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外國文學在中國的翻譯與出版歷史悠久,我國大規模引進外國文學,應該說是從20世紀“五四”時期開始的,進入20世紀90年代末以後,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文學被更多更快地引進、翻譯與出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外國文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外國文學課程應用型改革的必然性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是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

  教育服務於時代,教學制約於環境。自上世紀90年代高校開始擴招到本世紀初毛入學率達到20%,我國高等教育已完成了由傳統精英教育向現代大眾教育的轉化。在這個過程中,一批以專科院校合併升格方式組建而成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應運而生。在世紀前後持續擴招的10年裡,這些新建地方院校與老牌院校一起,共同承擔了消化新中國建立後第二個人口生育高峰上世紀80年代蘊積的高等教育重任和完成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任務的社會責任。在持續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中,他們對自身地位處境、辦學目標方向、發展出路等問題未及進行準確定位思考,事實上高速發展的大眾教育形勢也不容思考。只需例行一年一度“開啟門”,以“坐以待客”的招生方式,就有源源不斷的生源和疲於應付的工作任務。辦學思路、模式無需建立和開拓,只需延續精英教育階段“全國一盤棋”萬眾一心建設綜合性大學的老路。在發展歷史短底子薄、地方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地域封閉學緣校緣聯絡欠佳等不利因素下,殫精竭慮、不遺餘力地追求學術型大學建設目標。客觀地說,在此巨集大目標下,這些院校做出了不同尋常的努力,使辦學環境、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自身獲得了長足發展,也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不可迴避的是,諸多現實問題也隨之產生,且日漸凸顯,成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困擾地方院校、困擾全社會,以至制約我國大眾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巨大障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地方院校是在辦學條件有限、生源質量較差情況下,走與老牌綜合大學同樣的學術精英人才培養之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使教育活動收效甚微。教學中,一方面是受各種條件制約的教師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多年不變地守著同一個培養計劃同一個大綱,竭盡所能地講授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是應試教育馴化出來的課外書籍基本不看、學習基本被牽著鼻子轉的學生,在高校大資訊量、滿堂灌的課堂上難以適應和疲於應付。應試教育階段,學生缺乏必要的閱讀和社會參與,導致常識性科學文化知識和社會經驗閱歷積累不足。加之地方院校低分錄取的學生知識功底較弱的特殊問題,使以系統理論知識傳授為指標的教學活動困難重重。學生對大容量高密度的知識傳授難於消化和理解,與教師之間難以形成“反饋”與“互動”的良好關係。於是教師全情投入的教學就成了單邊進行無人喝彩的獨角戲,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個突出問題是,傳統教學模式方法、內容體系及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校情學情,造成教學和教育質量同時滑坡。一方面是在校生人數激增,給日常教學帶來種種困難。人數激增,班型擴大,使課堂教學秩序難以把握,教學形式更趨於易於操作的滿堂灌和一言堂,而以小班為易,曾經作為傳統教學補充的研討式、探析式、參與式教學難以堅持。另一方面是人數激增,使以拓展課堂教學和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綜合能力的第二課堂活動難以開展。人數激增,並列班級增加,教學場所緊張。教室流動使用,學生走班,學生學習及活動最基本的組織單位———班級名存實亡,使第二課堂以及其它增強學生團隊意識、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和參與能力的校園文化活動難於組織。在這兩大問題之下,最終檢驗學校教育成效和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畢業生的兩大出口———考研和就業,均出現困局。重在理論知識傳授的傳統教學,目標是培養理論功底紮實有學術水平的高層次人才。但如此教育之下的畢業生,首先在專業知識檢驗的第一道關口畢業論文設計中,常常照抄照搬甚至“滿紙荒唐言”。之後在被看作專業知識水平終極檢驗的考研中,整體成績也不理想。成功率無論在量上還是質上,都不能與生源質量較好又有深厚學術積澱的一本院校同日而語。而絕大多數選擇畢業即擇業的學生,在並不與他們所學專業、課程直接對應的職業招聘考錄中言不成文、語不成體,在考查綜合素質能力的面試中手足無措的現象不在少數。因此現實是,一方面是學生苦讀四年畢業後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單位難以錄用到學用相適、上崗即能工作的實用人才。更為嚴峻的是,現今地方性院校已經佔據我國高等院校總數6/7的份額,已無可置疑成為大眾化時期高等教育的主體。而這些院校辦學方向模糊造成的投入產出失衡、學生學用不適、校地人才供求脫節,不是個案和區域性,而是普遍性全域性性的問題。由此造成的問題是:這些院校越是在既有路線上發展擴大,越是造成資源和人才的浪費。其教師在一心培養高層次學術人才的課堂上傳授越多,對學生掌控越多,學生開拓創新的能力、職業綜合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越是不足,越是難以逃脫“理論基本不用”“、實踐基本不會”和“畢業即失業”,的魔咒。而國家,在緩解了人口壓力造成的高等教育壓力的同時,卻把就業壓力拋向了社會,造成了新的民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同質化教育引發的地方院校以及我國高等教育整體問題,從中央到地方、從行政管理部門到實體院校,早已形成自省自警的共識。同時也都預見到,隨著生育高峰期人口完成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適齡人口基數實際減小,我國高等教育已在蘊積新的矛盾和危機,那就是即將到來的院校間殘酷的生源競爭。生源競爭將是物質基礎、學術環境都相對較差的地方院校必然面臨的危機和挑戰。那麼地方院校的出路在哪裡?發展圖存的希望何在?應該在國家政策的框架下謀發展,在自身個性化特色化發展中求生存。要充分領會教育行政部門“分類指導、準確定位、辦出特色”的指示精神,要充分理解國家“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的高等院校層級化發展思路,從中找到適合自身內情與環境的合理定位。那就是以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為宗旨,以立足一方服務一方為原則,走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地域化個性化發展之路,辦滿足地方經濟及社會發展對多樣化人才需求的應用型大學。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中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地位

