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道文化的比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並利用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我國和東方乃至全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 中日茶道文化比較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飲茶的廣泛盛行。

  茶葉的通俗與高雅,代均具備十分豐富的內涵。在大眾飲茶和宮廷茶飲外,還有一個僧侶圈,茶與佛教的緣分很深,到了唐代這種緣分聯絡的更加緊密了。近年來陝西法門寺出土的唐僖宗時期的金銀茶具,也反映出唐代佛的飲茶之間的特殊關係。

  2、 文人介入,詩文吟頌。

  在唐代茶文化的發展中,文人的熱情也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典型的是詩歌中的茶詩創作,比較著名的有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仙人掌》,白居易的《琴茶》齊已的《謝湖茶》等,這些茶詩的形式有古詩、律詩、絕句等,內容包括茶道的各個方面。

  中國茶葉傳入日本在公元世紀開始,但當時日本並不產茶。因此,茶葉還及為稀貴,只有上流貴族階層和寺院才擁有,一般平民是不敢奢求的。似舉安溪茶藝.

  “安溪茶藝”源於安溪鐵觀音功夫茶。通過挖掘整理、編排提煉、昇華為別 具一格的鐵觀音茶藝。

  茶藝提示:讓品茶人瞭解烏龍茶,特別是名茶鐵觀音的沏茶技藝,是一門融傳統技藝與現代風韻為一體的品茶藝術。具體包括:品茶環境、茶葉選擇、水質鑑定、茶具選用、茶藝人才選拔、茶藝音樂等。茶藝流程講究禮貌待人、款款有序、協作細膩優美、富有茶的神韻,使人們在品茶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茶藝之本:***純***茶性之純正,茶主之純心,化茶友之淨純。

  茶藝之韻:***雅***沏茶之細緻,協作之優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藝之神韻。

  茶藝之德:***禮***感恩於自然,敬重於茶農,誠待於茶客,聯茶友之情誼。

  茶藝之道:***和***人與人之和睦,人與茶、人與自然之和諧,繫心靈之摯愛。它傳達的是: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理念。它傳播的是:人與自然的交融;啟發人們走向更高層次的生活境界。

  日本茶道是人唐文化的翻版。其目的主要為接待賓客,聯絡感情,陶冶性情的特殊禮儀活動。最初,許多種茶的農民經常定期舉行茶葉評賽會,由此發展為許多人以品茶為一種娛樂。大家在一起飲茶敘誼。僧侶之間則利用茶氣來講經佈道,幽雅品茗,參憚悟道。

  日本茶宗應體現,和***平***,敬***友***,清***寂***,寂***幽雅***。

  在日本一般舉行茶道的時間,分別為朝茶,飯後,消晝和夜話茶道對茶會的環境有一系列的規定,除“和”與“敬”,是指茶會上主人和客人之間應強調精神,態度和因有的辭儀外,“清”與“靜”則主要表現茶室,飲茶亭院的環境和氣氛要充分體現清靜和典雅,……

  現今,在中國的一些茶區,如福建定期舉行的茶會大體上與日本茶道相似。如中國的安溪茶藝與日本茶道略有相似。

  中日茶道文化分析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世界的茶道源於中國,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響,“茶道”一詞從使用以來,歷代茶人都沒有給他下過一個準確的定義,所以對茶道的解釋自古以來也是見仁見智的。大體來說,茶道是以沏茶、品茶為手段,用以聯絡感情且富有藝術性,禮節性的一種獨特活動。與藝術、繪畫、舞蹈等藝術形式相比,茶道藝術有許多特殊性。第一、茶道是通過人的眼、耳、舌、鼻、身來同時感受的,茶道藝術中有色、有聲、有香、有味、有觸感。比如在茶事程序中我們可以欣賞到各色藝術品,可以從風聲,雨聲,點茶時的水聲,主人走動時有節奏的腳步聲中體會茶的意境可以聞到花香、茶香和香爐中發出的香氣,可以嚐到美味的食物,可以把你欣賞的任何一件茶道具拿在手裡撫摸。第二、茶道藝術試圖包羅永珍,並使之藝術化。

