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作文素材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重要地位,而一些學生的寫作興趣日益低下,新課標下如何才能改善這種現象?注重積累生活素材,強化寫作思維訓練,創新作文教學模式,不失為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外國人物的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拜倫減肥
拜倫是19世紀初英國最偉大的詩人。同時,他被當時的女流們稱為“最具魅力的男人”、“最完美的情人”。
拜倫身材修長優雅,是標準的美男子阿波羅的形象。他面板雪白,女崇拜者說他像 “一塊通體透亮的白玉”。然而,有誰知道,拜倫為了保持勻稱的身材,忍受了極大的痛苦,並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拜倫短暫的一生中,他幾乎是天天憤怒地、竭盡全力地與肥胖作鬥爭。為了保持自己優雅的體型,他每天的食量少得讓人瞠目。他每天只吃一小塊蘸了醋的土豆或一小勺米飯,如果想換換口味,那就吃兩塊餅乾,喝上一杯蘇打水。至於肉呀奶呀的,就一口不吃、一口不喝。
為了去掉身上多餘的脂肪,拜倫長期練習擊劍、拳擊、騎馬和游泳。他在打英國當時最流行的板球時,身上穿7件內衣,目的是為了用7件內衣捂汗來減肥。因此,他每星期還要洗三次土耳其蒸汽浴。
拜倫過度節食和不科學的鍛鍊,使他高度營養不良,生理和心理相繼出現病變。他患有嚴重的胃病,幾乎每晚都做噩夢,不得不靠喝鴉片藥酒入睡。到後來,吃藥、喝藥酒都不管用了。他每晚都喊叫,像瘋子似的在屋裡狂跳,手舞著手槍和短劍。
一個吉卜賽遊醫曾經警告過拜倫:是要美、要女人,還是要活命?這全由你自己掌握。你要不信,37歲就是你的限數。
這位詩聖,最終還是選擇了優雅的身材和如雲的美女。果真,在他度過36歲生日後不久,便告別人世了。
二
失策的達爾文
在達爾文1809——1882,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著有《物種起源》一書,曾用5年的時間環球航行原版的英文日記中,記敘了這麼一件事情。
19世紀30年代,達爾文曾周遊世界,一次,他來到非洲的一個原始部落,那裡的人們沒有衣服穿,住的是山洞,或在樹上搭一個巢,吃的是野果禽獸,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達爾文在那裡住了幾天,驚奇地發現一些“新情況”,他們將老年婦女趕進深山老林,讓她們自然餓死,在沒有食物的時節,則將婦女生的嬰兒或小孩分而食之。達爾文“看”不懂,就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部落首領通過當地的“翻譯”告訴達爾文:“婦女的任務就是生孩子,生下的孩子有兩種用途,一是留下來延續種族的生命,二是供我們缺食的時候當糧食。婦女老了,不能生育了,留下她們有什麼用?我們不吃掉她們就已經很寬容了,在饑荒沒食物的時候,我們只有吃小孩,不吃小孩我們吃什麼呢?”
達爾文痛苦地搖搖頭,這裡的“人”太殘忍了!他下決心改變這個原始部落不尊老、不愛幼的歷史局面。於是,他通過翻譯,用高價買下了一個當地男嬰,將這個嬰兒帶回了英國,他要用現代都市的教育方式,使這個非洲的小孩變成一個“現代文明人”,然後,用這位“文明人”去改變他老家那種“棄老食幼”的原始現狀。
16年後,這個非洲孩子長成了“文明青年”。達爾文通過熟人,把他帶回了他的家鄉。
一年後,達爾文舊地重遊,想看看那個非洲原始部落,在自己委派的“現代文明青年”的領導下,是不是有了質的變化。可是,達爾文到處都找不到那個自己精心培養的非洲青年。最後,他問部落首領,那人是否來了這裡?首領回答:“來了。”達爾文又問:“他人呢?”“我們把他吃了!”達爾文大驚:“那麼好的人,為什麼吃了?”“他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做,我們留下他有什麼用?”達爾文無話可說。
到家後,達爾文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一個人的願望和他所希望得到的結果並不成正比。一個種族遺留下來的疑難問題,決不是依靠一個或幾個‘文明人’就可以解決的,從野蠻進化到文明,這其中有一個痛苦而又漫長的過程,欲速則不達。社會上每個人都應當適應自己周邊的生活環境,否則,他哪怕再高明,終將被淘汰。適者才能生存啊!”
