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下學期高考高三年級考試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9日

  我們的語文多做語文的試卷是必備的,小編今天下面就給大家整理高三語文,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考哦

  語文下學期高考高三學生考試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題3分,共15分

  黟縣的西遞和巨集村,擁有蠻聲海內外的徽派建築群。兩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戶。數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靜靜佇立。高達奇偉的馬頭牆有驕傲 的表情、跌宕飛揚的韻 灰白的屋壁被時間畫出斑駁的線條。禮拜的“黟縣小桃園,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到處了這裡山水風物的優美/幽美、民風人情的醇厚從容。要真正領略/領悟徽派建築之美,這是在西遞村 在都市的暄譁之外,西遞向我們呈現了一種寧靜質樸的民間生活。從遠處眺望去,西遞是一片線條簡潔的繁雜/繁複精緻和高大的白牆,黑白相間 錯落有致。邁入老屋你會發現,這些老屋內部的繁雜/繁複精緻與外部的簡潔純粹形式鮮明的對照,徽派建築中著名的三雕 木雕、磚雕、石雕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至。

  1.文中加點的字的注音和加點詞語的文字,都正確的一項是

  A.蜚fěi 暄譁 B. 幢zhuàng 寧靜質樸

  C.佇chù 純粹 D.淳chún 淋漓盡至

  2.依次選用文中括號裡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優美 領略 繁雜 B.幽美 領略 繁複

  C.幽美 領悟 繁複 D.優美 領悟 繁複

  3.文中畫線處的標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A. ① B.② C. ③ D.④

  4.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旅遊業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這裡巧奪天工的自然美景聞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賞。

  B.持續多日的強降雨導致部分地區山洪暴發,農田被淹,房屋倒塌,災情扣人心絃,相關部門正全力以赴組織救災。

  C.兩位多年未見的戰友在火車上意外相逢,他們一見如故,回憶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戰鬥經歷,不禁感慨萬千。

  D.沒有強大的創新設計、生產製造能力,國家實力的提升就無從談起,民族復興的巨集偉藍圖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5.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A.從意外致殘、生活無望到殘奧會奪冠,並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他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該型飛機在運營成本上是其他同級別機型的1.3至2倍,優勢明顯;在商載、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極具競爭力。

  C.學校宿舍、教學樓等人群密集區,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學生掌握火災中自救互救相當重要。

  D.央視《大國工匠》系列節目反響巨大,工匠們精益求精、無私奉獻的精神引發了人們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和思考。

  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唐人古體

  古體詩,亦名古詩、古風或往體詩,指的是產生於唐以前並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試體。它的特點是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偶、聲律,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不過唐人的古體以五言、七言為主,雜言也多以七言為主體。

  五七言古詩自漢魏以來已經有了悠久的傳統,至唐代又發生了新變。唐代社會生活領域的擴充套件和人的思想感情的複雜化,要求詩歌作品在表現範圍上有較大的開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嚴整的近體詩走向定型化,更促使這種少受時空限制的古詩朝著發揮自己特長的道路邁進。一般說來,較之魏晉六朝詩歌大多侷限於比較單純的抒情寫景,唐人的古詩則趨向筆力馳騁、氣象崢嶸、邊幅開闊、語言明暢,不僅抒寫波瀾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動,還直接敘述事件,刻畫人物,鋪捧場景,發生議論,使詩歌表情達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發揮。唐代詩人中也有接近於漢魏古詩含蓄淳厚作風的,如王、孟、韋、柳,但較為少見。不構成唐人古詩的主流。另外,在音節上,唐代古詩受今體詩的影響,或則吸取聲律的和諧與對仗的工整,或則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徑,皆不同於晉、宋以前詩歌韻調的純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調論者以唐人古詩為漢魏以來古詩的“變體”,並不算錯。只是他們從伸正黜變、榮古虐今的傳統觀念出發,貶抑唐人古詩的成就,甚至宣言“唐無五言古詩”李攀龍《唐選詩序》,那就太過分了。清王士禛《古詩選》在五言古詩部分選了一百多位漢魏六朝作家的作品,於唐人只取陳於昂、張九齡、李白、韋應物、柳宗元五家,還說是“四唐古詩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詩選.五言詩凡例》,顯示出同一偏見。倒是明末許學靈在《詩源辯體》中強調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體”,它以敷陳充暢為特色,不能拿漢魏古詩委婉含蓄的作風來硬加繩尺,可謂通達之見。

  至於同屬唐人古體,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別,這個問題比較微妙,須細心體察。我們看五七言的區分,雖只在每句相差兩個字上,但造成的節奏感和韻調感卻很不一樣。五言字少,念起來有一種安詳舒緩的氣度,近乎平時的語調;七言音促,上口時會給人以發揚蹈厲的感覺,類似於朗誦或歌唱表演的聲腔。試讀“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惑。竊比稷與契”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杜甫《石壕吏》這樣的句子,無論敘事還是抒情,口氣何等自然平實,不帶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鎖幹門,細柳新蒲為誰顰”杜甫《襄江頭》,以至於“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夜報清晝同,河廣傳聞一葦過,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馬》則不管是悲慨還是喜頌,是仄腳還是平收,念起來都有一種異乎尋常說話的調門。抑揚頓挫,鏗鏘成韻。我國古代傳統上有讀詩和歌詩的區分,西洋歌劇音樂亦有宣敘調與詠歎調的歧異,五言和七言在調式上的分別大抵如此。這就是為什麼五七言古詩儘管都起源於民歌,而五言詩在東漢葉以後即日漸脫離音樂,取得獨立的發展,七言詩卻長時期停留在樂府歌行體的範圍內,直到唐代還常以七言短章合樂歌唱的緣故。

  節選自陳伯海《唐詩學引論》,有刪改

  6.關於古體詩,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古體詩產生於唐代以前,在唐出現篇幅短小、格律嚴整、生命力更強的近體詩後,逐漸走向衰微。

  B.古體詩的格律限制並不嚴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長可短,押韻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偶與聲律的特點。

  C.古體詩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唐人古體以五言、七言為主,更似絕句律詩。

  D.五七言古體至唐而新變,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唐人古體雖為“古體”,其實已與以往古風不同。

  7.下列關於“漢魏古詩”和“唐人古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魏古詩大多侷限於比較單純的抒情寫景,在作品表現範圍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詩那樣開闊。

  B.就含蓄淳厚的作風而言,漢魏古詩略勝一籌;就表情達意的功能而論,唐人古詩則更具優勢。

  C.唐人古詩有的在今體詩的影響下表現為聲律和諧與對仗工整,有的繼承漢魏古詩有意“反律化”。

  D.兩者各具特色,由漢魏古詩到唐人古詩,是變化,是拓展;一味地貶抑唐人古詩,失之偏頗。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清王士禛對唐人五言古詩只認可五家,足見其偏見;明許學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觀點可謂通達。

  B.本文第三段採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明確了唐人古體中的五言和七言在節奏感和韻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語句分詩論和詩句兩類,其作用是幫助讀者準確把握不同時代古體詩形式和內容的異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讀來抑揚頓挫,鏗鏘成韻。

  三、每小越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景公問晏子曰:“吾欲服聖王之服,居聖王之室,如此,則諸侯其至乎?”

