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城市生活散文隨筆
由於城鎮化程序的推進,很多人都搬到城裡住,那麼城市生活隨筆該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在我的印象中,朱龍銘先生是以《“然”研釋義》一書的編著而聞名與世的。他的學術著作寫得好,散文隨筆也寫得相當出色。最近,他送我一本去年出版的新書《新城散華》,讓我感觸猶深。這本書不僅是散文隨筆集在城市寫作中的優秀彙總,更是一部新城建設中的論文專集。值得我們喜歡寫作的人很好的學習啊!
朱先生已經有70歲了,上海市嘉定人。年輕時工作上班,業餘時間酷愛讀書寫作,鍾情於漢字文化研究,退休以後還是如此。到我去年拜訪朱先生,以及他送我《新城散華》這本書時,先生已經寫了第4本《“然”字釋義》***包括增補本***,17本散文隨筆集,其中第18本《歲月夢華》的散文隨筆集,也已經印刷,但還沒有郵寄到家裡,累計寫作在700萬字以上。2005年12月以來,先生受聘於上海嘉定新城發展有限公司工作。6年多來,積累整理大量古今中外城市化程序的相關資料,並撰寫、遴選了一些城市演革變幻和嘉定新城建設風貌等散文作品70篇,近23萬字,然後結集出版《新城散華》,謹以奉獻給廣大的城市決策、策劃、規劃、設計和建設者。
天光、地光、星光、水光,匯聚成光的洪流。光的洪流,在一環環路上,在一層層花間,流淌、奔騰……
嘉定新城,就是匯聚光明的地方。
金光、銀光、珠光、彩光,集聚成光的燈盞。光的燈盞,在一個個視窗,在一條條街頭,照耀、閃爍……
嘉定新城,就是集聚燦爛的地方。
嘉定新城的光,就是城市的光明,就是城市的能量。
新城的光與明,新城的能與量,濃縮在煙花爆竹裡。在五月的,在十月的,在元旦的,在春節的……在節日的夜晚,燃放為千幅萬幅最絢麗爛漫的圖畫……
嘉定新城的光,就是城市的智慧,就是城市的創造。
新城的智與慧,新城的創與造,凝聚在高樓大廈、保利劇院、宜居住宅和四大生態景觀中。創造的時尚,時尚的創造,就是憧憬未來,描繪今朝——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當我在春節閒暇時,認真地重讀此書,發現了先生的散文集中用詩一樣的美麗詞句,寫就了一篇篇優美的散文,也是先生寫這本散文集中的精華所在。嘉定新城是一個獨立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嘉定新城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的新城之一,其規劃定位為嘉定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重點發展以汽車產業為依託的現代服務業,建設集科研教育、運動休閒、生活居住、商業貿易、文化娛樂、旅遊度假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新城開發的前6年,也是朱先生工作和見證的6年。先生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之外,更是留下了閃光結晶的書。先生此書,他以上述思想為依據,通過導讀、上篇、中篇、下篇四方面內容,完整地描述了新區建設的規劃、管理、撰寫和遴選了一些城市變革和新城建設風貌。這些文字的結集,也是對奉獻者中的城市決策、策劃、規劃、設計和建設者之歌的充分肯定。在這6年中,朱先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了公司領導為了嘉定新城的建設,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毅然決然地告別機關,脫離公務員,風塵僕僕地來到新城建設第一線。公司兩套班子的領導日以繼夜、嘔心瀝血地工作:策劃、規劃、招商、選資、統籌、融資、立項、建設……一條條道路暢通了,一條條河道靚麗了,一幢幢大樓建成了,一個個花園鮮豔了,一盞盞路燈照亮了……所以,先生從開工的那天起,來也匆忙,去也匆忙,坐也匆忙,走也匆忙,伴隨先生的那盞不息的燈光和那支流淌不止的筆,耕耘希望,播撒陽光,在那新城投資的熱土上和建設管理中閃爍著些許瑩光。