三
希望是一根堅韌的柺杖
她出生於非洲索馬利亞沙漠的一個遊牧民族。12歲那年,僅僅為了5頭駱駝,天真無邪的她被父親嫁給60歲的老叟。眼前的這個猥瑣老男人一臉壞笑:“喜歡我的手錶嗎?你將是我第四任妻子。”望著那雙邪惡的眼睛,她選擇了在新婚之夜於一片黑暗中逃離,投奔摩加迪沙的外祖母。在荒蕪空寂的沙漠中奔走,她的內心充滿了無助和忐忑。慢慢地腳步越來越重,上下眼皮也開始打架。猛地,她看到前面地上有一片紅色。她踉蹌著奔過去,藉著微弱的光亮,她看到一片玫瑰色的世界,三五成叢,鮮紅妍麗,瑰祕神奇,燦爛似火,一朵朵小喇叭狀的小花在她眼前隨風起舞。這團火激活了她內心的勇氣,她採了一朵花拿在手裡,舔舔嘴脣,繼續上路。第三天早晨,她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外婆。外婆告訴她,她手裡拿的花叫“沙漠玫瑰”,是沙漠中唯一能夠開花的蕨類植物。摸著外孫女的頭,外婆一字一頓:受一些苦一定是為了另外的東西,這個東西的名字叫希望。
在外婆的幫助下,她隻身一人來到陌生的國度,給索馬利亞駐英國的大使夫人做女傭。後來,又到一家快餐店打工。面部黝黑的她始終保持微笑,因為有一朵亮麗的沙漠玫瑰開在她的心靈深處。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被一位著名的模特攝影師發掘,最終成為世界名模。38歲時,她成為聯合國代言人,活躍在各地。她的名字叫華莉絲·迪裡,她生命中所體現的那種非凡勇氣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去面對意想不到的困境。華莉絲的人生就像一朵頑強、豐潤的沙漠玫瑰,一朵盡情釋放希望的沙漠玫瑰。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安迪被誣陷入獄,由一個風光無限的銀行副總裁變成一個囚犯,在監獄中飽受種種精神和肉體的折磨與摧殘。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殘酷的環境下,他依舊滿懷希望和夢想,就是這樣一個堅強得“不可理喻”的人,在絕望中生活了20年以後,還能有勇氣向獄中的好友瑞德講述自己出獄以後想要的生活:去墨西哥的澤華塔尼,它位於一片沒有回憶的太平洋畔;在澤華塔尼沙灘上開個小旅館,翻新舊船,讓客人包船釣魚;在日落的時候看星辰,腳踩柔軟的沙灘,享受自由的美好。安迪微笑著告訴瑞德:“希望是個好東西,或許是人世間最善最美最重要的東西,而美好的事物永遠不會消逝。”正是在這種根植於內心的希望,支撐安迪用20年的時間挖了條在瑞德看來600年也辦不到的隧道,然後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晚上,他穿過自己挖的隧道再爬過汙垢的河流,在汙水中洗掉他所有所謂的“罪惡”,在彼岸洗淨重生,奔向他的澤華塔尼,他希望中的人間天堂。
英國詩人查爾斯·金斯萊有一句名言:永遠沒有什麼可以擊退一個堅決強毅的希望。羅素也說過一句類似的話:希望是堅韌的柺杖,忍耐是旅行袋,攜帶它們,人可以登上永恆之旅。讓我們記住,最貧瘠的沙漠中,也可以開出神奇的沙漠玫瑰。
外國人物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