  晏子對曰:“法其節儉則可;法其服,居其室,無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諸侯也,誠於愛民,果於行善,天下懷其德而歸其義,若其衣服節儉而眾說也。夫冠足以脩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衣不務於隅眥之削,冠無觚羸之理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古者嘗有處橧巢窟穴而不惡,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歸其仁。及三代作服,為益敬也,首服足以脩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潔,而不害於動作。服之輕重便於身,用財之費順於民。其不為橧巢②者,以避風也;其不為窟穴者,以避溼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潤溼,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鏤,示民知節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過足以敬,宮室之美過避潤溼,用力甚多,用財甚費,與民為仇。今君欲法聖王之服,不法其制,法其節儉也。則雖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窮臺榭之高,極汙池之深而不止,務於刻鏤之巧,文章之觀而不厭,則亦與民而仇矣。若臣之慮,恐國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願致諸侯,不亦難乎!公之言過矣。”

  景公祿晏子以平陰與槀邑。晏子辭曰:“吾君好治宮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盤遊玩好,以飭女子,民之財竭矣;又好興師,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財,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嬰之所為不敢受也。”

  公曰:“是則可矣。雖然,君子獨不欲富與貴乎?”

  晏子曰:“嬰聞為人臣者,先君後身,安國而度家,宗君而處身,曷為獨不欲富與貴也!”

  公曰:“然則曷以祿夫子?”

  晏子對曰:“君商漁鹽”,關市譏③而不徵;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罰,若死者刑,若刑者罰,若罰者免。若此三言者, 櫻之祿,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無事焉,請以從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問大國,大國之君曰:“齊安矣。”使人問小國,小國之君曰:“齊不加我矣。”

  節選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湯、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關市:指集市。譏:查,盤問。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其衣服節儉而眾說也 說:同“悅”,高興

  B.土事不文,木事不鏤 文:花紋

  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

  D. 宗君而處身 宗:尊崇

  10.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如此,則諸侯其至乎 B. 服之輕重便於身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青,取之於藍

  C. 然則曷以祿夫子 D. 關市譏而不徵

  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冠足以脩敬/ 不務其飾/ 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

  B. 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 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

  C. 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

  D. 夫冠足以脩敬/ 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晏子認為,古代聖王誠心誠意地愛護百姓,實實在在地對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想念其徳義而歸附他們。

  B.晏子認為要想治理好國家,使天下歸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過時的古聖王制度,而是效法他們的節儉風尚。

  C.面對景公的封賞,晏子並不領情,他毅然決然地予以拒絕,並且指出了景公窮奢級欲與窮兵黷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對話的方式,批評了景公治理國家的錯誤觀點和做法,表達了晏子減少賦稅,減輕刑罰等的政治主張。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其不為橧巢者,以避溼也。4分

  2公乃願致諸侯,不亦難乎?公之言過矣。3分

  3是則可矣。雖然,學.科網君子獨不欲富與貴乎?3分

  14. 閱讀下面的元曲,回答問題。8分

  水仙子 舟中

  孫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邊,燈火青熒對客船,朔風吹老梅花片。推開篷雪滿天。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一笑琅然。

  1 分析“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使用的兩種修辭手法。4分

  2 結合作品,簡要分析作者的感情變化。4分

  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莊子•逍遙遊》描寫遷徙南溟的大鵬擊水之廣、飛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陽樓》頷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了洞庭湖浩瀚壯闊的景色,千古傳誦。

  3李煜《虞美人》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緒,抒發亡國之君無盡的痛苦之情。

  五、1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又到了東灘草長鶯飛的時候。蘆葦蕩深處,悠然浮出水面的大魚猝爾遊走;不時有鳥兒落下啄食,或是翩然起飛,優美地消失在遠方。5年前, ① 。那時,廣闊的灘塗上沒有管護人員和裝置,多的倒是偷獵者,毒殺鳥兒的事時時發生。然而, ② 。這種原產於北美的入侵植物,在東灘擴充套件迅猛,所到之處,其他植物“寸草難升”,水質惡化,生態系統退化,遷徙越冬的鳥兒沒了事物和休息地。如今,東灘的互花米草已被剿滅大半。

  17.拖延症的表現是,在能夠預料後果不良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一再推遲。請運用比喻、比擬的修辭手法寫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過40個字。4分

  18.下面是某中學學生會向各班級班長所發通知的正文,請閱讀並按要求完成後面的題目。4分

  為了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同學們的國學素養,校學生會定於10月18日下午4點,在報告廳舉辦“走近孔子”讀書交流會。屆時在孔子研究領域享有極高盛譽的孫榮教授將光臨指導,並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請撥冗組織班委推薦兩名發炎的同學,並告知他們一定務必按時到會。

  1在不改變語意的前提下,為了表達簡明,文中必須刪掉兩個詞語,分別是______和。2分

  2文中使用不得體的兩個詞語,分別是和。2分

  六、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天氣清涼,藍天白雲的,一眼望去很愜意。你眼中的世界實際是你心理的投射,吳秋明如果在旁邊肯定會這樣說的。馬驍馭不禁微微一笑。

  到達小區,門口的保安照例攔住了馬驍馭的車,他報了門牌號碼和戶主姓名,欄杆抬了起來。①他忽然感覺自己心裡的那根欄杆,也是這樣抬起來的,只是從欄杆下通過的,應該是吳秋明。

  馬驍馭從後視鏡裡眼自己,感覺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減去百分之三十的誇大,也還不錯。

  吳秋明快速走來,難得地穿了件藍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舊的。馬驍馭心裡打了個閃,想起了母親。也許是注意到了馬驍馭的眼光,吳秋明上車後主動解釋說,這件衣服會讓孩子們感到親切。

  馬驍馭說,你真有心。

  吳秋明說,你知道那個著名的“絨布媽媽”實驗吧?

  馬驍馭說,不知道。

  吳秋明說,是上個世紀一個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學家做的實驗,他把剛剛出生的小猴子和媽媽分開,關在籠子裡用奶瓶餵養。他發現這樣餵養的小猴子雖然更強壯一些,但卻總是吮手指頭,發呆,神情漠然。他分析是缺少母愛的緣故,於是給小猴子做了兩個假媽媽,一個是有奶的“鐵皮媽媽”,一個是沒有奶的“絨布媽媽”。結果哈洛驚奇地發現,小猴子只會在餓了時才去“鐵皮媽媽”哪裡吃奶,絕大多數時間,它們都依偎在“絨布媽媽”的懷裡。這個實驗說明,母親並不僅僅意味著有食物,還要有溫暖的懷抱。溫暖的懷抱對小猴子來說非常重要。

  馬驍馭說,不愧是心理學博士,太有意思了。

  吳秋明笑道,所以我每次去兒童村,都要一個個挨著去擁抱那些孩子。尤其是兩三歲的孩子,我會多抱他們一會兒。我給不了他們一個完整的家,但至少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懷抱。我知道那對他們來說有多重要,也許他們自己都意識不到。何況我不僅僅是“絨布媽媽”,我還有溫暖,有心跳,有笑容。我真心愛他們。

  馬驍馭忽然有了一種擁抱吳秋明的衝動。

  他暗想,也許吳秋明沒有意識到,這擁抱其實是彼此需要的。她作為一個女人,肯定有做母親的天性,每週和孩子們一起待一天,彼此都有益處。何況,一個長期單身的女人,也是需要擁抱的。

