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科學學習方法
掌握規律、科學的學習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因素很多,例如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先天遺傳素質、後天身體狀況、教師與家長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校園小環境與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原有知識基礎好差以及智力、能力強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兩條:一是想學***目的態度***;二是會學***學習方法***。
可以說,所有學生在剛進校的時候,都是想學的。但是,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同是那幾個老師所教,使用統一課本,入學時基礎差不多,過了一段時間,成績就會出現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大,初二年級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證。什麼原因呢?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雖然開始個個想學好,但是有的會學,有的不會學。會學的學生因學習得法而成績好,成績好又可以激發興趣,增強信心,更加想學。越想學知識越增加,智力越發展,能力越提高,成績越拔尖,形成良性迴圈。不會學習的學生,開始學習不得法而成績暫時不好,如能及時總結教訓,改進學法,變不會學習為會學習,經過一番努力是可以趕上去的。如果任其發展,不思改進,不作努力,成績會越越來越差。當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後,就不容易趕上了。那時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不想學習。越不想學成績越差,繼而在思想上產生一種對自我能力的懷疑,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對學習完全失去了信心,厭惡、害怕甚至拒絕學習。這種惡性迴圈一旦形成,必將成為學習上的失敗者。分析這兩種學生的發展過程,前者走的是:想學——會學——更想學的路線,後者走的是:想學——不會學——不想學的路線。兩條路線起點相同,分歧點就在學習方法上。
由此可見,會不會學習,也就是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對廣大青少年學生來說,確是至關重要的。
什麼叫學習方法?就是學習時採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徑。只要在學習,就必然採用某種方法:這種方法是科學的還是不科學的?是主動學習掌握的還是無意之中形成的?對促進學習成績上升、學習能力提高,作用是大還是小?只是沒有想過,或雖想過但沒有認真注意和研究罷了。通過調查和觀察,就會發現,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上課前,有的學生對老師這堂課要講的內容一無所知,坐等老師上課講解,老師講什麼就聽是什麼,老師叫幹什麼就幹什麼,顯得呆板被動,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的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聽課時有的放矢,對預習發現的難點、重點和關鍵的地方細聽詳記、思考理解,當堂掌握,在學習中較好地發揮了主體作用。同是預習,方法也不一樣。有的看起書來,象是看小說似的,不大容易發現問題,更難掌握教材的內在聯絡,即使發現什麼問題,也不停下來問個為什麼,不去追根求源搞清楚;有的看書時動手又動腦,把新課中的舊概念、舊知識查個水落石出,對新課中的問題能理解的就當時弄通,弄不通的就記下來,等上課時集中注意力聽老師分析講解。
課堂上,有的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聽講;有的分心走神,瞌睡打盹。同是聽課,有的象架錄音機,全聽全錄;有的象個速記員,邊聽邊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一大堆;有的以聽為主,邊聽邊思考,有了問題記下來;有的乾脆不記,只顧聽講;也有的邊聽講邊劃書邊思考。同樣是思考,有的思考當堂內容,有的思考與本課相關的知識體系,有的思考教師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的思路相比較。
下課後,有的學生搶做作業,作業一完,萬事大吉;有的先回憶複習課上講的內容,然後看書整理筆記,把教材充分理解掌握了,才開始做作業。有的課上未聽懂,下課也不問,隨它去了,玩得天暈地黑。
同樣,在看參考書、做習題、階段總結、考前複習以及考後分析等其它環節上,也都存在著種種不同的做法。
以上是從每個具體學習環節上看的。如果從學習整體過程上看,也是形式多樣,方法各異。有的先預習後上課;有的不預習就上課;有的只重視上課,課後抄抄作業就算;有的課上未聽好,課後一頭鑽進作業堆裡面;有的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試背筆記;也有的課前認真預習,課上專心聽講,課後及時整理,獨立完成作業,按期做好階段復結;還有的定有周密的學習計劃,合理地安排時間,科學地進行預習、聽課、作業、複習、總結,考試時胸有成竹,每考必勝……
