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區域黨建互動範文五篇
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從政治和全域性高度,充分認識“兩學一做”,認真落實“兩學一做”,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改,努力做踐行“四講四有”的表率。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黨委黨建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黨委黨建範文】一
去年以來,山東煙臺市芝罘區以突出政治功能為重點,著力構建有機迴圈、互融共生的系統黨建格局,在強化黨建統領、全域融合、創新驅動、黨群同心、閉環聯動中提升組織力。
突出政治性,夯基固本提升支部戰鬥力。該區抓牢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創新推行組織生活“四定”工作法,編髮《黨建工作會議記錄本》《黨支部工作手冊》《黨小組工作手冊》“一本兩手冊”1500餘冊。打造集學習、教育、展示、互動和服務“五位一體”的多功能黨員組織生活館,通過“自選套餐+拓展專案”方式為基層黨組織提供開放式、個性化陣地保障。抓硬基層班子建設,利用街道領導班子調整、居民區和社群“兩委”換屆選舉等契機,重點為13個街道***園區***、25個城郊居民區、116個城市社群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抓強隊伍管理,對城市社群、城郊居民區等領域黨組織書記、黨務幹部等實施“四季工程”,有針對性強化素質提升。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在北京、深圳、上海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引導廣大黨員牢記黨員身份。
織密資源網,握指成拳強化區域融合力。該區以深化“中心城區共駐共建”模式為突破,構建駐區單位廣泛參與、各類資源集聚聯合的區域化黨建資源網。健全常態聯絡機制,實施街道社群黨建聯動工程,吸收市直單位、駐社群單位等288名負責人、黨務幹部為街道、社群兼職委員。組織全區102個部門單位下沉到116個社群、25個城郊居民區開展“聯班子促提升、聯專案促發展、聯企業促服務、聯群眾促和諧、聯信訪促穩定、聯黨建促活力”的“六聯六促”聯絡服務。組織街道、社群繪製黨建資源網地圖129個,讓轄區資源一目瞭然、一呼百應。推動建立小微企業聯盟會、微商會等組織,實行“輪值主席”“輪值主持”模式,加強轄區商戶、物業公司等溝通聯絡。構建雙線惠民體系,線上,推行“社群網際網路+”服務,研發集資訊釋出、需求徵集等功能的黨建APP“耕耘”,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社群公共事務等“訂製選單”;線下,建立駐區單位資源與社群服務需求相銜接的共建專案認領機制,組織街道社群黨組織、社群報到黨員認領公益便民等常規服務專案1.5萬餘個,組織駐區單位認領特色服務專案1300多個。完善執行保障機制,共享人才資源,實施“才智首善·和諧芝罘”人才工程,組建6類專家人才隊伍服務群眾、反哺社會;開發場地資源,採取“規劃建設留一批、置換整合調一批、轄區單位借一批、籌集資金建一批”等方式,落實社群活動用房2.6萬平方米;用好財政資源,採取“一事一專案、一月一臺賬”專案化運作方式,開展“芝罘紅色先鋒行”等服務活動7400多場次。
激發創新性,破難爭優增強發展推動力。基層黨建年度述職評議觀摩實現“網路直播”,該區對重點打造的14個黨建示範點觀摩進行8小時不間斷直播,吸引7.5萬名黨員群眾觀看,組織街道***園區***黨***工***委書記、專職副書記、組織委員三級聯述。以“黨建搭臺,業務唱戲”為思路,舉辦紅色文化原創產品路演展示、社會組織黨建專案創投等活動。創建黨建品牌,在社群層面,創新開展“百社創百品”黨建品牌建立活動,並作為區委書記專案推進;在機關層面,將黨建作為凝心聚力、推動發展的有效抓手,開展“紅色領航”行動;在兩新組織層面,開展“紅潤兩新”活動,研發“15分鐘微黨課”“紅色文藝作品”等。創優載體平臺,在全區129個街道***園區***和社群黨群服務中心探索標準化建設,統一外觀標識,突出黨的元素,強化基層黨組織陣地保障。
