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留守兒童教育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留守兒童是我國在社會經濟結構轉型期間出現的一個特殊群體,對他們的就要也是重中之重。你想知道是什麼樣的嗎?接下來就一起分享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吧!

  一

  一、學生的基本情況

  學校:高壩中心小學 姓名:吳會會

  性別:女 年齡:十一歲 班級:四年級一班學生

  二、個案分析

  她是一位乖巧、聽話的優秀學生。由於先天因素,她長得十分瘦弱,面板白白的,穿

  著比較乾淨漂亮,梳著細細的小辮。她的身材比較矮小,只能坐在教室最前排。該女生學習成績較好,書寫工整,尤其是寫作能力很強,常常受到同學的誇獎。不過,吳會會的膽子特別小,上課不願意舉手回答問題,下課後,也不願意與老師、同學玩耍。她性格內向,常常一個人站在教室裡望著操場發呆。她的脾氣很犟。今年第二週星期二,她的親媽媽來看她,她居然躲在教室裡不出來,只是不停地哭泣,我與數學老師費盡周折,才把她請出了教室,讓她與媽媽見面。結果,她淚流滿面地對我們說:“老師,我恨她。我不願意看見她”說完,就迅速地跑回教室再也不肯出來。我們都感到十分驚訝,一個年幼的孩子,為什麼不親近自己的媽媽?讓我們百思不解。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於是,決定走訪該學生的家庭,瞭解她在家的具體表現。

  在家訪中,我們瞭解到,吳會會是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在她7歲時,父母由於各種原因造成了離婚,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把她交給了年邁的爺爺、奶奶。從此以後,吳會會在爺爺奶奶的細心照顧下,漸漸長大了,也慢慢地懂事了。奶奶告訴我們:“她爸爸媽媽沒離婚前,吳會會整天笑呵呵地,又會唱歌,又會跳舞,乖得很。我們一家人都把她當成寶貝一樣看待,哎,她爸爸、媽媽離婚後,她好像變了個人似的,不愛與我們說話了,整天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孩子心思太重了,她的逆反心理太強,動不動就發脾氣。要不就不吃飯,或者不去讀書。她爸爸忙於生意也很少回家,偶而打電話回來,她也不願意接電話。”就在我們家訪時,吳會會在一旁默默無聲地寫作業,寫完以後,又幫奶奶掃地、帶小妹妹。

  回校以後,我有意識的組織了一次“悄悄話”寫作活動。在日記中,吳會會告訴我,她恨媽媽。原因是:媽媽不該離開爸爸,不該扔下她不管,她覺得爺爺奶奶才是她最愛的人。每當她看見別的小朋友與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就更加討厭媽媽。她說:“老師,我從不告訴別人這些話,你要保密喲。同學們知道後一定會笑話我。”看到她稚嫩的話語,我的內心掠過一絲沉重。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的今天,“留守兒童”呈逐年上升趨勢,且他們又有異於其它兒童的心理,學校、家庭、社會都應廣泛關注的教育問題。作為班主任,針對本班的實際情況,對“留守兒童”採取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首先,培訓家長。一開學,通過多種形式與“留守兒童”的家長建立密切聯絡,進行友好交往,不僅溝通訊息還增進了情感的交流,,對家長提出必要的要求,讓他們瞭解實施素質教育的重大意義,並介紹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經驗,推薦一些教育方面的書籍,如《怎樣教育獨生子女》、《怎樣使你的孩子更聰明》、《父母必讀》等。過家長會集體培訓通,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感受和方法,使他們懂得科學育人的方法。待他們遠走他鄉時,對家長提出要求:要求他們與孩子聯絡時,不要只打電話,多寫信,這樣孩子想念父母時,便可以讀父母的信,感受父母就在身邊,從而體驗父母的愛;也要求孩子們常常給父母寫信,談自己的學習、生活,談同學、老師,從而拉近父母、孩子之間的距離,消除“留守兒童”的孤獨感。

  然後,通過加強班級體建設來消除“留守兒童”的異常心理。在班級體廣泛開展各種

  集體活動,比如齊心協力體育活動,拔河,打乒乓球等形成團結奮發的集體氣氛;故事演講,手抄報等比賽促進同學們心理健康發展。加強日常管理,強化《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範》,要求全體同學“幹好自己的事,管好集體的事,關心別人的事”。

  第三,搞好學生的個別教育。作為班主任老師不斷的給自己充電,豐富自己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提高學生個別教育的能力。在學生行為異常時,能及時瞭解其心理原因,對症下藥,及時矯正。

