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哭鼻子父母該怎麼辦
只要孩子一哭鼻子,家長們那就是非常頭疼。隨著孩子在家裡的地位也越來越高,男孩越來越蠻橫,女孩越來越嬌氣。孩子一哭,大人打不得罵不得。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孩子愛哭鼻子的教育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愛哭鼻子的教育方法
不要因為孩子小而隨意忽略孩子的感受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不要因為孩子小而隨意忽略孩子的感受以及她們的想法。孩子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因為年齡小,語言能力還沒有完全達到,所思所想與口頭表達完全一致的水平;所以當出現孩子與爸爸媽媽有不同意見,特別是爸爸媽媽不贊同孩子意見的時候,孩子往往會著急不知道該如何表述,再加上爸爸媽媽單方面意見強硬,孩子無法或無機會表述自己的觀點,而直接用哭鬧的形式來表示反抗。
告訴孩子,出現不同意見時,正確的做法
從女兒在2歲左右出現上述情況開始,我們就開始引導她,輕聲地告訴她:“彆著急,光是哭也沒有用,光是哭,別人也不知道你的意見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如果別人不同意你的意見,你就要想辦法說服別人,或者是說清楚你的理由。”
放慢生活節奏,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
生活中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覺得“時間來不及了”,我們覺得“這樣不方便”,我們覺得“這一點都不好”,我們覺得“沒有必要這樣”,而不由自主地將我們的心情和想法強加給了孩子,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和想法。
爸爸媽媽們必須要放慢節奏,即要放慢說話的節奏,還要放慢生活的節奏,學會耐心地傾聽孩子;讓孩子感到她還有機會,還有表達的機會,還有爭取的機會,還有發表不同意見的機會,她才會更加自信而從容地闡述自己的意見;而當孩子說的有道理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應該尊重孩子,而不因為是大人就將自己的思想和做法強加於孩子。
反覆引導,鼓勵孩子說明理由,強化講道理爭取機會的意識
當然爸爸媽媽們也不可能指望,引導教育一次,孩子就能學會;孩子需要反覆嘗試,需要爸爸媽媽經常反覆引導,給機會,給時間,孩子才能學會慢慢體會運用。
經常鼓勵孩子說明理由,孩子有過一二次這樣成功的經驗後,就會更加強化孩子的意識:有不同意見,要說明理由!哭鬧不起作用。當以後在生活,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中出現相同情形時,孩子才知道應當如何正確應對。
鼓勵孩子說明理由,親子關係更融洽
今天我們學會尊重孩子,明天孩子就會尊重他人。反過來,尊重孩子,也讓孩子更加信任爸爸媽媽,孩子也能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加遵守規則,因為她們潛意識裡知道,爸爸媽媽是說話算話的。
孩子學會說明理由,既能減少哭鬧,又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鼓勵孩子闡述自己的意見,說明理由,既是減少孩子哭鬧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教會了孩子一種正確的處事方法;更是激勵了孩子遇到問題時開動腦筋,自己想辦法爭取解決問題,為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打下好的基礎。
孩子愛哭鼻子的原因
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氣質來說,就是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時,通常會以負向的情緒:如哭鬧、發脾氣等來表達。這是他的個性傾向,但家長不瞭解,就容易跟著孩子鬧脾氣,以致於親子之間經常鬧得不愉快,而無法心平氣和地教導。
哭只是獲取的手段
現在的家長孩子生的少,太過寶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從小隻要孩子哭,大人總是滿足他、妥協,讓孩子感覺到用哭來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語言表達能力不夠
由於家長或帶孩子的人照顧太周到,從小孩子不必說話,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麼,使孩子的語言表達應用能力無法成長,於是慣用哭鬧動作來表達。
父母的態度過嚴厲
大人太凶,一點小事就對孩子疾言厲色,嚇壞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婦以博取同情。
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連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滿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總忙著照顧小的或忙著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愛或安全感等不滿足,就會顯得焦慮、不安,表現出來的是愛哭或不快樂的神情。
嬰兒愛哭鬧的護理方法
襁褓法
有人認為緊緊包裹起來會讓寶寶哭得更厲害,其實不然。因為寶寶在媽媽的子宮中是被緊緊包裹著的,所以一旦胳膊被包裹起來,他們會更有安全感。
做法:襁褓包裹寶寶也有技巧,不要把寶寶全身垂直包住,包成“蠟燭包”。應該儘量把寶寶的手臂裹緊,而把腿放鬆,否則會影響寶寶髖部發育。
側臥法
寶寶哭鬧時,許多父母習慣把寶寶仰抱,但仰著會讓寶寶有一種往下掉的感覺。
做法:安撫寶寶時,不要讓寶寶的臉對著媽媽的胸口,聞到母乳的味道會讓他更容易哭鬧。正確的方法是讓他臉朝外,側臥,讓寶寶回到在母體中時最傳統的姿勢。
噓聲法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9個月,無時無刻都存在著聲音———媽媽的心跳聲,腸胃蠕動的聲音,血液流動的聲音,說話的聲音,還有來自外界的各種各樣豐富的聲音。
做法:在寶寶耳邊不斷地發出“噓”聲,寶寶哭得多大聲就噓得多大,這同樣能讓寶寶迅速安靜下來。在寶寶的語言裡,噓聲就表示“我愛你”。
孩子的視力下降父母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