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投資基金與我國期貨市場發展
關鍵詞:期貨投資基金;風險控制;金融創新
一、期貨投資基金的產生與發展
1868年,英國成立“海外及殖民地政府信託基金”,這是世界上第一隻投資基金。在此之後,尤其是隨著戰後全球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投資基金在美國、西歐、日本等西方國家取得巨大成功,成為世界金融市場上最流行的投資工具之一。據統計,到1999年底,全球各類基金達23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約有 16000只投資基金,資產達13萬億美元,全美有47%的家庭,近8000萬人持有基金股份。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基金、銀行、保險三分天下,而早在 1994年,基金的資產就已經超過了商業銀行。在各種投資基金中,共同基金佔很大一部分。有資料顯示,截止2000年5月,全球共同基金10.4萬億美元,其中美國有共同基金7791個,434家基金管理公司,資產總額約6.9萬億美元。期貨投資基金作為共同基金的一種,是基金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金融期貨的蓬勃發展,隨著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和技術的進步,大型機構投資者和投資組合經理人開始運用期貨投資基金,使期貨投資基金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1988年,美國期貨投資基金的規模為60億美元,到1996年就增加到300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高達50%.從20世紀80年代起,EastmanKodak、Alcoa、Amoco等大公司就已經開始把部分養老金投資於期貨投資基金,到1993年,美國200家最大的養老基金中約有一半涉足衍生品市場。這表明,期貨投資基金受到機構投資者的普遍歡迎,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目前,期貨投資基金主要集中在美國市場,但歐洲、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家與地區已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期貨投資基金的出現是資本市場風險管理的需要,是推動期貨市場進一步穩定發展的重要步驟之一。期貨投資基金的順利發展,除了要具備相關的法律條件之外(如法規制度健全),還必須具備以下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期貨市場基礎要好,期貨市場無論從規模和規範性方面,均需符合一定要求;其二,市場投資者主觀上要有利用基金迴避風險的動機和需求。隨著市場風險的不斷增大,許多企業急需利用期貨市場來套期保值和迴避風險,但苦於企業缺乏專業人才,不敢貿然入市或因操作不當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企業很希望有一種專家理財的渠道來滿足其套期保值和迴避風險需要,這個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期貨投資基金的組織創新,即通過設立套期保值基金來解決。
二、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現狀
我國自1993年開始期貨試點,經歷了無序發展和清理整頓兩個主要階段,在經過了長達7年的清理整頓之後,期貨業的規範程度大大提高了,期貨業的規範形象已初步樹立起來。無論內部條件,還是外部環境,我國期貨市場都已經具備了發展期貨投資基金的基本條件。
(一)清理整頓任務基本完成,期市規範程度大大提高。從期貨市場自身條件來看,經過清理整頓,期市規範化程度顯著提高,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有了一套比較系統的法規體系。國務院頒佈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及證監會出臺的四個管理辦法已正式施行一年多,為期貨市場的長期規範發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二是監管體系和市場結構逐步完整。我國期貨市場的監管體制發生重大改變,初步建立了中國證監會垂直管理體系,監管思路符合市場規律,監管能力顯著提高。期貨交易所從14家撤併到3家,經紀公司從原來的300家壓縮到170家,期貨經紀公司充實了資本金,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經培訓和考核獲得了從業資格,交易所和期貨經紀公司的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規範運作的自覺性顯著提高。三是經過幾次升級和改造,期貨市場的交易和資訊系統更加成熟,其容量、速度、安全等主要指標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四是投資者操作日趨理性。經過十年磨練,投資者對期貨市場的功能特徵、執行規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操作手段日趨成熟和理性,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明顯增強。總之,經過幾年實踐,期貨市場已建成一套嚴密的交易、結算與風險控制制度,特別是經過一系列風險事件的洗禮,期貨市場風險監控技術與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已能有效遏制期貨市場較大風險事件的發生。現有的市場基礎和條件,非常有利於推出期貨投資基金。
(二)實踐造就了一批專業的期貨管理與投資者隊伍。目前,我國專業期貨經紀公司有170餘家,期貨經紀公司的最低註冊資金由原來的一千萬元提高到三千萬元,大大增強了經濟實力,一些大型期貨經紀公司脫穎而出。另一方面,期貨經紀公司不得從事自營業務的規定,使經紀公司的風險大大降低,自有資金顯得比較充足,這就為發起成立期貨投資基金創造了條件。同時,期貨經紀公司不從事自營業務,也可以避免關聯交易的發生,打消投資者的顧慮,這從制度上保障了期貨投資基金的公正性。此外,通過培訓和長期實踐,期貨市場從業人員的素質得到提高,造就了一支既懂期貨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期貨管理人員、經紀人與投資者隊伍,為期貨投資基金的試點成功奠定了人才基礎。
