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當代中國市場轉型中的不平等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由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逐步轉入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體制最終確立起來。隨著政治高度控制的瓦解與自由經濟的發展,社會進入了全面轉型的過渡時期。在此過程中,經濟轉型是根本,它的完成才能為整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奠定最基本牢固的基礎。而在經濟領域,分配與再分配以及市場經濟中所存在的收入等多方面不平等往往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將就中國的現狀來簡要論述中國在市場轉型過程中所存在的不平等問題。
  ?關鍵詞:市場轉型;再分配;平等;社會分層與流動

  中國目前正處於社會全面轉型的過渡時期,在社會結構的每個方面都面臨著解構與重組的的重大難題。政府官員分配的計劃經濟時代已逐漸消逝於歷史洪流,新的市場分配體制應運而生,中國經濟結構正歷經著重大的轉型。
  ?但伴隨著經濟發展成果的捷報頻傳,市場滲透所加劇的不平等也成為經濟進步所帶來的後果之一,並且隨著市場自由的發展其不平等程度不斷加深。經濟收入的差別所導致的社會資源佔有生活機會獲得的不平等成為了滋生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定與發展的一大隱患,而這種不平等的發展與中國市場轉型這個大時期是密不可分的。筆者下面將從市場轉型的大背景出發,探析其與不平等之間所存在的內在聯絡。
  ?一、 倪志偉:市場轉型的三個命題
  ?中國正處於市場轉型的典型時期,這也為學者們研究轉型經濟提供了一個絕好的觀察機遇,倪志偉先生所提出的市場轉型的三個命題便是對於中國轉型經濟研究的重要嘗試。
  ?倪志偉的市場轉型理論包括三個命題與十個假設。其三個命題分別為市場權力命題、市場刺激命題與市場機會命題。其理論明確了在再分配系統中由市場產生平等的機制:如果工資不是由行政設定,而是由交易關係來確定,那麼生產者就能獲得更多的權利(市場權力);如果市場運作起來,那麼人力資本回報可能會更多,而政治忠誠則無足輕重(市場激勵);如果在分配經濟中存在市場,那麼企業家身份是另一種社會經濟流動的途徑。
  ?在最初的市場轉型論提出後,倪志偉隨後針對某些學者的批判修正了其觀點。在行政精英等佔有政治資本人群依舊擁有其優勢地位而非被經濟精英完全取代方面,倪認為其是由於分層機制的延續性所導致的,但這種延續性只是短暫的,它很快將被市場分層所取代。
  ?二、 社會分層與不平等
  ?關於國家社會主義條件下形成的精英分層機制目前存在著兩種觀點,一種是市場轉型造就了精英再生,行政精英喪失其優勢,而企業家等經濟精英佔領了分層體制中的上流位置,撒列尼將其稱為精英再生產,其強調的是精英的斷裂;另一種觀點是權力延續使得精英迴圈,原來的行政精英利用其權力資本與最快接觸市場政策的優勢將其行政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成功地保持了其精英地位,撒列尼稱之為精英迴圈理論,強調的是精英的延續性。
  ?1. 中國改革初的精英分層與不平等
  ?無論是精英再生產還是精英迴圈,其問題的焦點在於資本的轉換,而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資本轉換的困難程度決定了該社會的精英轉型是更偏向於那一種型別。
  ?中國的改革浪潮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席捲而來,經濟資本不斷取代政治資本的核心地位,成為競爭的主要資本,但在此過程當中,總體性資本精英集團?①也順勢產生。而這便是上述精英迴圈理論的現實影像。
  ?在改革初期,中國政府在市場價格上實行“雙軌制”辦法,即政府與市場共同定價,企業擁有一部分自由定價的權力。而與這種雙軌制同時產生的,還有嚴重的“官倒”現象。所謂“官倒”指的是政府官員利用“價差、匯差、利差、稅差”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變為官員的私人財產。政治權力對市場經濟活動的介入,為政治資本與經濟資本之間的轉換提供了便利的渠道,這時權力不僅與高標準的福利待遇相關,更是與鉅額的財富之間形成了直接的聯絡。但是此時的不平等卻沒有擴大,這是由於精英的這種延續性使得原有的社會結構並沒有產生新的上下層巨大差異,而是從政治資本佔有差異更替為了經濟資本佔有的差異。
 ?2.平等的倒U型曲線發展