  通過這些工作,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

  一、學生的基本情況

  學校:高壩中心小學 姓名:郝東陽

  性別:男 年齡:十一歲 班級:四年級一班學生

  二、該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郝東陽家庭貧窮,父常年在外打工,平時無暇顧及子女的學習生活;母早年離家出走,自小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自接手該班近一年來,我發現在這個孩子身上集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 1 ***行為習慣差、個人衛生差。上下課都顯得好動,無法剋制和約束自己的言行。 *** 2 ***懶惰心理。學習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動腦、怕發言、怕作業,只想在家隨心所欲地玩。

  *** 3 ***缺乏良好的班級意識 。突出表現為在各種活動和機會中,小到一次發言,大到學校組織的活動,都顯得沒有熱情,參與意識淡漠。並經常搗亂,故意搞破壞,還煽動其他同學參與他的破壞活動。

  三、問題分析:

  我通過觀察、家訪、交談等多種方式接近張勇和他的家人。我發現郝東陽身上的這些心理問題主要來源於三方面的原因:

  *** 1 ***、長輩的關心無門

  爺爺奶奶對郝東陽這個孫子是打心裡愛他,但是卻不知道以何種方式來愛他,缺少嚴格的監督。作業不認真完成,喜歡抄作業。

  *** 2 ***、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於家庭的這種特殊性,郝東陽自小缺少父愛和母愛,家長很少和兒子進行精神上的溝通,很少靜下心來和孩子交流。遇事缺乏耐心,就用一種粗暴的態度來處理。

  *** 3 ***、內心深處的自卑

  由於他的成績一直不太理想,平時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使得張勇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內心深處的自卑感使他不願和同伴交往,使他害怕競爭、害怕失敗,不願參加任何集體活動,並且他覺得沒人注意他,就故意搞破壞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通過以上分析,我發現郝東陽身上的問題主要源於家長和他的不自信。於是我決定從郝東陽的家長和他本人兩方面入手採取措施。

  四、主要措施:

  *** 1 ***、幫助家長走出愛的誤區。

  我利用課餘時間和張勇的爺爺奶奶多次交談,並通過電話與張勇的父母進行溝通,讓他們意識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嚴重性,使他們明白:愛要有針對性。同時我對郝東陽的家長提出建議:

  a、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應當讓他接受正確的批評,讓他認識到錯誤,鼓勵他改正。 b、孩子在生活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教會他如何解決,而不是一味的暗示他放棄和責備。

  c、不要把孩子守在自己身邊,讓他到小夥伴中去,和他們一起摸爬滾打。

  d、父母要經常回家來看望孩子或者經常打電話給孩子,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並對孩子取得的每一點微小進步及時肯定。這樣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學習的關心。

  *** 2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融入集體,找到和同齡人交往的樂趣。

  為了讓郝東陽對學習重新產生興趣,在學習、各種競爭、人際交往中樹立起信心,我採取了以下做法:

  a、利用表楊,樹立信心

  針對郝東陽在平時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和成功都給予其表揚,讓他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成功喜悅,逐步樹立自信。

  b、針對實際,設立目標

  在郝東陽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後,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明確地告訴他:學生要以學習為主,按時上學,完成作業是一名合格的學生最起碼的任務。為了不讓他感到這個要求高不可攀,我和他共同協商制定了一些具體可行的小目標。

  五、輔導效果 :

  經過我與郝東陽家長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時間來獲得了可喜的成果:

  a、雖然偶爾還是有時在生活上有依賴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在努力去做。 b、郝東陽已清楚地認識到按時完成作業是每個學生必須要做到的。儘管他的作業書寫和質量還有待提高,但按量完成作業對他來說就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c、能經常看見他和同學們嬉戲時活躍的身影,聽見他開朗的笑聲。

  六、個人體會:

  郝東陽的轉變讓我真正感受到,給孩子自信就是給了孩子成功的鑰匙。而郝東陽家長的轉變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讓我聯想到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愛孩子,這是老母雞都會的事,要善於教育他們,卻是一項偉大的事業。

  一言以蔽之,“留守學生”的教育是一個社會性問題,現狀令人堪憂,不是那一個單方面努力就可以完全解決好的。對郝東陽的教育沒有結束,還有更多的“留守學生”在等待接受教育。“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來關注。

  三

  由於親情和家庭教育的雙重缺失,造成了留守兒童在學習和心理方面存在種種問題。據調查統計,我校的留守兒童,存在明顯的性格特徵,有的沉默寡言,膽小怕事;有的活潑好動,經常違規亂紀;有的爭強好鬥,性格粗暴;還有的…….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我們老師要儘可能地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因材施教,促其發展。下面是我校的一名留守生進行調查分析。