在這6年中,先生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同仁們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不恥下問,兢兢業業,認真做好各項服務和管理工作。走臨江,赴錢江,學河西,飛鄭東,潛心研究新城建設的體制機制的組織結構,揮筆撰寫“荷花新城”、“生態宜居新城”等課題研究報告,創編《新城建設》……雖然談不上隨遇而安,但那種精神的巡遊,卻向前向好向優向善奔勞的,心境和刻苦工作的身影堅持不懈,責盡心安,不計功名,似乎有些激奮,有些率真,甚至痴狂。
閱讀先生此書編寫的目錄,是嘉定新城建設中的一個脈絡。6年中,從夢幻到理想、從建設到實現:閱讀城市、城市的色彩、城市的體味、城市的細節、城市表情、城市記憶、城市雕塑之我見、感悟城市的意蘊、詩中賞荷、大美之荷、漪蘭墨荷、心靈放飛、新城建設者的夢、新城之歌、新城夢想、放飛夢想、新城的太陽、仰望新城的天空、新城荷韻、綠竹楊柳、聽蓮採蓮、夏塘荷影、東雲街的燈、燈和夢的交響、走進新城、秋韻之旅、青陽潭一瞥、遠香湖之夜、品味新城。
在《閱讀城市》一文中,先生這樣說:“城市是一本書,一棟棟建築是‘字’,一條條街是‘句’,街區是‘章節’,公園是‘插圖’,透過他們看到了‘人’。”說得多麼精典,多麼好啊!沒有一棟棟的建築、沒有街區、沒有公園,自然很少看到人的。在《城市的色彩II》中,先生這樣描繪:“我想,在新城或者新區的建設中,要防範色彩汙染。色彩需要策劃,需要規劃,需要管理,只有這樣,城市的視覺形象才會顯得明麗悅目,大氣而又高雅,特質而又蘊涵,讓城市的色彩真正成為城市奉獻詩情畫意。”關於《城市的細節》一文中,先生這樣寫道:“我記得,李總在會上曾多次講過,嘉定新城建設中的道路工程,其中道口、樹木、綠化、路燈,特別是那些交通標識、交通傢俱、還有橋上的護欄等,都要注重細節,注重藝術,注重美感,注重人性化,只有這樣,才能彰顯新城中心區的新風貌,才能充分展示新城中心區的新形象。”在《城市記憶》一文中,先生說:“嘉定新城,正在日新月異地開發建設。創新、發展是二十一世紀新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加快城市化程序是這個時代賦予的神聖職責。誠然,我所冀盼的是,標誌性建築遠香湖和樣板湖群、樣板河整治工程‘四大景觀’專案,匯聚長三角——東雲街、風荷麗景、保利家園、花盛香醍、盤古天地等等,若干年後,都能成為這座新城的記憶……”
在嘉定新城的建設中,有“新城荷花”這一想法。朱先生為了撰寫《嘉定新城荷花研究報告》,潛心閱讀荷花詩詞和有關資料,又赴蘇州拙政園、鎮江金山、揚州瘦西湖和武漢東湖等地考察荷花,以及造訪中國荷花協會的王其超、張行言兩位從事荷花研究五十多年的老專家。先生在《詩中賞荷》一文中寫道:“‘荷花新城’不只是一種符號或一種口號,而是一種文化力量,一種以影響力為標誌的軟實力,更是一種海納百川、與時俱進城市精神的集中凸顯。‘臨江一滴水,嘉定一朵花’。”
在2010年元月春節將至,先生走遍工地,目睹現場,眺望大樓,又細窺即將回家過年的民工,真是感慨萬千:
“一雙青筋暴突的手,一雙長滿老繭的手,一雙粗糙乾裂的手,一雙皺紋阡陌的手,一雙播種過穀雨和寒露的手,一雙孜孜不倦地撫摸泥土和莊稼的手……一雙雙新城建設者的手。