  ?隨著市場力量的不斷增強,直接生產者獲得更多的利益,中間階層不斷崛起,新的市場機會使不平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加之以按勞分配的更公平的國家分配政策,個人與地區之間的相對差距減少。上述便是改革初期社會的不平等現象得到改善的兩個主要原因。
  ?但隨著市場滲透的不斷深入,價格機制逐漸更多的由市場規律所決定,幹部們的優勢也逐漸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喪失,社會分層多以經濟而非政治進行劃分。特別是在現如今的中國,市場機會的不平等,個人佔有社會資源的不同導致了經濟收入上的巨大差異,而經濟收入的差異反過來又造就了生活機會,社會網路等各方面資源的不均衡分配,形成了窮則愈窮,富則愈富的兩極分化格局。
  ?韋伯將社會分層的標準分為財富、權力與聲望,在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下,更多的是以財富所形成了社會分層結構。經濟精英代替行政精英成為新的上層群體,經濟上的差異性導致分層複雜,兩極分化嚴重。但不平等並非只存於精英群體與非精英群體之間,精英畢竟只是少數人擁有的上層地位,不平等更多的產生於由經濟因素為基礎所導致的不平衡之中。這就回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等發展呈倒U型的問題,由於市場滲透不斷深入,大部分人被捲入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當中,在沿著市場向各個位置攀爬的過程當中形成了地位上的分層差異性,使市場本身成為不平等的來源並且程度日益加深。
  ?四、小結
  ?總體說來,中國的市場經濟基本符合瑟倫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型別特徵。在社會分層方面,精英再生產或是精英迴圈的爭論仍然不休,學者們在此問題上仍舊存在著許多分歧。筆者竊以為在中國而言應分為改革初與改革二三十年後來進行討論,改革初由於權力的延續而形成了精英迴圈的局面,而後來隨著市場滲透的不斷深入,企業家們成為一種新的社會精英,精英再生產成為了中國市場的主旋律。而這種分層與流通渠道的開放對社會平等也產生了很大影響,是正負功能並存的一種狀態。
  ?上述筆者只是從社會階層構成或形成過程來考慮問題的,從中我們還難以看到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的整體輪廓。對於中國市場轉型過程中所湧現複雜問題的研究,對於中國社會而言,仍然是任重道遠的難題。
  ?
  ?註解:
  ?① 這個集團的原初資本是他們自己和父輩所掌握的政治或行政權力。
  ?
  ?參考文獻:
  ?[1] 周長城,2003,《經濟社會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 陳那波,2006,《海外關於中國市場轉型論爭十五年文獻述評》,《社會學研究》。
  ?[3] 孫立平,2008,《社會轉型——發展社會學的新議題》,《開放時代》第2期。
  ?[4] 劉欣,2003,《市場轉型與社會分層:理論爭辯的焦點和有待研究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第5期。
  ?[5] 孫明,2009,《市場轉型與民眾的分配公平觀》,《社會學研究》第3期。
  ?[6] 吳曉剛,2006,《“下海”:中國城鄉勞動力市場轉型中的自僱活動與社會分層***1978-1996***》,《社會學研究》第6期。
  ?[7] 孫立平,2002,《總體性資本與轉型精英形成》,《浙江學刊》第3期。

關於新中式風格設計要點
淺析儒家管理思想對學校德育管理的啟示
相關知識
淺析當代中國市場轉型中的不平等
淺議中國社會轉型中的道德修養戰略
淺析當代中國雲南茶馬古道沿途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
高一政治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知識點講解
高一政治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複習資料
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的營銷策略
探討中國市場經濟特點的相關論文
淺析體育服務市場的相關論文
淺析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中國市場經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