  到了西郊,停好車,他們一起走入一條小巷。

  吳秋明雖然個子矮小,步子卻很大,馬驍馭感覺和他走在一起速度蠻接近。進入一條小巷,眼前出現了一個四木門,馬驍馭一眼看到了門旁邊壯的牌子——某某市第一兒童村。

  吳秋明熟門悉路地進入,正在院子裡玩耍的孩子們圍上來叫吳媽媽。吳秋明左攬右拖,踉蹌地往裡走,和迎上來的老師們一一握手,並把身後的馬驍馭介紹給他們。

  後院停著一輛卡車,幾個老師在搬運卸下來的紙箱,大一點兒的孩子也在幫忙搬,馬驍馭也連忙過去幫忙,但被老師們阻止了,她們熱情地把他拉進辦公室,要她喝茶。馬驍馭諮詢了老師們很多關於孩子的問題。這些孩子大多是被遺棄的,和正常家庭長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有許多不同。馬驍馭邊聽邊產生了做課題研究的衝動。

  馬驍馭從辦公室出來,一眼看到院子裡一個場景——吳秋明挽著袖子在給幾個女孩子洗頭。初秋的陽光灑在院子裡,讓這普通的場景呈現出非同一般的美麗。一個已經洗好頭的女孩兒,披著溼漉漉的頭髮在一旁遞毛巾,吳秋明舀起一瓢水,緩慢地淋到水池邊另一個女孩子的頭上,陽光穿透水徑,發出寶石的光芒。

  馬驍馭定定地站在那裡。這樣的場景他在哪裡見過?他彷彿見到了自己的靈魂,隨時都在,卻無法捕捉。他一動不敢動,害怕驚動它,打碎它。

  那一刻,他動心了,再次動心了。一個人對一個人的動心,肯定是一次又一次。尤其是在他們這個年齡,需要無數次的小動心,才能匯合成衝破藩籬的勇氣。

  他看到吳秋明擰乾毛巾,給孩子擦頭髮,很認真,很仔細,臉上洋溢著一種光芒,這光芒讓馬驍馭忽然有了一種把吳秋明擁入懷中的衝動。

  他走過去,幫吳秋明把用過的毛巾搓乾淨,一一晾在鐵絲上,轉過身時,②看見一個頭發溼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吳秋明的懷裡,左右搖晃,半個臉埋在她懷裡。半個臉沐浴在陽光下。另一個小男孩兒跑過來說,還有我,還有我,吳媽媽!吳秋明伸出另外一個胳膊摟住了他。

  馬驍馭拿出手機,拍下了這個畫面。

  而後他走到她身邊,以從未有過的語調說,以後我每次都和你一起來!

  節選自裘山山《琴聲何來》,有刪改

  19.小說寫吳秋明講述“絨布媽媽”實驗,有什麼作用?4分

  20.閱讀文中畫線部分,完成下面題目。4分

  1解釋畫線①處的含意。2分

  2分析畫線②處的表現手法與表達效果。2分

  21.文中的吳秋明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作簡要概括。4分

  22.文中為什麼要寫到馬驍馭的三次心理衝動?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認識。6分

  七、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經備好,開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檢行囊會發現,有的東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暫時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準備,有的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徵鮮明。

  語文

  第I卷

  一、

  1.B 2.B 3.A 4.D 5.A

  二、

  6.D 7.C 8.C

  三、

  9.B 10.D 11.A 12.B

  第II卷

  四、

  13.

  1他們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為了避風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為了避潮溼。

  2您卻還想讓諸侯來歸附,不是很難嗎?您的話錯了。

  3這樣做是可以的。雖然這樣,難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貴嗎?

  14.

  1比擬、排比。“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用“爭先”“鏖戰”把“詩豪”“風”和“雪”擬人化,“詩和雪繳纏”,用“繳纏”將“詩”擬物,把抽象的“詩”具象化,生動形象地描寫風雪交加的壯美,表現作者迸發的詩情。“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構成排比句,描寫了作者的詩情與風雪難分難解的關係,渲染了氣氛。

  2孤舟夜泊、青熒客船、朔風等,表現了作者的孤獨之感、羈旅之思;漫天飛雪激發了作者的創作豪情,風雪鏖戰,“詩豪”與風雪爭先,“詩”又與雪繳纏,表現了作者嘯傲孤獨與風雪的豪邁氣概;“一笑琅然”,抒發了作者戰勝困境的快意和樂觀曠達的情懷。

  15.

  1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2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3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五、

  16.

  示例:①東灘的景象可不是這樣

  ②比偷獵者更可怕的,是互花米草

  17.

  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竊賊,它會在不知不覺,盜取你的熱情,偷走你的機會。

  18.

  1極高 一定或“務必”

  2奉送 撥冗

  六、

  19.

  ①突出了吳秋明心理學博士的身份,說明她懂得“溫暖的懷抱”對孩子的重要性; ②交代吳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兒童村的原因;③引出下文,馬驍馭對吳秋明產生了新的認識;④為下文吳秋明在兒童村與孩子們的親密互動做鋪墊。

  20.

  1馬驍馭對吳秋明敞開了心扉,把吳秋明放進了自己的心裡。

  2細節描寫。用“趴”“搖晃”“埋”等動詞,描寫出一個充滿母愛光輝的溫馨而聖潔的畫面,體現女孩子對吳秋明深深的依戀和吳秋明對孩子濃濃的愛意。

  21.

  吳秋明是一個細心、耐心,有愛心,充滿吸引力的單身心理學女博士的形象。

  22.

  ①三次心理衝動將馬驍馭對吳秋明的瞭解認識逐層展開,使小說脈絡更加清晰;②三次心理衝動寫出了馬驍馭不同的思想感情,從側面塑造了吳秋明的形象;③三次心理衝都源於吳秋明對孤兒的獨特關愛所呈現的善心與愛意,吳秋明付出愛的同時也獲得了愛,深化了主題。

  七、

  23.略

  第二學期春季高考語文試卷

  一、閱讀 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17分

  考據、批評與欣賞朱光潛

  ①把快感、聯想當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誤解。有一種誤解是學者們所特有的,就考據和批評當作欣賞。

  ②拿我在國外大學讀的莎士比亞這門功課來說,英國的教授整年地講“版本的批評”;莎士比亞的某部劇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對摺本”,各有幾次梵音,某一個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樣寫,後來在“對摺本”,裡又改成什麼樣……自然他們不僅講這一樣,對來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視:莎士比亞大概度過些什麼書?《哈姆雷特》是根據哪些書寫的?他和戲院和同行的關係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現身說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學者們個個埋頭於灰封蟲咬的故紙堆中,尋找片紙隻字以為至寶。

  ③這些功夫都屬於中國人說的“考據學”。這門課的教授只做這種功夫,對我們也只講他研究的那一套。至於學生能否欣賞劇本本身,他並不過問。從美學觀點來說,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考據工作呢?

