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積木教師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搭積木》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2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這節課主要是讓他們能按不同標準對積木進行分類並計數,在一開始描述小丁丁和小巧小亞搭建的積木時,全班表現的都很好,都能說出按照顏色分,黃色的有幾塊,紅色的有幾塊,藍色的有幾塊;但是按照形狀分,學生還有點困難,圓柱體的有幾塊,長方體的有幾塊,正方體的有幾塊,不能完全的關注到,幼兒對顏色比較敏感,能清楚地看到顏色不一樣,但是不能馬上辨別出形狀也不一樣,特別是在一個搭建好的積木中。
 
  但是在完成下面兩張表的時候,他們就不知道統計那個積木了,還在統計小丁丁他們的積木,這也是我沒有想到了,我已經在做之前說了統計表格上方的這個積木,還是有很多人在統計別的積木。
 
  這節課上完了很不理想,還是有一些人在統計形狀這一塊出現問題,課後我借來了積木,搭建給學生看,這時學生已經能按兩個標準分類了,且能說出各自有幾塊。
 
  範文二
 
  《搭積木》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2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讓學生做積木增減的遊戲開始,剛上課時學生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但是一節課上下來讓我感觸頗深。在講課之前我沒有進行試講,但是講過了才發現原來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事先想不到的問題。通過實際教學,反思如下:
 
  1.由於我對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在教學時僅僅是以書本上呈現的各種例子進行講解。在幫助學生建立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運算模型時沒有用到直觀模型,因此學生在理解這一部分時就缺少了橋樑,課堂也因為這個原因一度很沉悶。課後和其他老師交流時發現用小棒或者是計數器等等都可以很形象的向學生解釋清楚。這也讓我更清楚的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從生活中尋找模型對學生的理解是最有用的。
 
  2.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太少。課堂一開始的積木增減遊戲我只是請了一部分學生上臺來做,班裡還有一大部分學生並沒有參與進來 ,這也無疑削弱了許多學生的積極行性。其實我應該事先讓學生準備好剪好的色卡紙代替積木,這樣上課時每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遊戲中,會更有利於學生從中發現問題。
 
  3.在講課過程中學生自主交流的機會幾乎沒有,學生由於沒有親身的體會,所以對所講的內容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以後要多給學生一些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學會從自我發現觀察中學到屬於知識。
 
  4.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但是,怎樣才能讓學生在上課時處於精神振奮的狀態呢?這是我一直都在思索的問題。講課時的聲音要有磁性、要抑揚頓挫、要對學生有吸引力,我要學會用自己的聲音為學生營造一個有親切感和興奮感的認知環境。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我還要認真學習教材,多像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範文三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學習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以及通過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進一步體會20以內數的順序和數位意識。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是,首先情境引入。通過擺積木熟悉20以內數的組成;再接著是通過積木的增減,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第三是每次增減積木時寫出相應的算式,並問是怎樣算出得數的***用什麼方法算***;最後是鞏固練習和總結。在整個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並且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理解了2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算理,在練習中注重聯絡日常生活。但本節課值得思考的有以下幾點:1、給學生準備的積木做的不夠細緻。一條是十,另外的是兩個一條的,在讓學生擺之前對學生解釋的不夠詳細,從而導致學生在擺積木的過程中,把兩個一組的也作為一個來算。所以在另一個班上課時,在學生擺之前,先向學生說清楚這個問題,結果出現的問題較少;2、學生在擺積木,寫出算式後,我沒有讓學生到黑板前來再展示擺積木的過程,這能讓學生更加直觀理解算理。如果再上這課的話,這一步是不能少的。3、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放不開手腳,有牽著學生走的感覺。*** 勵志


德國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簡介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範文
相關知識
小學英語教師工作反思
幼兒園新教師個人反思_幼兒園教師的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師自我反思
小學教師課堂反思範文
小學數學教師工作反思
小學英語教師工作反思優秀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反思
小學體育教師工作反思
初中數學教師聽課反思
幼兒園教師自我反思範文_幼師自我反思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