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克思哲學的論文
文章從探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關係入手,通過分析馬克思哲學中自然和歷史的關係,得出馬克思創立的廣義歷史唯物主義即“實踐唯物主義”就是其哲學的本質。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關於馬克思哲學本質的思考
【摘 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二元分立的觀點並不是馬克思哲學的本義,“推廣論”實際上抹煞了馬克思哲學革命的重大意義:錯失了馬克思哲學中的核心概念――實踐。文章從探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關係入手,通過分析馬克思哲學中自然和歷史的關係,得出馬克思創立的廣義歷史唯物主義即“實踐唯物主義”就是其哲學的本質。我們應在唯物主義一元論的基礎之上,正確認識和充分重視實踐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歷史唯物主義;實踐唯物主義;實踐
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關係的傳統解釋
***一***傳統闡釋路線的解釋
眾所周知,在馬克思的追隨者和闡釋者中存在著一條以恩格斯、普列漢諾夫、列寧和斯大林為代表的傳統闡釋路線。其中,恩格斯起著核心作用。他在吸取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基礎之上,構建了自己的哲學思想“唯物主義辯證法”。這一思想體系經過普列漢諾夫和列寧的發展和傳播,被稱為“辯證唯物主義”,並在斯大林的《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中最終形成了關於馬克思哲學具有權威性的闡釋模式,直到今天仍對中國理論界有著重要影響。
斯大林曾指出:“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黨的世界觀。它所以叫作辯證唯物主義,是因為它對自然界現象的看法,它研究自然界現象的方法、它認識這些現象的方法是辯證的,而它對自然界現象的解釋、它對自然界現象的瞭解,它的理論是唯物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就是把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推廣去研究社會生活,把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應用於社會生活現象,應用於研究社會,應用於研究社會歷史。”
由此,我們似乎可以推論:馬克思哲學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因為歷史唯物主義無外乎是將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推廣”“應用”到社會歷史領域所得出的結果***即“推廣論”***。也就是說,歷史唯物主義只是一種應用性的、實證性的科學。辯證唯物主義的研究物件是自然,而將社會歷史作為研究物件時,馬克思就創造了歷史唯物主義。
這樣的解釋在很多哲學原理書籍中儼然並不陌生。但是,如果是恩格斯創造了唯物主義辯證法,並且歷史唯物主義又源自辯證唯物主義,為何不將其稱作恩格斯哲學?其實,正是這種傳統闡釋路線的解釋遮蔽了馬克思哲學的本真所在。
***二***傳統闡釋路線的問題分析
其實,若經過推敲,歷史唯物主義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推廣”“應用”到社會歷史領域所得出的結果這種觀點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首先,經過 “一脈相承”的傳統闡釋,馬克思哲學被完全二元化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而由此,自然與社會也與之對應地被二元化了。那麼,自然與社會究竟是否像他們所說的那樣被馬克思完全對立起來了?馬克思對自然和歷史之間關係的觀點其本來面目究竟是什麼樣的?
