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慢練的四大好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楊式太極拳是太極拳中的一個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師永年廣府人楊祿禪及其子楊班侯、楊健侯,其孫楊少侯、楊澄甫祖孫三代人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苦心鑽研,從陳氏太極拳發展而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述

  一、慢前心靜體鬆,周身輕靈

  練拳伊始,以口訣導引意識,使身心兩方面都具備慢練的基礎。

  如:心中默唸“坦坦蕩蕩,靜靜鬆鬆,手心空,足心空,心中空”等,一切都放下、都捨去,實在進入清淨拳境,感覺似乎在豔陽下、乾坤間、花草裡,又似乎在海上,搖晃晃,恍惚惚。

  如此克服心浮氣躁、心煩意亂、心猿意馬,自然能“慢”下來。

  二、慢中執行動作,以意導氣,以行應意

  在精神聚斂後,要用一些意念觀注感覺體驗。比如,感覺頭懸頸豎,尾閭中正,手心發熱,全身似乎“拖泥帶水”,手心似乎託、攏、含、滾小氣球。

  周身似乎有一個大氣圈包裹,推球如球在,抱攏如氣柱,腳踢如踢球,腳踩如踩重,運手如摸風,抱球球自在,進七則阻三。

  退則有阻力,棚出如風行於水,捋則如箭穿蓮,擠則如錢投鼓,按時如掀箱蓋,採捌時如正反掏沙窩,肘時內勁集於肘尖。

  靠時內勁似乎在肩部散開,進時如推***或蹬***石磙,退時如隨海浪湧於岸,手上託如先太陽升高空後捧氣貫頂。

  腿下蹲如巨石沉海底,左轉身則意氣從右向左流通,右轉身則意氣由左向右流通,氣如環流有升有降、有旋有轉,如纏絲、如鼓浪,外旋拇指引領,內旋小指引領,帶動周身,一轉無不轉。

  三、慢中體會臍輪轉圈、丹田磨氣、循經合脈、氣運四梢、抻筋拔骨、腹內鼓盪等

  這種體驗似真非真、似有似無,心意太執著則不能持久,反易散亂,如無心意則易分心不能用意恰當,不能落實腰脊主宰與丹田核心。故拳打有無中,無意是真意,反求在自己,別人難代替。

  四、慢後收束,如細雨,如中雨,如暴雨,己身如裸,洗髓易筋,如骷髏,沒有附著,洗盡病氣、毒氣、穢氣

  三氣排出體外,降於地底深處無影無蹤;大自然的清氣、真氣從百會、從眉間、從周身八萬四千毛孔進入體內。

  人與天合一,我與宇宙一體,宇宙中心在我不在他地,中心點在我丹田不在他方,進而無慾無我、無天無地,周身融合、圓滿、舒暢。

  如此只說了心法的一點影子,實在是不可盡言。如實訓時反反覆覆,逐層深入,太極大味則無窮無盡,其效不求而得。

  楊式太極拳自學教程養生之道

  練習楊式太極拳,核心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太極拳的“太極心”,也可以被覺得是太極拳的意念。太極拳的“氣”,是指太極拳內功中的內法氣息。

  意思是練楊式太極拳應當在心意上下功夫,“要用意引導形體,先在其心,後在其身。”楊式太極拳的套路、推手、散手以及器械演練,皆是心意引導所致,是心意的外在表現形式,心有所想。

  體有所做。抓住“要在心意上下功夫”這個核心,練楊式太極拳才能做到身心兼修。“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意、以氣運身”,在意識的引導下做到“鬆靜自然”。

  習楊式太極拳者,首需明鬆柔、虛靜、中和之理

  練習楊式太極拳,首先就要學會身體放鬆,然後鬆不是不認真,而是要身體自然。

  要知多一分鬆柔便少一分僵硬,少一分僵力便增一分內力。

  練楊式太極拳時,全身各個關節要處處鬆開,筋膜拉長,雖極其柔軟但所蘊藏的內勁使人感覺剛柔相濟。

  渾厚無間,唯此才能牽動四兩撥千斤。故不可謂之柔,也不可謂之剛,網9柔渾然一體,渾於無跡也,方可謂之太極。

  如果你能夠按上面說的去練習,長期堅持下來,就會覺得四肢都充滿了內氣,身體輕靈。

  這是體內行氣的表現,是培養元氣、疏通經絡、補氣生血之過程。

  亦是內力增加的體現。持之以恆,最終可練出圓滿內勁。即體內一派純真中和之氣。練拳須以鬆柔虛靜為本,隨著習拳者年齡的增長,此中養生保健之功效便越顯著。

  若不明鬆柔之理,在練拳或推手中四肢僵硬,不能完全鬆柔走化,或僅靠一些技巧或運用後天拙力。待年老力衰之後,體內濁氣上升,清陽不振,易犯頭重腳輕之疾。

  悟太極之道,明鬆柔虛靜之理,最終培養出中和之氣,就必須在整體上下功夫。

  楊式太極拳是一項整體運動,在鬆柔的前提下一動無有不動,首先要把人體從頭至腳各部關節***頸、脊、尾、肩、肘、腕、胯、膝、踝***鬆開***幹太極推手過程中,在對方相當壓力之下,仍能保持各個關節鬆開,才是所需的鬆柔***,並要求溜臀、裹襠、收腹、吸腹股溝、含胸、拔背、鬆頸、扣肩、虛靈神項、中正安舒。

  用這樣的身形練拳,可使氣機在經絡中更加暢通無阻,迴圈無端。練拳時特別要注意命門穴要有微向後撐之意,形成前後對撐之勢,帶動兩胯微微旋轉,身形保持中正,才能支撐八面,旋轉自如。

  而且腰***命門***是上下銜接之關鍵。命門者,生命之門戶。真陰真陽所居之處,乃原氣之所在,為太極之樞紐。故《十三勢歌訣》說“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

  在楊式太極拳整體運動轉換過程中必須做到上下相隨,內外相合

  連綿不斷。使全身所有內外組織器官都在進行有機協調地運動。再與呼吸吐納,神意內守結合,體會太極陰陽之變化,使全體上下、左右、前後,以及手足腰胯旋轉運動皆符合太極之理。

  使自身達到內外合一,神氣合一,從而產生純真中和之內氣。

  先人曾雲打拳以調養氣血,呼吸順其自然,掃除妄念,卸盡濁氣,先定根基,收視返聽,含光默默,調息綿綿,操同內守,注意玄關,功久則頃刻間水中火發,雪裡花開,兩腎如湯煎,膀胱似火燒,真氣自足。任督猶車輪,四肢若山石。

  無念之發,天機自動。每打一勢,輕輕執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執行,則水火自然混融。用功日久,周身混沌,極其虛靈,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亦不知神由氣生,氣自有神,周身中正,不思而得,不勉而中。

  不知所以然而然,亦不知任之為督,督之為任,中氣之所以為中氣也。時措成宜,自然合拍。此言任督之降順逆,佐中氣以成功。氣動由腎而生,靜乃歸於腎。一呼一吸,真氣之出入,皆在於此。
 

楊式太極拳的特點及拳法風格
太極拳的練身作用功效是什麼
相關知識
楊式太極拳慢練的四大好處
楊式太極拳站樁的四大要點
太極拳修心的四大好處
對傳統楊式太極拳認知的五大誤區
太極拳健身的四大妙處
楊式太極拳功架的習練技法
楊式太極拳步法的練習方法和注意事項
楊式太極拳雲手的正確練法
楊式太極拳習練技法的方法
楊式太極拳起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