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茶文化收穫的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7日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會名流和知名人士樂意參加。茶文化也是大眾文化,民眾廣為參與。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茶文化學習心得

  本學期有幸選到了藝術類的文化選修課《茶文化》,在盧老師的講授下,通過這幾周的學習,讓我從一個對中國茶文化一無所知的門外漢變為了對茶文化有了一些瞭解的人,並感染了我,使我對“茶”產生了興趣。下面我來具體談談這幾次課的收穫。

  以前自己一直以為茶就是單純的作為一種飲品,根本不知道還有茶文化這一門學問。第一次課,盧老師給我們總體的介紹了一下中國茶文化以及具體的講了第一講的內容源遠流長四海名揚;中國茶文化是中國製茶、飲茶的文化。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講,老師通過:一、茶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二、中國茶的起源;三、飲茶方式的演變;四、茶與文化;五、中國中國宗教中的茶文化;六、中國各地茶俗;七、茶與中國傳統文化:詩歌;八、茶與中國傳統文化:美術;九、漂洋過海的中國茶;這九個方面的引導讓我們初步領略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次課,老師介紹了第二講的內容茶分六色綠紅青黑,中國茶的分類,綠、白、黃、青、紅、黑茶中典型的代表的茶品的介紹。並且老師還拿了樣品過來,現場泡茶讓我們品嚐各種茶。第三講若紙如馨似玉非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代表,精美的茶具賞析。這次課老師主要給我們介紹了茶具,瞭解到茶具按其狹義的範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中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由於製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

  印象最深的就是第四次課了。第四講雄奇壯秀涇渭分明;主要內容是茶藝:沖泡前的準備工作;沖泡一壺好茶的要點;青茶***鐵觀音***茶藝和黑茶***湖南黑茶/雲南普洱茶***茶藝的現場演示及講解。老師給我們放了一段示範的視訊後,就叫我們現場演練,我有幸嘗試了一下,從洗小杯子到最後將自己泡好的茶端給其他的同學喝,整個過程記憶猶新,覺得自己很開心,既能學到茶文化知識,也是自己得到了鍛鍊,比如膽量以及動手能力等。第五講型色香韻品位人生;主要講了品茶,品茶的生理基礎;品茶的感官分析:型、色、香、韻;感受中國茶藝的美學:茶之美、器之美、環境之美、人文之美。總之這幾次課老師從茶的起源、分類、茶具、沖泡、品鑑五個角度給我們做了介紹,讓我對茶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對茶文化有了興趣,上完這個選修課,我腦海裡出現過一個畫面,那就是我想像著有一天,自己能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個環境優雅,靜謐的地方,用好茶具,正確的方法泡上好茶,然後我們一起品茗、暢談人生。希望自己這個想法有一天能實現!

  2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

  學習《茶文化》這門課程,首先讓我學到的不是茶,而是禮。老師課前課後那真誠的鞠躬禮,讓我深感訝異和震憾,這禮彷彿彌合了老師與學生之間鴻溝,表明了我們不是單方面的傳授知識,而是在做思想上的交流。老師的這份恭敬之心,使我學會了恭敬與謙卑。在此,我深深地感謝我的老師,能作為您的其中一名學生,和您做思想上交流,我倍感榮幸!

  在選修這門課之前,我對茶及茶文化的認識是淺薄的,是零碎的,而且我並也不認為這門課可以給我帶來什麼改變,我只是在修學分。但它卻給了我一份意外的驚喜,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茶方面的知識,還滿足並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我的道德情操。下面是我在學習之後對茶文化的認識,及體會。