畫好同心圓,變客為主凝聚群眾自治力。該區搭建“才智首善·和諧芝罘”、黨員“雙管雙責”等服務載體,深化為民服務專案認領制。抓好社會組織培育集中民力,實施“社群、社群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社群志願者”“四社聯動”機制,突出抓好廣場舞團隊、商圈樓宇等領域黨的建設,延伸黨的觸角。依靠群眾力量發揮民智,構建“事情共商、難題共解、活動共辦、資源共享、文明共創”的社群治理格局,探索“小組自治”“樓宇自治”等微自治形式,激發社群居民參與社群治理熱情。全面加強樓片長隊伍建設,選配樓片長19900餘人。探索組建由5名政治素質過硬、經驗豐富、實績突出的優秀社群黨組織書記組成的“基層黨建智庫”,積極建言獻策。
擰緊責任鏈,閉環聯動形成基層向心力。該區構建以“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為總綱、涵蓋9個制度類檔案的“1+9”基層黨建制度規範體系,為基層提供依據指南。形成區委常委會、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等多層級黨建工作研究機制,逐級建立基層黨建問題、任務、責任三張清單和任務一覽表,確定重點任務15項、推進措施62條、書記突破專案27個,引導基層黨組織書記履行好第一責任。在排程督導上發力,建立基層黨建年底述職觀摩、年中“回頭看”的全鏈條排程機制,促進工作落實落地。紮實開展“月度例會”“雙月述評”,對各直屬黨組織工作情況進行全時段督導,對推進緩慢、效果不佳的約談督辦。在組織部建立分包聯絡督導機制,形成副部長帶隊、分片聯絡、一體化督導的全方位工作體制。在宣傳引導上發力,在全區重要路段、街心公園等人流密集區,設立黨建主題雕塑、紅色書櫃等200餘處,在濃厚黨建氛圍中激發黨員群眾的使命感、認同感。
【黨委黨建範文】二
近年來,福建泉州市豐澤區按照“一核引領·多元一體”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部署要求,街道黨工委充分發揮統籌協調功能,整合轄區資源,積極探索構建融合共進的城市大黨建工作格局,推進區域黨建互聯互通、互動互享,凝聚城市基層黨建的強大工作合力。
以街道黨工委為軸心紐帶,該區把各領域黨組織擰成一股繩,打破條塊分割壁壘,做大做強區域黨建共同體。街道黨工委率先建立“一核引領·多元一體”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機制,與23家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聯席共建,實行黨建輪值主席制,共同研究推進區域黨的建設和社會治理。8個社群開啟“百家”黨組織結對工程,先後與轄區160多家單位簽訂《黨建共建協議》,構建“思想工作聯做、公益事業聯辦、生活環境聯建、文明建立聯抓、社群治安聯保”的“1+8+N”城市黨建新格局。加強社群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共駐共建的工作指導,擴大共建領域,推動社群與駐區單位黨組織建設的互動提高,確定了郵善惠民生、“醫養結合”等共建事項300多項。完善街道黨建網格責任機制,將街道劃分為四級網格,即“街道指揮中心—8個社群網格—78個小區網格—182個單元網格”,明確一人一格、一格多責、失職問責和“四定一明”的工作責任,一網“兜”起街道的大小事,延伸黨組織工作觸角,提高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精細化水平。
該區以分佈在城市的各類基層黨組織為點和麵,按照資源配置集約化統籌盤活各類資源,推動黨建陣地資源共享。採取街道、社群、駐區單位多方眾籌,通過調劑、置換、購買、租賃等方式加大“七個一”的基本設施、“四個一”的專項設施“7+4”配套設施建設,先後建設社群黨群服務場所600多平方米,建成黨代表工作室、黨員專業服務室等黨建服務站點36個。利用社群廣場、樓道公共門廳等空間,打造20多個“紅心民情坊、愛心援助站、文化長廊”等“紅色便民服務角”。動員電影院、海交館、博物館、圖書館“一院三館”和各社群共享陣地資源,按照供給與需求兩張清單統籌、調整、共建,確保各領域、各區域黨員能快速、高效、便捷共用黨建陣地資源。建立“便民服務網站、黨員電子名片、黨群議事聯絡群”等社群公共服務資訊平臺,為黨員群眾提供全方位服務。開通“黨群連心熱線、線上民情通、電子公告欄”等民情監督平臺,暢通聯絡居民群眾的“樞紐”和“視窗”。橫向對接“數字城管”和110、119、120等系統,有效整合公安、消防等部門資源,搭建“23510”綜治網格服務管理平臺,推動“智慧黨建”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