  新世紀之後,國家和教育部持續適時頒發綱領性檔案,實施和推動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2005年教高1號檔案《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做出了“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實現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轉移,在規模持續發展的同時,把提高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部署,倡導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由擴大規模向加強內涵建設的戰略性轉移。200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文《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啟動本科教學“質量工程”,提出“按照‘分類指導、鼓勵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則,加強內涵建設,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整體實力”的基本路線,並以明確具體的建設目標、內容和資金支援,落實高等教育從“保量”到“提質”的切實轉換。緊隨其後的教育部2號檔案《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出了“高等學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科學定位,辦出水平,辦出特色”的教育發展總體路線。到2012年教育部4號檔案《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則進而明確提出了“探索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制定分類管理辦法,克服同質化傾向。根據辦學歷史、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等,確定特色鮮明的辦學定位、發展規劃、人才培養規格和學科專業設定”的具體方針。國家層面改革與發展的思路清晰透明,這推動了國內高等教育理論界及實踐者對大眾化教育深化改革、加強內涵建設,以及高等學校分類定位、層級化發展諸問題的廣泛探討,更推動了學界和實體高校對源於上世紀70年代德國的“應用性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入理論探討和實踐探索。在國家繼續實施的“985工程”、“211工程”和新開闢的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特色重點學科專案及本科教學“質量工程”等政策、資金、專案、平臺等支援下,對於佔據我國當前高等教育主體地位的地方院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及實踐的探索,均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從形成的成果結論看,剛剛建立的大眾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已出現新的“結構性短缺”。首先是學科分類內部結構失調。從大的學科分類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探討和實踐集中在理工類和新興應用類學科上。主要探索上述學科實驗教學場地、實踐教學基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產學研一體化等多種人才培養渠道的開發和建設。而既難言成果轉化也難言實際應用,而一向作為提高人綜合文化素養、人文素質和的傳統人文社科類遭冷遇、被擱置,在“應用型”理論和實踐大潮中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依據。繼而在人文社科範疇內,外國文學課程所屬漢語言文學及歷史等傳統人文類專業,因其既非“理論”也非“科學”,而只是人類文明程序中人物、事件、精神、物質等成果材料的彙集梳理,且不與當前經濟社會特定產業、行業直接對接,不具備“實操性”和“應用性”,從而全域性失利,在方興未艾的“應用型”理論與實踐探討中失重失語。在定位為“應用型本科”的地方院校自我繪製的“精文、強理、重應用”的發展藍圖中,文科的下行路線已十分明晰。進而在已經失重的人文類漢語言文學專業中,主幹課外國文學又因其不具有文學及寫作理論課對創作實踐的先驗指導性,也不具有語言課對言語文實踐的經驗總結性,而與中國各段代文學課一起與“應用”相關的一切斷裂和絕緣。從“文科”到“人文”再到“文學”,在當前經濟社會,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眾高等教育中,似乎已毫無用處,喪失了安身立命的依憑。第二,是實踐及理論探索的視域有所侷限。統觀國內相關理論成果材料和實踐總結報告,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和實踐主要侷限在學校巨集觀體系建設方面,如制度保證、資金落實、專案帶動、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改進等巨集觀因素。而對決定教育改革成敗和人才培養成效的學科、專業、課程等教育活動主體內容———教學層面落實問題探索不足。還侷限在“合理調整專業結構”“、優化課程體系”“、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原則意見的提出,而對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模式方法、評介考核等應用型改革與實踐實操層面問題的研究,目前還實為缺位。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國內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的奠基者潘懋元先生曾指出:“任何教育的最終效果取決於直接面對學生的課程建設和實施過程,因此課程建設是當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環節。對於以人才培養型別作為分類標準的高校分類,最終也要落實在與人才培養密切相關的課程。因此,建設應用型本科課程是當前推進高校分類發展進而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因而,在國家政策積極引導、資金大力支援、院校層面應用型人才培養巨集觀體系構劃業已就緒局面下,學科、專業、課程三級教學層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已無可退縮,它已佔據大眾教育改革深化最後攻堅克難的關鍵地位。而外國文學作為地方院校非應用類專業的主幹課,也應牢固樹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努力探索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實踐型、創新型、複合型人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建立應用型教學改革和實踐的課程體系。這既是大眾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當務之急,也是地方院校一線教師當前要完成的首要工作任務。任務重大而緊迫而,不容鬆懈。

