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的傳奇故事
曾鞏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和政治家。他是““南豐七曾”之一,也位列唐宋八大家。曾鞏的故事有很多,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1071年,曾鞏調任齊州知州。知州可是地方上的一把手,曾鞏深知責任重於泰山。自古以來,齊魯便以民風強悍著稱,曾鞏這個知州,絕對不好當。他清醒地認識到其難治之處,決定重拳出擊,打擊豪強,樹立威信。
當時有一週姓富戶,其子周高為富不仁,橫行鄉里,民憤極大,但周家卻是那種財大氣粗,權能動權貴的人家,和地方的官員們都沆瀣一氣,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曾鞏初蒐集證據,迅速將周高法辦,百姓拍手稱快。章丘一帶有一夥叫做“霸王社”的土豪,殺人越貨,無惡不做,曾鞏就派兵把他們全部都給抓了起來,一舉剷除了這個犯罪團伙,將31名罪犯判刑,發配邊疆。他還在齊州開創了“保伍”之法,就是以五戶為一保,監督出入,實行外來人口登記,如果誰家中有盜賊則鳴鼓請求其他人家相助。通過曾鞏的治理,齊州的犯罪了吧明顯下降,偷盜、搶劫的時候都很少發生。由治安案件多發之州變成了平安之州,風氣為之一清。
其實,曾鞏在齊州的政績還遠遠不止這些,比如他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刺激了農業生產;修建齊州北水門,解決了困擾齊州城多年的水患問題;疏浚了大明湖,如今它已是濟南的著名景點;等等。後人曾在千佛山建曾公祠,還在大明湖畔建南豐祠,都是為了紀念曾鞏為齊州所作的巨大貢獻。
曾鞏絕弊的故事
曾鞏絕弊講述的其實是曾鞏在福州的時候當官不與百姓爭奪利益的故事,更多的是說明曾鞏廉潔自守的品質。曾鞏這個人為政比較廉潔奉公,又勤於政事,十分的關心百姓們的生活。他有被朝廷派遣到明州、毫州等地當過知州。每個地方,只要是曾鞏到過的地方,他都有政績,在百姓的眼中曾鞏就好似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的使者。曾鞏這個人在工作中,提倡少說多做,所以他說得很少,做得很多。他的一生輾轉了七八個州,卻多是在在基層任職,所以他總能為百姓處理一些切實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可以說曾鞏一生為百姓做了實事、好事。
在他在福州任職的時候,因為福州的寺廟很多,而且當時的和尚認為福州的很富饒,所以都爭著要當寺廟的主事。所以為了能成為寺廟主事,都跑來賄賂曾鞏。曾鞏就派自己的弟子去查訪和辨別,然後按照應該有的次序授予他們應有的職位。他還在府院張貼了公告,說要一律禁止賄賂事件的發生,這樣便斷絕了大家想為自己謀個好前程去賄賂的弊端。
後來,他又發現福州沒有守官的官俸田,以前都是每年賣蔬菜和水果作為地方官的收入。每年的收入有三四十萬兩之多。曾鞏就說:“太守和百姓爭奪利益,真的可以這麼做麼?”隨後就放棄了這種做法,從那以後在福州任職的人就再也沒有收取這個錢了。
曾鞏的讀書巖
在今天江西南豐縣境內,盱江的東岸,分佈著幾座錯落的山丘。在正對著縣城南門的山丘上,有一個天然的巖洞。這個巖洞寬約四米左右,高則是三米到五米不等,巖洞內的巖壁上面光潔、乾燥,巖洞裡面還有一張石桌,一張石凳,相傳這裡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讀書的地方。
曾鞏奉父命回家成親,成家之後的曾鞏就在家中一邊耕種,一邊讀書。但是在鄉里讀書總是會受到影響,所以為了有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曾鞏就要縣城南門外的山腰上找到了一個巖洞,於是他就在這個巖洞裡面擺好了桌案、床榻等東西。安排好了之後,曾鞏就把自己的弟弟們都叫來,兄弟幾人都在這個巖洞中研習經典。當時鄉里的人都把這個巖洞成為是“讀書巖”,也就是曾鞏讀書巖。
公元1057年的時候,曾鞏還有兩位胞弟曾布、曾牟一同考中進士。一時間兄弟三人名震天下,所以曾鞏讀書巖也就隨之而聲名遠播。
現在讀書巖中還有一座風雨亭,在巖洞的侍婢上還刻了由朱熹親自寫的“書巖”兩個字。讀書巖的下面還有一汪清泉,邊上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墨池”二字,這兩個字也是朱熹的手跡。讀書巖的風景也是秀麗壯觀,山上的松柏常青,修竹婀娜,讀書巖下,潺潺的盱水向東流,白沙碧水,倒映如畫。遠遠望去軍峰山高聳入雲,茶園橘海相間,近看九曲迴廊,樹影婆娑,石徑通幽。
顏真卿的書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