同時,該區積極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推動不同傳統領域黨組織之間、傳統領域與新興領域黨組織之間、新興領域與新興領域黨組織之間同頻共振。嚴格落實組織生活制度,堅持“定主題、定時間、定人員、定動作”,為基層支部調好“鬧鐘”,堅持“考勤紀實、全程紀實”,嚴格落實基層支部黨的組織生活執行記錄,從嚴從實抓好“三會一課”制度。分層分類制定督查計劃,採取日常指導、定期檢查、重點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督導檢查,推動“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常態化規範化。豐富基層組織的活動內容,建立掌上“微學堂”,定期推送微黨課、黨建視訊等,使“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有趣、有料、有效。圍繞創衛創城、綜治“三率”和海絲申遺等重點工作,每月精心設計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各類黨員活動100多場。聯合轄區高甲劇團、海交館等文化單位,建立溫陵講壇、“古大厝”講壇,開展富有閩南文化內涵的微型黨課,有效提升黨員參與率。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深化黨員“承諾、踐諾、評諾”,開展亮出共產黨員身份、亮出共產黨員戶,比學習、比做合格黨員,半年督查、年度考查的“雙亮雙比雙查”活動,先後有1200多名黨員亮崗履諾、900多戶共產黨員戶掛牌亮相,評選“星級黨員”156名、“紅旗黨組織”2個。
強化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升城市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推動發展、服務群眾、促進和諧的整體功能。為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該區推行“四進三解五服務”工作法,打通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為居民提供生活諮詢、居務辦理等11項個性化服務,組織黨員幹部走訪轄區居民戶,幫助42名群眾解決了社會保障、徵地拆遷等方面的難題。增強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在東湖、仁風、鳳山社群試點建立困難群眾“定額補助”機制,對達到退休年齡且無固定收入的困難群眾、老黨員每月由社群發放生活補助。通過“黨員愛心服務站”開展“五助”活動,為困難群眾定期發放“愛心選購卡”和慰問物資等,讓居民群眾共享城市發展成果。組織社群出資為居民購買綜治平安保險,有效減少社群居民在發生意外事故和遭受盜搶案件時的經濟損失。成立出租房協會、建立“大聯巡、小聯巡”巡防機制等社群管理網路系統,實現黨建引領自治共治。
【黨委黨建範文】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在浙江嘉興,活躍著數量眾多的百姓參政團、道德評判團、百事服務團、村民議事會、鄉賢參事會,已培育社會組織3577個,城鄉社群社會組織1.2萬多家。通過“三治融合”,回答鄉村治理中“誰來治”“怎麼治”“治什麼”的問題,“治”出了社會活力,“治”出了和諧有序。
走進浙江省嘉興市烏鎮鎮南宮社群,一棟青磚黛瓦的小樓醒目地掛著紅色的“烏鎮管家工作站”標誌。當天值班的“烏鎮管家”桂劍華,是一位70多歲的退休老黨員。
小區籃球場深夜還有人打球,吵得周圍居民睡不好覺;老街改造施工,建築材料堆放影響了路人通行;附近商店新搭了臺階,安全上容易出問題……平時遇到這些民生方面的矛盾糾紛、安全隱患,桂劍華會向烏鎮管家工作站、烏鎮管家聯動中心上報,由該中心分別交辦、分類處置。
像桂劍華這樣的“烏鎮管家”已有近4000人,大多是社群居民。依託鎮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室而建的烏鎮管家聯動中心,全天24小時都有人值班。各級法律服務團的成員,也參與“烏鎮管家”日常運轉。
名氣越來越響亮的“烏鎮管家”,是嘉興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實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轉變思路,著眼長效
治理重心從事後“滅火”轉向事前“降火”
嘉興位於沿海地區,在全國率先邁開城鄉一體化的步子,實現了全民社保,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行政審批層級一體化改革等也走在浙江省前面。但是,“車越快越難開”,伴隨著率先發展,新問題、新矛盾也更加突出、更加集中。
