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梨有哪些好處和好吃做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梨是我們最喜愛的水果,咳嗽的時候我們會用梨來煮水喝。你們知道吃梨的好處是什麼嗎?梨子有哪些做法呢?現在就由小編來跟你講一講梨子的內容吧!

  吃梨的好處

  第一,梨富含膳食纖維,是最好的腸胃“清潔工”。飯館裡的飯菜大都以“味”取勝,食物多油膩或辛辣,吃後容易誘發便祕。而飯後吃梨,能促進胃腸蠕動,使積存在體內的有害物質大量排出,避免便祕。

  第二,梨具有潤燥消風的功效,在氣候乾燥時,人們常感到面板瘙癢、口鼻乾燥,有時乾咳少痰,每天吃一兩個梨可緩解乾燥。

  第三,梨含有較多糖類和多種維生素,對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特別適合飲酒人士。

  第四,梨具有降低血壓、養陰清熱的功效,患高血壓、心臟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經常吃梨大有益處。

  第五,梨有助於腎臟排洩尿酸和預防痛風、風溼病和關節炎。

  第六,梨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並有利尿通便和解熱作用,可用於高熱時補充水分和營養。

  第七,梨味甘酸而平,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喉乾燥、癢、痛、音啞、痰稠等均有良效。

  第八,吸菸的人吃梨,可以減輕香菸中有害物質對咽喉、呼吸道的刺激。

  第九,梨含有80%以上的水分,經常忘了喝水的人,吃梨可達到補充水分的目的。

  梨子的做法

  一、青瓜蜜梨汁

  黃瓜1根、萊陽梨1個、香芹少許

  1、所有材料洗淨、去皮、切小塊

  2、倒入榨汁機取汁即可

  二、冰糖烤梨

  梨1個、冰糖10克

  1、雪梨洗淨,切開4塊去芯,再用牙籤把他們戳合

  2、烤箱200°,烤1個小時,取出拆掉牙籤,放入冰糖

  3、再把有皮的一面朝上放好,覆蓋保鮮膜,靜置2小時等出水

  4、出水之後,蓋上錫紙,200°烤制1小時,把皮剝掉淋上糖漿就可以了

  三、紅酒醉梨

  鴨梨3個、紅酒半瓶、老冰糖1塊

  1、梨去皮,把兩個梨切成塊後去掉裡面的核

  2、把切好的梨和剩下的一整個梨放入鍋中

  3、倒入紅酒,沒過梨塊,加入適量冰糖,大火煮開後改中火再煮10分鐘

  4、涼了後倒入玻璃容器裡,放入冰箱冷藏一個晚上,第二天即可食用

  四、杏仁燉雪梨

  雪花梨2個、桂圓8粒、北杏仁2湯匙、冰糖適量、枸杞子20粒

  1、材料準備後將雪花梨削皮,把中心的核掏乾淨

  2、杏仁、枸杞、桂圓洗淨,將梨放入燉盅裡

  3、放入桂圓、杏仁、枸杞和冰糖

  4、兩個燉盅分別倒入400毫升的水八分滿,以防在燉的時候還會有多餘水分流出

  5、蓋上蓋子燉鍋裡放入適量的水,啟動電源燉4個小時即可食用

  五、香梨炒玉米

  甜玉米1根、香梨1個、枸杞子1小把、色拉油適量、食鹽少許、水30毫升、小蔥2根

  1、甜玉米切出玉米粒,香梨削皮切小丁,枸杞用水清洗乾淨,蔥切花

  2、熱油鍋,放進玉米粒,煽炒1分鐘,放一點點鹽,加入30毫升的清水

  3、玉米煮至水將干時,加入枸杞,翻炒幾下

  4、加入香梨丁,翻炒均勻

  5、加入蔥花,翻炒均勻即可

  六、山楂酥梨冰粥

  大米適量、糯米適量、梨1個、山楂適量、冰糖適量

  1、先將大米和糯米混合,在清水中浸泡一會

  2、酥梨洗淨後連核一起切塊

  3、在小鍋中放入清水和酥梨塊,煮成梨水

  4、將泡米的水倒掉,倒入煮梨的水,連同梨塊一起倒入,冰糖也在這時放入

  5、將米粥煮熟,然後晾涼,把剛才一起倒進去的梨塊取出,喜歡的話也可以不取一起吃

  6、準備一些梨片做裝飾

  7、粥晾涼後,倒入山楂及山楂湯水,攪勻,擺入梨片及山楂裝點,放入冰箱,吃的時候拿出來

  梨子的適用人群

  1、咳嗽痰稠或無痰、咽喉發癢幹疼者,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患者,高血壓、心臟病、肝炎、肝硬化患者,飲酒後或宿醉未醒者尤其適合;

  2、慢性腸炎、胃寒病、糖尿病患者忌食生梨。

  3、梨性偏寒助溼,多吃會傷脾胃,故脾胃虛寒、畏冷食者應少吃。

  4、梨含果酸較多,胃酸多者,不可多食。

  5、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頻者,睡前少吃梨。

  6、血虛、畏寒、腹瀉、手腳發涼的患者不可多吃梨,並且最好煮熟再吃,以防溼寒症狀加重。

  7、梨含有糖量高,糖尿病者當慎。

  8、梨含果酸多,不宜與鹼***同用,如氨茶鹼、小蘇打等。梨不應與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瀉。

  9、用以止咳化痰者,不宜選擇含糖量太高的甜梨。


三年級心理健康主題班會
梨子的食用方法及吃梨的禁忌
相關知識
胎盤能吃嗎有哪些營養和好處
吃梨有哪些好處和好吃做法
經常吃梨有哪些相關好處
吃梨有哪些食用好處以及功效作用
女人春季吃韭菜有哪些好處和營養做法
秋天吃梨有哪些好處
驚蟄時節吃梨有哪些好處
驚蟄時節吃梨有哪些好處
夏天吃梨有哪些相關好處
藍莓幹泡水有哪些功效和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