以上方法是怎樣來的呢?通過調查可知,來源與五個方面:***1***向別人學的;***2***自己摸索“悟”出來的;***3***同學之間研究切磋得來的;***4***老師斷斷續續指點的;***5***從某些書中受到啟發的。不管從哪個方面得來的,難免是片面體會或“一孔之見”,往往屬於經驗型,帶有片面性,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適用性。需要教者幫助找到一種便於學生掌握和運用的學習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哪兒呢?近幾年,筆者共問卷調查了一萬多名***8000名初中生,2000名高中生,540名中師生***成績較好的學生,並分別邀請其中成績拔尖、學習有法的同學開了幾十次座談會,讓他們介紹學法,總結經驗,探求規律。大家傾向一致的意見是:每天六節課中的新授課,都要按照:
預習——上課——整理——作業這四個步驟組成的環節滾動一次。一個章節結束,都要進行系統復結這一步驟,使每課時的小環環環相扣,形成整體,不僅如此,他們在每個步驟上都有許多具體做法和嚴格要求,對可能出現的不同情況,也都有得力的措施。把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來,把前四個步驟稱為環節,構成完成每一課時的學習不可缺少的四環,加上最後一個步驟,合稱“四環一步”。按照這一過程去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按每一環節和步驟上的科學方法去做,就稱為“四環一步”學習法。
如果從一個階段或一個章節來看,教師在教幾個課時之後,一般要按章節,按單元把所學內容聯絡起來複結一次,學生也往往要根據所學內容的知識結構進行復結,使自己的知識前後銜接,融匯貫通,達到系統掌握之目的。
綜上所述,學生學習過程應由每一課時的四大環節加上階段系統復結這一必要步驟組成,“四環節”以上課為中心,每天必做;“一步”按章節,分單元進行。四環節一步驟節節相連,步步相通,構成了學習過程的有機整體。預習是起始環節。為上課掃清障礙,開闢道路,做好知識上的準備;上課是中心環節,既是預習的目的,又是對預習的檢驗,同時對下面幾個環節起到關鍵作用;課後整理消化是中繼環節,是上課的延續和加強,又為順利做作業創造條件;獨立完成作業是深化環節,既鞏固前面的成果,又為階段複習提供了典型材料;系統復結是貫通步驟,是對本階段諸課時學習的回顧與總結、提高與昇華,又為轉入下一階段學習奠定了基礎。“四環一步”缺一不可,否則,就使學習過程中斷,破壞學習的連貫性和方法的整體性。運用這一方法進行學習,符合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心理過程,又與教師教的過程相配合,相輔相成,渾為一體,符合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
二
認真預習 初步加工
預習,即課前自學。是學習新知識的起始環節。一般指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為上課做好知識上的準備的過程。
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說,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1***課前預習。是在老師講課以前,先自學下一節課要講的新內容;
***2***階段預習。指預習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內容,範圍往往是一章或幾章,需要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才能進行;
***3***學期預習。指開學前在假期裡,把新學期的教材先自學一遍。這三種預習,一個比一個線條要粗。
課前預習有以下幾點好處:
1.預習可以提前消滅聽課中的“攔路虎”。
通過預習,必然會有部分內容弄不懂。為什麼看不懂呢?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掌握好有關的舊知識,也可以說沒有掌握好新課的預備知識。預習就象“火力偵察”,可以發現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在學習和理解新知識時就會很順利。有的學生之所以聽講效果差,有一條原因,就是沒有準備好聽課前所必需的舊知識,從而給聽課帶來了各種困難,很難做到當堂理解。結果上課時間被白白浪費。而預習,就可以避免這種被動局面的出現。例如,課前預習到初一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節時,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求這個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它的一般步驟與解一元一次方程類似,但一定要注意當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必須改變”。如果不預習,上課時老師又不復習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接講“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必須改變”的內容,有的同學就會聽不懂。如果停下來,去問同學或查書,就會耽誤了聽課,結果,一步掉隊步步掉隊,再聽也接不上了。這節課可能弄得心煩意亂,毫無成效。如果在預習過程中及時補上舊知識,上課聽講,接受新知識就會比較順利。
2.預習可以提高聽講水平。