“經濟社會發展起來後,像徵地拆遷等引發的基層矛盾問題時有發生。如果老是跟在後面,像消防隊一樣到處救火,難免疲於應付、效果不佳。”嘉興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孫賢龍說,面對這些難題,靠原先的社會治理模式已無法適應,亟待探索既能解決短期現實問題,又兼顧長效公平的社會治理新模式。“既治‘已病’,更治‘未病’,聚焦如何減少矛盾、化解矛盾,把治理重心從過去的問題發生後到處‘滅火’,轉到事前‘防火’‘降火’上來。”
平湖市曹橋街道野馬村原先是個“養豬大村”,村黨委第一書記王亞勤感嘆,從違章豬舍清理這件事,就著實體會到了事前“防火”“降火”的作用。
野馬村地方不大,全村2.6平方公里,生豬存欄數最多時有3萬多頭。“豬糞多、河水黑、空氣臭”的生態困境要破除,村民增收致富的現實利益也要保證。在做生豬退養、違章豬舍清理工作之前,村裡把轉產轉業的工作做在了前頭,成立“彩之翼創業互助社”,組織小型招聘會,先後介紹112名村民進企業、297名村民在工程專案務工,還有45名村民進入公益崗位。村裡還專門請來了生豬退養宣講團、法律服務團,講法規政策,送法律服務,以獲得農戶的理解。
2013年5月,嘉興在桐鄉市高橋鎮***現為高橋街道***試點“三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不再“單兵作戰”,而是“聯合出擊”,從政府單向管理向政府主導、社會多元主體協商共治轉變,從以行政管理為主要手段向行政、法律、道德手段綜合運用轉變,有效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
藉助載體,形成標準
“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
桐鄉市高橋街道越豐村村民組長徐元明有個特殊的身份,是村裡道德評判團、百事服務團的成員,他在村裡說話有分量,村民們也都信任他。
村民老朱多年來攢下的一大堆建築材料捨不得丟,在自家邊上堆了100多平方米。前不久,徐元明和道德評判團另兩位成員沈菊芬、陳少華一起,一週連著三次上門做老朱的思想工作。
幾次溝通下來,老朱仍舊不肯搬,但態度已緩和了不少。徐元明他們給老朱出主意,不光幫他找了可以存放材料的地方,連搬東西的幫手都找好了,終於打動了老朱。如今,老朱那堆材料已順利“挪”了地方。
“道德評判團成員協助村委會做村民思想工作,效果還不錯。”徐元明說:“大家都是一個村的,都是為了讓越豐村更好更美,我們面對面去勸說,大家比較相信,抱怨少了,對村裡工作支援的多了。”
在越豐村,道德評判團會把一些身邊的好人好事或不良現象交由村民自己評判,分別掛上“紅榜”和“黑榜”;百事服務團則整合社會志願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為村民提供貼心的組團式服務。為了激發村民“自治”活力和積極性,2013年,當地鎮級層面成立了百姓參政團,2016年各村也相繼成立百姓議事會。為了提升村民“法治”意識,街道、村***社群***成立兩級法律服務團,吸收村級法律顧問、司法所工作人員為服務團成員,每月不定期下村為村民提供法律諮詢,開展法治宣傳。
幾年摸索下來,一條嘉興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逐漸成形: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健全完善百姓參政團、道德評判團、百事服務團、村民議事會、鄉賢參事會等“三團兩會”的載體,真正實現“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如今,嘉興全市100%的村***社群***都配備了法律顧問,100%的村***社群***達到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範化建設標準,100%的村***社群***制定修訂村規民約、社群公約。
村事民議,鄉村善治
以自治激發活力,以法治定分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助力鄉村振興
從曾經的上訪村、貧困村、問題村,到如今的和諧村、文明村、幸福村,嘉善縣天凝鎮洪溪村的“小村鉅變”,為“三治融合”建設的成效寫下了生動註腳:以自治激發活力,以法治定分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讓鄉村逐步走向善治境界。
重大村務公決,洪溪村在全市率先探出這條路子,也嚐到了從“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帶來的“甜頭”。
