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勃迪倫迷人之謎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31日

  鮑勃·迪倫是誰?鮑勃·迪倫是美國搖滾、民謠藝術家。2016年,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鮑勃迪倫迷人之謎》閱讀材料

  鮑勃·迪倫是誰?

  1985年,電影導演斯科特·科恩採訪鮑勃·迪倫時這樣描述他:桂冠詩人,身穿摩托夾克的先知,神祕的遊民,衣衫襤褸的拿破崙,一個猶太人,一個基督徒,無數的矛盾集合體。完全不為人所知,像一塊滾石。他曾經被分析、定級、分類,釘在十字架上,定義、剖析、調查、檢驗、拒絕;但是從來沒有被弄明白過。

  1941年5月24日,迪倫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少年時他便顯示出音樂天賦,10歲自學了吉他、鋼琴、口琴等樂器。高中時,他就加入了一個小型搖滾樂隊。

  1959年,他進入明尼蘇達大學。同年,他讀到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也讀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體午餐》。他說:“我完全愛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亞、咆哮那群人、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柯索、費林格提……他們對我的影響就如同貓王對我的影響一樣。”也許是受到某種感召,這個少年在剛滿20歲時從大學輟學,孤身一人來到紐約,即將開始一段美國民謠的傳奇。去紐約之前,他給自己起了“迪倫”的藝名。

  1962年,他發行處女專輯《鮑勃·迪倫》。1963年,他第二張專輯中的《答案在風中飄》成為20世紀中下葉美國民權運動和反戰運動的“聖歌”。

  1964年,《時代變了》發行,被認為是迪倫的“抗議專輯”。他的朋友艾倫·金斯堡在聽到那首《暴雨將至》時號啕大哭,“薪火傳承到了新的一代,從早期的波西米亞和垮掉的一代,到尋找光明和自我激勵的這批年輕人。這些詩詞簡直就像《聖經》箴言一樣,撼動人心。”《答案在風中飄》和《暴雨將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為民權運動的音樂代言人。這些表達對核武器軍備賽的擔憂,以及有關貧困、種族歧視、監獄、沙文主義、戰爭、反思原教旨主義等內容的歌曲,迪倫只花了20個月就全部寫完了。

  此後,他對於加之於身的各種標籤都感到厭倦,刻意要與60年代轟轟烈烈的反叛文化運動保持距離,他說:“我不想再為任何人寫歌,不想成為什麼代言人,我只想從我的內在出發來創作音樂。”1964年另一張專輯《鮑勃·迪倫的另一面》中,已經不見抗議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會司儀”,當人們期待迪倫能成為民權運動的旗幟時,他這樣回答。他走了另一個極端——1965年的新港音樂節上,鮑勃·迪倫給民謠音樂插上了電。1965年美國迎來了抗議運動的高潮,迪倫卻帶上一把電吉他,給一個彷徨的時代診斷了病症:“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你孑然一身,你無家可歸,你默默無聞,像一顆滾石。”這首收錄在專輯《重返61號公路》裡的搖滾樂,叫做《像一塊滾石》,幾十年後被《滾石》雜誌評為500年來最佳歌曲的第一名。當時,迪倫不僅在政治上被視為脫逃的懦夫,也被視為民謠的叛徒。但對迪倫來說,這首歌不僅意味著他找到了文學和音樂間的通道,更意味著一場掙脫——從一個“抗議歌手”的軀殼逃往自己靈魂深處。此時,他的興趣轉移到了詩歌和小說上,因為這不受歌詞長度限制。他呆在紐約的公寓裡,埋首大堆書籍,陷入了瘋狂的詩歌閱讀中,讀蘭波也讀布萊希特,喜歡艾略特,還曾為愛倫·坡的《鍾》譜上吉他曲。“我就這樣訓練自己的思維,丟掉不好的習慣,並學著讓自己沉靜下來。我讀了整本的拜倫的《唐璜》,從開始到結束都集中精神,同時還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當嬉皮士文化與政治風潮過去後,人們更關注他的詩歌天賦。

  1996年鮑勃·迪倫正式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傑出的作家艾倫·金斯堡在推薦信中寫道:“他的作品幫我們恢復了音樂與詩歌之間至關重要的聯絡。”

  迪倫的文學傳統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譽為“每個詩人夢寐以求的評論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倫演出後臺問他最近讀什麼書,迪倫脫口而出:莎士比亞。瑞克斯後來撰寫了《迪倫對原罪的先見之明》,將迪倫稱為“當代美國最好的用詞專家”。

