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中怎麼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無論採取何種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物理教學學生學習動機激發策略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物理教學學生學習動機激發策略

  一、正確培養學科歸屬

  培養初中生對物理學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激發其學習動機的前提條件。首先,要加強學生對初中物理學科的認知,尤其是要注重其實用性和功能性的指導。學生對每一個學科的興趣的產生是建立在對這個學科的客觀瞭解與主觀感知相結合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個體對所要學習的學科的基本架構、功能取向以及未來發展前景等一知半解,我們很難想象其會對其產生足夠的注意力關注,更不用說激發其探索的慾望和求知的熱情。因此,我們要堅持讓每一位初中生對初中物理課程都有一個明晰的認知,不僅要讓其瞭解初中物理是學習物質形態及其變化、基礎力學、電學、光學和熱學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更要讓其知道學習初中物理的重要性、必要性、趣味性和現實需求性。其次,關注個別差異性,千方百計增進學生對物理學的信心和歸屬。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由於個體間智力、性格、努力程度等差別,必然會出現個體認知和學習成果的差異性,這可能導致個別學生對初中物理信心十足,而個別學生對物理學習由於受挫而產生厭惡感和排斥心理。故,我們一方面在保持和進一步激發物理學習愛好者的動機和熱情外,另一方面我們應更加關注學習困難者或者學科偏向者的狀態,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平等發展、全面發展。

  二、靈活運用教學方式

  新課改努力提倡幸福教育和個性教育,要求每一個教師應當盡力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知識,讓每一堂課都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讓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而要實現這一唯美的教育理想,除了要有富含教學激情和藝術的教師個人品格外,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就是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初中物理是物理學習的基礎階段,更多體現的是與生活相關聯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對於富含科學性和實驗性的它來說,更有利於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因此,初中物理教學要緊緊抓住“實驗”和“科學”兩大特點,在精確解讀課標和教材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實驗法、講授法、演講法、討論法、表演法以及情境法等方式來促進師生互動交流,讓師生在不斷接觸中縮小心靈距離。例如,在學習《聲現象》中的“聲音的特徵”這一知識時,我們可以巧妙地運用表演法來展開教學,可以隨機選取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角度或者藉助不同的工具進行發聲,讓其他學生靜坐傾聽,要求其分辨出聲音的來源和性質,並拋給學生一個問題:“你是怎麼分辨出來的”?整個過程都在遊戲中展開,每一個學生都能盡情參與其中,最後,教師再運用互動教學法進行知識的系統學習和鞏固。

  三、和諧構建師生關係

  筆者在長期物理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儘管有的學生對物理學習並不真正感興趣,但由於其與科任老師保持著一種和諧、近距離的關係,從而使其將對教師的尊重和信賴之情遷移到物理學習之中。這也許是為了獲取教師的肯定和關注的個人功利主義行為,但這也是一種激發學生求知慾和學習動機的有效方式。所以,初中物理教師應當要有意識地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和對話,關注學生的情感煥發和學習狀況,努力與學生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合作關係。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師應當持守賞識教育之心,要無限相信每一個孩子在物理學領域的發展潛能,決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物理學習需求,以大愛之心獲取每一位學生的青睞和歸屬。另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師要經常性地下到課堂,參與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與學生建立一種親密的友情關係,這不僅能夠了解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解決學生的物理學習難題,還能促使學生鬆弛心理壓力,敞開心扉與教師交流合作。例如,在學習《電路初探》這一章中簡單電路的設計這一章節後,教師讓學生在課後動手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做一個別致的且具有實際意義的電路模型後,可以在課間或課後到班級中去,以平等的身份面對面地指導學生的實踐過程。

  四、有效踐行激勵手段

  動機作為一種心理內驅力,來源於外界刺激物所引起的需要,而這種需要的產生往往與個體對某一具體事物的佔有慾和達成度高相關。因此,要培養初中物理教學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熱情,我們可以從外界對學生進行刺激,以獎勵實物、減免負擔、賦予榮譽等激勵手段催生其需求,從而引發動機驅動。例如,在學習《資訊與資訊傳播》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先設定一個“有獎競答”環節,但獎品必須是符合初中生年齡特徵的物品。又如,在開始學習《家庭用電安全》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安排一場由團隊為單位參與的“生活用電常識介紹大比拼”活動,並設定“生活之星”、“優秀小團隊”以及若干個名次等榮譽。其次,要踐履發展性評價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的過程表現和個性差異。初中物理教學應當摒棄傳統注重教師主體的終結性評價模式,充分發揮物理課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激發求知動力的核心作用。例如,在教完《光現象》、《光的折射透鏡》兩章後,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時,不能僅僅依靠單元測試來分級劃等,而是要結合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個體間差異、群體評價以及自我和家庭評價的基礎上而作出最後定論,而且,這種評價的反饋必須以正向的方式傳遞。

  五、合理控制動機水平

  缺乏動機的行為是沒有意義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動機水平越高越好,動機水平應當考慮作業難易程度而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動機水平是呈“倒U曲線”而存在的,中等程度水平的動機最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學應當及時關注和引導學生控制自身的學習動機水平,防止動機過低或者動機過高而帶來受挫。例如,在做《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實驗時,教師不可剛性地要求每一個學生都達成同一化水平,得出同一化結果,這也許能夠保證大部分學生準確完成任務,但同時也會給懷抱美好動機期望的學生以打擊,所以,教師在實驗前,應當多鼓勵學生實踐和參與,對結果應當施以弱化,以幫助部分學生降低取得優秀成果的動機水平。

