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教學反思
“教師應當對實踐進行反思,八年級物理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上完這節課,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悟:教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又要適時點撥、引導、講授,為學生順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幫助。
下面我先講述一下我的上課思路,我從讓學生認識槓桿開始:1、通過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翹起整個地球***,通過討論,總結槓桿的定義。2、以撬石頭為例,講解關於槓桿的幾個名詞***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我在對於槓桿五要素的教學過程中,改變了過去直接講授的方式,而是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和對影響槓桿平衡因素的認識中,通過師生交流合作,引出槓桿的五要素。特別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慮了很長時間,如果直接引出,可以節省時間,但不利於學生對力臂的理解和記憶,最後我通過在對“影響槓桿平衡因素”的簡化合並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這樣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然後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對於槓桿的平衡條件我採用科學探究的七個步鯫,並同時加以引導:
1、【提出問題】:蹺蹺板須滿足什麼條件才能水平?
2、【猜想與假設】引導學生猜想並作適當的假設。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對蹺蹺板進行簡化:用帶刻度的薄木板和鐵架臺自制槓桿,數量不同的鉤碼代替體重不同的人。
假如將兩個鉤碼掛在左邊12cm的位置上…
4、【進行實驗並收集資料】
調節鉤碼個數和鉤碼離懸掛點的格數,使尺處於水平靜止狀態
並製成表格收集整理比較資料:
最後得出結論:
所以我對“槓桿平衡條件”採用探究式教學。通過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產生疑問,提出了要探究的問題,然後,通過等式觀念的講解,使學生在明白“如何處理幾個量之間的關係”的方法中,對槓桿平衡條件進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學會了處理問題的方法。
但是,我感覺我的課堂語言過於單調,有時感覺有種語塞的感覺。我決定以後要加強語言方面的鍛鍊。我認為不足之處就是:情景條件引入的不夠生動。以後要多加註意!!
***二***
今天上午第三課進行《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教學。教材題目是: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我是老師,我想放手讓學生做這個實驗。可有不少學生做完以後還是糊里糊塗的。
事後我在想這一問題:讓學生來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是很有難度的。
難度一:學生可能還不太明白什麼叫“平衡”。我在猜想人類認識槓桿的過程可能也不一上來就想研究“槓桿是如何平衡的”,而是在生活中使用了槓桿,發出了他的有些規律,才會進一步研究什麼情況下槓桿會“靜止不動”***這也是一種槓桿平衡***,到後來才會想到“什麼情況下槓桿會在水平位置平衡”,再進一步研究“槓桿勻速轉動”的條件,等把這些問題都有一個思考之後,人類才會來總結槓桿的平衡條件。這一定是一個長期而且很費精力的事情,要不怎麼只有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才能總結出來呢!
難度二:感覺出力臂。這不是一個一般人能想象得出的“構建出的科學概念”。也只有數學兼物理學家才能構建出原本無形的東西來。當然這一發現也許很多偶然***剛好處於平衡位置時***,但能提出力臂的概念絕對是個創舉。於99.9%學生來說,只需正確接受就夠了,讓他自己來研究只能是想當然的讓學生去做。
難度三:學生是否有猜想。也就是說學生是否能“形成”一個他有道理的猜想意見,然後再按猜想設計方案進行研究。
難度四:實驗設計方案能否完備。就算有一個猜想,學生能用控制變數法來設計實驗方案嗎?依據設計的方案得出的結論是唯一的嗎?也就是說邏輯嚴密嗎?
學生照葫蘆畫瓢也不完整。因為為了避免實驗的偶然性,必須得做二次以上實驗,但學生絕大多數只做了一次。這不能怪學生,應該說也不能怪我這個老師,因為上面已經講了實驗探究的難度,學生要真想做得好,只有把實驗報告上的實驗步驟記下來才行,他們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幾乎沒有。如果只是為了考試,如果在事先我們知道這些是要考的,我肯定有辦法讓學生嚴格按標準來做。
從教材來看,讓學生有探究意識就已經很夠了,至於探究方法,只能介紹一些,讓學生自己感悟吧!
所以我想說: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探究意識,教一些探究方法是可允許的要求,要想真有什麼探究教學,在很多章節上都只能是做個樣子***當然這個樣子也是必要的***。也就是說:傳授這種教學方法,在很多時候是巨大價值的。
***三***
在這個探究實驗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成功之處:
1、緊貼生活創設思維的空間,為學生撥開雲霧,展開猜想的翅膀。
課堂上我利用典型、生動且為學生熟悉的事實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進入猜想,要求他們不要盲目猜想,而應根據現有的知識或體會,進行有科學依據的猜想,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並自然地進入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巡視及時糾正學生操作上的錯誤,避免錯誤的資料誤導學生,使每一組都能順利完成實驗。課上能及時對學生作出客觀、科學、合理的評價,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探究的樂趣,收穫成功的喜悅。
2、引導學生分析資料,形成科學的結論,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這一節課的關鍵是對資料的進行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但實驗結論隱藏在資料中不易被發現,因而在教學中選擇適當的資料展示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尋找資料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地得出結論。
3、營造寬鬆環境,培養敢想敢說的精神。
教師在課堂上的權威,往往使學生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因而課堂上巧妙引導學生,讓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產生各種的猜想和結論,激發更多的
學生髮言,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4、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會探究方法。
在這個實驗中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猜想——設計實驗——實驗——資料分析——歸納整理等。每個環節教師只作適當的引導,而大部分讓學生自己思考、分析、發現、實踐、歸納。通過該節的學習,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還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領會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激發了主動探究的意識,培養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的精神。
這實驗基本達到自己的預想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學生使用的器材都是實驗室提供的相同規格的鉤碼、槓桿,以至各小組的實驗資料十分類似。若實驗中槓桿由學生自己製作,用小桶裝沙、硬幣等作為阻力,實驗的資料不會類同就更有說服力,實驗的效果可能會更好,所以這一個探究實驗還有待完善。
初二物理光世界巡行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