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論和中國的人治閱讀答案
性善論和中國的人治觀念有密切的關係,既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所以治理國家就不靠法律,主要靠統治者榜樣示範、以身作則,靠統治者的這種良心來治理國家。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性善論和中國的人治》閱讀材料
如果說西方是沿著防範人的惡來設計它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觀念的話,中國則是按照性善論來展開自己的政治體制和法律理念的。中國在戰國的時候也曾發生過一場爭論,討論到底性善還是性惡。法家主張性惡,儒家主張性善,主張性惡的主張法治,主張性善的主張人治。一開始是法治勝利了,因為秦始皇信仰法家學說。但是恰恰是相信法治的秦王朝15年就滅亡了,這就給了人們一個啟示——搞法治是不行的,所以從漢武帝開始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性善觀念就成為占主導地位的思想。這種性善到了南宋更加強化了,出現了一本啟蒙讀物——《三字經》,一開頭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性善論和中國的人治觀念有密切的關係,既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所以治理國家就不靠法律,主要靠統治者榜樣示範、以身作則,靠統治者的這種良心來治理國家。孟子說治理國家是不難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就是說你不是愛自己的父母嗎?你把自己愛父母的感情推廣到愛別人的父母身上。你不是愛自己的孩子嗎?那麼你把對自己孩子的感情推廣到愛別人的孩子身上。所以中國的官員就有另一個稱呼——父母官。
受這種思想的影響,治理國家就變成了道義模式。儒家的模式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正心開始,心先要正,然後要有誠意,善於分辨事物,之後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的人治論根源是對人性的一種善的假定。大家可能說,人是善良的,但是總得承認社會上總是有人不善,儒家解釋說凡是人性不善的就不是人,儒家很簡單地把人分為兩類,一是君子,一是小人。而小人就是禽獸,孟子說,“小人,禽獸也。”真正的人是君子,不是人的就是小人。其實在一個社會裡相當一部分人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他是一箇中間狀態,但是儒家認為不可能,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你要麼當君子,要麼當小人,小人不是人。人生下來不可能就當小人,但是君子要求高又當不了,所以沒有辦法就當偽君子。
有時候會感到很奇怪,中國一方面是儒家講仁者愛人,但是儒家的刑法又非常殘忍,比如凌遲,千刀萬剮。你還會發現一些儒家代表人物,一旦當了官以後根本不是愛人,而是殺人不眨眼。孔子當了魯國的司寇就殺少正卯;王陽明也是殺人不眨眼;曾國藩是儒家代表人物,也是經常殺人;朱熹迫害自己的政治對手,手段非常殘忍。這怎麼解釋?儒家說因為那些人都不是人,要用非人道對非人。
孟子舉了兩個例子證明人是善良的。一個小孩子快掉到井裡,所有的人都會下意識地去伸手抓他。這是孟子提出的證據。還有一個人性善良的證據是,任何一個人白天做盡了壞事,晚上躺到床上,月朗風清,想到白天做的事他就覺得不安。你說這怎麼能證明呢?中國的儒學家不論證,他會舉例子,舉兩個例子就證明了。西方文化重論證這一點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比較欠缺。性善論一成立就為中國古代的人治、德治提供了基礎。
***節選自《中歐大講壇人文卷》,中信出版社2009年6月版***
《性善論和中國的人治》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性善論”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 ***
A.“性善論”在中國並非一開始就居於主導地位。
B.“性善論”其實是對人性的普遍真理的假設。
C.儒家的“性善論”施及的物件和範圍都是有條件的。
D.如果沒有“性善論”,中國古代就不會有人治、德治。
小題2: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達,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 ***
A.秦王朝的滅亡,為性善觀占主導地位提供了機會。
B.在作者看來,偽君子是儒家學說對人們教育的結果。
C.儒家代表人物殺人的行為說明其觀念中對待“人”和“非人”判然不同。
D.作者對孟子以事例來證明觀點的論證方法是不以為然的。******
小題3:根據文意,作者對於“性善論”持怎樣的看法?***3分***
答:
《性善論和中國的人治》閱讀答案
小題1:D
小題2:B
小題3:①“性善論”深刻影響了中國古代的治國方式。②“性善論”有一定的副作用。③“性善論”的論證並不充分有力。
中性美透析說明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