。

  但我並不滿足。2004年,我開始養雞。養雞期間,我看到陸步軒賣豬肉的新聞,北大校長許智巨集接受採訪時還說,北大學生既能做國家領導人也能賣豬肉,但我那時候還沒想到做這個。直到2006年,發現養雞這個行當很辛苦,雖然養殖沒有問題,但是在流通上出現大問題,產品沒有進入農貿市場,缺少自己的銷售終端,沒有面對消費者的視窗,做了幾年沒賺到錢,等於失敗了。後來我去市場轉,發現一個市場裡面豬的銷售額至少是雞的十倍,而且市面沒有任何品牌。做豬肉品牌的念頭逐漸在我腦海中浮現。我馬上花了三個月時間去調研,但是準備期很長,有一年多,在行動上我再一次選擇保守。

  在養豬上,我吸取了養雞的教訓,不但自建農場,同時也在終端佈局,彌補之前沒有銷售視窗的不足。而且,為了加強質量把控,檔口採取自營。還成立了“屠夫學校”,聘請陸步軒做名譽校長,他親自為屠夫學校撰寫20多萬字的屠夫教材。他一個檔口日常就能銷售八九頭豬,絕對稱得上是一門技術。

  2007年年初壹號土豬上市後,很快開啟市場,企業也順利步入正軌,每年都能保證200%的增長速度。目前在整個珠三角地區有400多家檔口,年銷量22萬頭豬,是行業第二名的7倍,今年營收應該在6億元左右,跟天地壹號的業績也就差一年,爆發性很強。

  看上去我的創業一帆風順,卻也不盡如此。這些都是努力付出所得。員工都知道我是工作狂,平時工作到凌晨,經常半夜召集大家開會。有一次,公司有個會議是安排在晚上8點,結果由於飛機晚點,我半夜12點才到,員工都在會議室等著我開會。這幾年,我一直保持著危機感,每個月我都要寫一封郵件給公司的管理層和股東,彙報公司業績,也指出公司存在的問題,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創業在於思維模式

  很多人問北大教給了我什麼,我說是思維的方式。北大的氣氛相對來說是全國高校最自由的,除了某些特定課程,其他的可以一概不上。讀書的時候,我花了好幾個月時間把《人民日報》和《新華日報》從1949年到1982年的合集全看完,一頁一頁地翻。然後是看“歪書”,像《聖經》,蘇聯東歐的作品,像《布拉格之春》,還有索爾仁尼琴的作品。這些當時都是被批判的,我卻看得多。因此每次我的學科成績只是及格。當時我並不知道這些能教給我什麼,但至少它讓我懂得多角度、全方位看問題。

  做校內外賣大三男孩看好賺錢商機

  在校大學生也能發現賺錢商機,當很多大學生忙著找工作,忙著休閒玩樂的時候,餘大海卻做起了餐飲店的生意,成了名副其實的餐飲店老闆。昨天中午11點,撥通餘大海的電話時,那一頭的他說自己正忙著送外賣。一直到了下午2點多,餘大海才回電,說每天中午11點到2點,都是送外賣的高峰期,餘大海,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07級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同時,還是一家剛開業不到一週的“宅時代”外賣店的老闆。現在,在東方學院的生活區裡,經常可以看到一群身穿印有“宅時代”統一工作服的人在忙著送餐,而“宅時代”已成為學生間流行的一個新名詞。

  兼職送外賣時發現了商機

  現在讀大三的餘大海說,在讀大二時,他就曾經做兼職送過外賣,“那時候送的外賣特別多,為了方便,我就把自己的行李箱找了出來,把外賣放在裡面,拖著走。”由於外賣店大多離學校遠,即使通過外賣車,送到學校也要一段時間。而餘大海就是等外賣車到學校後,去取外賣,再根據地址挨個寢室送過去。

  “每次,外賣車一到,就會有很多學生過來問,能不能順便多送幾份。”餘大海說,就是那時,他突然想到,“外賣市場這麼大,為什麼不自己試試呢?”“大三大四的學生,課都比較少,很多人都愛呆在寢室裡不願意出門,做‘宅男宅女’,所以,我就將外賣店取名‘宅時代’。”餘大海說,他希望這個名字能讓“宅男宅女”們覺得親切。

  外賣直接從廚房送往寢室

  瞅準商機後,餘大海就開始認真計劃這家外賣店,“我們的店,沒有店面,只有廚房,把外賣從廚房直接送到寢室門口,沒有店鋪式經營,可以大大節約經營成本。”目前,外賣店的全體員工,除了餘大海這個小老闆,還有一個廚師、一個配菜工、一個洗菜阿姨,還有尚未固定數目的送餐員。

  “我們每天的菜色都不一樣,固定在四葷六素,價格和附近餐館差不多,1葷2素是7塊錢。”餘大海說,昨天的四葷六素賣得都挺好,紅燒帶魚、紅燒翅尖、油豆腐炒肉、油爆蝦、醬爆茄子、番茄炒蛋、青椒土豆絲、炒青菜、炒綠豆芽、炒花菜,10個菜一個都沒剩下。

  “每天早上6點半,我一定會起床。”餘大海說,他總是一早就到學校門口租的房子,也就是外賣店的廚房“盯”著,等菜送到了,一一檢查斤兩有沒有差錯;等洗菜阿姨到了,還得動手幫忙洗洗菜,“一般9點多就開始準備午飯,到11點,就迎來外賣的高峰期了。”餘大海說,自從開業,外賣店每天生意都挺忙,每天只有下午2點到3點那一個小時可以休息一會。

  外賣店送餐員都是本校學生

  “外賣,最重要的是方便、快捷。”為了突出這個特點,餘大海開拓了多種訂餐渠道,電話、簡訊、校內網、QQ,所有學生常用的***,都可以直接訂餐。“只要撥打訂餐電話,或者在網站上輕輕一點,我們就會第一時間把飯菜送過去。”餘大海說,為了加快送餐速度,所有送餐員都是本校學生,對送餐線路都瞭如指掌。07級東方資訊班學生姚宇傑就體驗過一次“神速”外賣,“頂多就5分鐘時間,外賣就送到門口了!”“送餐及時準確就是我們的經營宗旨。”餘大海覺得,只有送餐及時,才能體現外賣的優點,才能留住顧客的心。

  第一撥客人是輔導員老師

  “我的第一撥客人,是學校裡的輔導員老師。”餘大海說,開業第一天,他把“宅時代”的快餐直接送到了在生活區值班的輔導員老師們的寢室門口,“讓老師試吃,聽聽老師們的意見,如果老師放心,學生們也才會放心。”這一做法,得到了輔導員老師們不少褒獎,東方學院輔導員老師胡卓文覺得,“宅時代”的經營方式是對原有校園周邊外賣的一次創新,而且學生創業,更值得支援。

  “幹了一週,最感動的還是身邊同學們的鼓勵。”餘大海說,有幾次送外賣,送到了同班同學的寢室,他自己還有點兒不好意思,可同學們反倒都很佩服他,還不住地鼓勵他要好好努力,說以後做他的長期客戶。“我想把外賣店好好做下去,不單單是為了賺錢,更為了以後創業積累經驗。”餘大海覺得,在這次創業過程中,他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快樂,而這是課堂上學不到的。

畢業生創業典型故事
本科生創業故事分享
相關知識
職業病危害典型案例
畢業生創業典型案例
畢業生創業典型故事
大學生創業致富典型案例
回鄉大學生創業成功典型案例
大學畢業生創業策劃方案範文
適合畢業生創業專案
大學畢業生創業推薦專案
高校畢業生創業專案
高校畢業生創業專案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