  ④考據所得的是歷史知識,可以幫助欣賞,卻不是欣賞本身。欣賞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賞說,版本、來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題外事,因為美感經驗全在欣賞形象本身。但就瞭解說,這些歷史的知識卻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賦》,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關係;要了解《飲酒》詩,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還是“悠然見南山”。

  ⑤但若只瞭解而不能欣賞,則沒有走進文藝的領域。通常富於考據癖的學者難免犯兩種錯誤。第一種錯誤是穿鑿附會。他們以為作者字字有來歷,便拉史實來附會它。他們不知道藝術是創造的,雖然可以受史實的影響,卻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種錯誤是因考據之後,便袖手旁觀,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漢,對於考據家的苦心孤詣雖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認為,最要緊的事還是伸箸把菜取到口裡來咀嚼,領略領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據學者們自己看來,考據就是一種文學批評,但是一般人所謂的文學批評,意義實不僅如此。文學批評學者向來有派別的不同,所認識的文學批評的意義也不一致。區分起來,除開上述幫助瞭解的文學批評,主要還有兩類。

  ⑦第一類是“法官”式的文學批評。“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紀律”,“法官”式的學者心中預存幾條紀律,用來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們的就是沒,違背它們的就是醜。他們向作家下批語說:“亞里士多德明明說過壞人不能做悲劇主角,你何以要用一個殺皇帝的麥可白?”但文藝是創造的,誰能拿死紀律來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類就是近代法國印象主義的文學批評。這一派學者可說是“饕餮者”:只貪美味,嚐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寫出來,法郎士說:“依我看來,文學批評和歷史一樣,只是一種給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說;一切小說,精密地說起來,都是一種自傳。凡是真正的文學批評家都只敘述他的靈魂在傑作中的冒險。”這是印象派文學批評家的信條。他們主張,文學批評應當時藝術的、主體的,各人應以自己的嗜好為標準。

  ⑨“法官”式的文學批評所持的是“批評的態度”,印象派的文學批評所持的是“欣賞的態度”,它們是相反的。批評的態度是冷靜的,不雜情感;欣賞的態度則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態的交流。批評的態度須用反省的理解;欣賞的態度則全憑直覺,批評的態度預存美醜的標準,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評判它的美醜;欣賞的態度則忌雜有任何城建,把我放在作品裡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藝作品如果始終持批評的態度,則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經驗。

  ⑩我是傾向於印象派的,不過我也明白它的缺點,比如看一幅圖,內行有內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們的價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時候歡喜讀《花月痕》①一類的東西,現在想來不禁赧顏,究竟是從前對還是現在對呢?文藝雖無普遍的紀律,而美醜的好惡卻有一個道理,遇見一個作品,只說“我覺得好”還不夠,還應說出覺得好的道理。

  ⑪總之,考據、批評都不是欣賞,但是欣賞卻不可無考據與批評。有的人太看重考據和批評的功夫,有個人又太不肯做腳踏實地的功夫,以為有文藝的嗜好就可以談文藝,這都是很大的錯誤。

  有刪改

  【注】①《花月痕》:清代長篇小說,情調纏綿哀怨。

  1.第②段畫線的詞語“現身說法”在文中是指。2分

  2.第②段詳細列舉“功課”內容,對其作用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流露出作者對純考據工作不滿的態度。

  B.證明考據學者只做這種無意義的功夫。

  C.有助於讀者對考據工作形成感性認識。

  D.為“考據對欣賞是題外事”提供證據。

  3.概括“法官”式文學批評的特點。3分

  4.以下對文章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第①段提出文章討論的物件,總領全文。

  B.第②~⑤段著重闡述了作者對考據的看法。

  C.第⑨⑩段分別對第⑦⑧段進行了深入分析。

  D.第⑪段總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5.下列推斷與文章一致的一項是3分

  A.把考據和批評當作欣賞的人不都是學者。

  B.如果不欣賞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經驗。

  C.在考據學者們自己看來,文學批評也是一種考據。

  D.“法官”式文學批評者不認為《麥克白》是一部悲劇。

  6.分析作者與印象派在文學批評觀點上的異同。5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7-11題。18分

  湖殤熊久紅

  ①當一雙腳站在乾涸的湖底的時候,其實,那種心痛的感覺,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頭上。

  ②我說的是,在西部腹地,看著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說的是,面對一片白色的鹽鹼,以及狂風掠過時捲起的漫漫沙塵。

  ③對湖而言,它首先帶給我們的,應該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鷗鳥的翔鳴,是藍天白雲的倒映,是漁歌唱晚的恬靜,這些特徵是湖帶給我們的生活體驗,也是湖應有的生命品質。而我腳下的艾比湖,正在喪失這些青春,就像一個散失了光鮮的乾癟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證,那些越來越多從湖底裸露出來的醜陋的鹽鹼汙泥,總是讓我聯想到一具行將風乾的木乃伊,一個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時期的艾比湖有著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著幾萬乃至十幾萬只野鴨水鳥嬉戲的場面;有著浩浩蕩蕩蘆葦環衛的遼闊水域;有著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的寧靜致遠。這些深深的懷念,使得我對眼前的景象,有著撕心裂肺的悲愴。

  ⑤在蠻荒的疆域裡安插一個湖,應該是上帝對自己分配不公的一個補償,她帶給我們的是對絕望靈魂的撫慰,是對生存狀態的重估,是能枕著入眠的一個夢境,而這個夢,曾經真真實實地存在過,在記憶的回望裡,碧波盪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對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繾綣,期待感受紅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離海太遠,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蒼茫了。從首府放暑假回來,邀幾位同學,騎車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彌補對海的貧瘠和渴望。

  ⑦由於道路的崎嶇到湖邊時,太陽早已三尺竿頭了。雖沒趕上看日出,卻被眼前一望無際、綿延至深的蘆葦蕩所震撼,清風拂過,波濤洶湧。一如百萬雄兵擁圍著這一城的浩淼,湖的淺灘上,密密麻麻布滿了野鴨、灰鴨、斑頭雁,隨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會驚飛幾十只水鳥,空中盤旋兩圈,又棲落水中。湖面很寬,即使極目遠眺,也看不見對岸的輪廓。靠近水邊是一排沙灘,赤腳從上面走過,可以感受到溫熱潮潤的細沙與腳趾間密切接觸的愜意。幾行淺淺的腳印,一派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時間,都無法淡化湖在往事裡的色彩,這幅精美的畫面早已長在歲月深處,每一次溫故,都在重新塗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憶中的湖,其實,一直都很鮮豔,多少次在夢裡,潮漲潮落,清波漣漣。

  ⑨但眼前的殘敗,總讓人恍然隔世,覺得這個每年被大風從湖底捲起無數沙塵和鹽塵的,這個每年以幾平方公里的速度一點點消失的,這個在乾涸湖底隨處可見禽鳥屍骨和枯葦乾枝的,不是記憶裡的那個湖啊!它與往日被我們時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無瓜葛。

  ⑩多麼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誤診!

