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班領導講話稿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發言稿是參加會議者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同志們:

  市委舉辦這次全市黨政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主要目的是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和省市黨政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精神,深入研討交流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努力推動全市“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1月1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與戰略的高度,以深邃的歷史眼光、開闊的國際視野和深厚的理論思維,系統闡述了經濟發展新常態、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依據、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是對全黨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次思想再動員、工作再推進,為我們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階段各項工作指明瞭努力方向、提供了強大武器。

  今年春節剛過,省委就舉辦了省市黨政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王三運書記作了重要講話,劉偉平省長作了重要報告,還有6位省級領導作了專題輔導,充分體現了省委貫徹中央精神的堅決態度和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王書記的重要講話,圍繞新常態、新理念、新結構、新作風、新作為“五個新”,闡明瞭“形勢怎麼看”“事情怎麼辦”“工作誰去幹”等一系列要害問題,是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各項工作的重要遵循。

  在“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和我市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市委舉辦這次研討班,集中市、縣***區***、鄉***鎮***和街道***社群***400多名幹部參加學習研討,規模之大,前所未有,這既是促進思想大解放、理念大變革的動員會,也是促進幹部能力提升、經濟轉型發展的工作推進會。研討班安排3天時間,學習輔導、分組研討、交流體會,希望全體同志精力集中、靜下心來,深入學習、深刻領會,真正在“學、思、悟、踐”上下功夫,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市委最新精神和部署要求上來,為貫徹落實新的發展理念、更好地履職盡責奠定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下面,我結合近期的學習思考,重點講四個方面的問題,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一、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

  習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徵就是進入新常態。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這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階、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習強調,新常態不是一個事件,不能用好或壞來判斷;新常態不是一個“筐”,不能什麼都往裡面裝,它主要表現在經濟領域,不要濫用新常態概念;新常態更不是一個避風港,不能成為不幹事、不作為的藉口和理由。

  省委王書記指出,新常態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可順不可逆,可促不可阻;新常態是內涵豐富的重大變革,具體涉及方式的轉變、結構的調整、動力的轉換、分工的演進、產業的佈局、要素的配置、改革的跟進、區域的協調、環境的保護等各個領域;新常態是不斷優化的動態過程,既有不變的東西,也有變化的東西,不變的是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這個方向,變化的是具體的狀態、階段的特徵和呈現的格局。王書記強調,新常態下增速要換檔,但絕不意味著允許失速;結構要轉型,但絕不意味著推倒重來;動力要轉換,但絕不意味著非此即彼;難題要碰頭,但絕不意味著機遇式弱;適應要迅速,但絕不意味著一蹴而就。

  概括起來講,新常態是必然之勢,規律要把握;是穩定之勢,換檔不失速;是轉型之勢,量增質更優;是改革之勢,動力要轉換。新常態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新常態之“常”,意味著相對穩定。我們要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徵內涵,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在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放下速勝心態,努力做到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不斷開創轉型發展新局面。

  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正確理解和準確把握速度換檔、結構調整、動力轉換“三個節點”:

