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烏鎮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國清寺又名至相寺,位於陝西省長安縣境內的終南山天子峪, 國清寺是我國佛教華嚴宗的發祥地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台州國清寺導遊詞,歡迎參考!

  台州國清寺導遊詞篇1

  國清寺座落在華頂山麓,是我國著名古剎之一,被中、日兩國佛教奉為發祥地。與齊州靈巖寺***在今山東長清縣***、潤州棲霞寺***在今江蘇南京市***、荊州玉泉寺***在今湖北當陽縣***,並稱天下“四絕”。國清寺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是依據天台宗創始人智豈頁親手所畫的樣式所建的。智豈頁開創天台宗後,想建一寺廟,作為該宗的正式祖庭,但限於資金,遲遲不得動工。他在臨終遺書晉王,說:“不見寺成,瞑目為恨”。晉王楊廣***後為隋煬帝***見書後,極為感動,便派司馬王弘監造國清寺。

  初建的國清寺寺址在現在大雄寶殿後面約100米處的八桂峰前山坡上。唐會昌中***約845年***,原寺毀於火,旋即重建。從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間,國清寺幾度或毀於兵火,或摧於風暴,但都是屢毀屢建。每次重修,寺宇規模都有所發展,位置也越來越往下移至山麓平曠地帶。

  國清寺共有四殿、五樓、六堂;屋宇600多間,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大型寺院之一。其大雄寶殿中的如來佛像為青銅澆鑄,重達1萬多公斤,殿兩側的二十諸天為楠木雕成。寺內還藏著豐富的宗教文物,如貝葉經、古缽、古碑刻及欽賜佛經等。寺院中還存有一棵樹齡達1200多年的隋梅,以及大量摩崖題記,其中“秀巖”、“大中國清寺”等古代書法家題記,筆法蒼勁,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寺北側有建立“大衍曆”的唐代***618-907年***著名天文學家一行禪師的墓。國清寺蜚聲海內外,著名的唐代***1618-907年***鑑真大師曾任天台宗第四世祖。唐代日本著名和尚最澄大師曾遠涉重洋來到天台求學,回國後在日本比睿山仿國清寺修建了日本國清寺,還把比睿山改名“天台山”,從此天台宗在日本廣為傳佈,至今已有教徒300餘萬人。進入80年代後,日本天台宗佛教徒來國清寺朝拜者不絕。1982年,國清寺新建了三座塔碑:天台智者大師贊仰頌碑、最澄大師天台法靈蹟碑、行滿座主贈別最澄大師詩碑。

  國清寺的選址和麵局很有意思的。宋人夏竦寫詩讚道:“穿鬆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小院分寒水,虛樓半落暉。”國清寺北倚八桂峰,東靠靈禽、祥雲兩峰,西依映霞、靈芝兩峰,五峰環繞,只在南面有個豁口,為通向天台縣城的通道,使古寺深藏幽谷之中,可見寺址的選擇是很有一番深意的。

  國清寺的山門,也很有特色。國清寺象其他寺廟一樣面南而坐,具有正規的建築軸線,嚴格的佈局;但在山門處理上,卻陡然轉過九十度,朝東而開。這種處理方法並不是因地形之故所使然,而是完全出於匠心獨運。因為這樣一變化,便給古寺增添了無限生趣。

  遊人過寒拾亭,越豐幹橋,見到的不是一般常見的寺廟建築前方方正正的大廣場,而是完全自然的緩衝地——長12米、寬25米的空地。由此給人悠然自得情趣,產生絕妙建築效果。縱觀山門外各建築物,莫不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隋塔、寒拾亭、“教觀總持”照壁、豐幹橋、“隋代古剎”照壁和國清寺山門。它們順地勢安排,沒有一個相互平行,也沒有互相垂直,自自然然地散落各處,卻顯得非常和諧協調。加上青山綠水,古鬆曲徑,給人們高雅的美的享受。

  山門之內,給人們似小不小,似封閉而又不封閉的特殊空間。一進朝東的山門轉入正中甬道,甬道兩旁是僅高1.7米的黃色矮牆,矮牆後面是茂密的竹林,黃綠相襯,色彩和諧,人行其中,有一種輕鬆自然、親切舒適的感覺。國清寺建築雄偉,莊嚴,形成了四條建築軸線。正中軸線為山門彌勒殿***門神殿***、鐘鼓樓、雨花殿***四天王殿***和大雄寶殿。西軸線為安養堂、三聖殿、羅漢堂***文物室***、妙法堂***樓上為藏經閣***。東一軸線為聚賢堂***僧眾餐廳***、方丈樓、迎塔樓。東二軸線為裡客堂、大徹堂和修竹軒。國清寺現有6000多間房舍、2.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佔地達7.3萬平方米。寺中每一殿堂樓舍的建築都十分精美,是祖國古代建築的珍品。

  台州國清寺導遊詞篇2

  國清寺位於天台縣城北3公里,景區面積2.4平方公里。國清寺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初名天台寺,後改國清寺。南宋列為“江南十剎”之一,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奉敕重修。