  ⑪但更多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串的數字。近50年,我國失去的湖泊有243個,其中,新疆的數量最多,達62個。羅布泊消失於1972年;臺特瑪湖消失於1974年;瑪納斯湖消失於1974年;艾丁湖消失於1987年。這聽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讀陣亡名單,但它們確實是從我們眼中一個一個消失的。

  ⑫那些繚繞碧波的綠茵,那些水中游戲的魚鳥,那些湖面泛舟的漁人,那些環湖晚炊的村莊,都隨著湖的消失而泯滅了。

  ⑬通過同伴的結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歸宿,所以,湖才有了淚的鹹澀。如果能發出吶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訴的,控訴那貪婪者、破壞者、無知者、傲慢者,控訴他們以自己的短視,替子孫們挖掘著墓穴。

  ⑭時常看到一些讚美艾比湖的文章,對它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進行熱情歌頌,聽上去就像是對著一個病入膏肓的人,讚美她美麗的服飾和迷人的髮髻,不知道在魚缸里長大的魚,會不會朗誦有關海的詩句。

  ⑮我在為一個湖悲哀的時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鳥,那些以湖為生的水禽,它們的翅膀,如何才能越過災難,飛抵夢想的天堂。

  有刪改

  7.第①段中的比喻貼切形象,表現力強,請加以賞析。3分

  8.作者描繪了八十年代中期遊湖所見景色,用意是。3分

  9.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卻用了若干資料和年份,有何效果?4分

  10.結合全文,分析標題“湖殤”的含義。3分

  11.以第⑫~⑮段為例,評析本文語言運用上的特點。5分

  三默寫。6分

  【任選6空作答: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

  12.1非獨賢者是有心也,人皆有之,。 。

  2 __________,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

  3楚天千里清秋,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4夕陽下,酒旆閒,。馬致遠《【雙調】壽陽曲•遠浦帆歸》

  5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6知足不辱,__________。《老子》第四十五章

  7奇文共欣賞,_________。陶淵明《移居》

  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________。納蘭性德《長相思》

  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3—15題。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萬里橋②。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壘,三城,與吐蕃臨界,為蜀邊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別之地。萬里橋,在成都杜甫草堂的東邊。③涓埃:細流與微塵,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組詞語不符合對仗要求的一項是。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與“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諸弟”與“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與“答聖朝”

  D.第七、八句中的“時極目”與“日蕭條”

  14.從“切合題目”的角度分析本詩,恰當的一項是。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內”“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遲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極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詩是怎樣表現作者的情感的?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5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6—21題。18分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學能屬文,美鬚眉,善談論。郡將夏侯威異之,以兄霸之子妻之。舉上計吏,州四闢從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親多告絕,祜獨安其室,恩禮有加焉。

  ②帝將有滅吳之志,以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南夏,甚得江漢之心,吳石城守去襄陽七百餘里,每為邊害,祜患之,竟以詭計①令吳罷守。於是戍邏減半,分以墾田八百餘頃,大獲其利。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鈴閣以下,侍衛不過十數人,而頗以漁畋廢政。嘗欲夜出,軍司徐胤執綮當營門曰:“將軍都督萬里,安可輕脫!將軍之安危,亦國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門乃開耳!”祜改容謝之,此後稀出矣。

  ③每與吳人交兵,剋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將帥有欲進譎詐之策者,輒飲以醇酒,使不得言。吳將鄧香掠夏口,祜募生縛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軍行吳境,刈谷為糧,皆計所侵,送絹償之,每會眾江渦遊獵,常止晉地,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而為晉兵所得者,皆封還之,於是吳人翁然悅服。稱為“羊岱”,不之名也。祜與陸抗相對,使命交通,抗稱祜之德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抗常病,祜饋之藥。抗服之無疑心,人多諫抗,抗曰:“羊祜豈鴆人者?”

  ④祜女夫嘗勸祜有所營置,令有歸載者,祜黯然不應,遂告諸子曰:“人臣樹私則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識吾此意。”

  節選自《晉書•羊祜傳》

  【注】①詭計:奇計。

  16.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博學能屬文 2枯獨安其室

  17.為下列居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皆計所侵,送絹嘗之

  A.侵佔 B.侵佔 C.侵害 D.侵襲

  2枯與陸抗相對,使命交通

  A.結交 B.連線 C.往來 D.溝通

  18.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

  A.胤今日若死,此門乃開耳今君乃亡趙走燕

  B.稱為“羊公”,不之名也名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C.枯女夫嘗勸枯有所營置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

  D.人臣樹私則背公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19.把第③段畫線句譯成現代漢語。6分

  每與吳人交兵,剋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將帥有欲進譎詐之策者,輒飲以醇酒,使不得言。

  20.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應當□ □ □ □。2分

  21.依據②③兩段相關事蹟,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質,完成表格。4分

  相關事蹟 羊祜的品質

  安邊墾田 1__________________

  徐胤當門 2__________________

  鄧香歸降 3__________________

  陸抗服藥 4__________________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3分

  勿齋記明朱舜水

  ①世之學聖人者,視聖人太高,而求聖人太精,究竟於聖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幾萬裡已。

  ②古今之稱至聖人者莫盛於孔子,而聰明睿知莫過於顏淵,及其問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為聖賢傳心之祕,何獨曰“非禮勿視,赤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夫視聽言動者,耳目口體之常事,禮與非禮者,中智之衡量,

  而“勿”者下學之持守,豈夫子不能說玄說妙、言高言遠哉?抑顏淵之才不能為玄為妙、鶩高鶩遠哉?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於日用之能事,下學之工夫,其少有不及於顏淵者,從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極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騰君素好學,有志於“四勿”也,以名其齋。因號“勿齋”,初見於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禮矣,不得輕有所請謁也,奈何以“勿齋”請餘為之記也?餘未知其人,亦何得輕為搦管,如賈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厭夫高遠玄虛之故習,茫如捕風,一旦幡然,欲得餘言以證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勿齋有之矣!“狂夫之言,聖人擇焉”。餘亦有之矣!

  [注]①傳心:傳授道統。②芻蕘:指割草砍柴的人。

  22.概括第①段的意思。2分

  23.第②段舉孔子、顏淵為例,對其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以聖賢為例,具體典型,很有說服力。

  B.交代“四勿”是聖賢道統傳授的祕訣。

  C.藉助聖賢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觀點。

  D.通過對比,揭示聖人之道的玄妙高遠。

  24.作者初見藤君就答應為他作記,原因是什麼?2分

  25.對第③段畫線句理解恰當的一項是。2分

  A.“狂夫”借指藤君,表達謙遜之意。

  B.“聖人”借指藤君,表達感激之情。

  C.作者認為自己境界與聖人相距甚遠。

  D.作者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慶幸。

  26.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話作答。4分

  二 寫作 70分

  27.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容易進入大眾視野,評價他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常見,這些評價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的看法不盡相同,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語文參考答案

  一 閱讀 80分

  一

  1.答案示例:將自己的經歷融入哈姆雷特這一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2.B

  3.答案示例:“法官”式的文學批評預存標準評判作品美醜,用反省的理解,冷靜而不雜個人情感。

  4.C

  5.B

  6.答案示例:

  相同之處:文藝作品的欣賞者應通過直覺讓自己的情感與作品形象產生交流,由此得到真正的美感經驗。

  不同之處:印象派的文學批評是純粹個人的,全憑直覺。而作者認為文學批評不是純粹個人的,還應結合考據;也不能全憑直覺,還應說出美醜好惡的道理。

  二

  7.答案示例:第①段用“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頭上”來比喻“站在乾涸的湖底”,表現出痛感的切身、劇烈;用“骨頭”突出湖的乾涸;骨頭是身體的一部分,隱含湖與人不可分割的意思。這一比喻貼切形象,具有很強的表現了。