(三)期貨市場達到一定的規模。在經過長期的低迷之後,目前我國期貨市場恢復性增長勢頭良好。2003年中國期貨市場在國內外大環境趨好的背景下,大連、上海和鄭州國內三大期貨市場全面活躍,交易規模已創歷史最好水平。據統計,2003年,全年交易額累計達10.84萬億元,一舉重新整理了1995年創下的10.12萬億元的歷史新紀錄。這說明,我國期貨市場經過幾年規範整頓,正逐漸迎來新一輪發展空間,已經進入規範發展新階段。權威部門預測,我國期貨市場未來發展的環境繼續看好,理由如下:第一,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週期,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帶來了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進而引起包括生產資料、農產品等一系列商品價格的劇烈波動,增加了生產、經營者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迴避價格風險的需求;第二,中國經濟增長的增量,成為國際市場供求變化的主要變數,在銅、鋁、大豆等主要期貨品種上,中國期貨價格對國際期貨市場價格的影響不斷增大,中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第三,黨的十六大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決定》中明確指出“穩步發展期貨市場”,確定了期貨市場的重要地位,為期貨市場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國期貨市場容量將繼續擴大,交易規模將更加擴大。
三、中國發展期貨投資基金的有利因素
(一)利用後發優勢,有豐富的國際國內經驗可資借鑑。期貨投資基金在國外已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實踐,在組織、監理和運作等方面都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我們可以直接吸取這些經驗教訓,在設計和規劃期貨投資基金時免去摸索之苦,避免別人曾經走過的彎路。充分利用這種後發優勢,可以使我國的期貨投資基金從一開始就以規範的面貌出現。另外,我國雖然沒有期貨投資基金的直接經驗,但是,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經過幾年的發展已達到相當的規模,取得了許多有關基金管理與運作的豐富經驗,而期貨與證券屬於相關行業,兩者間有許多相近的地方,期貨投資基金在管理與運作上與證券投資基金是相似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和《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辦法》中的大部分條款對期貨投資基金實際上也是適用的,這就減少了期貨投資基金監管和立法的難度。
(二)社會資金充裕,有進入期貨市場的慾望。當前,社會資金充裕,存款突破了11萬億,社會各界投資慾望強烈,希望資本市場提供更多的投資渠道。即使在股票市場不太景氣的2003年,機構投資者的資金規模仍有大幅度增加。截至12月19日,2003年共發行25只股票型基金(債券與保本基金合計13只),首發規模為401.44億元。截至2003年10月31日,保險公司基金的投資金額達到449.43億元,佔股票基金規模30%左右。目前國內股票基金中,三分之一的基金是保險公司持有的。這些機構投資者入市交易,必然需要風險管理工具,期貨投資基金不失為一種工具創新的嘗試。
(三)市場對期貨投資基金有強烈的內在需求。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投資領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投資手段已由過去單一的儲蓄髮展為債券投資、股票投資等多種手段,居民個人資產也開始由儲蓄向投資轉移。但作為個人,無法抽出大量的時間對投資工具進行研究,無暇親身投入到投資市場進行具體交易,因此,他們對期貨投資基金有極大的需求。期貨投資基金作為一種風險投資工具,將為大眾投資者提供一種新的投資途徑,把個人投資者的資金引向金融市場,可使居民個人和金融市場同時受益。目前,我國投資基金已有數十家,資產數百億,但其投資結構非常單一,未能充分地利用金融工具進行組合投資,這不利於基金功能的發揮。當然,這和我國金融工具單一、金融市場不發達有密切的關係。因此,發展期貨投資基金,使其成為投資基金組合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與投資基金髮展的必然結果。
四、設立期貨投資基金對我國期市發展的作用和現實意義
期貨投資基金是在法律的監管下,以專業投資機構為操作主體的期貨投資活動。創造條件,促進期貨投資基金的設立對我國證券與期貨市場的發展與完善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有利於創造性地培育機構投資者。目前,我國期貨市場投資者以中小散戶為主,缺乏機構投資者,而在美國的期貨市場中,投資者則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因此,不改變投資者結構,不利於我國期貨市場的長期和健康發展。據統計,美國期貨市場的個人投資者虧損面越來越大,1969年的數字是62%,目前已達80-95%,這說明,個人投資者正逐步被現代期貨市場所淘汰。截止2000年9月30日,在NFA登記註冊的CPO和CTA分別有1416人和935人,正是這少數的專業人士管理著龐大的期市投資資金,促進了美國期市的繁榮。同樣,設立期貨投資基金也有利於我國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的培育,有利於改變期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從某種意義上講,設立我國期貨投資基金也有利於我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的培育與發展。因為,開放式基金和社保基金都已入市,龐大的資金帶來同樣龐大的風險。根據國外經驗,這些大型基金都需要股指期貨等金融期貨作為避險或分散投資的工具,而期貨投資基金極有可能成為它們進入金融期貨的有效途徑。
