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立志勵志故事
立志是為了勵志,一起來看看關於做人立志的故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對錢保持平常心
一位無神論者來看猶太教的拉比。
“您好!拉比。”無神論者說。
“您好。”拉比回禮。
無神論者拿出一個金幣給他,拉比二話沒說裝進了口袋裡。“毫無疑問你想讓我幫你做一些事情,”他說,“也許你的妻子不孕,你想讓我幫她祈禱。”
“不是,拉比,我還沒結婚。”無神論者回答。於是他又給了拉比一個金幣,拉比二話沒說又裝進了口袋。“但是你一定有些事情想問我,”他說,“也許你犯下了罪行,希望上帝能開脫你。”
“不是,拉比,我沒有犯過任何罪行。”無神論者回答。他又一次給拉比一個金幣。
拉比二話沒說又一次裝進了口袋。“也許你的生意不好,希望我為你祈福?”拉比期待地問。
“不是,拉比,我今年是個豐收年。”無神論者回答。他又給了拉比一個金幣。
“那你到底想讓我幹什麼?”拉比迷惑地問。
“什麼都不幹,真的什麼都不幹,”無神論者回答,“我只是想看看一個人什麼都不幹,光拿錢能堅持多長時間!”
“錢就是錢,不是別的。”拉比回答說,“我拿著錢就像拿著一張紙,一塊石頭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由於對錢保持一種平常的心,甚至把它視為一塊石頭、一張紙,猶太人才不會把它視若鬼神,也不把它分為乾淨或骯髒。在他們心中錢就是錢,一件平常的物件。因此他們孜孜以求地去獲取它,當失去它的時候,也不痛不欲生。正是靠這種平常心,猶太人才能在驚濤駭浪的商海中馳騁自如,取得驕人戰績。
對於錢,猶太人既沒有敬之如神,也沒有惡之如鬼,更沒有既想要錢又羞於碰錢的尷尬心理。以錢為生,這只是猶太人樸素而又自然的生活方式。
:入鄉一定要隨俗
很久很久以前,有弟兄二人,各自置辦了一些貨物,出門去做買賣。
他們來到南方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都不穿衣服,稱作“裸人國”。
弟弟說:“這兒與我國的風俗習慣完全不同,要想在這兒做好買賣,實在不容易啊!不過俗話說入鄉隨俗。只要我們小心謹慎,說話謙和,照著他們的風俗習慣辦事,想來問題不大。”
哥哥卻說:“無論到什麼地方,禮義不可不講,德行不可不求。難道我們也光著身子與他們往來嗎?這可太傷風敗俗了。”
弟弟說:“古代不少賢人,雖然形體上有變化,但行為卻十分正直。所謂‘隕身不隕行’,這也是法律所允許的。”
於是弟弟先進入了裸人國。過了十來天,弟弟派人來告訴哥哥,一定得按當地風俗習慣,才能辦得成事。哥哥生氣了,不做人,卻要照著畜生的樣子行事,這難道是君子應該做的嗎?我絕不能像弟弟那樣做。
裸人國的風俗,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大家用麻油擦頭,用白土在身上畫上各種圖案,戴上各種裝飾品,敲擊著石頭,男男女女手拉著手,唱歌跳舞。弟弟也學著他們的樣子,與他們一起歡歌曼舞。裸人國的人們無論是國王,還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歡弟弟,相互關係非常融洽。國王把他帶去的貨物全都買下來了,付給他十倍的價錢。
而他的哥哥來了之後,滿口仁義道德,指責裸人國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好。引起國王及人民的憤怒,大家抓住了他,狠揍了一頓,全部財物都被搶走了。多虧了弟弟說情,才把他救了出來。
老實巴交的哥哥,本來是好心好意地“教誨”別人,沒想到卻捱了頓暴打,差點丟掉了身家性命。看上去他的遭遇讓人同情,可再一想,他簡直就是自討苦吃,別人有別人的活法,又何必非要顯示自己的“高尚”和“與眾不同”而強行改變別人呢?
人是社會的人,每個人都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生活。人對環境有一定的需要,而環境對人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懂得適應眼前的環境,否則必然是要吃大虧的。
:重要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公元616年,李淵被詔封為太原留守,北邊的突厥用數萬兵馬多次衝擊太原城池。李淵遣部將王康達率千餘人出戰,幾乎全軍覆滅。後來巧使疑兵之計,才勉強嚇跑了突厥兵。更可惡的是,在突厥的支援和庇護下,郭子和等人紛紛起兵鬧事,讓李淵防不勝防,李淵隨時都有被隋煬帝以失職的罪名砍頭的危險。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李淵是內外交困,必然會奮起反擊,與突厥決一死戰。不料李淵竟派遣謀士劉文靜為特使,向突厥屈節稱臣,並願把金銀珠寶統統送給始畢可汗!
李淵為什麼這麼做呢?原來李淵根據天下大勢,已決定要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氣候,太原雖是一個軍事重鎮,但不是理想的發家基地,必須西入關中,方能號令天下。西入關中,太原又是李唐大軍萬萬不可丟失的根據地。那麼用什麼辦法才能保住太原、順利西進呢?
當時李淵手下兵將不過三四萬人馬,即使全部屯駐太原,應付突厥的隨時出沒和追剿,已是捉襟見肘。況且現在要進伐關中,顯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辦法是採取和親政策,讓突厥“坐受寶貨”,所以李淵不惜俯首稱臣。
李淵的退步策略獲得了大豐收,始畢可汗果然與李淵修好。後來,李淵派李世民出馬,不費多大力氣便收復了太原。
而且,由於李淵甘於讓步,還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資助。始畢可汗一路上送給李淵不少馬匹及士兵,李淵又乘機購來許多馬匹。這不僅為李淵擁有一支戰鬥力極強的騎兵奠定了基礎,而且漢人向來畏懼突厥兵英勇善戰,李淵軍中有突厥騎兵在,自然憑空增加了聲勢。
李淵的讓步行為,不管是從名譽還是從物質上,雖然有很大犧牲,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軍既平安地保住了後方根據地,又順利地西行打進了關中。
如果再把眼光放遠一點看,突厥在後來又不得不向唐求和稱臣,突厥可汗還在李淵的使喚下順從地翩翩起舞哩!當初的這點讓步真可謂九牛一毛了。
暫時的讓步不是吃虧,而是為了更好地選擇,為下一個目標做準備,這就是做人的道理:贏在結果,不在於過程。
做微商的正能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