洪溪村在黨總支書記陳俐勤2003年上任前,10年內換了5任黨支部書記,村民上訪頻繁。“要建設美麗鄉村,靠蠻幹肯定不行。”陳俐勤說,村裡的事還是得村民說了算。
當時,交通不便的高浜自然村要修路,涉及140多戶農戶的田地,補償款不多,造路資金也有缺口。路要不要修,怎麼修好?陳俐勤帶著村幹部挨家挨戶到村民家裡聽意見、問情況,並製作了徵求意見表發到每家每戶。最終,140多份表格全部回收,同意率100%。
此後,凡是村裡大事,村民先民主討論,再投票表決。表決時每家“戶代表”攥著一張票,只有大部分人簽字同意了,事項才能通過。從2004年至今,村裡已有39件事項通過村民公決來實施,“村事民議,村事民治”。
這幾年,隨著“一村一法律顧問”、“法律六進”、村民學法等活動的開展,法治意識在村民中也大大提升。最近,洪溪村的法律顧問張斌接到兩個洪溪村村民打來的***,一個諮詢家庭矛盾能否用法律手段解決,另一個諮詢擔保問題。張斌的***就貼在村裡公告欄內,早年間幾乎沒有村民打他的電話,現在則成了“***”,無論村集體事務,還是村民私事,碰到疑難都會想著先來問問律師。
村裡陸續組建籃球隊、腰鼓隊,每年還舉辦農民文化體育節。通過這些活動,村民的生活充實了、心拉近了,很多積怨矛盾在無形中得到化解。2006年以來,該村沒有發生一起上訪事件。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從15年前的入不敷出,發展到現在的800多萬元。
【黨委黨建範文】四
“不要彩禮和嫁妝,自己家業自己創。”在齊齊哈爾泰來縣克利鎮永安村,新式農村婚禮辦得同樣喜慶熱鬧。
“不喝酒來不吃席,瓜子西瓜擺上場。”佳木斯湯原縣香蘭鎮新建村以別開生面的茶話會代替了學子宴。
“鄉村振興新畫卷,擼起袖子加油幹。”在虎林市偉光鄉偉光村,村民用自編自演的文藝表演提振致富的精氣神。
“鄉村好不好,不光看農民口袋裡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的精神面貌。”黑龍江省文明辦專職副主任龐玉紅表示。
黑龍江省在鄉村振興過程中,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環境整治 鄉村美起來
秋日時節,記者走進寧安市渤海鎮小朱家村,乾淨整齊的農舍、平展的村路、涼亭、花壇、廣場……整潔的村容村貌不僅給村民帶來了生活享受,更讓這裡的鄉村生態遊異常火爆。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村民王鳳先忙得不可開交,大量遊客到他的農家院遊玩。“政府建設美麗鄉村,投資打造農家樂樣板房,鼓勵我們發展鄉村旅遊,我就開了農家院,好環境不僅能帶來好心情,還能帶來好效益。”王鳳先說。
“自然、簡單、乾淨就是心靈最好的棲息之地。”到過小朱家村的遊客這樣感慨。
不只小朱家村,寧安市240個行政村中有109個村都在積極實施環境整治、移風易俗、典型示範等工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精神文明搞好了,也會激發人創造財富的能力。”寧安市委書記徐利刃說,“我們要讓寧安市的美麗鄉村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轉變,讓農村人願意留在農村,城市人願意來到農村。”
而在雞西市,“廁所革命”開展得如火如荼。10月的雞西,天氣已經轉涼,虎林市寶東鎮東興村村民初樂鳳坐在土炕上,看著剛改建的廁所非常滿意。“今年冬天上廁所不用遭罪嘍。”
農村美不美,要看廁所是不是旱改水。農廁改造讓農村面貌發生根本變化。以前的東興村沒有汙水處理設施,糞便露天堆,汙水到處流。農廁改造後農戶家的汙水和糞便直接流到自家院裡集汙井,半年抽一回當肥料,村容村貌整潔了,東興村也成為當地生態文明村。
移風易俗 文化濃起來
在哈爾濱方正縣方正鎮建國村,無論是聽政策宣講還是學習文化知識,抑或舉辦婚禮喜宴,村民都會自覺聚到“德禮之家”。“德禮之家”既是村裡開展德禮活動的場所,也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陣地。
步入“德禮之家”大門,“倡導新風尚”幾個大字映入眼簾,窗戶一側屏風上展示著“賢達榜”“精英榜”“善行榜”“孝老榜”“學子榜”等。牆上掛著通俗易懂、簡便易行的村規民約、家風家訓,這些傳遞著傳統習俗的文字,讓原本簡樸的禮堂多了些文化底蘊。
“以前農閒時,村民沒處去,沒事幹,經常打麻將、扯閒話,現在,村裡定期有培訓,搞講座,把村民聚到一起,比的都是誰孝順老人、誰勤勞致富。”方正鎮黨委書記高守星介紹說。
在培育文明鄉風中,黑龍江省著眼農村和農民的生產生活特點,從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和價值觀念普及入手,深入開展“德禮滿龍江”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百姓大講堂、農村文明隨手拍、農民素質爭優賽等途徑,引導廣大農民學禮儀、尊禮儀、用禮儀,培育崇德向善、誠信友善的民風。