  8.以記憶中艾比湖難以忘懷的美麗來反襯現實中艾比湖的殘敗,表達痛惜之情。

  9.答案示例:在抒情散文中列舉資料和年份,能具體確切地表現出湖泊消失數量之多、速度之快、地域之集中,更好地抒發了作者痛苦無奈的情感,也能給讀者觸目驚心的感覺。

  10.答案示例:題目中的“湖”不僅指艾比湖,還指向眾多境遇相似的湖;“殤”為非正常死亡,隱含了作者悲傷、擔憂、譴責等複雜情感。

  11.答案示例一:作品善用情緒色彩濃重的詞語,如“泯滅”“吶喊”“挖掘著墓穴”“悲哀”等;多用整齊的句式,如第⑫段以四個字數一致的“那些……”描繪四幅圖畫,既有形象的美感,也有形式的美感;多處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麗的服飾和迷人的髮髻”“魚缸裡的魚”等,貼切而富有創造性。這些語言運用上的特點,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

  答案示例二:作品多用情緒色彩濃重的詞語,如“泯滅”“吶喊”“挖掘著墓穴”“悲哀”等;多用整齊的句式,如第⑫段以四個字數一致的“那些……”;多處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麗的服飾和迷人的髮髻”“魚缸裡的魚”等。以上這些與作者的強烈情感是一致的。但我認為寫文章不應滿足於個人情感的宣洩。本文在遣詞造句中情感注入過多過濃,未加沉澱節制,給人氾濫甚至虛假的感覺,降低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

  12.1賢者能勿喪耳 2青海長雲暗雪山 3水隨天去秋無際 4兩三航未曾著岸 5山河破碎風飄絮 6知止不殆 7疑義相與析 8夜深千帳燈

  四

  13.D

  14.D

  15.答案示例:首聯以景寫情,三城邊防堡壘白雪皚皚,傳達憂國之情,看到送別之地,流露思家之情。頷聯接著第二句,通過寫兄弟遠隔,自己孤身飄零,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頸聯暗接全詩第一句,寫自己年老多病、無以報國,表達無奈和鬱悶之情。尾聯下句直接表達對家國之事的憂慮。

  五

  16.1連綴,寫作 2安撫

  17.1A 2C

  18.C

  19.答案示例:每次於吳人交戰,約定好日期才出戰,不用偷襲的方法。將帥中有想進獻詭詐計謀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讓他喝,使他說不出口。

  20.答案示例:不謀權私

  21.答案示例:1足智多謀 2聞過能改 3寬厚待人 4坦蕩磊落

  六

  22.答案示例:世人學習聖人不得要領。

  23.D

  24.答案示例:藤君勿齋的名稱來源於“四勿”,這與作者的修身理念十分契合,所以作者初見藤君就答應為他作記。

  25.A

  26.答案示例:修身應注重日常的人情事理,在視聽言動之間下功夫,從而臻於聖人之道。

  27.評分標準

  一類卷

  能準確把握題意,立意深刻,選材恰當,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結構嚴謹,語言流暢,有文采。

  二類卷

  符合題意,立意較深刻,選材較恰當,中心明確,內容較充實,感情真實,結構完整,語言通順。

  三類卷

  基本符合題意,立意一般,選材尚恰當,中心尚明確,內容尚充實,感情尚真實,結構基本完整,語言基本通順,偶有語病。

  四類卷

  偏離題意,立意或選材不當,中心不明確,內容單薄,結構不完整,語言欠通順,語病較多。

  五類卷

  符合以下一項即為五類卷:

  1脫離題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高中生高三高考語文試題

  一、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 愜 qiè意 撕sī殺 狩 shóu 獵 金榜題 tí 名

  B. 折zhé本 角 jué 逐 按 ān 裝 舐 shì 犢情深

  C. 筵 yán 席 偌 ruó 大 著 zháo 陸 前倨 jù 後恭

  D. 巋 kuī 然 毗 pí 鄰 裝幀 zhēn 噤 jìn 若寒蟬

  2.依次填入下面語段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何必執意認出每一個字?墨跡濃淡枯腴,運筆 ,或者 如山,或者細若遊絲,撫摸得到搏動於撇捺點畫之間的內心 ,跌宕錯落,奔走踴躍,蓬勃之勢潮水般地 過紙面,這樣就是懂得草書了。

  A. 抑揚頓挫 凝重 波動 淌 B. 頓挫緩急 凝重 波瀾 湧

  C. 抑揚頓挫 厚重 波瀾 淌 C. 頓挫緩急 厚重 波動 湧

  3. 下列各句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 日前,來自京津翼的近千名鳥類攝影愛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溼地,在與可愛的飛翔精靈親密接觸並拍攝了大量照片的同時,還無形中上了一堂愛鳥護鳥知識課。

  B. “雙創特區”以圍繞聚集青年大學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業人員四類人才為重點,創新創業。

  C. 這場專項整治行動是為規範網際網路金融在迅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亂象,經過廣泛徵集意見,醞釀一年之久,形成最終方案。

  D. 京劇是中國獨有的表演藝術,它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品位,是中國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藝術之林的奇葩。

  4. 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齡,由小到大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餘自束髮讀書軒中

  ②豆蔻梢頭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無成

  A.③①②④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文化消費就是消費者對有形和無形的文化產品的消耗,消費過程實質上就是對文化的消化、繼承、積蓄、再造和創新過程,對消費者而言,文化消費的效用是獲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費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消費者要實現文化消費,必須支付貨幣,這是主要的文化消費;另一類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費。而文化活動是泛指與文化有關的一切人類活動,文化消費屬於其中,文化活動之所以會發生,是出於社會、政治、經濟、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動不僅會產生經濟福利,也會產生政治福利、社會福利等,給每個社會成員帶來福祉。

  文化活動和文化消費自然引出了消費者的文化和消費者的文化資本兩個概念。消費者作為某個特定群體的成員,會繼承和擁有這個群體的文化,即該群體一系列的態度,習俗、信念、價值觀、規範以及技能等,至於每個消費者對所屬群體的文化擁有狀況如何,因人而異,受很多因素影響。至此,可以把消費者的文化資本定義為消費者擁有的文化存量,這種文化存量會使消費者產生文化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其中消費能力指的是解釋、理解和欣賞文化產品的能力。顯然,消費者的文化和消費者的文化資本分別與文化活動和文化消費相對應。

  消費者的文化資本或者文化存量,體現為兩部分:與文化產品有關的文化和文化消費品位。消費者具備相應的文化,對相應的文化產品自然產生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消費者經過多次對文化產品的消費而形成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則是文化消費品位。這和消費品位使消費者能夠識別欣賞文化產品中的文化價值,從而形成對該文化產品的消費偏好。

  就消費者而言,由於文化消費品位是在消費過程中形成,那麼文化消費品位與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消費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費品位形成的基礎。但是消費者有了某種文化並不一定會形成相應的文化消費品位。因為儘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費品位的基礎,但文化消費品位的形成還受到諸如文化產品特性、價格、以及消費收入、性別、年齡、種族、個人特質等因素的影響,正因為如此,文化消費品位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選自資樹榮《消費者的文化資本研究》,有刪改

  5.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是

  A.文化消費是對文化的消化、繼承、積蓄、再造和創新的過程,是消費者獲得精神享受的過程。

  B.消費者支付貨幣消耗文化產品和免費觀賞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屬於文化消費。

  C.文化活動出於社會、政治、經濟、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給個人、社會帶來各種福利,是文化消費的體現。

  D.消費者的文化資本與文化消費相對應,是消費者擁有的文化存量,會使消費者產生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