其次,這種觀點將辯證唯物主義範圍內討論的一切哲學問題與社會歷史完全分離開來,並且認為這些問題是抽象、虛幻、毫無現實意義的。反之,歷史唯物主義中的哲學問題也是如此。
最後,這種“推廣輪”弱化甚至抹煞了馬克思哲學革命的重大意義,對後世正確理解和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造成消極影響。
有一種觀點指出,馬克思的哲學革命其實質就是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本身無須辯證唯物主義為之提供思想基礎,其思想基礎完全蘊含在其本身。歷史唯物主義就是馬克思理論成熟期哲學思想的核心。並且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所理解的“歷史”是以人的實踐活動為基礎的,實踐使自然作為人化自然,成了社會歷史的有機組成部分。正如馬克思所言:“社會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下面,文章將從馬克思自然和歷史關係的理論入手探索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本真所在。
二、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內涵
***一***自然和歷史***社會***的關係
從一些文獻資料中我們可以發現,在自然與歷史相互關係的理解上,馬克思和恩格斯存在著很大差異。
恩格斯在《出路》中告訴我們:“社會發展史卻有一點是和自然發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自然界中***如果我們把人對自然界的反作用撇開不談***全是沒有意識的、盲目的動力,這些動力彼此發生作用,而一般規律就表現在這些動力的相互作用中。在所發生的任何事情中,無論在外表上看得出的無數表面的偶然性中,或者在可以證實這些偶然性內部的規律性的最終結果中,都沒有任何事情是作為預期的自覺的目的發生的。相反,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思慮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的。”由此可以看出,儘管恩格斯承認社會歷史的發展有著自身特殊的脈絡和規律,但是自然與歷史始終是兩個相互分離、相互外在的領域,並不存在密切的關係。
而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這樣說道:“在人類歷史中即在人類社會的產生過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現實的自然界;因此,通過工業――儘管以異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類學的自然界。”由此可見,馬克思認為“把人對自然界的反作用撇開不談”的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我們生活在其中的整個自然界是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是“人化的自然界”。既不存在自然以外的人類歷史,也不存在人類歷史以外的自然,自然本身就是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
通過上述比較發現,正是由於恩格斯把自然和歷史理解為相互外在、沒有聯絡的兩個獨立領域,因此,他所說的“唯物主義歷史觀”或“歷史唯物主義”中的“歷史”就只是外在於自然的一個實證性的領域。這樣就造成了出現兩種含義不同的“歷史唯物主義”概念的分歧。
***二***廣義與狹義的“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實際上可以被稱作“廣義的歷史唯物主義”。他認為自然是歷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歷史包括於自然之內。恩格斯的“歷史唯物主義”相對而言就是“狹義的歷史唯物主義”,他的觀點是自然在歷史研究的範圍之外,歷史並不包括自然在內。由於“辯證唯物主義”對應於恩格斯所說的唯物主義自然觀,而“歷史唯物主義”對應於他所說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因此,恩格斯之後的普列漢諾夫、列寧、斯大林等闡釋者將馬克思哲學解釋為由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組成的一個二元論的思想體系,其實這並不是馬克思哲學的本來含義。 由此,結論就比較清晰了:既然自然界與歷史是統一的,並且必須通過社會歷史才能認識自然界,那麼,歷史唯物主義相對於辯證唯物主義而言,應該具有更為重要和本質的地位,廣義的歷史唯物主義也就是馬克思的哲學理論。事實上,如果肯定這一點,那麼也就會承認自然與歷史通過實踐的而獲得了統一。
三、關於“實踐唯物主義”的理論
***一***“實踐”是馬克思哲學的實質所在
馬克思哲學與之前所有哲學觀點的根本差異在於它提出了“實踐”的概念並將其置於核心地位。《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一條中馬克思就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物件、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
《提綱》第十條又作為這一觀點做出了印證。“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解釋世界”這個短語的深層含義是,以往的哲學家對世界的解釋僅僅停留在對世界靜態的“直觀”;而“改變世界”所要展現的是馬克思哲學對世界的改變要以對世界動態的“實踐”為根基。並且,“只是”一詞還表明馬克思對待“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將其完全對立,而是使“改變世界”始終醞釀著“解釋世界”;而兩者相比較而言,更重要的是用實踐的方式去改變世界。因此,馬克思提出的“實踐”是其哲學的實質所在。
