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創新教育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美術教育目的反映的正是國家對美術教育的要求,它影響著教育觀念及課程設定的各個方面,因此對美術教育目的研究就很有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育創新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淺析職業美術教育創新

  論文摘要:職業美術教育要培養能適應社會與市場需要同時具備人文素養的人才,需要改變教育理念與方式,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包括強化學生美術基礎並鼓勵創新,加強不同藝術學科與美術的結合,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同時教育者本身要轉變教育理念,真正從學生能力培養出發。

  論文關鍵詞:職業美術教育;基礎創新;人文素質;教育理念

  一、強化基礎,鼓勵創新

  職業美術教育很多學生是在臨時應試或沒有經過專業系統訓練的情況下考進學校的,若不能打好這些沒有專業背景學生的基本功,無疑會影響正常教學,也會阻礙學生自由發揮創意或設計。

  素描與色彩作為美術專業的基礎課,是必須強調的。素描是培養學生造型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在教學中容易遇到的問題是,傳統的素描教學是強調“技法”,學生對於作品的表現可能準確形象但卻缺乏藝術性衝擊力,沒有創造或創新,實際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形成刻板成見。所以教學之初強調技法是為了讓學生能儘快上手,熟悉掌握必要的技巧,但要以發展標準去衡量學生作品最終的表現力與創造性。另一方面,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一些繪圖軟體確實能簡化或完成一些素描所需要的基本功,但如果過分依賴而缺乏實際的素描實踐,終究培養不出學生的造型能力與創造表現力。

  色彩教學更注重感受能力與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在掌握瞭解色彩的基本理論規律的同時,拓展色彩感知,主動地運用色彩規律進行個性化表現。不同人對於同一色彩在視覺與心理的感知有一定的共性,但也存在著個人差異與主觀感受,也就是主觀色彩,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梵高與塞尚之別。作為色彩教學,讓學生去發掘內心的自己及自身對色彩的理解,而不是以簡單固定的色彩規律扼殺學生自己特有的思維,讓學生把握規律而不被規律所束縛,這樣對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審美能力才會有真正提高,否則只是千篇一律的模式與模仿。

  二、提高文化修養,注重學科交融

  傳統觀念認為,職業教育主要培養畢業後能馬上走上社會需要的崗位,有一定文化知識的熟練專業技術的“工人”。學生的生源在文化課及修養上,相比高中與本科的學生都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還一味強調技術第一,無疑加劇了對文化理論與內在修養的弱化與忽視。社會的需求一旦改變,市場的飽和轉型,首當其衝的是這些模式化的專業“工人”,這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是不負責任的。所以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與文化修養是有前瞻性的,是有深層的意義的。

  美術,是藝術的一種,對於教育者而言,要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藝術。藝術是觸類旁通的,文字、繪畫、雕塑、音樂、舞蹈、電影等,這些表達美的行為或事物,都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具有一定的共融性與相通性,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貫通,衍生豐富而美好的內容。有些觀點認為,職業美術教育並不是要培養藝術家,也並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藝術家。但即使是培養“技術工人”,也是要培養有文化修養,有藝術內涵,至少是理解藝術,欣賞藝術的“技術工人”,這才是職業美術教育的育人之本。

  實際條件可能並不是所有教育者在藝術其他領域都有所造詣,但這並不能成為阻隔與藝術其他領域結合的理由,可以邀請相關專業的老師來開課,互動交流,激發並引導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這樣的思想,潛移默化學生對藝術的理解,讓學生融會貫通後能有所創新。比如可以嘗試讓學生學習古典音樂,在音樂的薰陶下對學生會有意想不到的啟迪;又或在美術中如果要表現中國元素,也許少不了的是國畫,書法,但一首中華名曲《霓裳羽衣曲》何嘗不能在學生心中形成繽紛各異的一幅影象呢?因此,美術教育的拓展是需要培養學生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多元的文化功底的。

  三、轉換教學理念,以生為本

  無論是對基礎的強化與創新,還是對文化修養的培養,其實根本的還是在於教育觀念本身的轉變。

  首先是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激情,很多職業教育的學生一來文化基礎不理想,二來對於專業的選擇與發展不甚感興趣,這無疑對教學會產生困難,但我們也應該相信學生的可塑性是很強的,重要的是加以正確的引導與發掘。要讓學生明白現在的學習並不是學習與將來職業發展的終點而是起點,除了教給學生謀生手段與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即使在學校裡學習美術,但未必就以美術為終身職業,而是以學習美術的態度,學習美術提高自身的修養素質,在將來可以觸類旁通,可以獨闢蹊徑,把握自己人生的機遇。

  其次職業教育是有更大靈活性的,可以因材施教。有些學生實踐性比較強,我們可以創造條件,與社會、企業等合作,把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將這些學生鍛鍊成實用型美術設計人才;有些學生則希望提高自己的美術造詣,就不必硬性規定與就業相掛鉤,可以專門培養指導這樣的學生往更高學府深造。因材施教的教學過程其實是一個互動學習的過程,某些學生在一些方面確實很出色,比如計算機網路技術等等,老師完全可以與學生互相切磋,取長補短,更好地推進美術教育。

  綜上所述,對於職業美術教育者來說,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理論與實踐水平,真正將素質教育與終身教育的教育理念貫穿在教育的過程中,才能培養出有過硬美術基本功與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才,走出職業美術教育的創新之路。

  參考文獻:

  李豔:《高校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教改探索》[J],《南昌高專學報》,2009***1***.

  董智斌:《繪畫專業與設計專業基礎教學的滲透與相容——以色彩基礎教學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1***.

  王愛君:《色彩表現——色彩基礎教學的新探索》[J],《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08***2***.

