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的歷史考證
張儀***?-前309***,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市***人,魏國貴族後裔,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其主要活動應在蘇秦之前,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張儀【歷史考證】
《戰國策》記載張儀與蘇秦是相對立的一縱一橫,互相著文攻擊對方,這和史實不符。後來司馬遷受此影響,在《史記.張儀列傳》張儀和蘇秦列為同時之人;甚至還說在蘇秦發跡後,張儀受蘇秦激勵而入秦,又記張儀之卒在蘇秦之後,也均與史實不符。據考證張儀在前,蘇秦在後,和張儀同時的是公孫衍、惠施、陳珍等人。蘇秦是張儀死後才在政壇上初露頭角的。在縱橫家中張儀顯然是蘇秦的前輩。《史記》記張儀的年代基本正確,而把蘇秦的經歷提早了約三十年。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受此影響,致使張儀事蹟含混不清,因而另行為其作傳,實為必要。
張儀【縱橫釋名】
戰國中後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日益強盛,不再甘心居於一隅之地,遂把侵略的矛頭指向東方;馬陵戰後,齊國代替魏國成了中原地區的霸主。這樣,秦、齊都以向中原地區擴張作為自己的主要發展方向,已有的混戰局面更為錯綜複雜。處在東西二強夾擊下的韓、趙、魏三國為了圖謀自存,聯合起來並且北連燕、南接楚,東抗齊或西抗秦,被稱為“合縱”,也就是“合眾弱以攻一強”;如果弱國被齊國或秦國拉攏聯合,進攻其他弱國,就被稱為“連橫”,就是“事一強以攻眾弱”。到戰國晚期,樂毅破齊,齊國一蹶不振;長平之戰,趙國嚴重削弱,秦國取得了對東方六國的絕對優勢,合縱連橫政策也就包含了新的含義:即東方六國併力抗秦,稱為合縱;秦聯合東方某一弱國對付其他弱國稱為連橫。於是,一批對當時的國家間的政治形勢非常嫻熟,善於辭令和權術,從中獲取功名利祿的說客應時而生,史書上稱他們為“縱橫家”。張儀張儀,魏國人,其生年不明。《戰國策》記載張儀與蘇秦是相對立的一縱一橫,互相著文攻擊對方,這和史實不符。後來司馬遷受此影響,在《史記張儀列傳》張儀和蘇秦列為同時之人;甚至還說在蘇秦發跡後,張儀受蘇秦激勵而入秦,又記張儀之卒在蘇秦之後,也均與史實不符。據考證張儀在前,蘇秦在後,和張儀同時的是公孫衍、惠施、陳珍等人。蘇秦是張儀死後才在政壇上初露頭角的。在縱橫家中張儀顯然是蘇秦的前輩。《史記》記張儀的年代基本正確,而把蘇奏的經歷提早了約三十年。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受此影響,致使張儀事蹟含混不清,因而另行為其作傳,實為必要。
張儀【推銷縱橫術】
秦惠文王即位以後,繼續堅持孝公時代“任人唯賢”的方針,許多外國的“士”紛紛投向秦國。公元前329年,張儀來到秦國,被秦惠文王拜為客卿,直接參予謀劃討伐諸侯的大事。這時公孫衍擔任秦國的大良造。公元前328年,張儀與公子華帶兵攻打魏國,一舉拿下魏國的蒲陽城。張儀乘機推自己的連橫政策出籠,建議秦王把蒲陽歸還魏國,並且派公子繇到魏國去做人質,而他將利用護送公子繇入魏的機會與魏王接近,遊說魏王投靠秦國。
入魏後,張儀對魏王說:“秦國對待魏國可是真心實意的好啊!得到城邑不要不說,反而又送人質來到魏國,魏國怎麼說也不應對秦國失去禮節呀,應該想辦法來報答一下吧?”“怎樣來報答呢?”魏王問道。“秦國只喜歡土地,魏國如果能送一些地方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把魏國視為兄弟之國。如果秦魏結成聯盟,合兵討伐其他諸侯國,魏國將來從別的國家取得的土地肯定會比送給秦國的土地多很多倍。”魏王被張儀說動了心,於是把上郡十五縣和河西重鎮少樑獻給了秦國,從此秦魏和好。張儀的連橫政策首戰告捷。至此,黃河以西地區全部歸秦所有。
夏達子不語的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