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聞報道思路的必要調整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26日
    摘要:尋求自身在新聞報道思路和方法上的轉變,是地方臺提高電視新聞節目質量應該注意的一項基本策略,只有實現了作風與文風的轉變,去現場才有實際意義,去現場有了實際意義,提高電視新聞質量,擴大電視新聞的社會輿論影響,才不會淪為一句空話。
關鍵詞:新聞報道:基本策略:作風與文風
        人們常說“新聞立臺”。可見新聞在電視臺眾多節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實際上,電視傳媒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新聞的競爭。作為地方電視臺,如何在上星臺強勢媒體的夾擊下,使自己的新聞節目爭得一席之地,是電視從業人員值得思考的問題。尋求自身在新聞報道思路和方法上的轉變,是地方臺提高電視新聞節目質量應該注意的一項基本策略。那麼,電視新聞在報道思路和方法上到底應該尋求和實現一種什麼樣的轉變呢?根本的一點就是,改變作風和文風。
        一、 改變作風,在會場裡獲得“養料”。
        會場曾經是、現在是、將來也是電視新聞的一個主要訊息來源。國家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等資訊都是要通過會議釋出出來,各級黨委和政府也要通過會議來傳達貫徹國家的有關精神並部署本地區的工作,所以會場不可不去。但是,去會場絕不是拿份材料,劃劃大小標題,主席臺領導拍一遍,臺上臺下晃兩遍,就匆匆往回跑,回去照本宣科抄錄材料,再加上“……指出”、“……強調”,於是,一篇乾巴巴、空洞的、程式化的報道呈現在電視上,這樣的節目觀眾是不會買賬的。
        那麼,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這就需要我們改變採訪作風,也就是要從那種輕輕鬆鬆泡會議、聽報告、看材料的慣性中擺脫出來,從那種浮在上面拖沓、懶散、應付的惰性中擺脫出來,要換一換腦筋,吸納一點新的思想,增強一些新的意識,不斷調整思維方式,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聞報道需要。改變作風,就是要愛業、敬業、進取,全身心地投入到電視新聞的事業中去,勤勉、鑽研、創新。在會場裡足以摸清各級黨委、政府工作思路、脈絡,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突出強調的問題,以及把握的尺度。在會場,要平心靜氣的坐下來,去認真的“聽會”,尤其是要注意領導的即興講話的脫稿部分,鮮活的例項,真實的感受,個性的語言,理性的思維,是我們難得的第一手素材。同時,對我們準確把握重大方針政策,確定近期的選題策劃,釐清報道思路都是一個捷徑。此外,會場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尋找“關鍵人物”的機會。在會場,我們可以找到與會議相關的官員、專家、學者為我們提供更多的資訊,豐富、補充正在進行的報道內容,並對下一步的深入報道進行前期的準備。這些都是將要去現場打撈“活魚”的“養料”。如果在會場裡不能真正“沉”下去,只是摘取枯燥無味的一二三加強調指出,交上一篇令觀眾胸悶氣短篇幅冗長的“大塊頭”就應付了事,這樣的報道談何收視愉悅?

新閱讀時代與報紙生存空間
地市報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
相關知識
論新聞報道思路的必要調整
新聞報道策劃的範文
論析對外新聞報道中文化詞彙的轉換
淺談美國新聞報道中關於戰爭的委婉語的背景
我國社會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問題
重大自然災害新聞報道中視訊直播技術探討論文
新聞報道攝影與紀實攝影之間的差別
新聞攝影在新聞報道中的重要性
關於新聞報道的範文
新聞報道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