一般說來,預習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都理解了,總會遺留下一些不懂的問題,盼著上課時解決。這樣聽講目的明確,態度積極,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講效果好。比那些老師講什麼聽什麼、主觀上沒有思想準備、沒有重點、沒有具體目標的學生,要主動得多。當老師講到自己預習時已經理解的部分時,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師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或同學的思路進行比較,看教師或同學高明在什麼地方,不足在什麼地方,自己還有哪些理解不夠的地方,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假定書上有一道題,有A、B、C三種解法,你預習時掌握了B種解法。課堂上老師把問題提出後,你就會胸有成竹地期待著,看老師或同學是怎樣做的。如果有同學用C種方法解時,就可以舉手提出你的B種解法,因為你的解法比較高明,教師、同學都會向你投來讚賞的目光,你心裡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感。如果那個同學也用B種方法解,你會因為與他不謀而合而高興。如果老師在總結同學們的解法之後,提出了A種解法,你就會感到驚喜不已,心中有頓開茅塞、別有洞天之感,佩服老師高明,更加虛心向老師學習,拍腦袋責備自己為什麼沒有想到這一步,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激起今後預習的慾望。可見,預習後上課不是沒事幹,而是聽有重點,看有“門道”,學有目標,重在思考。這樣做,不僅有利於掌握新知識,而且有利於思維能力的發展。
如果先不預習,不管用哪種解法解,都認為對,不會產生上面的情感體驗,印象淡薄。由於盲目的聽課,聽和記本來就夠緊張的了,哪裡還能夠勻出精力來思考理解?更談不上與教師同學比較思路了。
3.預習可以提高筆記水平。
由於預習時看過課本,所以老師講的內容及教師板書,書上有沒有,心裡一清二楚。凡是書上有的,上課可以不記或少記,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課後記。上課時,著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覆提醒的關鍵問題。這樣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有的同學課前不預習,不知教師板書的內容書上有沒有,從頭抄到底,顧不上聽課,更來不及思考,失去了許多寶貴時間。後來翻翻書,原來許多內容書上都有,根本用不著抄。著種盲目性的聽課,大大影響了聽課的效果。
那麼應該怎樣預習呢?
一是要妥善安排時間。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這樣印象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應選擇那些自己學起來吃力,又輪到新講課的科目進行重點預習,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學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週要講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二是要明確任務。預的任務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處理加工,為新課的順利進行掃清障礙。具體任務,要根據不同科目、不同內容來確定。一般有:***1***鞏固複習舊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記下來。***2***初步理解新課的這部分基本內容是什麼?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識結構上向前跨進了多遠?***3***找出書中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4***把本課後面的練習嘗試性地做一做,不會做可以再預習,也可以記下來,等老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問。
三是要看、做、思結合。看,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後用筆勾劃出書上重要的內容,需要查的就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想一想,需要記的就記。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準備工作以及做做本課後的練習題。思,指看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預習以後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做好預習工作,還要注意幾個問題。如果以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改變方法,先預習後上課,一下子全面鋪開,科科課課都搞提前預習,時間就會不夠用,弄得十分緊張,質量也未必能夠有所保證。解決的辦法是: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嚐到甜頭,取得經驗後,在時間允許的前提下,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面展開。二是預習應在做完當天作業之後進行。時間多時,就多預習幾門,鑽得深一點;否則就少預習幾門,鑽得淺一點。