***二***馬克思與“實踐唯物主義”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實際上,而且對實踐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並改變現存事物。”馬克思在這裡提出一個“實踐唯物主義者”的概念,似乎就是對實踐唯物主義的認可。而如果將馬克思哲學視為實踐唯物主義,那麼,從“解釋世界”的角度來看,生產勞動是實踐最基本、最普遍的表現形式;從“改變世界”的角度來說,又把“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即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理解為實踐的最重要的表現形式。這兩個基點有機地統一在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理論之中。
其實,馬克思本人並沒有在著作中十分明確地提出一個被稱為“實踐唯物主義”的觀點或理論。但他的確闡述過這種思想,並有過一些類似的提法。除上述引用外,在《提綱》中,馬克思把自己所主張的哲學稱為“把感性理解為實踐活動的唯物主義”等等。因此,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定義為“實踐唯物主義”,能夠更好地體現這種哲學思想所蘊含的實踐性特徵。特別是在當下的歷史條件下,人類將大量的物力財力和精力投注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研究和使用,以期望能夠駕馭更多的自然力來改造世界,滿足人們日益變化和增長的生活需求,實現人類之前無法想象的目標和理想,客觀上顯示出了強大的本質力量與主體能動性。因此,用“實踐唯物主義”來概括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實生活的內在聯絡及其指導功能,進一步闡明人類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主體性,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三***能否將“實踐”看作是馬克思哲學的基本問題
恩格斯在《出路》中提出了“哲學基本問題”:“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在解釋“思維”和“存在”的含義時,恩格斯進一步指出:“思維對存在、精神對自然界的關係問題,全部哲學的最高問題,像一切宗教一樣,其根源在於矇昧時代的愚昧無知的觀念。”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恩格斯實際上是將“思維”等同於“精神”,“存在”等同於“自然界”。並且暗含有凡是肯定自然界對精神來說是本原的,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則是唯心主義。即自然界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唯物主義哲學的出發點就是直觀自然界。這種思路似乎與費爾巴哈在《關於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中的一段話有著微妙的聯絡。“觀察自然,觀察人吧!在這裡你們可以看到哲學的祕密。……自然是存在沒有區別的實體,人是與存在有區別的實體。沒有區別的實體是有區別的實體的根據――所以自然是人的根據。”
如果與馬克思在《提綱》中的觀點相比較就會發現兩個衝突:一方面,恩格斯與費爾巴哈所趨向於一致的觀點這正是被馬克思視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的範圍之內並試圖與之劃清界限的;另一方面,恩格斯倡導的是從客體即自然界出發,與馬克思以實踐為核心的哲學理論並不一致;而重點恰恰在於,馬克思正是從主體出發、從實踐出發的。由此可見,蘊含在恩格斯“哲學基本問題”理論中的唯物主義立場,實際上就是馬克思要給以批判的。
雖然恩格斯曾指出:“對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學上的怪論的最令人信服的駁斥是實踐,即實驗和工業”。但一方面,恩格斯這裡所提到的實踐只是停留在“實驗”和“工業”的層面,卻繞過了馬克思認為最重要的“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另一方面也有學者指出,恩格斯只是在可知論或者說是認識論的範圍內談論實踐的作用,而馬克思實際上是從本體論意義上引入實踐的。這樣說來,馬克思全部哲學的基礎和出發點並不是傳統哲學中所說的思維和存在的關係,而是實踐。
不管以何種角度看待馬克思哲學的本質問題,一切馬克思主義者都應該予以贊同的是,應該高度重視實踐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極為重要的作用。不過,目前有學者提出將實踐看作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來討論“實踐本體論”,也明顯帶有侷限性。因為本體論屬於超驗的範圍,而“實踐”似乎是一個具有經驗意義的概念,從這個角度講,實踐本體論還需要更加充分的理論依據。並且“實踐”概念的含義也十分豐富,在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解釋過程中是否出現了歧義和錯誤等等也對問題的研究和探討造成了障礙。實際上,將“物質”範疇作為馬克思哲學的第一塊基石,並用它來規定和理解那些在歷史的演進中產生的、更高發展形態的範疇,還是具有較強合理性的,其中也包括了“實踐”範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之所以是科學的,實踐唯物主義”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穩固性,也正在於它具有唯物主義一元論這個本體論前提,這是我們應該保留的一個理論基點。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關於古希臘哲學的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