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狂想曲賞析及鋼琴演奏視訊
鋼琴協奏曲《藍色狂想曲》是很著名的剛情趣,那麼你有彈過《藍色狂想曲》嗎?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鋼琴協奏曲《藍色狂想曲》賞析的相關內容吧!
《藍色狂想曲》樂曲賞析
概況
《藍色狂想曲》是為鋼琴和管絃樂隊而寫的類似單樂章的協奏曲作品,其中主題的即興式表達同交響性的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黑人布魯斯音樂的調式及和聲因素、爵士音樂的強烈的切分節奏和滑音效果,都賦予這部構思獨特的作品一種與眾不同的色彩。格什溫在這部作品中,對那些情緒全然不同的段落的安排,如抒情性與戲劇性,舞蹈性與歌唱性的對置,也頗具匠心。
主題
樂曲以獨奏單簧管低音區裡的一個滑音開始,這是一個上升音階的基礎。當音階上升到最高一個音符時,作品的一個放任不羈的主要主題迸發了出來bB大調。接著,法國號和薩克斯管奏起了一個節奏性很強的主題。它和上述的單簧管主題情調十分接近,就像是這個主題的變形或延續,只是較前者更加強勁有力,而且顯然帶有舞曲風格。加弱音器的小號再次奏出這個主題,將優美的鋼琴引來。鋼琴在陳述主題後,又以變奏加入,並引向一個輝煌的、重述各主題的獨奏。主要主題以果敢有力的音響出現在樂隊齊奏的音樂中,明亮的小號又奏起了一支開闊嘹亮的曲調,音樂就此掀起了一個異常活躍的新高潮。
樂段
華彩樂段是僅由獨奏樂器陳述的段落,鋼琴在上行音階與同音反覆的爬行中,突然減緩節奏,隨後獨自陳述第一主題G大調。第一主題奏完後,緊張的第二主題隨之而來,開始為g小調,但在幾次變奏中出現頻繁轉調,大量的不和諧音展現了美國忙碌的工作生活。慌張的情緒暫時過去,鋼琴以緩慢的琶音引開樂曲中段。
中段
這是一首絃樂器奏出的美妙歌曲E大調,這是全曲的中心,也是美國音樂中最著名的段落之一。這段音樂寬廣流暢、溫柔感傷,有一種類似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基本主題的風格。但特別的是,中段還出現了若隱若現的小鼓,表明不安寧的情緒仍在繼續。絃樂奏完後,鋼琴接著以變奏陳述。
尾聲
鋼琴以一個速度變化帶來了樂曲的尾聲,與樂隊再一次十分默契的配合。整個樂隊以雷鳴般的氣勢再現了樂曲的主要主題後,就以一個漸強的和絃輝煌地結束了全曲。
《藍色狂想曲》的鋼琴演奏視訊
鋼琴曲《藍色狂想曲》的曲目簡介
《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是美國作曲家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於1924年寫給獨奏鋼琴及爵士樂團的樂曲,它融合了古典音樂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
此曲的首演一般是認為在一個標題為“現代音樂實驗”的音樂會中,於1924年2月12日紐約風神音樂廳Aeolian Hall,由保羅·懷特曼Paul Whiteman指揮他的樂團以及格什溫演奏鋼琴。鋼琴與交響樂團的版本是在1946年由美國作曲家格羅菲Ferde Grofé所改編,它成為了美國音樂會中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就像其它格什溫最受歡迎的古典樂曲,藍色狂想曲讓他建立了多產作曲家的聲譽。
鋼琴曲《藍色狂想曲》的創作歷史
1924年美國作曲家喬治·格什溫發表了鋼琴協奏曲《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獲得巨大成功,使他成為世界級作曲家。
早在格什溫創作生涯的初期,他就懷有成為嚴肅音樂家的雄心壯志。因此,當保羅·懷特曼為組織"現代音樂實驗"音樂會而邀請他寫一部"爵士協奏曲"時,格什溫很感興趣,他一直嚮往著寫作摻有爵士樂因素的嚴肅音樂。不過懷特曼給的期限太緊,而且他早就釋出了格什溫將為這次音樂會作曲、並親自擔任鋼琴獨奏的訊息。這樣,格什溫一點退路也沒有了。
據說格什溫是在去波士頓的旅途中創作本曲的,他事後曾這樣描述:"那是在火車上,可以聽到鏗鏘的節奏和隆隆的撞擊聲……我經常在噪音深處聽見音樂。就在那裡,我忽然從頭至尾構築出--甚至是躍然紙上--……"從波士頓返回僅一星期,除了少數鋼琴獨奏的華彩樂段外,格什溫完成了全曲的鋼琴譜。至於那幾個華彩樂段,他準備留到首演時作即興創作。
樂曲完成後,格什溫為作品的標題大傷腦筋,直到離初演只有幾天時才最後定名。因為藍色blue同作品中所採用的起源於美國黑人勞動歌曲和靈歌的布魯斯blues曲調正好是同一個詞,故最終採用了"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之名。
培養幼兒音樂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