  全寺總面積為7.3萬平方米,分為五條縱軸線,中軸線由南而北依次為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東一軸線為鐘樓、聚賢樓、方丈樓、迎塔樓、梅亭、祖師亭;東二軸線為客堂、大徹堂、修竹軒;西一軸線為清心亭、三聖殿鼓樓、三賢殿、妙法堂***上為藏經閣***等;西二軸線為伽藍殿、羅漢堂、玉佛閣等,構成一個擁有二萬多平方米、六百餘間房屋的古建築群。寺宇依山就勢,層層遞高,既有佛教建築嚴整對稱的特點,又給人以靈活自如之感。

  台州國清寺導遊詞篇3

  座落在華頂山麓,是我國著名古剎之一,被中、日兩國佛教奉為發祥地。與齊州靈巖寺***在今山東長清縣***、潤州棲霞寺***在今江蘇南京市***、荊州玉泉寺***在今湖北當陽縣***,並稱天下“四絕”。

  國清寺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是依據天台宗創始人智豈頁親手所畫的樣式所建的。智豈頁開創天台宗後,想建一寺廟,作為該宗的正式祖庭,但限於資金,遲遲不得動工。他在臨終遺書晉王,說:“不見寺成,瞑目為恨”。晉王楊廣***後為隋煬帝***見書後,極為感動,便派司馬王弘監造國清寺。

  初建的國清寺寺址在現在大雄寶殿後面約100米處的八桂峰前山坡上。唐會昌中***約845年***,原寺毀於火,旋即重建。唐大中五年***851年***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在寺後石壁上題寫的“大中國清之寺”六個大字摩崖石主刻,至今仍清晰可辨。從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間,國清寺幾度或毀於兵火,或摧於風暴,但都是屢毀屢建。每次重修,寺宇規模都有所發展,位置也越來越往下移至山麓平曠地帶。國清寺究竟何時移到現在的位置,並形成現在的佈局已很難查考。但從明人李汶在《遊天台紀略》一文中提到的國清寺“最後委藏處石泉,名錫杖泉”句分析,可見當時錫杖泉已在寺的最後,即今位置。那麼說明至遲在明代,國清寺已移至今址,並基本完成現在的佈局。另外,而今梅亭的位置上原建有迦藍殿三間,系明代建築,也可從旁說明。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國清寺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整修,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國清寺了。在大雄寶殿左側有一座梅亭,亭前花壇植有老梅一株,蒼老挺拔,傳為天台宗五祖手栽,俗稱“隋梅”。這大概是我國現存最老的一棵梅樹了。解放前,因照料不周,隋梅曾數度枯萎;解放後,經過精心照料,隋梅轉青,當花開時,疏枝橫空,暗香浮動。 國清寺的選址和麵局很有意思的。宋人夏竦寫詩讚道:“穿鬆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小院分寒水,虛樓半落暉。”

  國清寺北倚八桂峰,東靠靈禽、祥雲兩峰,西依映霞、靈芝兩峰,五峰環繞,只在南面有個豁口,為通向天台縣城的通道,使古寺深藏幽谷之中,可見寺址的選擇是很有一番深意的。國清寺的山門,也很有特色。國清寺象其他寺廟一樣面南而坐,具有正規的建築軸線,嚴格的佈局;但在山門處理上,卻陡然轉過九十度,朝東而開。這種處理方法並不是因地形之故所使然,而是完全出於匠心獨運。因為這樣一變化,便給古寺增添了無限生趣。遊人過寒拾亭,越豐幹橋,見到的不是一般常見的寺廟建築前方方正正的大廣場,而是完全自然的緩衝地──長12米、寬25米的空地。由此給人悠然自得情趣,產生絕妙建築效果。

  縱觀山門外各建築物,莫不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隋塔、寒拾亭、“教觀總持”照壁,豐幹橋、“隋代古剎”照壁和國清寺山門。它們順地勢安排,沒有一個相互平行,也沒有互相垂直,自自然然地散落各處,卻顯得非常和諧協調。加上青山綠水,古鬆曲徑,給人們高雅的美的享受。

  山門之內,給人們似小不小,似封閉而又不封閉的特殊空間。一進朝東的山門轉入正中甬道,甬道兩旁是僅高1.7米的黃色矮牆,矮牆後面是茂密的竹林,黃綠相襯,色彩和諧,人行其中,有一種輕鬆自然、親切舒適的感覺。

  國清寺建築雄偉,莊嚴,形成了四條建築軸線。正中軸線為山門彌勒殿***門神殿***、鐘鼓樓、雨花殿***四天王殿***和大雄寶殿。西軸線為安養堂、三聖殿、羅漢堂***文物室***、妙法堂***樓上為藏經閣***。東一軸線為聚賢堂***僧眾餐廳***、方丈樓、迎塔樓。東二軸線為裡客堂、大徹堂和修竹軒。

  國清寺現有6000多間房舍、2.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佔地達7.3萬平方米。寺中每一殿堂樓舍的建築都十分精美,是祖國古代建築的珍品。

看過"台州國清寺導遊詞 "的還看了:

浙江溫州簡介導遊詞
浙江台州景區旅遊概況導遊詞
相關知識
蘇州烏鎮導遊詞
介紹烏鎮導遊詞精選
浙江水鄉烏鎮導遊詞
江蘇蘇州虎丘導遊詞
江蘇蘇州園林導遊詞
最新的江蘇蘇州園林導遊詞範文
優秀的蘇州園林導遊詞
蘇州園林導遊詞四
江蘇蘇州景點導遊詞範文
蘇州園林導遊詞範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