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家的論文
美術家在人類社會中扮演了重要而特殊的角色,這種角色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美術家還形成了他們與眾不同的角色特徵。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因為他們把課講活了。如果說一種教法是一把鑰匙,那麼在各種教學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想。發揮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作用,促進學生思維創新,教學關鍵就在於教師把握這一個“活”字。事實確實如此,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難以想象課堂氣氛過於拘謹,甚至死氣沉沉,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學習,思維能活躍起來?因此,教師要儘量從本身和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學生營造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活躍學生的思維。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設定符合課程內容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一個優秀情境的創設,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和思維以及教學效果都產生積極的影響。美術學科以其得天獨厚的“美育”優勢更適合於開展情境教學。為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教學情境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如在上三年級《找果子的小刺蝟》這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一場小刺蝟出門找果子的旅行遊戲。孩子們展開豐富的想象,繪聲繪色地講述小刺蝟如何去找果子,找到了哪些美味的果子,這時大家彷彿置身於小刺蝟的童話世界,他們聯想翩翩,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呼之欲出。
繪畫和音樂是姐妹藝術。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作用,能調動人的情緒反應。在美術課上運用一些音樂教材,將更好地輔佐美術教學。如在上五年級《江南民居》這一課時,筆者用多媒體播放《姑蘇行》作為背景音樂,學生就在這個背景音樂下欣賞江南民居的美,清新淡雅的樂曲在無形中牽引著同學們的思想進入畫境,感染畫中精神、畫中韻律,更強烈地激發感情,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在繪畫的時候,筆者又播放了幾首古箏曲,讓同學們在音樂聲中作畫。課後有同學悄悄告訴我:“老師,我最喜歡一邊畫畫一邊聽音樂,我的手好像更靈活了。”
二、呈現多變教學形式
《美術課程指標》指出,“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變的教學形式並非只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參與,因為他們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除了本課匯入部分的猜謎語形式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教學形式。例如:實驗不該成為科學課的專利,美術課同樣可以進行。
在上《三原色和三間色》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三原色和三間色有深刻印象,筆者設計了一個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仔細地觀察並發現問題。第一組學生到教室外面,用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透明塑料紙實驗。要求先對著太陽分別感受三種紙的色彩,然後再分別將紅色的塑料紙和藍色的塑料紙疊加;藍色的塑料紙與黃色的塑料紙疊加;紅色的塑料紙與黃色的塑料紙疊加,並對著陽光觀察疊加後的色彩。最後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紙上,筆者發現學生在實驗的時候各個興致勃勃、做著記錄。
第二組學生留在教室裡進行水粉顏料的調和實驗,學生把紅、黃、藍三種顏料按照不同比例進行調和,然後將每次調和的記錄寫在紙上。離下課的時候讓兩組不同實驗的學生進行實驗結果交流得出三間色。課後有好多學生問筆者:“這是不是美術課?太好玩了!”筆者反問他們:“你們覺得這節課上有沒有學到什麼美術知識呢?”,有學生說:“我知道紅+藍=紫,紅+黃=橙,黃+藍=綠。”筆者說:“在實驗中你們能夠自主地學習,懂得了顏色的調配,知道了紫色、橙色和綠色是三間色,是由三原色的等比例調配而得的。你說這樣的美術課算不算美術課?”這位學生高興地說:“劉老師,我喜歡這樣的美術課。”。這種通過實驗方法學習顏色的調配,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三、感悟生活,激發創新思維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就孕育著靈感和熱望。美術課更應該努力貼近學生的生活,向學生提供讓他們“感受美,熱愛生活美以及表現生活美”的領地,這樣才能與他們的經驗相聯絡,觸碰到他們的“興趣點”,這種興趣來自於他們的心底,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本課的學習和研究中,激起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動力。
五年級《悠悠老街》這課以探訪家鄉老街的歷史與文化的活動,讓學生從美術角度去感受、體會其中的歷史文化內涵。學習用簡潔的文字或速寫等方法記錄下來,作為創作的素材。教材選用了安徽的西屯老街、浙江的西塘老街、紹興的老街等攝影作品,通過賞析,感受各地老街在歲月的沉澱中顯露出濃郁而獨特的古韻和人文氣息。通過與現代城市建築的對比,學會了解、欣賞歷史文化建築的特點,感受老街古建築群所展現出來的線條韻律美、色彩簡約美、構造節奏美、雕刻典雅美和意蘊和諧美。不同季節、不同時間的老街風光照片的呈現,使學生猶如穿越時空。
漫步老街,踏著磨得光溜溜的青石板小路,穿過曲曲折折的小巷,在那些烏黑髮亮的門板上,在寫滿歲月滄桑的街麵店鋪中感受昔日的繁華;拾階而上,在拱橋上感受老街上特有的文化底蘊;臨窗而倚,從白牆黛瓦中呼吸著老街濃厚的詩情畫意。在學生憑弔古物、品玩老街、尋覓人文的活動中,激發他們探訪歷史文化活動的熱情。一組反映老街傳統風俗的圖片,向學生展示了這些正在慢慢淡出人們視線的老行當。學生在探究傳統文化的同時,進一步培養尊重、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教材還提供了一組同齡人作品,通過賞析,使學生學習用豐富的美術手段記錄傳統歷史文化的方法,拓寬思路,創作出富有個性的作品。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我們的藝術教育,應該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發展,成為有個性、有思想、有活力、有創新意識、多能力的人。我們應該不懈努力,在美術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活動中探索一種更趨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更好的教學手段。
>>>下頁帶來更多的
自畫像藝術語言形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