  一、案例描述

  陸同學,男,12歲,留守兒童,是個學困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爺爺奶奶撫養。這個孩子非常的內向,說話聲音很小很靦腆。成績很差,書寫潦草,個人衛生極差。缺乏良好的班級意識,班級學校組織的活動,都沒有熱情。犯了錯誤嘴硬,不承認錯誤,反抗心很強。

  二問題分析:

  經過調查、走訪、電話聯絡家長等途徑,發現該學生存在問題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陸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爺爺奶奶撫養,致使陸某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對一切都很冷漠。離開了父母的關懷,小孩沒有了安全感,對社會沒有信任感,以後對社會的態度、對他人的態度、對一些社會現象的態度就很容易走向極端。沒有父母的呵護,沒有理性的溝通,孩子的心靈易受創傷。

  ***2***家庭教育方法不當。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談不上對孩子進行教育,他們只是為孩子提供吃飯、住宿,更是談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錢補償感情的心理,事實上為孩子學習、身心發展的造成了負面影響。而其監護人只是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精力上也承擔不了品德培養、學習輔導之職,使家庭道德教育處於真空狀態。

  ***3***學校教育鞭長莫及。學校教育側重在校時段教學管理,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對那些“問題兒童”難以管理。

  三、基於以上情況,我在教育的過程中採取以下措施,並起到一定的效果: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家訪制度。對結對子的每一個留守兒童,我先登記學生的***,發現學生有任何問題,及時與監護人聯絡。家訪時一定要防止假象,隔代愛,經不起孩子的哼哼,當老師去家訪時,監護人禁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見了老師直說孩子在家表現都好等等,敷衍老師,但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是在害孩子,面對這種情況,我採取方法是:一是詢問監護人,二是詢問其他學生的家長,三是詢問同學。

  這個陸某,星期天到同學家裡寫作業,共兩三個同學,陸某偷拿了這家一盒煙,在這個孩子家吸了一根,剩餘的裝到自己的書包裡。週一時,一個學生在班裡說陸某抽菸了。很快就傳到了我的耳朵。我隨即叫來陸某,問其是否抽菸,誰料他大嗓門的喊,我沒有,我沒有。我是軟的硬的都用了,但他就是不承認。我只好叫來其他的幾名同學,

  來個當面對質,最後陸某沒辦法,只好認錯。我隨即召開班會,讓其他同學引以為戒。然後,我給陸某的監護人打電話說這事,但監護人只是說孩子平時挺好的,家務忙,有空再好好教育,讓老師多用心。

  2、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兒童成長的避風港,家庭的溫暖是孩子們成長的必要條件,缺乏家庭溫暖的人,往往缺乏集體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缺少父愛、母愛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動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兒童”大多數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他們缺乏家庭的溫暖,缺少父母的呵護,如果這些學生不能潔身自愛,很容易變成一個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體感的“後進生”。一個孩子的言行舉止就代表了一個家庭的教育程度。孩子受著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孩子在家的時間最長,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由於爺爺奶奶文化水平不高,同時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平時只管吃穿,孩子犯錯,不問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頓完事。我有空就和監護人聊,讓他們明白孩子現在是受影響的關鍵時刻,所以,不要溺愛,留心孩子的心理變化,和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同時也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聯絡,讓他們有空就回家,抽空給孩子打電話,問問身體,問問學習。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愛,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樣,也是人疼人愛的孩子。不能過分依賴學校教育。陸某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該同學比以前樂觀了,上課也主動發言了。老師及時表揚,讓孩子明白自己也有優點,幫他們樹立信心。

  3、班級建立一對一幫扶制度。讓其他同學主動地去和這些孩子

  溝通,在生活學習上予以照顧,讓留守兒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融入到集體活動中,感受集體的力量。

  4、愛心,耐心、寬容。沒有愛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真心換真心;耐心換進步;寬容換回報。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陸某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逆反心理在減弱。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高度重視,去研究去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想方設法,尋找策略,用心去關愛他們,用情去感動他們,用愛去溫暖他們。使他們擁有和其他孩子一樣明淨的天空,在美好的花季放飛理想和希望,最終成為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一代新人。


小學留守兒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學生教育案例
相關知識
小學留守兒童教育案例分析
小學留守兒童教育案例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分析
關愛留守兒童教育案例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
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研究的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參考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有關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