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感言範文
語文與生活天然聯絡在一起,語文反映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對學生而言,語文字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一堂好課折射出的不僅是教師的學識、才智,還有他的人格和品質。
簡單意味著在課堂上需要我們放棄一切與學生的學習無關的東西。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必將每句話、每個句子都講得那麼透徹,留下點餘地和空間反而更美!
我們的學生喜好議論,儘管他們的議論不夠成熟、不夠深刻,甚至很多是幼稚的、錯誤的,但畢竟這是他們真實的思想、真切的感受、真正的話語。我們的作文教學恰恰缺少了學生自由的廣泛的議論!這本身就是讓我們的孩子“少思想、多複製”!議論少,想象得更少!其實,想象是孩子的專利,在孩提時代,多讓學生寫點想象的文字,就是一種創造力的培養,孩子的世界原本就一個童話的世界!
教師應該具有一顆永遠年輕的童心,只要心靈不老,他就能成為一個學生的喜歡的老師,而要成為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還需要具有兒童的眼光看世界的本領、看課文的能力。
再精緻的課件,也無法代替學生從語言文字描述中所獲得的個性化的形象。想象的,儘管是模糊的,但又是最能憾動心靈的。與其花這麼多的精力製作並不成熟的課件,還不如引領學生透過課文語言進行精神之旅。模糊的時候,學生很想看清楚些,一旦用課件讓學生看得一覽無餘了,學習也就失去了應有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窺探語文,是保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極好境界。
學會有選擇地放棄,追求深刻的簡單。簡單就是快樂,簡單就是幸福。
在流轉不息的生命之輪中,我為語文而來!是語文滋潤我粗糙的感覺,是語文放飛我稚嫩的幻想,是語文點燃我噴湧的激情,是語文喚醒我沉醉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為語文而精彩!
語文教學的過程,是學生精神享受的過程,是為學生的精神生命鋪墊底子的過程。
語文用形象作詞,用感情譜曲。語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鮮明的畫,讀出來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語文說到底是一種感性的存在。
篇二
光說不寫的語文課似乎成了一種時髦,學生練就了一張巧嘴,卻留下了一隻笨手,要寫,就顯得非常痛苦,這是缺少鍛鍊的緣故。寫順了,寫慣了就不再覺得是一伯苦事,反而有一種寫後的酣暢淋漓的快感。筆下流出的是文字,是思想,是情感,對寫的人來說是一種物化的思維的結晶!所以,愛寫,是習慣使然,一旦寫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思考的方式,那麼,語文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語文就成了一種素質。
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教學的時間,為了趕自己的教學進度,在需要學生花時間去讀、去感悟的時候,往往“越俎代庖”,替代了學生自己的學習過程。這猶如農民在晒乾菜時“節約了陽光”,而用烘乾的辦法一樣,得到的是老得蹦掉牙的乾菜而已!
教師在學生與課文之間,應該做一個紅娘。當學生對課文沒有興趣的時候,教師應當將課文中最精彩的、最有趣的、最有魅力的地方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課文產生好感,從而願意甚至主動地閱讀文字、開掘課文的內涵;當學生及時提供指導,讓學生與廣西深入地對話下去……如此教學教師就是學生喜歡的紅娘,而不是令人討厭的“第三者”!
功利性的學習使學習本身失去了與生俱來的那種快樂、那種美妙的感覺。學習勢必成為一種附加的、外在的壓力。遊戲式的學習沒有功利性,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由的活動,有利於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沒有“遊戲時代 ”的童年,是殘缺的童年,是沒有幸福可言的童年。我們決沒有理由為了孩子的明天的幸福而剝奪他們今天的快樂。沒有快樂的今天哪有幸福的明天?
我們總是苦於無法瞭解學生,而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閱讀兒童文學。讀孩子們喜歡讀的書,你就會走進那個神奇的繽紛的世界,才有可能讀懂兒童、讀懂學生。其實,無論到任何時候,文學對於我們心靈的撫慰作用都是無法磨滅的,它給予我們的溫馨和美感,將會讓我們一生受用。
篇三
語文是折射五千年中華文明的一滴水珠,應該從這滴水珠中,使用權學生體悟到中華文明的博大與精深,於已打好人生底色,於國傳承民族的精神。
我們的母語重情性、重意會、重簡約、重自悟,我們的語文教學也理應重情性、重意會、重簡約、重自悟。
語文與生活天然聯絡在一起,語文反映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對學生而言,語文字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語文唯一的源頭活水。
學生用情感領悟母語的同時,母語也同時薰染著學生的情感;學生用智慧解讀母語的同時,母語也同時提升學生的智慧;學生用心靈品味母語的同時,母語也同時雕琢著學生的心靈。因此,母語應該成為學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綠洲,成為學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風景、成為學生心靈中的一股甘泉。
一堂好的語文課,存在三種境界: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這是第一種佳境;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這是第二種佳境;人即是課、課即是人,這是第三種佳境。境界越高,課的痕跡越淡,終至無痕。因此,課的最高境界乃是無課。
“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情感派”閱讀教學的立身之本。“以情帶讀”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體驗、想象、靈性的情,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愛美的情。以情帶讀,帶出的是飽含深情的讀、是全神貫注的讀、是多元感悟的讀、是個性飛揚的讀、是融會貫通的讀、是出神入化的讀。以情帶讀,還自然帶出讀的技巧、讀的節奏、讀的旨趣、讀的韻味、讀的神采。
語文學習,是學生以原有的認知經驗和人生體驗為基礎,對文字主動加工並重新建構的過程。古人有言: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正所謂“一輪皓月當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
把課文讀通,對多數學生來說並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問題在於,這樣讀書,有人不屑一顧,有人不以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學生的讀書水平普遍不高,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把功夫紮紮實實地化在讀原文上,這是學好語文的金玉良言。
閱讀課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書。整體感知主要靠讀,有所感悟主要靠讀,培養語感主要靠讀,情感薰陶主要靠讀,積累語言更要靠讀。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學生只有在讀書中才能學會讀書,這是一個再樸素不過的真理。
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