(二)有利於期貨市場的穩定和社會***。期貨市場的投資結構改變之後,機構投資者佔到主要地位,有利於期貨市場的穩定和社會***。因為,機構投資者操作比較理性,其決策是建立在對基本面和技術面的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可以有效避免市場的劇烈和非理性波動;另外,機構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對因自己投資決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有一定心理準備,不會將自己投資決策的失誤歸罪於政府或交易所,也不會採取極端措施引起社會的動盪。因此,期貨投資基金可以在期貨市場和社會之間建立起一座“防火牆”,避免了期貨市場風險波及到社會,有利於***團結,有利於社會穩定。
(三)有利於保護期貨市場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對絕大多數中小投資者來說,由於在知識、經驗、資金規模、技術手段、資訊、投資成本、交易渠道和心理素質等方面同投資大戶相比處於劣勢,所以在投資活動中往往失敗多於成功,最終成為市場的犧牲品。而期貨投資基金的投資交易活動是由專業投資機構進行的,較中小投資者有較大優勢,期貨投資基金可以集中眾多中小投資者的資金為一體,統一排程、統一使用,這將能為期貨投資爭取到較好的條件,並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同時,由於資金充裕,基金可以分散操作,分別投資於不同的市場和品種,這將大大降低投資風險,實現規模投資效益。另外,較之個人經紀人,期貨投資基金也有明顯的優點:首先,期貨投資基金有明確的法律地位,一旦出現違法或違規,投資者可以依法追究;其次,在分配上,個人經紀人的報酬以獲取佣金為主,這裡面隱含著巨大的道德風險,而期貨投資基金除了按規定收取正常的管理費用外,可以按預定的比例與客戶分享贏利,這就從機制上迫使基金管理者將基金贏利放在首位;最後,在專業管理和風險管理能力上,基金更勝個人經紀人。所以,期貨投資基金將給投資者提供一種新穎且可以放心的投資工具。
(四)有利於推動我國金融創新的發展。為應對WTO的挑戰,我國金融創新的步伐必將大大加快,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股指期貨、利率期貨等一大批金融創新產品將會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上的主導力量,這些金融品種有些十分需要機構投資者,有些則本身就是機構投資者。期貨投資基金則是大型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資組合的一種很好的組合品種。根據“馬可維茲分散”理論,用相關性低,甚至具有負相關性的投資工具作組合能有效地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使投資組合做到充分的分散化。一般來說,相關性越低,投資組合的風險水平也越低。根據Lintner博士的研究,期貨組合與股票、債券組合之間的相關性很弱,甚至為負值,如果一項組合投資中加入期貨基金,即可減少組合的波動並提高收益。
(五)有利於期貨市場的規範運作和功能發揮。投資者投資行為的規範是期貨市場規範化運作的必要條件。期貨投資基金的投資活動是通過專業性的期貨投資機構進行的,在投資之前,投資者同受託的投資機構間將會明確雙方的責、權、利,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委託投資協議檔案,檔案將在資金管理、交易原則、投資政策等諸方面對投資機構的投資行為加以約束,以使投資活動科學化、理性化,從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因而這種投資活動除受到政府監管部門和交易所的監督之外,還要受到與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的投資者的監督。從而使投資行為符合規範運作的要求。通過期貨投資基金的形式可使眾多中小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由基金經理統一運作,也為政府對期貨市場的管理創造了便利的手段。此外,受法律嚴格監管的、規範化的期貨投資基金,可以使大量存在的地下期貨委託投資走上正途,避免由此引發的各種經濟糾紛。專業的投資機構是靠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業績而生存和發展的,因而必須在投資人才的培養和發現、投資技術的探索、投資管理的完善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這必將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投資人才,並相應提高期貨投資服務水平,從而促進期貨市場的穩定發展和走向成熟。因此,期貨投資基金費用低、專業操作,有利於吸收中小投資者參與期貨交易,擴大期貨市場的資金量,增加期貨市場的流動性,從而有利於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CharlesB.Epstein.ManagedFuturesintheInstitutionalPortfolio[C].JohnWiley&Sons,Inc.,NewYork,1992.
[2]JackSandner.TheCompleteGuideoElectronicFuturesTrading[M].McGraw-Hill,Inc.,NewYork,2000.
[3]StephenM.Douglass.InstitutionalInvestmentsGuidetoManagedFuturesProgram[M].McGraw-Hill,Inc.,NewYork,1994.
[4]王開國。投資基金運作和發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厲以寧,曹鳳歧。跨世紀的中國投資基金業[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6]張明華。多樣化投資組合中的管理期貨[J].中國期貨,1996,(4)。
我國實施股票期權的制度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