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漢字語言文化
漢語言是世界上歷史悠久,最發達的語言之一。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漢語在國內外都有很大的影響,處於很重要的地位。漢字是漢語語言的基礎。人類自從有了文字,就突破了語言在對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擴大了語言的交際能力。有了文字,才產生了書面語言。有了書面語言,語言才得以加工和規範。所以說,文字促進了語言的發展,使語言更加精密和豐富。
漢字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對我國社會的發展,對漢語言的發展,都有過重要的作用。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的古代文化,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歷史、文學、藝術等方面的重大成果,都靠漢字記載下來,傳播四方,流傳至今,成為中華民族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
方塊的漢字,是表意文字的典範,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寶。5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雛形,又是現代漢字的祖宗,後經歷了鐘鼎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的歷史發展與演變,不斷髮展與豐富,成為今天世界文化中表意文字的精華,是音、形、義三位一體的統一體。從先秦的諸子散文、漢代的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直到今天文學樣式的千花競放,異呈紛彩,文字也隨之而豐富與完善。
漢語文字,以方塊為特徵,書寫漢字在筆畫和筆順上又有嚴格的規定,須認真對待,略有馬虎就會出現錯誤,甚至出現笑話,更有甚者,貽誤大事。所以說學習和準確書寫漢字是一件極艱苦而又細緻的工作。但在實際工作、學習與生活中,在漢字書寫與運用中,出現錯字、白字現象比較普遍,近些年來呈上升之勢,且欲演欲烈,嚴重的破壞了漢字的正確性與規範化。這種錯白字的大量出現,造成了語言表達的嚴重混亂,常常使本來需要表達的意思不能順利表達。應引起文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那麼,導致錯別字普遍出現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不外乎有下面幾種因素:
漢字詞彙豐富,容量大,同音字、形似字在文中佔有較大比例。在具體運用中,由於疏忽大意,往往把甲寫成了乙,是常有的現象。
一、同音字易導致錯別字的大量產生
由於漢字表意特點最為突出,特定的漢字表達特定的含義,雖然大量的同音字讀音相同,但意義差別較大,有的甚至兩個同音字的意義沒有絲毫聯絡。如:“綁、榜、膀”三個字,讀音完全相同,但意義區別較大,“綁”指用繩等捆紮。“榜”指貼出的公告或名單。“膀”則指胳膊上部靠肩的部位。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又如“倉、蒼、滄、艙”,“侖、倫、淪、輪”……舉不勝舉,該用的不用,不該用的錯用的現象頻頻出現,常常引起一些笑話:傳說明代有一個愛吃枇杷的知縣,有人奉承他,買了一筐上好的枇杷作為禮品送去,並譴人把帖子呈上,帖子上面寫到:“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納。”知縣很納悶:為什麼要送我一筐“琵琶”,“琵琶”為什麼要用筐來裝呢?待實物一到,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一筐新嫩的“枇杷”。知縣笑了笑,在那張寫著“琵琶”的帖子上寫了一首詩:“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當年識字差。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蕭管盡開花。”
類似這樣的現象,雖然報刊、雜誌上專家們多次提出批評、指正,但只博得大多數人一笑,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收效甚微。商洛作家汪效常就在《商洛日報》上就此作過嚴厲的批評。說是他自己當年從山陽到商南出差,介紹信上把“汪笑常”寫成了“王校長”,對方還以為他是某學校的校長,鬧出了笑話。但許多人之後,僅僅把它作為一則笑話,不能從中受到教育與啟發。
二、形似字的誤用,也是錯白字出現較多的原因之一
形似字是指形狀、外表相像,但又有細微差別,而讀音和意義又完全不相同的字。在具體運用過程中,有人認為寫字是個人的小事,同別人關係不大,多一筆或少一筆沒有關係,細微差別無足輕重。如“巳、己、已”和“辯、辮、瓣”,往往在有意無意中就會寫錯。雖然他們之間差別細微,失之毫釐,卻謬以千里。還有一個故事:傳說過去有一個浪蕩公子,不學無術,卻花了幾千兩紋銀買了個縣令當。一次他想買補品補身子,對差人說:“你速去藥店買三錢最好的鹿耳。”差人立即應命來到一家大藥鋪,對老闆說:“我家老爺吩咐要三錢鹿耳。”老闆皺著眉頭尋思良久:“本店只有鹿茸,無鹿耳”。差人急得哭了起來,“小的若買不到鹿耳,依我老爺的脾氣,定挨50大板!”老闆見狀,馬上給差人解圍說:“我寫張紙條給你帶上,老爺見了包你不受責打!”說罷提筆寫首打油詩:“只因讀書不用功,錯把鹿耳當鹿茸。倘若辦案亦如此,多少無辜在獄中。”差人將信將疑,拿著紙條跑了回去,交給縣令。縣令一看,始只自己唸白了字。也就不再責怪差人了。在現在文字運用當中,雖然把“鹿茸”寫成“鹿耳”的事件不多,但對報刊、檔案和內部材料略加註意,類似這樣的事件卻常常可見。如把“衷心”寫成“哀心”,“工作”寫成“工做”,“公安”寫成“工安”等屢見不鮮。
三、漢字自身的豐富性與複雜性而導致出現的錯白字如果說可以原諒的話,人為的原因就不可饒恕。