新城的建設者們,從巍巍大山深處走來,從故鄉的田間地頭走來,從年邁的父母和待學的兒女身邊走來……看一家人的期冀,披一路千里塵風,在擁擠的列車裡夜以繼日地延伸著他們的夢想。
背起簡陋的行囊,背起對父母妻兒的眷戀;帶著一身山野氣息,帶著一份操持家務的責任……從生於斯長於斯的山溝村野,懵懂懂懂地走過了陌生的繁華繁榮的城市,走進了工程專案建設的繁忙繁重的工地。
在高高的腳手架上,一雙雙大手抬起,放下,又舉起;在狹長的隧道里,一雙雙赤足滑過,立定,又前行;在聳入雲天的塔吊裡,一雙雙眼睛朝上,向下,又向上……
在市民酣然的甜夢中,他們擦亮黎明;在市民悠閒的漫步中,他們焊接黃昏;在市民蝸居在空調的大樓裡,他們抑或頭頂烈日揮汗大幹,抑或身披寒風依然熱火朝天……
新城的建設者們,遠離了故鄉熟悉的山巒田壟,遠離了山間的清泉鳥鳴,遠離了村頭父母雙親那一遍遍的叮嚀,遠離了孩子們倚門渴盼的眼神……”
這是對民工的最真實和最強烈的寫照。這神來之筆,是人間最美的散文,又彷彿是一首首美麗的詩篇,在每位閱讀者中傳揚、稱讚。先生的優美散文,在這本詩集中比比皆是。
越深入細看先生散文集中的作品,新城的美景漸漸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從夢幻到想象,從建設到真實。在《放飛夢想》這一文中,先生寫道:
“遠香湖,‘海’字形景觀渾然天成,與F1‘上’字形賽道組合成世界上最大的漢字,她是江南千年文明古城的一泓美湖,清香飄逸,臨湖親水的曼妙景緻是對大自然的膜拜。她是嘉定新城中心區生態環境體系地標性建築,充溢著美麗多姿的魅力;
東雲街,匯聚長三角16個城市餐飲、娛樂、文化和休閒的地方特色,是嘉定新城中心區首輪建設專案集中的街域,以靚麗的姿容,形成嘉定新城獨具特色的城市功能,將建設成為融和、弘揚長三角文化、服務、輻射長三角經濟的一大城市標誌;
荷花韻,F1 19片荷葉的動感與激情通過荷花元素與江南水鄉相互依偎,勾畫出新城的美景寫意,隱喻新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現代高雅形象,充分彰顯了現代與歷史握手、時尚與古樸對話、動感與靜逸交融、產業與城市聯動的自然、和諧城區的願景。
我們穿越千年歷史的腳步匆匆,從來沒有過多的停滯,而時時盤整與回望,年年探索與跋涉……在我們追憶和歌頌改革開放30年來城市開放程序的巨大變化,總結和盤點嘉定新城建設的嶄新篇章,驀然發現,凝留胸懷的、充盈腦際的,是太多太多的難忘,太多太多的感動。”
一年接著一年的進展,舊貌已經變成新顏。隨著瑞金醫院北院、嘉定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和新城大廈、保利利劇院、遠香湖酒店、會所等重大社會事業等公能性專案撥地而起,不斷完善和增強城市功能,為全區“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全面完成和“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發力、提升奠定了基礎。
歷史是在發展著的。嘉定新城的崛起,必將為嘉定的蓬勃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從而推動整個嘉定地區的繁榮。歷史將為嘉定留下了永遠精彩的篇章。
因此,我們有理由這樣認為:朱龍銘先生的這本精美的散文集,雖然只是見證嘉定新城的開工到建設中的6年曆史,但已經記錄下了足夠的歷史珍貴資料。這本書將不僅成為嘉定新城建設中的優美文字留下足跡,也是一本城市建設中少有的優秀論文集啊!我們更可以這麼客觀地說,從這本書誕生之日起,必將和嘉定新城建設的歷史共存了。
原創情感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