  6.下面對“文化消費品位”的理解,與作者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

  A.消費者樂於為文化產品消費,經過多次消費形成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就是該消費者的文化消費品位。

  B.消費者文化消費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備一定文化水平這一客觀基礎之上;消費者具備一定文化水平,就會形成相應的文化消費品位。

  C.消費者能夠欣賞鑑別文化產品中的文化價值,其文化消費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D.文化消費品位不是靜止不變的,它會隨消費者文化底蘊、消費能力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7.下列推斷與原文觀點相符的一項是

  A.到書店購買圖書閱讀屬於文化消費,而到圖書館借閱則不屬於文化消費。

  B.商人收藏畫作與畫家收藏畫作的不同,在於商人不懂繪畫,沒有文化消費品位。

  C.作為一個特殊的文化消費群體,中學生因年齡、生活環境和文化水平比較姐姐家,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費品位和消費偏好。

  D.文化消費有利於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因此提高消費者的文化消費品位,有助於推動一個群體、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

  三、1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

  李台州傳 [宋]楊萬里

  李台州名宗質,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質而罹靖康之亂,母子相失,宗質以父蔭,既長,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馬季思官蜀,宗質曰:“吾求母,東南無之,必也蜀 ?”從之西,舟所經過州,若縣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聲號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歸,不食,司馬家人哀之,必寬警之, 飲泣強食,季思秩滿東下,所經復然,競不得。至荊州,復然。日旦夕號呼,嗌痛氣憊,小憩於茗肆,垂涕。

  坐頃之,一乞媼至前,揖曰:“官人與我一文兩文。”宗質起揖之坐,禮以客主,既飲茗,問其裡若姓。媼勃然怒曰:“官人能與我幾錢,何遽問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質起敬,謝曰:“某皇恐,上忤阿婆,願霽怒,試言之,何害?怒火鄉鄰或親族也,某倒囊錢為阿婆壽。”媼喜曰:“老婆姓異甚,不可言。”宗質力懇請,忽曰:“我姓展。”宗質

  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媼曰:“官人勿誤,吾兒有驗,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質拜曰:“然。”右袒示之,於是母子相持而哭,觀者數十百人,皆嘆息涕下。

  宗質負其母 歸,季思與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輿孝養者十餘年,母以高年終,宗質亦白首矣。

  宗質乾道庚寅為洪倅,時予為奉新縣令,屢謁之,不知其母子間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質造朝,除知台州。朝士雲:“李台州,曾規姻家也,規無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見不敢再 ,亦未知其孝。

  後十七年,台州既沒,予與丞相京公同為宰掾,談間,公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喪先太夫人,終身飲恨。聞之,泣不能止,感而為之傳。

  贊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壯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東坡先生頌朱壽昌,至今詠歌以為美談。若李台州,其事與壽昌豈異也,茲不謂之至孝通於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為士大夫言之,聞者必泣。人誰無母?有母誰無是心哉?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

  8.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生宗質而罹靖康之亂 罹:遭遇

  B. 願霽怒 霽:停止

  C. 除知台州 除:罷免

  D. 終身飲恨 飲:含著

  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處的詞語,最前當的一項是

  ① 東南無之,必也蜀

  ②必寬譬之, 飲泣強食

  ③宗質負其母 歸

  ④予一見不敢再

  A. 焉 乃 於 者 B. 乎 其 以 者

  C. 乎 乃 以 也 D. 焉 其 於 也

  10.文末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 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

  B. 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

  C. 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

  D. 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

  11.以下六句話分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出李台州“至孝”的一組是

  ①既長,仕所至必求母

  ②舟所經過州,若縣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聲號呼

  ③某倒囊錢為阿婆壽

  ④右袒示之,於是母子相持而哭

  ⑤自是奉板輿孝養者十餘年

  ⑥規無子,子台州之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12. 下面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李宗質出生後因戰亂母子失散,長達後曾四處尋訪母親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飯不思,黯然神傷。

  B. 作者楊萬里素來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後,才寫作此文,並在士大夫中傳頌其事蹟。

  C. 為一位官員作傳,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卻記敘其尋母盡孝之事,楊萬里有褒揚孝道,規勸世風之意。

  D. 文章記李台州事蹟,以尋母、認母,侍母為線索,集中筆墨描寫認母場景,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第II卷

  注意事項:

  1 用黑色墨水的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2. 本卷共10小題,共114分。

  四、21分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季思軼滿東下,所經復然,竟不得。2分

  2宗質起揖之坐,禮以客主。3分

  3若李台州,其事與壽昌豈異也,茲部謂之至孝通於神明乎?3分

  14. 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臺 【唐】王維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雲山。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閒。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簷間。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選自《全唐詩》

  1“滿目望雲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認為這兩個字用哪個更好?請說明理由。2分

  2請結合詩句說明頷聯採用了哪些表現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詩中的“閒”字?3分

  15. 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 。賈誼《過秦論》

  2既窈窕以尋壑,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3 ,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難》

  4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陽樓》

  5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蘇軾《定》

  五、21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題。

  在母語的屋簷下

  少年時代的夥伴自大洋彼岸歸來探親,多年未見,把盞竟夜長談,我們聊到故鄉種種情形,特別談到了家鄉方言,興之所至,後來倆人乾脆用家鄉話談起來。

  本來以為這麼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記,不料卻在此時鮮明地復活了,恍惚中,甚至憶起 了聽到這些話時的具體情景,眼前浮現出了說話人的模樣。友人感慨:真過癮。

  在一種語言中浸潤得深入長久,才有資格進入它的內部,感知它的種種微妙和玄奧,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樣的波動,青瓷上的油彩一般的韻味。幾乎只有母語,我們從牙牙學語時就親吻的語言,才應允我們做到這一點。

  關於母語,英文裡的一個說法,最有情感溫度,也最能準確地貼近本質:mother tongue,直譯就是“媽媽的舌頭”。從媽媽舌頭上發出的聲音,是生命降臨時聽到的最初的聲音,浸潤著愛的聲音。多麼深邃動人的詩意!在母語的呼喚,吟唱和誦讀中,我們張開眼睛,看到萬物,理解生活,認識生命。

  詩作為濃縮提煉過的語言,是語言的極致。它可以做為標尺,衡量一個人對一種語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坍了”,說的是世事滄桑,人生無常。“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說的是心緒流轉,昨日遙遙,沒有歷史文化為之打底,沒有人生經歷作為鋪墊,就難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間的沉痛和哀傷,無奈和迷茫。它們宜於意會,難以言傳。

  每一種語言都連線著一種文化,通向一種共同的記憶。文化有著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為載體和符號的特有的語言中,彷彿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裡,藏著稀世的珍寶。

  “芝麻開門吧!”咒語念起,山洞石門儼然敞開,堆積的珠寶付光躍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種語言的奧祕,不需要咒語,時間是最重要的條件。在一種語言中沉浸得足夠久了,自然就會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時光層層堆疊,然後醇香。瓜熟蒂落,風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時候,語言中的神祕和魅惑,次第顯影。音調的升降平仄中,筆畫的橫豎撇捺裡,有花朵搖曳的姿態,水波被風吹拂出的紋路,陽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裡隱忍的啜泣。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有母語,才有這樣的魅力和魄力,承擔和覆蓋。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晝夜不捨的流水,遠古沉默的荒野;鷹擊呼嘯著射向天空,羊群蠕動成地上的雲團;一顆從眼角滑落的淚珠有怎樣的哀怨,一聲自喉嚨迸發的吶喊有怎樣的憤懣。一切,都被母語捕捉和綰結,表達和訴說。