不僅如此,黑龍江省還通過弘揚特色鄉土文化,以文化育民、樂民、惠民。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注重文化傳承和發展,利用少數民族地區的特色,定期舉辦那達慕、傳統遊藝專案比賽、廣場舞、民族文化節等民族特色活動,豐富群眾業餘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吸引了一大批來自外地的遊客。
在杜蒙胡吉吐莫鎮東吐莫村,街道所在土房都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房頂繪製的蒙古族元素圖案,展現出特色村寨的高顏值。“我們還將正宗蒙古族餐飲文化搬上餐桌,烤全羊、馬奶酒、奶片等蒙古族飲食深受遊客喜愛。”胡吉吐莫鎮鎮長曲世煒介紹說。
黨員帶頭 紅旗飄起來
在農村,兒女結婚操辦婚宴是“理所應當”的事,可齊齊哈爾泰來縣克利鎮永安村黨支部書記李洪祥卻顛覆了這個“常理”。
在今年7月女兒的婚慶典禮上,沒有大魚大肉的酒席、不收賓客的禮金,以茶話會的形式辦了個新式婚禮。賓客們嗑著瓜子,吃著喜糖,眾多美好祝福讓這場婚禮同樣出彩。
“作為一名黨員,必須率先垂範,帶個好頭。作為一名村幹部,只有作風正了,帶動村民時腰桿才能更硬。”李洪祥說。在他的示範下,該村紅白理事會會長王寶喜今年兒子結婚,也計劃不辦酒席;支部副書記王寶發的女兒考上大學,也不操辦酒席。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領導和團結農民的堅強堡壘。黑龍江省在培育鄉風文明,促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
尚志市元寶村黨總支書記張寶金在村支書的崗位上已經幹了快40年,為啥老支書的威信像地裡不斷拔節的莊稼,越來越高呢?“你拿什麼心對群眾,就能換回群眾拿什麼心待你。只要你真心為村裡辦實事,即使群眾當時不理解,慢慢也會理解。”張寶金說。
39年來,張寶金率先垂範,幹字當先,帶領村黨支部和村民,從大力發展鉛筆工業,到升級發展生態農業,再到大力推動旅遊服務業,昔日人盡皆知的“光腚屯”,成了遠近聞名的“億元村”,村民的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也在一天天地增強。
現在,村裡家家都住上了別墅,但張寶金仍然住在老村部不足10平方米的傳達室裡。“一個人好,不如一個村好。”張寶金始終秉承這樣的信念。
【黨委黨建範文】五
連日來,山東大學開展系列活動,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從“新生第一課”到新入職教師培訓,從面向高層次人才開展專題培訓、在學生中開展“重走改革開放之路,砥礪愛國奮鬥之情”主題實踐活動,再到號召全體師生員工向艾興、趙明義等楷模學習,將百年高校蘊含的深刻愛國精神和紅色基因在全校師生中傳承發揚。
上下聯動,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園
9月7日,山東大學《關於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實施方案》在全校範圍內印發,迅速興起了學習弘揚愛國奮鬥精神的熱潮。
山東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組織學生黨員骨幹、新入職輔導員遠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開展示範培訓。採用課堂教學、情景模擬和現場體驗相結合形式,增進學生黨員對國情黨情的認識和了解。在“紅軍的一天”體驗教學中,學員們揹著槍、抬著彈藥箱,體會紅軍戰士的艱辛。
學子展鴻鵠志,教師立德樹人。在第34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學校教師工作部深入開展“齊魯最美教師”“我心目中的好導師”等活動,評選表彰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營造“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教身邊人”的濃厚氛圍。
