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子期人物介紹
鍾子期,前387***公元***-前299***公元*** 名徽,字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集賢村***人。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衝擔、拿板斧的樵夫。歷史上記載俞伯牙在漢江邊鼓琴,鍾子期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蕩蕩乎若流水。”兩人就成了至交。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身不再鼓琴。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鍾子期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地有名氣的琴師。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惱,因為在藝術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俞伯牙的老師連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後,便對他說,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於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帶你去拜見他,跟他繼續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他們準備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東海進發。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成連對伯牙說:“你先在蓬萊山稍侯,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說完,連成划船離開了。過了許多天,連成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湧,回首望島內,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伯牙不禁觸景生情,由感而發,仰天長嘆,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俞伯牙的琴藝大長。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俞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
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的本質,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後來,俞伯牙成了一代傑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不多。
鍾子期鼓琴覓知音
他日思夜想:人上一百,種種色色,晉國冇得,還有外國,單單不信冇得知音人。他抱琴回土生土長的楚國,一來為晉國求賢,二來尋找知音,那天,他把官船彎到漢陽的一座山坡下,面對漢江彈起“ 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的曲子,曲還冇彈完,一根主弦陡然繃斷。伯牙曉得絃斷得蹊蹺,必有知音到。你說那知音是個麼樣的人咧?他不是豪門公子,也不是一介書生,偏偏是個戴斗笠、披蓑衣、背衝擔、拿板斧的山野樵夫鍾子期。他聽到俞伯牙彈的“高山流水”,心合琴聲跳,斧隨琴聲舞,不想,一板斧劈斷一根大樹枝,主弦就繃斷了。
俞伯牙有意在官船上大聲感嘆:“為何荒野回聲大?”山林中,鍾子期高聲回答:“只因山高流水長!”伯牙重整斷絃,再彈一曲,子期合唱:“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伯牙也不理會,又彈一曲。子期急奔下山,隔船贊唱:“美哉湯湯乎,志在流水!”伯牙一聽,直伸大指甲,忙把子期請到船上,美茶相陪,酒肉款待,談音論律,八拜為交。伯牙37歲,稱兄,子期27歲,為弟。
話長夜短,兩人不覺聊到東方魚肚子白。子期起身要走,伯牙難得知音,哪裡捨得,硬要接他到晉國,有鹽同鹹,無鹽同淡,共操藝琴。無奈何子期上有年邁二老高堂,下無兄弟姐妹,遠離不得,只好約定來年中秋在集賢村鍾家相會。
鍾子期摔琴謝知音
轉眼到了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又抱琴來楚國漢陽,向一位白鬍皓須的老翁問路:“請問老公,這裡可是集賢村?”老翁說:“集賢村有上下兩個灣子,不曉得先生找的是哪個?”鍾子期伯牙說:“找我的知音朋友鍾子期。”老翁一聽說是找鍾子期,眼圈就紅了,眼淚一灑,號哭說:“您家莫是那個伯牙大人伯牙先生咧?我期兒墳上都長草了,今晝是他的百日,他閉眼那暫,還要聽先生彈琴哪!”伯牙一聽,跌腳捶胸,三泡眼淚四泡流,嗚嗚哭了一大場。他跟著鍾父到子期墳頭,把琴擱在拜石上,打起盤腳,愈哭愈彈。那上下左右灣的伢兒老小,聽說大臣都跟子期上墳,一窩蜂趕來看稀奇,一見伯牙打坐彈琴,以為他好不懂事,還在取樂,就都噓之啦沙、嘰嘰哄哄地走了。伯牙一見,越發傷心,搜出解刀,割斷琴絃,舉起瑤琴,卯起來往拜石上一摔,高聲哭唱:“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再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後人忘不了這一對琴師的深情厚誼,就把當年伯牙江邊鼓琴覓知音的地方起名古琴臺;把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地方,起名琴斷口;把鍾子期的家鄉集賢村,起名鍾家臺。
孟子的平生經歷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