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保護古硯的方法訣竅
古硯收藏作為古玩收藏的一種,在收藏古硯的是有要學會怎樣去保護它和收藏的方法,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如何收藏保護古硯
避光硯若置於窗前案頭,應避免陽光直射,否則硯質會出現乾燥的跡象,日晒過久硯匣也易乾裂。
賞玩佳硯賞玩,桌上宜鋪毛氈,不可將硯直接接觸金屬及玻璃等器物,更不可將硯重疊放置,以免損傷。
塗蠟塗蠟封石是可以的,但方法須得當。蠟可以塗於硯的四周,底部要薄而適中;切忌將蠟塗於硯堂研墨的地方,因為如此處塗蠟,則水墨不融,亦不能發墨。硯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為植物油屬慢乾性油脂,硯面有油多招塵土,使硯汙穢不堪,天長日久油膩便會散發出一種怪味,或者植物油產生黴變,在硯的表面出現一塊塊的黴斑,擦洗不去大煞風景。
取硯遇到硯擠在硯匣之內時,應雙手將硯匣倒置於有氈的桌面上,輕敲匣邊,使硯身重墜出匣為宜。切不可用金屬物撬弄,以免損傷硯。
放硯硯放在匣內,要依硯與匣的原來位置自然放入。特別是長方形的硯,上下邊並非等長,多是底邊略寬於上邊,放硯時應視其寬窄放置。若將硯倒置,緊塞硯匣,則會發生硯匣崩裂現象。
硯匣的收藏與保養硯匣多為木質,清代初期佳硯的匣也大多為優良木材製作,如紅木、紫檀、黃花梨等。若遇硯匣收縮,硯身放不下時,此時用作砂紙打磨匣之內側,使其增寬易放,切忌磨去硯,以致遭“削足適履”之譏。古硯匣因年代久遠多有破爛和損壞,對於此類硯匣可採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因為古硯匣是研究硯匣的形制工藝製作、髹漆技術等的珍貴實物,同時也是考證古硯年代、出處、流傳軌跡等的佐證。
古硯收藏有五招
一看:型制是硯臺的外表形象,不同時代的硯臺有其不同的流行特徵。比如:漢晉流行三足硯,唐代流行鳳字硯,宋代流行抄手硯,明清硯大多堂池分開等。掌握了這些大的風尚,再結合硯池、硯堂和硯足的不同細節特徵,就能夠對一方古硯“老”到什麼年代,做出基本準確的判斷。
二識:“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硯臺的品名紋理,除了賞心悅目外,還是發墨、下墨和好用的“名牌”標誌。比如端硯,凡是帶青花、魚腦凍和蕉葉白的硯石都至嫩至密,磨起墨來才會“熱鍋塌蠟,發墨如油”。再如歙硯,只有龍尾舊坑石和帶銀星、金星、羅紋及眉紋的老坑石才堪稱“金聲玉德,殺墨如風”。值得注意的是,古硯的品紋大多“水下現身”,且被包漿和墨垢掩蓋,不可能一目瞭然。因此,收藏者淘硯時,應該隨身帶水,既便於洗去髒物、發現裂痕,又能觀察品紋、識珍辨寶。
三摸:選購古硯不可能拿墨試磨,因此,撫摸硯臺是辨別硯質高低的重要手段,好比中醫把脈大有學問。摸硯時,一要帶水,二要緩慢,三要用心;左手握硯,右手拇指模仿磨墨,按研硯堂,細細體會硯石對手指的吸引力和鋒芒對手指的摩擦力。好的硯石“如嬰膚柔嫩,如熱蠟粘手,如橫撫刀鋒”,讓人感覺酥癢暢爽,愛不釋手。
四聞:硯體上的氣味與流傳方式有關,比如剛出土的古硯由於地火和墓物侵蝕,滴上水後,會散發出濃重的土腥氣;而長期使用的古硯由於浸吸墨汁,乾擦硯堂,可聞到淡淡的墨香。***的古硯則與此相反,雖然滿身泥土,但除泥後並無腥氣;而遍體粘墨的仿古硯,不是墨氣沖鼻,就是散發出皮鞋油等現代化學物質的氣味。因此,在審視包漿無法斷定新老時,通過聞吸氣味辨明古硯真假,無疑為防止“上當”上了雙保險。
五聽:擊硯聽聲是識別古硯優劣的重要方法,通過石聲,可以知道硯石老嫩、堅密程度和體內有無內傷、石裂、石筋。通常堅老和無傷、無筋的石硯,敲擊時會發出清亮的聲音。整體來說,端硯“以泥聲為上”,歙硯“以金聲為貴”,但辨別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瞎子摸象,生搬硬套。因為“老坑端硯,以泥聲為上”只是清代著作中的普遍觀點,在宋代和明代硯著中,就有下巖和水巖上品端硯“石聲呤呤”“石聲清越”的記述;而出土的古歙硯更是大多“千年金聲化木聲”。
古玩收藏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收藏者凡是自己不懂、或拿不準的東西,一定不要去買,否則,錢財就很可能“打水漂”!“改姓”!這是因為古玩行業的“水很深”。
二、收藏者不能“關門造車”,自以為是,也不能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更不能對照書本圖錄去購物,要多參加實踐,必須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從事文物、古玩收藏與鑑賞的最佳學習方法是“9+1”,也就是:一分讀書,九分實踐。同時要多攻讀國家專業教材書,千萬不能被市場上有些商品書、拍賣圖錄或網上天價誤導,更不能被部分商人或少數專家“打毒針、灌蜜水洗腦”,要時時刻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做一個明白收藏者。
三、收藏者要克服貪心,不要有撿大漏、發洋財的一夜暴富思想從事古玩,在購貨時凡遇人、遇物都要進行多方面深入考慮。因為古玩是一個既複雜、又特殊的“特區”行業,這裡靜水深流,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其實是水流湍急,稍有不慎,就會被水中的“鬼神”吞沒,要時刻提防“文明盜竊”。
四、收藏者一定要嚴格地選擇古玩鑑定專家,不能只看某些專家頭上一道道的職務、職稱、光環,要著重看專家“拿脈問診”的實戰經驗。其專家好比是一名中醫,診斷正確,對症下藥,就有益於健康,否則,就會危害健康,甚至害人性命。只有選對專家,才能徹底避免“有病瞎投醫”的盲目性。
古玩的收藏樂趣及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