  一是速度換擋。經濟新常態的顯著特徵是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決不是週期性的經濟波動,而是一個特定時期的發展過程。從全國來看,在保持了3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後,“十二五”時期GDP增速逐年回落,從2011年的9.2%降到了2015年的6.9%,“十三五”期間增速將在6.5%左右。從全省來看,經濟發展從2003年起連續11年保持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從前年開始呈現出放緩跡象,2014年增速降到8.9%,2015年降到了8.1%。就我市來說,經過多年兩位數增長後,也是在2014年快速回落,下降到7.8%,2015年更是降到了3.2%,增速轉換的趨勢同全國、全省的總體形勢基本一致,而且這一趨勢還會持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新常態下,我們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但不是不要增長,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更好地統籌轉方式同穩增長的關係,更加追求有效益有質量的增長。事實證明,越是簡單糾結於增長速度,越是得不到理想的增速,轉型越早越容易保持持續增長,轉型越慢越容易陷入增長困境。我們一方面要放下“速度情結”“換檔焦慮”,不能再盲目追求粗放式的高速增長;另一方面要抓牢“第一要務”,堅持把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擺在中心位置,保持經濟執行在合理區間,騰出更多精力和空間來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確保換檔不失速、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二是結構調整。經濟新常態最核心的變化是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從國家層面看,這種變化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三產增加值佔比超過二產,二是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高於工業平均增速,三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投資。我國三產增加值佔GDP的比重,2013年首次超過二產,2014年達到48.2%,2015年佔比超過一半,達到50.5%,高於二產10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2015年達到6***%,比2014年提高了15.4個百分點,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這意味著我國經濟正在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正由投資和外貿拉動為主向由內需特別是消費拉動為主加快轉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省傳統重工業佔比一直維持在80%左右,2014年三產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首次超過二產,2015年佔比達到48.8%,產業結構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調整升級。“十二五”末,我市三次產業比例為8:58.2:33.8,與“十一五”末相比,一產比重提高了2.7個百分點、二產比重下降了21.1個百分點、三產比重提高了18.4個百分點,雖然仍是“二三一”的產業結構,但優化趨勢日益明顯,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促進增長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十二五”期間,我市工業經濟增速快速下滑,由2011年的17.6%下滑到2015年的1.1%;總量也在逐年縮減,由2011年的160.3億元縮減至2015年的98.7億元;2015年89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34戶,虧損面達到38.2%,比2014年擴大了10.1個百分點,累計虧損53.8億元,其中有色、化工等傳統產業虧損尤為嚴重。毋庸置疑,金昌已經到了“轉型才能生存、轉型才能發展”的緊要關口,我們必須頂住轉型陣痛,保持轉型定力,持之以恆調整產業結構,堅定不移推動轉型發展。

  三是動力轉換。經濟新常態的本質是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由過去主要依靠投資、出口轉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和擴大消費。以前投資空間大,只要有錢敢幹,投資都有回報,投資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06年至2015年十年間,我市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近1400億元,僅“十二五”期間就完成1013億元,十年增長了5.3倍,年均增長都在20%以上,經濟很大程度上依靠投資拉動,這是由發展所處的階段決定的。但隨著投資規模的擴大,投資的邊際效益已經出現明顯下降,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在逐步減弱。2011年至2015年,我市每萬元投資帶來的GDP增量***也就是投資係數***分別為0.29、0.224、0.222、0.106、0.047,表明投資效益下滑趨勢進一步加劇,反過來又影響到全社會投資動力,2014年我市投資增幅為22.54%,2015年則急劇下滑到0.58%。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市以金川公司為主的進出口貿易長期佔據全省“半壁江山”,但這種資源和市場“兩頭在外”的重型產業結構也帶來了較大的成本和風險壓力。“十二五”期間,全市進出口貿易呈逐年下降態勢,年均下降24.2%,原有的增長動力持續萎縮。應當看到,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夠實現的,既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也不是純粹的棄舊立新,更不是短期內就能調整到位的。市場不是不需要投資,而在於我們有什麼樣的投資眼光,能不能擴大有效有益投資的規模。我市一些基礎性投資領域,特別是交通水利、生態綠化、文化旅遊、地下管網、危房改造等方面還有不少欠賬。今年,國家將啟動一批“十三五”規劃重大專案,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以上、公路投資1.65萬億元,再開工20項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增加到5000億元。“十三五”時期,我省將實施6萬多個重大專案,投資總額達到8.44萬億元,其中僅交通一項投資就超過9000億元。我們要準確研判發展趨勢,抓住政策機遇,把握投資方向,積極謀劃爭取專案,進一步發揮好投資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歷史的重要關口,方向往往比速度更重要。當前,我市經濟已經進入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市委“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把經濟轉型升級作為發展主線,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堅持把發展以文化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作為重要突破口和新的增長點,這是新常態下我市經濟轉型發展的戰略重點。以文化旅遊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是第三產業發展的核心,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現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兼備,具有強大的輻射力、產業拓展力和區域帶動力,投資邊際效應明顯,拉動增長潛力巨大,並且長遠可持續,能夠直接增加就業、提高居民收入,還能夠提升城市知名度和“軟實力”。可以說,在新常態下,文化旅遊業是穩增長的重要引擎、是調結構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是繁榮文化的重要載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越來越凸顯。“十三五”時期,國家將實施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行動,全面開放服務業市場,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明確要求各地把文化旅遊產業作為綜合性產業和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使之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之一。省委提出要把文化旅遊產業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來抓,實現由文化大省、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產業強省的轉變。我們必須統一思想認識、統一目標方向、統一行動部署,堅定不移地加快發展以文化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迎接大眾旅遊時代,力爭到2020年把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成為全市支柱產業。