  中國是茶的故鄉。“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若能杯酒比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寒泉自換菖蒲水,活火閒煎橄欖茶。”當我們吟誦這樣優美的詩句是,不禁也感嘆茶在中國文化中的悠久歷史。茶葉在我們中國按原料和採摘季節可以分為春茶、夏茶、秋茶與冬茶;按成品茶葉的聚合狀態可以分為散茶、磚茶、末茶等;按成品幹茶具體形狀可以分為扁形茶、針形茶、片形茶、圓形茶、雀舌形茶、眉茶等;按茶樹自然生態環境可以分為高山茶、平地茶、有機茶等;按產地可以分為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針、信陽毛尖、六安瓜片等;按茶樹品種可以分為如青茶中的“仙”、“烏龍”、“肉桂”、“大紅袍”、“奇蘭”、“鐵觀音”;按銷路可以分為內銷、邊銷、外銷茶、出口茶、僑銷茶;按包裝形式可以分為“袋泡茶”、“小包裝茶”“罐裝茶”;按加工程度可以分為初加工茶、精加工茶、再加工茶及深加工茶等;按初加工時茶樹鮮葉是否經過酶性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的程度可以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青茶***、紅茶。

  不同型別的茶葉的加工方式又不盡相同。如我們最熟悉的綠茶,是經過先讓鮮葉處理***攤放***,水分散失,葉色由翠綠變暗綠色,葉質變軟,葉片體積變小等物理性狀。然後是殺青,殺青是利用在高溫條件下,破壞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氧化,保持綠葉清湯的品質特點。殺青要點是葉溫迅速上升到80℃***多酚氧化酶喪失活性***葉色暗綠,葉質柔軟,折梗不斷,手捏成團,清香顯露。目前殺青多采用鍋式、槽式、滾筒式殺青機三種。再經過揉捻,揉捻是利用機械作用力使殺青葉受到推、壓、扭、拉和摩擦等多種外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緊結的條索。揉捻還使葉片細胞損傷和組織破碎,使少量茶汁擠出,使幹茶外觀色澤柔潤有光澤。揉捻是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成條的重要工序。除了名優茶採用手揉外,大多采用揉捻機揉。最後是乾燥,乾燥是炒青綠茶與烘青綠茶加工的最後工序,其主要目的是蒸發水分、達到足幹、固定品質、便於貯藏;同時也有繼續做形和發展香氣的作用。而紅茶的加工卻是在綠茶加工的程式上,插入發酵工序。黃茶、黑茶等的加工程式也是同中有異,異種有同。

  也許各名族的茶俗文化各異,對茶的品質評定以及茶的品飲藝術也稍有差別,但對茶道上的道德境界和精神世界的追求應該是一致的。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仁、義、禮、智、信,以及所謂高雅、淡潔、雅志、廉儉等等,都是茶人將中庸、和諧引入茶文化的前提準備。只有好的人格才能實現中庸之道,高度的個人修養才能導致社會的完美和諧。中國人的性格就要像茶,清醒、理智、平和。茶雖然能給人一定的刺激,令人興奮,但它對人總體的效果則是親而不亂,嗜而敬之。茗飲最終能使人心靜,自省,使人能清醒看待自己,正確對待他人,冷靜地面對現實,這是與儒家倡導的中庸之道相吻合的。因此通過飲茶,營造一個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和諧空間,達到互敬、互愛、互助的目的,從而創造出一種尊卑有序、上下和諧的理想社會環境。而且在茶事活動中,一切都要以自然為美,以樸素為美的標準,以及對“道法自然,返璞歸真”的精神追求。使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的解放,心境清靜、怡然、寂寞、無為,彷彿與宇宙相融合,昇華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都是相同的。