切不可每天學習任務還沒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前面講過,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四個環節組成了每課時的一個圓環,只有當前邊一圈滾過之後,方才能滾下面的一圈,不能因重視一個環節而打亂了圓環滾動“軌跡”,影響其它環節的執行。三是學習差的同學,課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後花大量時間補缺和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擠不出時間預習。其實,這種同學差的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不預習”上,因為前面一個圓環“欠債”,而影響了下面環節的順利進行。這些同學在短時間內要多吃些苦,在完成每天學習任務之後,加班個把小時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花在課後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也可以減少許多,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改變了,就不需要再加班了。四是根據學習的慣性理論,在各門學習成績都很好的情況下,有特殊原因,時間太緊,對自己擅長學科也不一定要課課預習,不是重點、難點的章節也可以不預習。思路照樣聯絡得上,好象鐵軌上留有縫隙,火車照樣通過一樣,但是距離不能太遠,否則就會造成“翻車”。
三
獨立作業 練習鞏固
學生做作業,習以為常,好象沒有研究的必要。其實並非如此,還有不少同學“不會”做作業。有的是屬於認識問題,例如有的同學不知道做作業有什麼用,只是因為是老師佈置的,不得不做。抱著交差和應付的態度;有的屬於方法問題,例如有的學生課後不看書整理,不理解消化就忙著做作業;有的學生課內課外作業做得很多,但收穫不大,成績提高不快;有的屬於知識基礎和理解能力問題,簡單題會做,複雜一點就沒門了。因此對於作業問題,還必須認真討論一番。
1. 做作業的意義
做作業的意義至少有四條:
首先,它可以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如果做作業很順利,從一定程度上說明預習、聽講和課後複習的效果是好的。反之,則說明對知識並沒有真正掌握。因此,通過做作業可以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補救。
其次,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做作業時的思考,可以把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事物之間的聯絡找出來;把公式的變換搞熟練,總之,有利於把書本上的知識轉換成為自己的知識。
第三,可以培養思維能力。作業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必然會促使自己積極思考。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不僅使自己學會運用新學到的知識,而且也培養了思維能力。
第四,做作業可以為總複習積累資料。因此,做完作業後,不應當把它一扔了事,而應當進行定期的分類整理。複習時,翻閱一下這些記錄,看自己平時“勞動汗水”的作業,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2. 做作業的基本過程
***1***審清題意。題意是做作業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個題目,首先判斷它屬於哪一類,難易程度如何。要逐字逐句把題目默讀一遍或幾遍,對題目中每一個概念,每一層語法關係,每一個關鍵的字、詞,乃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要搞清楚。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求語文功底較好之外,還要對本學科的專用術語、字母代號的意義以及公式、法則、定理、定律等十分熟練。同時讓自己的思路順著題目的路線思考。通過思考,準確透徹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條件有哪些,題目要求的結論是什麼?
***2***尋找思路。審清題意之後,就要利用題目給出的條件和要求的結論去尋找解題的思路。一般有三種方法:一種是執因求果,即從已知條件出發,眼睛盯著要求的結論,尋找道路前進,最後到達結論。第二種是執果索因,即結論成立必須具備什麼條件***第一層條件***,這些條件在已知條件中有沒有,如果沒有,那麼使這層條件存在的條件***第二層條件***是什麼?這樣一層一層地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條件當中全部有了為止。這樣,已知條件和要求結論之間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種辦法是前兩種辦法的結合,即從兩頭相向出發尋找,直到兩下相遇搭上頭為止。在尋找解題思路的過程中,有時要過幾道關卡,方能打通思路,關卡一多,容易擋住人的視線;有時條件多,頭緒多,顯得亂,讓你如墜入五里霧中,尋不到路徑。怎麼辦?可以採取分和聯的辦法解決:分就是分解,即把一道題儘量分割解剖成幾個部分,使之成為一道道小題目,然後再研究,各個擊破,部分的解題辦法,合起來就是一個整體的解題思路。有時一道大題不好全分只能分少部分出去,這時要先把分出來的小題目解決了,再解決核心部分。聯就是聯想聯想這個題目的有關部分在課本中的什麼地方,與其有關的內容是什麼?過去是否解過與其相同或相近的題目,那時候是怎樣解的?如果能聯想起有關的舊知識,那麼與此題相應的規律、原理、原則、公式就會浮現在腦海中,通過推理可以從已知條件推出許多題目中沒有直接給的新條件新根據,從而左右逢援為解題開啟通道。分,是化繁為簡,化大為小,一個一個解決問題。聯,是把不熟悉的題目化為熟悉的題目,做到輕車熟路、得心應手地解題。
有時因為題目較複雜,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審題的過程畫成簡圖,這實際上是一個運用學過的知識,把題目加工改造的過程。經過這番加工,直觀明瞭,一道解題捷徑出現在眼前了。