  二:淺析當代兒童美術教育

  [摘要] 兒童美術教育被扭曲,兒童感受到什麼、喜歡怎麼表達、有什麼情感等問題被忽略。美術教育研究的目的,是美術教育界共同關心的大事。一種文化環境的產生,一種心理取向的形成,帶給兒童的影響雖說是無形的,但卻是永遠的。

  [關鍵詞] 現狀 家庭 教師 兒童美術教育 研究 目的

  每一位兒童都擁有稚嫩的童心,而信手塗鴉的色彩是兒童表示情感的語言。我國當代的美術教育被列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如何正確輔導孩子學習美術學科,是每一位美術教育者需要研究和探索的。

  一、兒童美術教育中的現狀

  我國當前的兒童美術教育的現狀由於受到應試教育以及教育功利主義價值觀的影響,目標定位在知識和技能的層面,使得最具情感魅力的兒童美術教育被扭曲,兒童感受到什麼、喜歡怎麼表達、有什麼情感等問題被忽略。

  社會上各種以盈利為目的比賽、以技能技法為基礎的培訓蜂擁而至,使迎合和模仿的現象成為兒童繪畫的標準,嚴重的束縛了他們的想像和創造。面對這些現狀,缺少正確美術教育知識的家長和老師們選擇的是:有些人選擇命令的態度“教育”孩子,結果造成孩子順從、膽小,習慣由別人來安排一切;有些人認為美術的價值僅僅在於像與不像之間,把孩子當成影印機;有些人認為獲獎和考級才是證明孩子聰明才智的唯一途徑,其結果可能使兒童的思維機械化,兒童的童心和獨立精神不是被抹殺就是被誤導了,造成了兒童個性的缺失,妨礙了孩子的個性的自由發展。

  二、兒童美術教育的研究

  “事實上,我們依賴藝術幫助我們實現人性的完整。我們深信瞭解藝術和藝術實踐對兒童精神思想的健康發展是十分重要的。藝術與教育一詞的含義是不可分的。長期的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一個缺乏基本藝術知識的人能夠表明自己受過真正的教育。”——阿恩海姆。

  孩子的美術教育與其自身的年齡結構有非常大的聯絡,兒童繪畫和他的身心發展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按自己的規律成長。適度的把握孩子成長規律,結合一定的教育方法,對兒童美術教育目的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經過多年的基礎教學研究,結合一定的實踐經驗,我把孩子的美術學習規律大體按照年齡段分為三個階段:八歲以前的主觀想象期、八歲後的客觀寫實期、以及中學階段的應試學習期。

  本文主要研究兒童的主觀想象期階段的美術學習規律,這一階段根據孩子對於事物的感受能力大體分為三個部分:兩歲半以前的塗鴉期***有意識無目底地不受支配的塗畫***,學前的象徵期***象徵性的表現頭腦中的印象***,4-8歲的主觀表現期***用主觀的形象表現事物的差別***。作為教師應該鼓勵孩子大膽的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三、家庭、教師與兒童美術教育的聯絡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第一位老師。當他完成一幅作品時,他會迫不及待希望成人分享他的快樂。這時家長要正確的鼓勵、讚揚,孩子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心就油然而生。所以家長要明白孩子在每個繪畫年齡階段所能夠達到的能力程度,這也是家長要達到的的基本文化素養。

  我們要重視當前兒童所面臨的漫畫卡通、時裝設計、影視媒體類的工業文化環境的侵襲,這些表面上迎合人們的需要,而實際上是在潛移默化地支配人們的意識,取代人的思考和觀念。作為教師和家長,需要在兒童生長和生活的環境做出仔細的觀察、理智的選擇。

  兒童美術教育是一種隱性的、深層次的素質教育,教師的素質和意識在美術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影響,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是要學會了解、傾聽兒童的創作想法;要善於抓住時機,用積極的語言,提升兒童對繪畫的興趣。

  觀察是美術教育的教學核心,是兒童繪畫的源泉。孩子看的多,經歷的多,留於心中的印象就越多,畫畫時內容就會豐富。觀察並不是讓兒童照實描繪他們的所見,而是通過觀察來培養他們對生活的一顆敏感、細嫩的心靈,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提高認知水平。

  作為教師,對自身更要有嚴格的要求,自己要熱衷於生活中的美,保持對美術的熱愛,感性的傳授知識,尊重兒童的情感體驗,知道他們表達的需要,選擇他們所要表達的方式,發掘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

  四、兒童美術的最終目的

  “藝術是增加感知能力最強有力的手段,沒有這種感知力,任何一個研究領域的創造思維都不可能”,——阿恩海姆。

  一種文化環境的產生,一種心理取向的形成,帶給兒童的影響雖說是無形的,但卻是永遠的。兒童美術教育最終的目的不是要兒童思維模式走向統一,而是要培養兒童豐富的情感、熱情的態度、生活的自信、合作的精神、審美的能力、個性的創造等方面創新思維的發展,才是美術教育最有價值的貢獻,才是兒童美術之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沛 譯.美國國家藝術教育大綱,1997,

  [2]謝麗芳,李緒洪.還孩子一個率真的童年,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

  [3]魯道夫·阿恩海姆***美***著《視覺思維.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91

美術教育藝術設計學術論文
美術建築教學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教學創新心得體會範文分享
美術教育創新教育論文範文
中學體育創新教育分析論文
談談對高中語文教學創新教育的探究
美術教學創新研究論文
旅遊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學創新初探論文
兒童美術繪畫創新的作品欣賞
兒童美術繪畫創新的作品欣賞
中學生美術畫畫創新的作品圖片
兒童美術圖畫創新作品素材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