  對於茶的瞭解只能說是紙上談兵,並沒有親身實踐。但對於茶文化中所倡導的精神,卻著實有切身體驗。茶文化中的“愛”與“定”,使我感觸良多。陽關撫摸著大地是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無幼以及人之幼”是愛;在他人有困難時,扶他一把是愛;就連給陌生人一個微笑都是愛。愛是無所不在的,只是有時我們會忽略它。老師說的對,我們心中不能有太多的怨恨,這會摧毀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我們要有愛,用愛去化解我們的怨,就像在冬季裡,眼前是一片蕭條的景象,但只要有愛,我們會看到,大地上的動植物只是在沉睡,到了明年春天,將會是一片奼紫嫣紅。在學會要擁有“愛”的同時,我也學會了“定”。記得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老師就明確地告訴我們,要以“平和,***”的心態來上課,不要去想那紛紛擾擾的事。這就讓我的心靈有了歸屬。這一年是我第一次當班長,由於缺乏經驗,而且大大小小的事都要自己處理,年輕氣盛的我,難免會變得急躁,不安。但上了茶文化這門選修課後,我的急躁與不安慢慢平復下來,趨向平和。這不是我自己的感覺,是身邊的朋友對我說的,她們覺得我變得越來越沉著冷靜,遇到什麼事都能平和對待。只有我自己知道,是因為上了這門課程的原因。

  茶文化這門課程不僅在思想上改變了我,而且還改變了我的人生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白族的三道茶。第一道茶,稱之為“苦茶”,。製作時,先將水燒開。再由司茶者將一隻小砂罐置於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熱後,隨即取適量茶葉放入罐內,並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內茶葉“啪啪”作響,葉色轉黃,發出焦糖香時,立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主人將沸騰的茶水傾入茶盅,再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由於這種茶經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喝下去滋味苦澀,故而謂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飲而盡。寓意是“做人要能吃苦,或有吃苦的準備,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是歷經各種磨難,才能成就大業。”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中放入少許紅糖、薑片待煮好的茶湯傾入盅內八分滿為止。這樣沏成的茶,甜中帶香,甚是好喝,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麼事,只有吃得了苦,才會有甜香來”。第三道茶,稱之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雖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湯容量通常為六、七分滿。飲第三道茶時,一般是一邊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一邊口中“呼呼”作響,趁熱飲下。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它告誡人們,凡事要多“回味”,切記“先苦後甜的哲理”。這“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對生活的理解,對生活的體驗,寓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啊!人生莫過於如此!這是我們都懂的道理,但要真正去體會時,又有多少人明白箇中的哲理?

  這門課程真真切切地改變了我,我很慶幸自己能遇到這麼好的老師,教了我們那麼多做人的道理,我的成長路上因為遇見了你,而變得豁然開朗。謝謝您,我的老師!

  3

  學習茶文化的體會

  茶的韻味,是由心的味道決定的,所以佛家常講“茶禪一味”。禪意太深,但弄茶時,專注於安處自在的深處,常常帶我走入青燈古寺的寧靜。

  我經常會在嫋嫋的茶香中,聞到自己內心的孤獨,喜悅,但更多的是篤定。無論在都市的喧鬧中,還是在空谷幽靜的山野,那杯盞之間發出的清脆,有如鍾罄之聲,讓人洗盡鉛華。

  當年學習茶文化,是因為生命裡一位摯愛的親人喜歡,於是也試著去品嚐。儘管苦澀繞於舌間,情境的愜意與美好,卻牽著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說飲茶時,茶的品質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飲人的心境,是決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學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師的教導是真誠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實的,陪著自己慢慢的品,淺淺的嘗,心事說盡,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盡顯人生百態。

  如今,學會了這份知識豐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讓我摸清了這個難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雖然各據一方,倒真地體會到一點點物是人非的人生況味,但那份情懷,卻如這茶香,在心的最深處,揮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於任何情境下,都擁有一份不被打擾的心情;於任何因緣中,保持最真摯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我對中國茶道的理解的範文
文人墨客眼中的茶文化
相關知識
我的茶文化收穫的範文
弘揚傳統文化演講稿範文_值得收藏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範文五篇
最新傳統文化演講稿範文五篇
傳承傳統文化演講稿範文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範文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演講稿範文
傳承中華經典文化演講稿範文
弘揚企業精神文化演講稿範文
最新弘揚傳統民族文化演講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