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與資產證券化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3日
    摘要: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可提高銀行資產的流動性,有效地改善資產負債結構,協調銀行流動性和安全性之間的矛質,分散貨款非系統性風險,有利於商業銀行資本管理,改善資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貨款率。提出了若干具有創新意義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 資產證券化 風險管理

  一、資產證券化與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
  1.加快銀行資產證券化。銀行的資產證券化能使資產和負債保持流動性狀態,當流動性需求增加時,通過變賣短期債券或從市場上借人短期資金以增加流動性供給;當流動性需求減少、出現多餘頭寸時,又可投資短期金融工具,獲取盈利。
    2.建立銀行風險管理監督機制。商業銀行應加強風險管理意識,在經營中力求穩健,正確處理好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關係。銀行應設立專門的流動性管理部門,其行為指導準則為:***1***隨時與銀行高層管理者聯絡,確保流動性管理優先性目標;***2***必須跟蹤銀行內所有資金使用部門的活動,並協調這些部門與流動性管理部門的活動;***3***必須連續分析銀行的流動性需要和流動性供給,以避免流動性頭寸過量或不足。
    二、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風險經營的啟示
    1.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緩解流動性壓力。國內商業銀行的負債以短期存款為主,而貸款資產呈現長期化傾向。在中國,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僅佔5%左右,商業銀行長期承擔了本應由資本市場承擔的功能,中長期貸款比重逐年上升;另一方面,隨著加息週期來臨以及金融投資產品的興起,儲蓄存款出現增勢減緩的勢頭,貸款長期化與存款短期化、貸款流動性降低與存款流動性增強的矛盾並存,銀行資產負債結構明顯不合理,“短借長用”的矛盾突顯。通過證券化的真實出售和破產隔離功能,可將不具有流動性的中長期貸款置於資產負債表之外,及時獲取高流動性的現金資產,從而有效緩解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壓力。
    2.有利於商業銀行改善資本充足率。如何在有限的資本條件下實現收益與風險的匹配,是商業銀行面臨的重大課題,資產證券化就是解決矛盾的有效方式。根據銀監會頒佈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要求商業銀行在充分計提各項損失準備基礎之上計算資本充足率。近年隨著金融資產的快速擴張,各銀行普遍面臨資本金不足的難題,紛紛採用配股、可轉債或發行次級債等方式充實資本金。銀行的這種大規模融資容易引發市場和招致投資者的抵制,且發行次級債不能改變銀行資產規模及風險權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金不足的問題。
   3.有利於降低不良貸款率。在處理大批非流動性資產,特別是不良資產時,銀行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只能在未來不定期地收到現金,這種資金變現方式顯得效率低。資產證券化在處理大量非流動性資產時採用歷史資料估計資產回收率,然後將資產按照一定比例實現證券化。這種處理方式避免了逐筆稽核資產,節省了資產價值評估的成本和時間,快速回籠現金,融資成本較低,同時又保留了資產所有者對剩餘資產的收益權。解決銀行系統鉅額不良資產是金融界的重大課題。
    4.有利於改善商業銀行收人結構。目前國內金融市場,特別是固定收益債券市場不發達,國內商業銀行仍然以利差收人為其收益的主要來源,中間業務收入大約只佔6%一17%運用資產證券化,能給商業銀行擴大收益、調整收人結構提供了機會。
    三、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的對策建議
    1.先試點,後推廣,降低風險。中國在推進銀行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應遵循“先試點,後推廣;先實踐探索,後立法規範”原則,選擇有政府信用支援的專門運作機構。國際經驗表明,在資產證券化的初級階段,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藉助政府和國家信用吸引投資者是證券化成功的祕訣之一。
    2.選擇適合中國商業銀行實情的信用模式。在操作模式的選擇上,“表外模式”較為符合中國國情。首先,中國信用環境相對薄弱,進行有效地資產隔離和風險隔離,實現資產的真實出售,可以減少資訊非對稱性,更有利於推進資產證券化;其次,有利於優化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減緩資本不足的壓力。
    3.根據試點經驗,逐步修改和完善。通過試點,瞭解資產證券化過程可能遇到的法律、市場、技術等問題,並設法加以解決,將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問題研究
品牌營銷戰略實施促商業銀行發展探究
相關知識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與資產證券化分析
淺談基於經濟資本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關於商業銀行風險預警研究體系成本分析
銀行風險管理部經理競聘演講稿
我國商業銀行會計管理現狀與優化***2***
商業銀行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的發展方向
我國商業銀行會計管理現狀與優化
銀行風險管理論文開題報告
商業銀行風險的論文代發表
商業銀行風險的專科參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