  我驕傲於自己母語的強大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長曆史,災禍連綿,兵燹不絕,而一個個方塊漢字,就是一塊塊磚石,當它們排列銜接時看,遍彷彿壘砌了一個廣闊而堅固的壁壘,牢牢守衛了一種古老的文化,庇護了一代代呼吸沐浴著它的氣息的億兆的靈魂。

  童年在農村度過,記事不久的年齡,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覺,我獨自走出屋門到外面玩,追著一隻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遠了,一直走進村外一片茂密的樹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沒人聽到,只好在林子裡亂走。過了好久,終於從樹幹的縫隙間,望見了村頭一戶人家的屋簷。

  一顆懸空的心倏的落地了。

  對於長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語熟悉的音調,帶給他的正應該是這樣的一種返歸家園之感,一個漢語的子民,寄居他鄉,母語便是故鄉的方言土語;置身異國,母語便是方塊的中文漢字。“官秩加身應謬得,鄉音到耳是真歸”,故鄉的語言,母語的最為具體直觀的形式,甚至關聯到了存在的確鑿感。

  因為時時相與,反而熟視無睹,就像對於一尾悠然遊弋的魚兒,水的環抱和裹挾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識和詰問的,但一當因某種緣故離開了那個環境,就會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於全然陌生的語言中,一個人也彷彿涸轍之鮒,最渴望母語的濡沫,那親切的音節聲調,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涼水流。

  每一種語言的子民們,在自己的母語的河流中,泅渡,遊憩,俯仰,沉醉,吟詠,創造出燦爛的文化,並經由翻譯傳播,成為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共同的精神財富。以詩歌為證,《魯拜集》中波斯大詩人伽亞謨及時行樂的詠歎,和《古詩十九首》裡漢代中國人生命短暫的感喟,貫穿了相通的哲學追問;中世紀的義大利,彼特拉克對心上人勞拉的十四行詩傾訴,和晚唐洛陽城裡,李商隱寫給不知名戀人的無題七律,或者雋永清晰,或者宛轉迷離,各有一種入骨的纏綿,讓不同的語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質得到彰顯和分享。

  熱愛來自母親的舌尖上的聲音,應該被視為是一個人的職責,他的倫理的基點,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闊,但母語是他的出發地,是他不斷向前伸延的生命座標軸線上,那一處不變的原點。

  原載《光明日報》,有刪節

  16. 作者回憶童年迷路的經歷,在文中有什麼作用?4分

  17. 賞析文中畫線的文字。5分

  18. 作者深情地詮釋了母語的多重意義,請結合全文加以概括。8分

  19.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 文中引用英語mother tongue,是為了引出“媽媽的舌頭”這一形象說法,強調母語的溫馨可親。

  B. 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樣的波動”“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韻味”來形容母語的微妙和玄奧,是說母語宜於意會,難以言傳。

  C. 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說明封存在語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寶般珍貴。

  D. 文中列舉“晝夜不捨的流水”“亙古沉默的荒野”“一顆從眼角滑落的淚珠”等意象,意在說明,只有用母語才能準確言說它們的內在情韻。

  E. 文章融記敘、議論、抒情為一體,引經據典,華美而不失厚重,有較深的文化意蘊。

  六、12分

  20. 下面是今人根據李商隱《夜雨寄北》譯寫的一首新詩,請從所給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要求120字左右。9分

  1選擇一個角度如意象、意境、結構、語言等對新詩加以簡評。

  2請你以李明的名義,給××詩刊編輯部寫封信,推薦這首詩。不能透露個人相關資訊

  會有一天,我跟你說起今夜的雨,

  瀰漫的水氣,浸潤了遠來的家書。 附:

  窗外的池塘,秋水漲滿,

  我在想,你是怎樣寫下了我的稱呼, 夜雨寄北

  故鄉好遠,阻隔著千山萬水, [唐] 李商隱

  歸期迷茫,日日在手指間飄忽。 君問歸期未有期,

  離人的思念,就像那紅燭的芯子, 巴山夜雨漲秋池。

  剛剛剪去,又悄悄長出。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好在啊,好在還有記憶彙總西窗的燭光,

  它搖曳在眼前,搖曳在今夜的巴蜀。

  21. 2016年是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為紀念這位戲劇大師,某劇院策劃了系列演出活動,請為該活動擬寫一條宣傳語。3分

  七、60分

  22.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60分

  在閱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裝置,在寬廣無垠的網路空間中汲取知識;你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悅讀”有形有色、有聲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繼續手捧傳統的紙質書本,享受在墨海書香中與鼓勁聖賢對話的樂趣……

  當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開闊、個性鮮明,在閱讀方式的選擇上不拘一格。請圍繞自己的閱讀方式,結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談談“我的青春閱讀”。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

  ③不少於800字; 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作文評分表

  類別/等級 一等

  20-17分 二等

  16—12分 三等

  11—7分 四等

  6—0分

  內容20分

  表達20分

  特徵20分

  無標題、錯別字多、字數不足、標點錯誤 減分

  語文參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題3分

  1.D 2.B 3. A 4. D

  二、9分,每小題3分

  5. C 6.B 7.D

  三、15分,每小題3分

  8.C 9.C 10.B 11.A 12.B

  四、21分

  13.8分

  1季思任期已滿,向東而下,所經過的地方李台州仍然這樣,始終沒有找到。

  2宗質站起來向她作揖請她坐下,用主客之禮待她。

  3像李台州,他的事蹟難道和朱壽昌有什麼不同嗎?這不就是所說的至孝和神明想通嗎?

  14.8分

  1“望”:照應題目中的“登臺”,引出後面描寫的景物。

  或“空”:①營造空曠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態。

  2①動靜結合。落日與鳥,是動態描寫;秋日原野,是靜態描寫。

  ②寓情於景。通過描寫秋原的空闊,表現出詩人閒適的心境。

  3一個“閒”字,點出閒景、閒人、閒心,寫出了困境之美、閒適之情。

  15.5分

  1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2亦崎嶇而經丘

  3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4吳楚東南坼

  5一蓑煙雨任平生

  五、21分

  16.4分

  ①內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遊子離開母語,強調母語給人帶來的庇護感和安全感。

  ②結構上,呼應題目“屋簷”,引出下面的議論。

  17.5分

  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

  揭示出人和母語之間生死難離的關係

  使事理具象化,生動形象

  18.8分

  ①母語可以拉近彼此關係

  ②母語最早打通人與世界的聯絡

  ③母語可以自由地抒情狀物

  ④母語包蘊文化基因,守衛民族文化

  ⑤母語給人以家的歸宿感

  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語創造了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19.4分

  B C

  六、12分

  20.9分

  1角度明確 言之成理 語言簡明流暢

  或2理由充分 語言得體 格式正確

  21.3分

  有創意 有文采 語言簡潔

  七、60分

  22. 60分


高三年級高考語文考試題
高三年級高考考試試卷題
相關知識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複習計劃_三年級語文下冊複習計劃總結
高一語文下學期月考試題及答案
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
語文下學期高考高三年級考試
高二語文下學期月考試題及答案
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
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備考方法
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及答案
高三語文下學期工作計劃
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