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幼兒音樂能力的方法
很多家長都知道音樂有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那麼,應該怎麼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是培養幼兒音樂能力的前提 長期以來,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在設計和實施音樂活動時,一直都處於主動地位,並往往把眼光放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上,關注的是“教什麼”,而對於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卻只能採取“望天收”的策略。轉變觀念,確立幼兒主體地位,使原來音樂教學中的師生關係發生了根本改變,將幼兒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改變為一個主觀能動的人,都是做到“導而不包”,而更多的是為幼兒創造性的學習提供時間和老師的指導下提高。例如,學習韻律活動,可先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引導他們先欣賞音樂、感知音樂的節拍、風格、動作特點等,然後要求幼兒按個人的理解自由表現,教師在一旁指導提示,以提高動作的準確性和質量,發現好的動作,及時表揚和推廣學習,這樣不僅發展了幼兒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而且有利於幼兒自尊心與自信心的形成,使幼兒園通過音樂教育在智力、情感和社會性等諸方面得到健康發展。
二
創設豐富的音樂環境是培養幼兒音樂能力的重要條件 幼兒的音樂能力取決於他們學習、生活環境的“音樂性”的程度,有計劃的教育工作和環境的刺激與啟迪,可以促進幼兒音樂能力的最初發展。曾有資料報告:在非洲奈及利亞的亞拿人中,母親讓生下來還不到一週的嬰兒去接觸音樂和舞蹈,父親為子女製作小樂鼓,孩子到了2歲時便進入了能學到許多基本技巧其中包括唱歌、跳舞、演奏樂器的圈子,5歲的亞拿人就可以唱800首歌曲,能演奏好幾種打擊樂器,還能做幾十種複雜的舞蹈動作。這與其說是天賦的作用,不如說環境的因素更重要。為此,幼兒園、家庭都應儘可能地為幼兒創造學習音樂的良好環境。例如:幼兒在活動時,給他們聽一些歡快活潑的音樂,使他們玩得高興、開心; 吃飯時聽些優美的音樂,使之心情舒暢,增進食慾;還可在活動室開闢音樂區,充分利用課餘時間訓練幼兒聽音、發音和對音樂節奏的反應能力,還可以把液體裝在瓶子或杯子裡自制樂器,給幼兒帶來愉快的創造性經驗,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三
各種有趣的遊戲活動是培養幼兒音樂能力的有效手段 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因此必須把音樂同他們的生活、玩溶為一體,通過唱唱、跳跳、動動、玩玩的遊戲活動輕鬆愉快地學習。如在小班階段,一般選擇有摹擬聲的歌曲。這些貼近生活、易於理解且富有節奏的響聲、叫聲,最適合年齡小的孩子。對於年齡稍大的中、大班幼兒,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明顯增強,一些童話故事般的歌曲如“龜兔賽跑”、“小熊請客”,與動物相關的歌曲“小燕子”、“數鴨子”,以及邊唱邊遊戲的歌曲“蝴蝶找花”、“丟手絹”等歌詞形象、口語化強、容易用動作表現的音樂作品,往往讓幼兒情不自禁地邊唱邊表演,邊唱邊遊戲,從而,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四、歌曲和舞蹈是培養幼兒音樂能力的主要途徑 音樂是最易於表達、激發情感的藝術,也是進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只要我們巧妙利用音樂的教育原則,從點點滴滴做起,就會取得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幼兒歌曲中的歌詞均以具體、形象的語言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弘揚“真、善、美”,讓幼兒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生動、形象的思想教育。如小班歌曲“對不起,沒關係”,以輕快的節奏、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幼兒在邊唱邊表演中理解了歌詞的內涵,掌握並學會了“大的蘋果分給你,小的留給我自己”,體驗到謙讓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從“好媽媽”的歌聲中懂得了媽媽工作的艱辛,我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不能麻煩好***道理;在舞蹈“拾稻穗”中懂得了要珍惜糧食,養成熱愛勞動的好品質。可見,美的音樂能自然而然地發揮教育功能,尤其在品德教育方面,與刻板的說教相比,常會收事半功倍之效。
五、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培養幼兒音樂能力的根本保證 作為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教師,在具有正確的審美意識和過硬的音樂技能的同時,還應加強自身創造性素質的培養,使自己有廣泛的藝術欣賞的興趣、能力和情感表現力,以自身的禮儀、文化、文學、藝術修養去感染幼兒。
文祕試用期個人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