  二:外國文學學科的困境與出路研究

  我們從小學到中學,語文課本里都有很多外國文學。但究竟什麼是外國文學呢,外國文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著怎麼的意義呢,這些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外國文學的定義也比較廣泛,是指在國內文學之外的其他各國文學,外國文學學科研究就是圍繞外國文學的那些事,目前,關於外國文學學科存在一些思想的問題,急需進一步理清相應的工作思路,不斷拓展現代的學科發展方向。

  一、與翻譯文學的衝突

  現在有一個思想,認為現在我們閱讀的外國文學就是有專業人員翻譯過來的,失去的原著語言的真實性,很多地方在翻譯之後存在一些與作者思想不符的地方,我們閱讀的不能算是外國文學,只有原著才是外國文學,經過翻譯之後的外國文學只能算是翻譯文學,這種觀點看似很正確,但實際想一想,存在很多問題,要我們去讀原著,那時原汁原味的外國文學,我們那能精通那麼多國的語言呢,例如希臘神話是希臘文,但丁是義大利原著,莎士比亞是英文著作。就算是精通,可以閱讀,但是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我們也不可能用多國的語言將其與學生分享。這樣對於教師的要求是極高的,基本上沒有人可以勝任,再推而廣之,國外的文化都是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之上,那些文化也都不是外國文化,因為它們也是通過專門的翻譯成我們看得懂的文字表現形式,這些文化只能算得上是翻譯文化。外國文學作為中文專業的必修課程在教育部的人才培養計劃中體現的十分突出,既然是是中文專業,而不是翻譯專業或者外文專業的專業課程,那麼我們通過譯版瞭解外國文學原著的精髓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應對這些思想,需要有準確的認識態度,我們對於文學翻譯的必然是需要正視的,我們閱讀的就是翻譯文學,但是翻譯文學也不是真正的外國文學,是經過了翻譯得到的。因為翻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對原著精神的把握,翻譯不僅需要對文字進行翻譯,還要將其融入到其意識文化的背景之中進行翻譯,翻譯的難度很大,我們文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外國文學這個專業課程的時候需要閱讀幾篇外國原著,同樣不需要避諱翻譯文學,因為我們不是外文專業。

  二、全球化文學帶來的問題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世界格局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各個國家不斷產生了各種經濟上的關係,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其實全球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將使得人們之間的財富分配更加的不均衡,這種全球一體化發展格局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殖民侵略,以跨國公司為例,世界上有很多的大企業將自己的生產基地建設在一些不發達的地區,人工成本、資源消耗成本都十分低廉,生產出來的產品賣到利潤空間較大的地區,獲取更多的利潤,這些企業對任何國家沒有感情,他們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根本目的,這些經營模式就是赤裸裸的資本侵略。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我們的文學發展是不是也有可能出現同化呢,這也是困擾在外國文學學科研究的問題之一。因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格局使得各個國家之間的民族意識不斷淡化,人們的社會意識開始出現的融合的趨勢,各種思想在現在社會上出現了碰撞,使得一些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出現了動搖,對一些負面思想過於傾向,各個國家文化的邊緣進一步消失,文化出現了大融合的發展趨勢,這樣對於我們民族文學是否有著很大沖擊,我們的民族文學有沒有可能出現消失的可能,這些都是全球化文學過程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我們的外國文學學科研究會不會成為外國進行文化侵略的一種平臺,出現對我們思想的一種腐蝕和滲透,因為這些外國文學中充斥著外國的很多的民族、文化思想,甚至還有一些極端思想的滲入這些文學,來到我們身邊,外國的一種價值觀、人生觀也隨著這些文學進入我們視野之內。面對這樣全球化的文學,19世紀的歌德就提出了世界文學的構想,更加尊重各國文學的個性發展,不能一味追求全球化的大融合,更加尊重全球文學的多元化發展,不能只是追求文學的統一性。這也是我們現在面對全球化文化威脅需要具備的態度,也是我們進行外國文學學科研究的出路。總而言之,世界一體化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面對這樣的發展背景,我們在研究外國文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防這個過程帶來的威脅和問題,不斷拓展研究的領域,創新研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外國文學學科研究的質量和效果。


外國文學論文
外國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外國人邀請函範文
出國留學簡歷範文***2***
出國留學簡歷範文***2***
彩色的中國教學反思範文
積極向上青春勵志的文學稿_青春正能量的文學稿件範文
好看的青春文學勵志範文
漢語言文學簡歷範文3篇
漢語言文學簡歷範文
活動總結文學社團範文
活動總結文學社團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