在山東大學2018年新聘教職工入職培訓會議中,山東大學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巨集偉談到,“家國情懷是支撐山大人奮勇向前的源動力。這種情懷,已經根植在每一名山大人的心底,從未動搖、從未放棄、從未改變。對於大家來說,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就是要帶著對國家、對山東、對山大的摯愛,把山大的紅色基因傳承下去,把山大的革命傳統弘揚起來,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心有大我,激發山大人以才報國
“黨的人才政策讓青年學者備受鼓舞!今後我將在學科研究上努力尋求相互合作,為學校交叉學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山東大學舉辦的高層次青年人才專題培訓會後,齊魯青年學者、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楊再興教授深受觸動。
山東大學將愛國奮鬥精神作為知識分子國情省情研修、業務培訓的重要內容,暑假期間開辦了山東大學高層次青年人才“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專題培訓班,來自全校各個教學科研單位的高層次青年人才參加。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在開班儀式上提到,希望青年學者能夠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深刻理解山大“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和“為國育賢”的辦學初心。
在培訓班上,山東省委組織部人才處處長鄭書忠解讀了國家和山東省人才政策;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執行館長張凱講解了傑出戰略科學家錢學森的愛國事蹟,解讀了錢學森無私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山東大學長江學者、文學院院長杜澤遜教授,國家傑出青年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基礎醫學院院長易凡教授分別結合自身成長經歷,立足於愛國、愛校、愛崗的視角,談了對無私奉獻與個人價值如何有機統一的理解。
培訓班學員還赴貴州遵義學習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通過現場教學重溫革命歷史,堅定理想信念,振奮愛國奮鬥精神,增強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信心決心。
追憶楷模,家國情懷代代相承
“做人要老老實實的,做學問要老老實實的,追求真理,造福人民,為國家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這是山東大學終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艾興生前經常教育學生的一句話。山東大學終身教授趙明義生前每次上課都要和學生反覆強調,要“學科社、信科社、幹科社”。兩位先生,一位在九十高齡依然堅持工作在科研和教學第一線,一生都與工業道具打交道,“神刀”問世、敢為人先,為人卻虛懷若谷、不露鋒芒;一位始終秉持嚴謹的治學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並把個人信仰和學術研究達成了高度一致,在科學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兩位先生的去世,引起了學校學子、教師們的深切懷念,師生們通過舉辦追思會、撰寫文稿、舉辦座談會等方式緬懷。
修為師之德,盡為師之責。在2018年教師節表彰大會暨新聘教職工入職培訓結業典禮上,山東大學黨委書記郭新立說道,“今天,我們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更要和山東大學一起,肩負‘為國育賢’的歷史使命,扛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歷史責任。兩位老師身上所代表的這種山大精神,就是我們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無堅不摧的力量。”
據悉,學校黨委號召全校教師、全校學生,向艾興院士和趙明義先生學習。愛國奮鬥精神正在激勵著一代代山大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創新傳播黨建文化範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