  茶道把山川風月、春夏秋冬、花草蟲鳥、歷史文學等等都包容進四小時的茶事之中。第三、茶道藝術不是由個人或單方面獨自完成的。它要求參加茶事的客人一起參加表演,客人的舉止和對茶道的修養程度直接關係到茶道是否成功。第四、特殊性,茶道藝術是無形的,但又是永久性的。中國的茶道文化的形成有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陸羽著《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誌。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而在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明清時期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新中國成立之後,茶物質財富的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以茶為載體,促進了我國經濟貿易的全面發展。

  日本承襲我國文化遺緒,一切典章、文化制度,受唐朝影響最深。唐時佛學盛行,佛家以茶代酒之風由中國傳入日本。日本茶道,又稱禪茶,其精神在於利用茶淨化心靈,提神醒腦的特性,使飲茶者的心神,暫時革除一切俗務雜念,以期直扣人的本相,即是達到所謂本來面目赤子之心的境界,因為必需藉假煉真,所以對於環境的佈置、器物的使用,要求的水準極高,茶屋必須外幽雅清寂,古木參天,奇石、古董,排列有序,內面必須玩物古董、瓶花名畫,器皿燒製精巧華麗,高雅實用,主客態度必須平和謙遜,心無雜事,正襟危坐,虔誠授受。飲茶問之交談,腔調馨欬,均須合體。日人認為這種心境為和、靜、清寂的總和,如茶屋是代表宇宙萬物經過過濾淨化後,唯一可贅憑藉的象徵物,人一旦介身其中,一方面慢慢品嚐苦澀的茶味,此情此景正是物我文融,天人合一,是用一種無意識的境界,藉以了悟永恆的價值。但是以禪的意義來說,茶道本身毫無意義,因為禪的特色是喜悅、誠摮、自由。茶道儀式,完全違背這種本意。日本茶道,流派雖多,但受陸羽茶經影響,在儀式器具佈置上做工夫為多,對茶本身研究較少,基本上已是捨本逐末。更由於日本將茶道視為婚嫁習尚,女子多習茶道,禪的意義更為消失,在今日,日本茶道只剩下學習禮儀維護傳統兩種目的。

  概括來說日本茶道的發展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首先是受中國唐朝的餅茶煮飲法影響的平安時代,其次是受宋朝末期的茶衝飲法影響的鎌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最後則是受明朝的葉茶泡飲法的江戶時代。其中第二個時期是茶道史上最重要的時期,但茶道的成熟期則在第三個時期。那時茶道普及到了各個階層,茶道內部也分出許多流派,形成百花爭豔的局面。從茶道的發展歷史相比來看,中國茶道的發展比其日本來講更為久遠。但在現在的日本,茶道已經成為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日茶道都是取茶的清心、靜氣、養神、助智等健康向上的精義。兩者之間有頗深的淵源。但又有不同:中國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儒、道、佛為一體,三者互為補充、絕少牴觸,從而使中國的茶文化內容非常豐富,無論從哪個層次、哪個方面講都能做出巨集篇大論。而日本茶道則主要反映中國禪宗思想,當然也融進了日本國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識。日本茶道程式嚴謹,強調古樸、清寂之美;而中國茶文化則更崇尚自然、隨和之美。日本茶道主要源於佛教禪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靜之美,但其“四規”、“七則”似過於拘重形式,很難讓人感受到暢快自然。中國茶文化最初是由飲茶上升為精神活動的,與道教的追求靜清無為的神仙世界頗有淵源,它在藝術層面上強調自然與美學精神,很容易讓人感到和諧統一。中國茶文化包含社會層次較廣;而日本茶文化則尚未具備全民文化的內容。中國的茶道更具有民眾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中日茶道文化的對比
中日茶道文化的不同
相關知識
中日茶道文化的比較
中日茶道文化的對比
中日茶道文化的不同
中日企業文化的比較及借鑑
中國茶道文化的影響
中國茶道文化的介紹
中國茶道文化的茶藝步驟
中國茶道文化的發展歷史
中國茶道文化的作用有哪些
中國茶道文化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