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談雲南水荒閱讀題答案
但你在浪費水資源的時候,你可知道這是對那些缺乏水資源地區的人們的不尊重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世界水日談雲南水荒》閱讀題目及答案以供大家閱讀。
《世界水日談雲南水荒》閱讀原文
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的資源。目前,人類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地下水、湖泊淡水和河床水,而除去不能開採的深層地下水,人類實際能夠利用的水只佔地球上總水量的o.26%左右。到目前為止,人類淡水消費量已佔全世界可用淡水量的54%,淡水的汙染問題仍沒有消除,到2025年,30%的國家將面臨“水荒”。
在中國雲南,一場“水荒”已經上演。雲南是我國的水資源大省,地跨六大水系,水資源總量排名全國第三,但分佈極不均衡。從去年入秋以來的一場特大幹旱,讓水成為這裡人們的心頭之痛。目前全省有580多條中小河流斷流,310多個小水庫和3600多個小壩塘乾涸。
在省會昆明,因為這場大旱,被當地人稱為“母親湖”的滇池的水位正在下降.接近20年來的最低點。“以前下面的臺階都看不到的,被水淹沒了,”在湖邊做遊覽車生意的阿姨說,“站在岸邊的時候,衣服都會被浪打溼,風大的時候浪會一直打到離岸十幾米遠的地方。”
但3月21日,在連續8個月沒有大雨降臨之後,岸邊的臺階連帶下面的泥灘已經完全露出水面,有家長帶著孩子在撿石子。曾經的水下礁石也零落地散佈在靠近岸邊的水面。據測量,滇池水位比歷史同期下降了1米左右。棧橋邊,成片的水草貼在石板上,因為露出水面太多,已經完全枯黃。
1969年12月29日,昆明地區十萬軍民開進素有“滇池之腎”功能的草海,“移山填海,圍海造田”。“滇池被填掉了1/4。”在昆明做出租車司機的嚴先生說。在去往滇池的必經之路上,兩邊隨處可見的是高爾夫別墅和高階住宅,“這裡都是有錢人住的地方”。春城失去了約20平方公里的“天然空調”,在這個大旱之年彷彿如夏。過去環湖地區常有洪澇災害,如今這裡卻成為了旱的證據。
然而,即便滇池之水並未減少,她也無法為昆明或其他任何城市提供生活用水資源。90年代以來,滇池水富營養化日趨嚴重,已成為5類重汙染湖泊。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摸蝦做菜,70年代游泳痛快,80年代水質變壞,90年代風光不在,現今時代依然受害。”這首流傳於昆明的民謠,說出了滇池50年來水質的變化,也道出了昆明人的痛心和無奈。
現在的滇池呈渾濁的綠色,湖面漂浮著藍藻,一些汙染較重的地方,甚至有陣陣惡臭。在滇池海埂公園內,一位大嬸走在湖岸邊自言自語:“這裡***水***怎麼像陰溝一樣臭,以前不是清涼得很嗎?”
2005年,當被問到滇池治理問題時,當時的滇池管理局局長許蘇崑說:“滇池水質迅速惡化的勢頭已被遏制,但要真正還滇池以碧水,困難很多,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在接下來的五年裡,這個問題一次次被提上桌面。2009年,滇池治理共完成投資55億元,滇池出現了20年來最好的水質。預計在2010年12月31日前,昆明市計劃有6個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先後建成或改擴投運,汙水有望不再直接排入滇池。
“水利萬物而不爭”。2010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保障清潔水源,創造健康世界”。在多次將主題定在“水的數量”方面之後,世界水日的目光轉向了“水的質量”。確實,即使水量再豐富,人們也只能取水質較好的飲用,汙染的水再多也無濟於事。這是滇池給我們的提醒,也是我們未來需要更加關注的焦點。***中國天氣網2010年3月22日***
《世界水日談雲南水荒》閱讀題目
1.為什麼說水成為雲南人的“心頭之痛”?
2.第二段畫線句列舉了翔實準確的資料,有什麼作用?
3.第一段中加粗“目前”能否刪去?為什麼?
4.人類活動給滇池帶來了哪些影響?
5.你從滇池的遭遇中獲得了哪些啟示?
《世界水日談雲南水荒》閱讀答案
1.去年人秋以來的一場特大幹旱,使雲南全省大量河流斷流,水庫見底,壩塘乾涸。“母親湖”滇池的水位下降,接近20年來的最低點。
2.運用數字說明,準確、具體地說明去年人秋以來的一場特大幹旱帶來的災害十分嚴重,有說服力。***意對即可***
3.不能刪。“目前”表示現在說話的時候,這裡是說現在人類可利用的水資源情況,而不是未來,刪去後與原意不符,體現不出語言的準確性。***意對即可***
4.填海造田,建築富人區,破壞生態環境,使滇池失去了自然調節作用,造成滇池嚴重的水汙染、近年來加強治理,漸漸改善滇池水質。***意對即可***
5.***1***境保護關係著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今天是滇池汙染、水量巨減,明天就可能是我們身邊的任何一條大河、任何一處湖泊。我們都應該行動起來,節水從自身做起,否則,等到大自然的懲罰到來就為時太晚了。
***2***人類要尊重自然規律,不能目以為是,盲目瞎幹,尤其是在環境問題上,每一棵樹的砍伐、每一塊草地的開墾,都該想想大自然的態度。***意對即可***
以上是小編分享的《世界水日談雲南水荒》閱讀題答案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元宵節的文化內涵閱讀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