  80年代至今,迪倫逐漸減少了發行唱片的數量,他全身心愛上了巡迴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傳統。懷舊者鮑勃·迪倫,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個吟遊詩人。事實上,這才是偉大文學的源頭所在——無論是西方的《荷馬史詩》還是東方的《詩經》,文學最初是用來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詩人,而詩人鮑勃·迪倫的靈魂,也是文學的靈魂。

  ***選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報·書評週刊》,有刪改***

  相關連結:

  ①在諾獎歷史上,曾數次把獎項授予“非文學”人士,最出名的當屬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1950年***和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1953年***,而2015年的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嚴格意義上也是一個記者,並非作家。但是,把文學獎頒給一個歌手,卻是頭一次。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給予鮑勃·迪倫的頒獎辭是:“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形式。”

  ②鮑勃·迪倫的傳記作者戴維·道爾頓稱他為“最多變的靈魂”,但迪倫認為:“我確實從來都只是我自己:一個民謠音樂家,用噙著淚水的眼睛注視灰色的煙霧,寫一些在朦朧光亮中漂浮的歌謠。”

  《鮑勃迪倫迷人之謎》閱讀題目

  4.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二戰之後,“垮掉的一代”風靡美國,這對年輕的迪倫有很深刻的影響。這種挑戰傳統價值標準的思想或許催促著迪倫擺脫傳統的教育模式,尋找屬於自己的傳奇。

  B.作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倫·金斯堡在思想上與迪倫產生了高度共鳴,非常肯定迪倫音樂的價值與意義。

  C.音樂與文學對於迪倫來說,具有相通性,都意義非凡,兩者的價值與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圓融體現。

  D.搖滾樂《像一塊滾石》是迪倫的代表作,它體現了歌手對自身靈魂的探索,使迪倫迅速成為民權運動的音樂代言人。

  5.作者為什麼稱鮑勃·迪倫是“迷人之謎”?請結合文章簡要作答***4分***

  6.鮑勃·迪倫幾次受到諾貝爾文學獎青睞的原因是什麼?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鮑勃迪倫迷人之謎》閱讀答案

  4.D

  5.“迷人”:①首先在於他的創作成就斐然-----引領了當時的音樂潮流,許多人聽了他的作品便為之傾倒迷醉;②更在於他忠於自我,呈現獨特的人格魅力——他無論是輟學出走,還是從“抗議歌手”成為“民謠的叛徒”,又是可迴歸行吟歌手的傳統都體現了他對自己的內心與靈魂的忠誠。

  “謎”:①在於鮑勃•迪倫擁有多重身份,雖被不斷研究、剖析、定義,但從來沒有被人弄明白過;②還在於他擁有“最多變的靈魂”,他永遠在追求藝術的真諦,對加之於身的各種標籤都感到厭倦,而不斷地改變自己。】

  ***兩大部分,四個小點,一點一分,可以無分析,但必須有畫波浪線部分的內容,意思對即可。***

  6.①鮑勃•迪倫擁有深厚的文學傳統。***觀點1分***喜好閱讀,閱讀訓練了他的思維,也使他能沉靜下來關注自身的靈魂深處,使他在創作的遣詞用句時頗受啟發,他被稱為是“當代美國最好的用詞專家”。***分析1分***

  ②鮑勃•迪倫回到了偉大文學的源頭。***觀點1分***他做回了一個吟遊詩人,用巡演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思想,呼應文學傳播的源頭,回到了行吟歌手的傳統。

  ③鮑勃•迪倫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形式***觀點1分***他的創作找到了文學和音樂間的通道,恢復了音樂與詩歌之間至關重要的聯絡。***分析1分***

  ***三大要點,每一大點的觀點與分析要具備,意思對即可。***


  

回想春天的氣味閱讀練習及答案
囚首垢面的魯迅閱讀練習及答案
相關知識
鮑勃迪倫迷人之謎閱讀答案
聲音殺人之謎閱讀答案
中德研究人員破解北京霧霾形成之謎閱讀答案
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謎閱讀答案
動物導航之謎閱讀答案
貝多芬之謎閱讀答案
植物睡眠之謎閱讀答案
人貴有知人之明閱讀答案
氣味專家破解嗅覺之謎閱讀答案
揭開智力進化之謎閱讀答案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