人為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錯白字的大量出現,作為教育工作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農村初等教育中,小學階段是學生識字階段,而許多教師素質低下,書寫漢字不規範,從漢字書寫的筆畫和筆順方面都存在許多問題,教給學生的當然是一錯再錯。學生上了中學,而中學教師則忽略了學生對漢字的認識過程,錯誤的認為:學生識字階段已經結束,而自己的主要任務是較給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中小學文字的教學的嚴重脫節。而相當一部分理科教師也錯誤的認為:“文字書寫正確與否,那是語文教師的責任,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培養某一方面的能力。於是在板書時,把“答案”的“答”字上面的“竹”字頭寫成“草”字頭。把“數學”的“數”字左邊的“婁”寫成了“由”。把“計算”的“算”寫成兩個“示”。加之小學教學中錯誤的誤導,錯誤的成份就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潛滋暗長,埋下了錯誤的禍根。直帶進社會,帶到工作崗位上,給文字的規範化造成極大混亂。
2. 魚龍混雜的廣告牌,誘導青少年錯誤的使用漢字
走進街市鬧區,商品琳琅滿目,廣告牌皆是,不規範的錯字處處可見。餐館門前赫然寫著“XX夕館”;購物中心大字書寫“夠物中心”,“大降介”隨處可見,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就受到錯誤的毒害,毒害的心靈又帶進了學校,教師今日糾正了,明天又寫錯了。正確與錯誤在他們心目中交替,使用與書寫時,不能辨析,這也是出現錯誤的原因之一。
3. 繁體字和簡化字混雜
上世紀70年代,國務院曾頒佈過《第三次簡化漢字方案》,但不久,就又廢除了此方案,並明令禁止,如若用此簡化漢字,一律視為錯字,但錯誤的漢字書寫,就像染上了魔性。現在在校的學生,離那個時代已經很久遠了,但對那些簡化的漢字卻牢記心中,在運用中高頻率出現,難以根除。這樣,走出校門,進入社會,以錯傳錯,一訛傳訛,如不徹底糾正,大有蔓延之勢。
4. 諧音廣告的誤導,又是造成文字書寫錯誤的另一個原因
近年來,諧音廣告在新聞媒體中頻頻出現。如:炒外匯廣告詞:“匯聲匯色”,陳惠琳南京演唱會廣告詞曰:“惠聲惠色”,由於青少年對明星的崇拜而牢牢記住,使“繪聲繪色”與他們產生了距離。於是在幫助他們糾正時,就有學生把“慧聲慧色”改為 “匯聲匯色”,又有學生把“匯聲匯色” 改為“慧聲慧色”,就是不能“繪聲繪色”。摩托車商店廣告:“騎樂無窮”、“樂在騎中”,醫藥廣告“咳不容緩”,蚊香廣告:“默默無蚊”,酒店廣告:“食全食美”等大量諧音廣告詞的誤導,造成了大量文化垃圾的產生,嚴重的汙染了文化市場,影響了青少年健康成長。
怎樣才能從根本上徹底改變這種現狀,清除文化垃圾,淨化文化市場,為青少年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4.1 要切實加強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力度
繼續教育要以提高教師素質為目的。不需擺架子,走過程。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在教師中開展了多種多樣的繼續教育形式,以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收到了很大效果。但差中不足的是語言文字學習成為語文教師學習的重點,而忽視了其他學科教師的語言文字學習與進修。是的理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知識傳授,而忽視了漢字的正確書寫與運用,錯字,別字出現在課堂上,對學生誘導的負面影響力越來越大。因此,在繼續教育中應把語言文字的進修於提高作為全員教師學習的重要內容,並把漢字正確運用列入全員教師工作考評的一項重要內容。才能有效糾正全員素質,正確規範使用漢語基礎教育工作才能大大提高。
4.2 加強文化市場整頓,清除文化垃圾
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健康的文化環境。整頓文化市場,清除文化垃圾,消除錯白字對青少年的毒害,只有教育部門是無能為力的,要靠全社會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而且,這又是一件長期而艱鉅的工作。只有做好此項工作,才能消除社會對青少年的誤導,使漢語文字的使用走上規範化。
4.3 制定切實的法令制度,加大文字使用的執法力度,把漢字的正確使用納入法制管理制度中
要進一步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逐步健全行政執法機制。對以前沒有考慮到的方面,或者考慮有缺失的方面,要加快調查研究,廣泛徵詢意見,儘快形成規章制度釋出施行。據說上海市已制定了《漢字使用法》,這令教育工作者拍手稱讚。各地應向上海市學習,把正確使用漢字納入發制化管理,從法律角度來確保漢字的正確、規範使用,使漢語文字得到正確使用,使祖國文化得以純潔,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總之,漢語文字是中華民族獨創的方塊表意文字,是世界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自己獨特的結構體系,也是中華民族團結的紐帶,只有也只有運用各種途徑,使漢字得到規範、正確的使用,才能使我們祖國燦爛的文化超著健康的方向向前發展,並不斷豐富與完善,也才能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美德得以發揚光大,使值得驕傲的中華民族萬眾一心,精誠團結,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實現中華民族躋身世界強國之林,永立不敗之地打下堅實的基礎。
淺談網路語言對現代漢語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