  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新理念引領新實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黨中央在深刻分析國際發展大勢、國內發展階段性特徵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集中體現了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方向和著力點,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五大發展理念”是辯證統一的整體,相互貫通、相互促進,必須貫穿發展全過程,全方位覆蓋,一體化推進。

  第一,崇尚創新、轉換動能。“五大發展理念”核心在創新,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的“牛鼻子”。長期以來,我市經濟發展依託金川公司這艘“航母”,走的是一條投資拉動、進出口貿易驅動的發展路子,在市場總需求充足的大背景下,採取擴張規模的辦法很管用,一定時期內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金川公司效益非常好,在全國500強中的位次持續攀升,金化、金鐵、金泥集團的效益也不錯,2011年前曾幾次進入全省工業100強。但是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過去推動經濟發展的老路越走越難,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從2014年開始,我市有色金屬、化工等行業市場需求低迷、產品價格大幅下跌、主導產業效益持續下滑等問題集中暴發,呈現出明顯的衰退態勢。2015年,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虧損51.9億元,化學原料和化學品製造業虧損2.7億元。究其原因,從主觀上講,是我們對新常態的認識不足,存在僥倖心理,缺少應對準備,把“寶”大多押在市場環境變化上;從客觀上講,是科技支撐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升級緩慢,“原”字號產品居多,缺乏市場競爭力和抵禦風險能力。應該說,我市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基礎是比較好的,擁有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個。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些科技資源,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加快傳統產業高階化、低碳化、智慧化改造提升,盯著市場辦企業,大力開發有市場需求的高附加值產品,實現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方方面面,創新永無止境、無處不在,新理念、新思維、新辦法都是創新,而且更為重要。扶持“雙創”,支援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開發特色旅遊產品,發展電子商務,這些都是創新。比如,青年創業者陳佳妮創辦的特色手工藝品編制廠,佔用廠房小,耗費資源少,工作方式靈活,帶動就業明顯,大部分產品通過電商渠道實現了出口銷售;東寨鎮大學生村官陳興璘,租用村裡閒置校舍,聯合當地6家農戶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建成了集特禽養殖、特色餐飲、觀光休閒為一體的“家庭農場”。我市像這種創新創業的典型還有很多,應當大力支援和推廣。去年,張掖市敏銳捕捉政策機遇,成功入圍全國15個小微“雙創”基地示範城市行列,爭取到國家3年6億元的資金扶持,通過創新運作方式,“雙創”基地發展到包括眾創空間、小微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商貿企業集聚區和微型企業孵化園25個創業平臺和23條特色商業街區,僅去年一年就新增小微企業2600多家,增幅達到70%,稅收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吸納就業人口翻了一番。這種創新的理念和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第二,注重協調、補齊短板。習強調,新形勢下,協調發展具有新特點,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協調發展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更注重發展機會公平、資源配置均衡,核心是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力求通過補齊短板、化解矛盾、優化結構,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後勁。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市現有的良好基礎和條件,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和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兩大抓手,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努力縮小城鄉差距和區域發展差距。在產業協調發展方面,針對資源型城市一企獨大、一業獨重,第三產業特別是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比低等短板問題,深入研究如何“做優一產、做精二產、做大三產”,促進一二三產協調融合發展。在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方面,要以物質文明保障精神文明、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做到兩個文明互促共進。總之,如果我們的發展成果不能平等惠及全體百姓,社會公平正義得不到有效維護,民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不強,就會出現“日子雖然好了怨氣卻多了”、不同階層隔閡加深、利益衝突加劇等社會性問題。永昌“12·30”事件,集中反映出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進城農民並沒有真正融入城市。“新市民”的“精神不適應症”和素質提升、習慣養成等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第三,倡導綠色、堅守底線。習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既是理念又是舉措,環保既是制約更是新的發展契機。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城市建築要堅持“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八字方針,堅決防止崇洋媚外、貪大求怪,這本身體現的就是綠色發展的理念。3月11日,央視二套《經濟資訊聯播》“兩會財經觀察”欄目,報道“江蘇揚中黃金水道主動‘留白’”,揚中市在開發中勇於否決,對環境不達標的專案堅決說“不”,寧可不開發也要堅決避免汙染,防止破壞生態環境。我市資源環境承載力逼近極限,生態文明建設任務異常艱鉅,必須強化生態為民、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的綠色民生觀,堅守生態底線這條“硬槓槓”,堅決摒棄依靠低成本投入、高消耗資源的增長模式,提高綠色指標在政績考核指標中的權重,以生態約束倒逼發展轉型,決不能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能再“吃子孫飯、斷後人路”。在城市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中,必須牢固樹立“先進、長遠、超前、實用、留白”的理念,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上突出綠色發展觀,不能搞大拆大建,要“蒸小籠”“聚大氣”,讓居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也是我們建設低碳城市、海綿城市、森林城市的根本要求。