  初中物理教學中常用的實驗方法

  1、控制變數法

  所謂控制變數法,就是在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影響事物變化規律的因素或條件加以人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條件按照特定的要求發生變化或不發生變化,最終解決所研究的問題。

  可以說任何物理實驗,都要按照實驗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條件來研究。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以及導體的電阻都有關係,在分別控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的情況下,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的關係,分別得出實驗結論。通過學生實驗,讓學生在動腦與動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找到這“兩個關係”,最終得出歐姆定律I=U/R。為了研究導體的電阻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控制導體的長度和材料不變,研究導體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係。為了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保證壓力相同時,研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係。

  利用控制變數法研究物理問題,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於扭轉重結論、輕過程的傾向,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學會學習。還有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的有關;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動能、重力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電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關係;電流的熱效應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哪些因素有關係等均應用了這種科學研究方法。

  2、轉換法

  一些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要研究它們的規律,可轉化為學生熟知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巨集觀現象來認識它們。這種方法在科學上叫做“轉換法”。如:分子的運動,電流的存在,磁場的存在等, 如:空氣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可以根據空氣流動風所產生的作用來認識它;分子看不見、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過研究墨水的擴散現象去認識它;電流看不見、摸不到,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可以根據電流產生的效應來認識它;磁場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可以根據它產生的作用來認識它。

  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測得,我們可以根據定義式轉換成直接測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義式計算出其值,如電功率、電阻、密度等。還有測不規則小石塊的體積我們轉換成測排開水的體積;我們測曲線的長短時轉換成細棉線的長度;在測量滑動摩擦力時轉換成測拉力的大小;大氣壓強的測量轉換成測大氣壓支援水銀柱算的壓強;測

  硬幣的直徑時轉換成測刻度尺的長度;測液體壓強轉換成我們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變化;通過電流的效應來判斷電流的存在;通過磁場的效應來證明磁場的存在;研究物體內能與溫度的關係轉換成測出溫度的改變來說明內能的變化;在研究電熱與電流、電阻的因素時,我們將電熱的多少轉換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我們研究電功與什麼因素有關的時候,我們將電功的多少轉換成砝碼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電功率、電阻、壓強大氣壓強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轉換法測得的;動能與什麼因素有關時,看小球在平面上滑動的越遠則動能越大,就是將動能的大小轉換成了小球運動的遠近。以上列舉的這些問題均應用了這種科學方法。

  3、放大法

  在有些實驗中,實驗的現象我們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觀察。我們就將產生的效果進行放大再進行研究。比如音叉的振動、響度的影響因素很不容易觀察,所以我們利用小泡沫球或乒乓球將其現象放大。觀察壓力對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時我們將玻璃瓶密閉,裝水,插上一個小玻璃管,將玻璃瓶的形變引起的液麵變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麵的變化。

  4、累積法

  在測量微小量的時候,我們常常將微小的量積累成一個比較大的量、比如在測量一張紙的厚度的時候,我們先測量100張相同紙的厚度再將結果除以100,這樣測量的結果更接近真實的值就是採取的

  積累法。要測量出一張郵票的質量、測量出心跳一下的時間,測量出導線的直徑,均可用積累法來完成。

  5、類比法

  在我們學習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量時,由於不易理解我們就拿出一個大家能看見的與之很相似的量來進行對照學習。如電流的形成、電壓的作用通過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壓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進行類比,從而得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的結論。

  6、理想化物理模型

  實際現象和過程一般都十分複雜的,涉及到眾多的因素,採用模型方法對學習和研究起到了簡化和純化的作用。但簡化後的模型一定要表現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點、知識。模型法有較大的靈活性。每種模型有限定的運用條件和運用的範圍。

  比如: 磁感線,它是不存在的線,但是我們為了便於研究磁場我們人為的引入了一些曲線,將我們研究的問題簡化。液柱,求液體對豎直的容器底的壓強的時候,我們就選了一個液柱作為研究的物件簡化;光線,光線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見的,我們使用一條看的見的實線來表示就是將問題簡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還有勻速直線運動,生活中很少有一個物體真正的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我們研究問題的時候勻速直線運動只是一個模型

  9、科學推理法

  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結論的得出,在實驗中對多種結論進行分析整理並得出最後結論時,都要用到這一方法。

  在驗證導體的電阻與什麼因素有關的時候,經過多次的實驗我們得出了導體的電阻與長度,材料,橫截面積,溫度有關,也是將實驗的結論整理到一起後歸納總結得出的。在所有的科學實驗和原理的得出中,我們幾乎都用到了這種方法。

  10、比較法對比法

  當你想尋找兩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就需要用到比較法,可以進行比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對不同或有聯絡的兩個物件進行比較,我們主要從中尋找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從而進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

  如,比較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比較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異同點 ;電動機和熱機;電壓表和電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較法不僅加深了對它們的理解和區別,使同學們很快地記住它們,還能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

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上冊第一節教案
物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插圖應如何教學
初中物理教學中怎麼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方法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集
關於初中物理教學的建議
初中物理教學說課稿運動的描述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教學期末工作總結
初中物理教師個人教學工作述職總結
初中物理教師教學工作述職總結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