***3***正確答題。答題是把解題思路表達出來的過程。做題要做到保質保量,要求一遍對和速度快。一遍對指思維、表達和運算的準確性。不少學生通過審題找到了解題的正確途徑,可是真的一動手,得出來的結果卻常常不對。原因之一就是平素練習不夠,眼高手低,要做到一次對,特別應注意的是解題步驟不能跳躍,應按步就班一步一步演算,書寫規範化。速度快,這是講做題的效果問題,即在準確的前提條件下快速把解題過程書寫出來。要想解題快,一要鑽得深,思潮如泉湧,思路有捷徑。二要格式明,什麼樣題,怎麼樣解,心中十分清楚,解題步驟該要的要,不該要的不要,書寫乾淨利索。三要刻苦練,熟能生巧,巧能快也。
***4***仔細檢查。這是保證作業質量不可缺少的一步。這一步的任務就是學生自己想辦法判斷作業對不對,這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徑。檢查的辦法很多,下面介紹幾種。***1***逐步檢查法。就是從審題開始,一步一步檢查。這種辦法一般可以檢查出計算、表達上的錯誤。但往往不能發現思路上的錯誤。***2***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結果是否一樣。***3***代入法。將計算結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例如解方程後,將“解”代入原方程進行驗算,就屬於這種方法。
3. 做後的總結與提高
作業做完之後,應認真回過頭去總結一下自己的解題過程,很好地“玩味”一番,具體地說,應作以下幾件事。
***1***一題多解和一題多想。每做完一道題以後,要認真想一想:解這道題的方法和思路是什麼?有沒有別的思路和方法?這道題能不能變一變。從另一個角度提出,如果做這道題時能積極開動腦筋,把題目鑽研透徹,做到對一道題採用兩種或多種解法,一道題引伸出幾道類似的題***一題多想***,無疑會使你思路開闊,大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比較歸類,以少勝多。習題千變萬化,數量繁多,有“題海”之稱。怎麼辦呢?要善於將它們比較歸類,也就是說,做完作業後,應當想一想這道題在知識上屬於哪一類?在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上又屬於哪一種?要對做過的題目進行橫向比較,找一找它們共同的地方。題目做的越多,這種從一般到特殊的比較就越重要。總之,一個學生,如果在做作業時,善於把這幾種解法進行比較,找出“思路正確、方法對頭、步驟簡明”的最佳方案,並進一步通過比較把習題進行歸納,歸入知識的體系中去。這樣做一道題可以抵上做十道題、百道題。以後見到同類題,就可以很快地做出來,就是遇到綜合題也可以通過分析而演變為熟悉的基礎題,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是從“題海”中解放出來的最好辦法。另外,比較歸納分類的工作,要靠自己“親自實踐”花一番思考的功夫來完成。人家總結出來的型別題可以參考。但不要***揹人家的結論,更不要在做題時死套。
***3***錯題要訂正。訂正一道錯題,比多做一道新題更有價值。因為從錯處暴露了自己知識和能力上的弱點。是審題問題、計算問題、概念問題還是推理問題?經過更正後,可以補上自己的欠缺。更正錯誤時,最好用彩色筆把錯誤的地方勾劃出來,在旁側註明正確答案。到複習時,看看經過自己更正的作業,就可以避免再犯同類錯誤。不少學生,作業或卷子發下來後,只看一下分數就扔了,並不認真地去更正錯誤,這樣就無法在複習時“提醒”自己,從而失去了錯題對自己的警戒作用。
4. 如何做課外習題
課外習題指課本以外和老師佈置之外的習題。做課外習題應量力而行。當你把當天老師佈置的或課本上題目之後,並且在完成第二天的預習任務之後再做。時間長就多做,時間短就少做,沒時間就不做。有的同學熱衷於做課外習題而影響了課本的正常學習。正確的做法是:緊緊圍繞當時的學習中心內容,選擇一本深淺適度的習題集,利用學習剩餘時間,適當地做一些題目,以增加知識的深度與廣度,開闊眼界,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在做課外習題時,方法上與做課內作業也不同。可以只看不寫,對那些一看就會,或與課本上重複沒有新意的題目應一看而過,對於那些自己從未見過,但利用課本上知識又能解,且構思巧妙,別有新意,自成題型的題目就要認真地去做,把題目型別、解題思路與過程詳細地寫出來。不但寫,而且還要認真總結,把它吸到自己知識寶庫中去。就是這種好題、妙題,同一型別一般只做一個就行了,不要重複多做浪費時間。對於那些與當時學習內容無關或關係不大,或者偏深,必須用課本以外的新知識去解的;或者偏淺,做起來沒有意思的;或者思路十分狹窄的偏題、怪題,堅決不做。
另外,書面作業是要交給老師看的,同時自己也要儲存備查。因此應書寫工整,條理清楚,簡明易懂,清潔衛生。這樣做有以下幾點好處:複習時,看起來方便;可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差錯,也有利於檢查時查詢;老師批閱起來方便。要想做到作業書寫工整,條理清楚,應在方法找準後落筆,或在演算紙上先做一遍再寫到作業本上去。書寫時應按各科作業的規範要求去做,培養自己科學、嚴謹的作風。
志願者協會舉辦的知識競賽策劃方案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