  第四,擴大開放、增強活力。“開放”是相對“保守”而言的,大到國與國之間、地區之間,小到部門之間、人與人之間,都存在開放的問題,關鍵是思想的解放、觀念的轉變。開放發展理念,核心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提高開放質量,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我們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按照省委提出的“建好黃金段,打好組合牌”***平臺牌、通道牌、外向牌、交流牌***的要求,發揮金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昌海關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作用,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推進對外開放,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水平。今年,我市按照省委要求,承擔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園藝設計和規劃建設任務,藉助這一國家級戰略平臺,我們可以宣傳推介我市香草花卉旅遊品牌,這也是開放的一個方面。我市人口基數少、城市規模小,迫切需要將周邊人口納入戰略服務範圍。要打破單向思維定勢,樹立雙向開放意識,通過暢通道路、配套公共服務、完善資訊網路、創新服務機制等舉措,敞開門戶、降低門檻,增強對周邊人口的吸納能力,進而帶來更多的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

  第五,共建共享、增進福祉。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習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精闢闡述了共享發展理念的內涵,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四個方面”。這些闡釋和論述,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契合了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在社會結構劇烈變化、社會利益分化趨顯的新階段,人們的心靈世界承受著前所未有的衝擊,“憤青思維”“弱勢心態”“仇富”“恨官”等情緒和心態也由此而生,這些都是共享不均導致的結果。共享發展不是走回頭路、“吃大鍋飯”、搞人民公社,也不是第二次“打土豪,分田地”、將先富者的財富拿來分享。共享目標的實現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但我們絕不能以此為藉口無所作為,而是要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儘量做好,積小勝為大勝,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十三五”時期,要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緊盯薄弱領域和短板,抓住公共需求的“最大公約數”,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增加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進一步解決好就業社保、教育衛生、文化服務、安全保障等民生建設的普遍性問題,引導和鼓勵廣大群眾用智慧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生活,讓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普遍受惠,幸福感穩步提升。脫貧攻堅是全面小康決勝階段的“一號工程”,也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全市各級各方面要凝心聚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今年基本消除全市絕對貧困人口。

  三、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觀察發展問題,看到病症很重要,找到病根更重要。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有需求總量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更為突出。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基於對當前經濟形勢全面深刻的認識選擇的治理藥方,邏輯起點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理論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準確把握、辯證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要求,找準推進改革的方向,促進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發展。

  首先,核心要義要把準。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樣一個公式來理解,著眼點在供給側,發力點在結構性,突破點在抓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高中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與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觀點完全是兩回事。西方供給學派認為,供給會自動創造需求,強調的重點是減稅,通過增加生產和供給推動經濟發展,這種只注重供給而忽視需求、只注重市場功能而忽視政府作用、只重視擴大生產規模而忽視供給結構調整的做法,解決不了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事實很能說明問題,一方面國內生產的粗鋼賣出“白菜價”,另一方面小小的圓珠筆筆芯卻需要進口;一方面國內大量中低端產品積壓,另一方面卻是國民“海淘”熱度不減,消費者將大把鈔票花在出境購物上;一方面我們拼資源、搶速度導致霧霾頻發,另一方面來自加拿大落基山脈的罐裝新鮮空氣卻在中國網路上走紅,令人深思的地方很多。我們實施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只是一個稅收和稅率的問題,而是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係,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要立足長遠。所以“結構性”3個字十分重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簡稱“供給側改革”,但不能忘了“結構性”3個字。

  其次,形勢任務要明確。產能過剩與有效供給不足並存是目前我國經濟的典型特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大勢所趨、形勢使然。從需求側看,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體擴大,“住”“行”主導的需求結構悄然向個性化、高階化、服務化轉型升級,居民對消費品品質和個性化追求與日俱增,旅遊、養老、教育、醫療和各類生產性服務需求迅猛擴張。從供給側看,受到體制機制制約,過去一個時期“井噴式”擴張形成的龐大生產能力,難以跟上市場需求變化的節奏。一方面,煤炭、鋼鐵、油氣、有色和建材等產能嚴重過剩,利潤水平大幅回落,有的甚至全行業虧損;另一方面,市場需要的高品質和個性化消費品難以得到滿足,出現到***“掃貨”的現象,大量“需求外溢”、消費嚴重外流。今年春節期間,我國出境遊人數近600萬,出境花費900多億元,“暴買族”一詞廣為流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在當前全球經濟和國內經濟形勢下,國民經濟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實現V型反彈,可能會經歷一個L型增長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是要從供給側入手,抓住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解決經濟發展長期面臨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在於放松管制、釋放供給活力、讓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發揮更大作用,提高投資有效性;入手點在於生產端,重點是有效化解過剩產能,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今明兩年的主要任務是,用改革的辦法“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打好“五大殲滅戰”,通過市場化改革實現要素再配置,讓生產要素從低效率領域轉移到高效率領域,從已經過剩的產業轉移到有市場需求的產業,實現供需再平衡;中期是要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產業邁向中高階水平;遠期是要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態勢,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就我市來說,重點是做好“加減乘除”文章,“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做“加法、乘法”相對容易,主要是補齊短板,增加有效供給,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支援工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轉型升級,加快發展以文化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釋放創新驅動乘數效應,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做“減法、除法”困難會大一些,主要是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成本,清除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庫存。金川公司今年計劃削減鎳產量20%、銅產量10%,並關停無邊際貢獻的龍首西一採區、鎳板帶材、電解銅粉、鈦廠等生產線;金鐵集團擬壓減生鐵產能60萬噸。要按照中央關於“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著力化解過剩產能,騰出寶貴的物質資源、信貸資源和市場空間,盤活現有存量,依據市場需求調節生產經營,開拓外部市場,確保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第三,政策要求要吃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不僅僅是淘汰落後產能、淘汰“殭屍企業”、使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對稱那樣簡單,而是全方位的改革。可以說,從“需求側”轉向“供給側”,相當於從“政府調控側”轉向“全面改革側”。強調供給側改革,並不是說需求側不重要,實際上,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要求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雙向發力。其中,需求側管理類似於西醫,即通過“服藥”“手術”等手段確保經濟執行在合理區間,為改革贏得時間;供給側改革類似於中醫,即通過“強身健體”“固本培元”等手段提高經濟的韌性,為長期持續發展拓展空間。如何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指出要築強“五大政策支柱”,即巨集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託底,“五大政策支柱”整體融合、有機結合、相互配合,目的是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去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發後,關於混合所有制、國有資本管理等配套檔案密集出臺,未來一系列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的政策也將陸續出臺。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今明兩年堅決打好國有企業提質增效攻堅戰,首次提出賦予地方更多國有企業改革自主權,推動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於職工分流安置。省委、省政府今年1月下發《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意見》,2月下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的意見》,配套實施“五緩四降四補貼”扶持困難企業政策***緩繳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費,降低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率和養老保險繳費基數,運用失業保險基金對企業職工生活補助、繳納社會保險費、轉崗培訓、技能提升培訓予以補貼***。近期,省上提出將按照“兼併重組一批、淘汰落後一批”的思路,清理處置“四類控股企業”和“三類參股投資”***連續三年虧損企業、資不抵債企業、停業企業、三級以下控股企業;連續三年無收益投資、餘額300萬元以下投資、三級以下企業的參股投資***,果斷關停並轉或剝離重組一批現金流為負的企業或生產線,對兩年內不能投產的專案或投產後沒有效益的專案,堅決停建和規範處置。這些政策指向明確,操作性很強,要認真研究、主動對接,加快國資國企改革步伐。我市國企改革是供給側改革的重頭戲,不改革不行,改革慢了也不行,今天不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改革,明天就可能面臨更大的痛苦,未來就會走投無路。當然,推進過程中不可能皆大歡喜,產業會此消彼長,企業會優勝劣汰,就業會轉崗換崗,特別是化解過剩產能、處置“殭屍企業”,會帶來一些衝擊,而且這些衝擊很可能會從經濟領域延伸到社會領域。對此,我們既要看到陣痛不可避免,也要處理得當,具體政策要有序配套、穩妥實施,更加細緻地做好社會託底工作,防範引發社會風險。

  四、鍛造幹事創業的幹部隊伍

  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學習貫徹落實發展新理念,實現“十三五”目標任務、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各級領導幹部的認識、能力和行動,核心是鍛造一支政治堅定、勇於創新、主動作為、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幹部隊伍,形成凝心聚力促轉型、風清氣正幹事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一要增強思想自覺。現在,我們的幹部隊伍中確實存在一些不想幹事、不願幹事、磨時間、混日子的現象,不管什麼事情,到了他那裡都要“等一等”“看一看”,著急的事情得不到及時處理,決策部署得不到貫徹落實,這些人不幹事卻“愛惜自己的羽毛”,信奉“寧願不幹事也不要出事”的庸俗處事哲學,懷揣“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人生信條,從不擔當,從不得罪人。更有甚者,自己不幹事,卻好議論,等著看笑話。我們常講,善作為敢擔當是領導幹部基本的政治品格。組織賦予我們職責、任務,我們就應當時刻記在心裡、扛在肩上,把這份責任落實好。中央決定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方案已經印發,省、市委方案正在制定。我們要結合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進一步增強想幹事、願幹事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堅定推動轉型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圍繞全市工作大局,主動作為,勇於擔當,確保把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二要提升能力素質。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不論是市委,還是普通幹部,都存在知識儲備不足、“能力危機”和“本領恐慌”的問題。如果我們不重視學習提高,對新知識、新事物、新資訊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一味“穿著舊鞋走新路”,難免會說外行話、幹外行事,工作也會沒有針對性。作為領導幹部,我們必須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追求,作為一項永遠的任務,緊跟時代步伐加強學習,堅持學以致用,在強化理論武裝的同時,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旅遊產業、現代服務業、新型城鎮化、現代農業、電子商務等方面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不斷增強作決策、幹工作、抓管控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努力成為善用專業思維、具備專業素養、掌握專業方法的實用型幹部。各級黨校和組織人事部門要圍繞轉型發展需求,針對幹部的知識空白、經驗盲區、能力弱項,有計劃地開展精準化培訓,增強各級幹部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三要強化激勵約束。各級黨組織承擔著從嚴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要拓展充實工作抓手,層層傳導責任壓力,推動管黨治黨從“寬、鬆、軟”邁向“嚴、緊、硬”。要守住黨紀黨規的基本底線,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讓黨員幹部在強化教育中明底線、在遵紀守規中築底線、在執紀監督中敬底線。要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對那些不負責任、不敢擔當、為官不為的幹部,該調整的要及時調整,該問責的要嚴肅問責,絕不能讓“圓滑官”討好、讓“老好人”佔先、讓老實人吃虧,讓一心為公、一心為事業、一心為民眾的幹部擁有平臺、得到榮譽、受到尊敬。特別在市縣鄉換屆中,要注意把好選人用人關,注重用新發展理念來發現幹部、評價幹部、選拔幹部,真正把那些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好乾部用起來。

  四要營造濃厚氛圍。我們鼓勵幹部主動作為、敢於擔當,各級黨委***黨組***也要為敢擔當的幹部擔當,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要把嚴格管理幹部和熱情關心幹部結合起來,讓廣大幹部安心、安身、安業。特別要把幹部在推進改革中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後依然我行我素的違法違紀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區分開來,建立容錯糾錯機制,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幹部,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勵廣大幹部以“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的精神,更好地帶領群眾幹事創業。

  同志們,習多次強調,“十三五”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只要我們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明確方向、保持定力,團結一致、奮力拼搏,推動全市經濟轉型升級、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研討會領導講話稿
籃球比賽上的領導講話稿
相關知識
研討班領導講話稿
德育研討會領導講話稿
研討會領導講話稿
教學研討會領導講話稿
培訓班開班領導講話稿
最新研討會領導講話材料
公安機關嚴以用權專題研討會領導講話
學術研討會領導講話
業務培訓班領導講話稿
法律培訓班領導講話稿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