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寓言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增損一字;賞以千金.形容文辭精妙;不可更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

  戰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作了一筆中外歷史上最大的投機生意。他不惜散盡千金,把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王子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之後,為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封呂不韋為丞相。呂不韋由一個商人搖身一變,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成了百官的代表,朝中的大小官員嘴上不說,心裡卻很不服氣。呂不韋也知道他的政治資歷太淺,人們可能在私下議論,他覺得提高聲望是讓人們服氣的最好辦法。但怎樣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時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呂不韋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

  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以此來樹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對說:“這辦法有百害無一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了。重要的是戰爭風險大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萬一戰爭失利,結果會適得其反。”

  有人說:“我們知道孔子的名聲很好,那是因為他寫了部叫《春秋》的書,孫武能當上吳國的大將,是因為吳王先他寫的《孫子兵法》,我們為什麼不能寫部書,既能揚名當世,又能垂範後代呢?”

  呂不韋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命令門客立即組織人員撰寫。

  呂不韋當時有三千門客,很快寫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書名提作《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咸陽城門上,併發出佈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

  佈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來自討沒趣。於是“一字千金”的佳話便留傳至今。

  典故

  西安碑林內有塊《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寫一碑的奇事: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竟然寫了200年後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驗碑上的每一字,確是王羲之的手筆;誦唸碑文內容,也確是唐太宗為玄奘和尚撰寫的《聖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這座《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是玄奘和尚從印度帶回的佛經,由他精心譯成後,請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記及玄奘的謝表,通稱《三藏聖教序碑》。此碑立於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當時朝廷要把它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型來刻碑。長安洪福寺高僧懷仁知道此事後,感到是佛教界的光榮,因此,下決心承擔此任。經過懷仁和尚到處尋覓,終於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個一個地蒐集起來,成了這塊王羲之字型的《聖教序碑》。

  傳說懷仁在集字過程中,有幾個字怎麼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請朝廷貼出告示,誰獻出碑文中急需的一個字,賞一千金。這就是“一字千金”的來由,也是文壇上的佳話。後人把此碑的拓本稱作《千金貼》。

  現代版

  5月25日,微博中@倪大叔叔發訊息稱,“有訊息說,井柏然的字型被某字型檔看重,正在溝通購買事宜,別以為買字型是小買賣,這版權至少價值300萬!井柏然真的賣的話,他至少需要寫3000個常用漢字。仔細想想,每個字1000塊,一字千金也是醉了!”

緣木求魚的歷史典故介紹
拔幟易幟的故事
相關知識
一字千金寓言故事
一字千金成語故事
一字千金的典故
字自編寓言故事
字少的寓言故事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大全精選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
一字千金的典故是什麼
一諾千金的小故事
呂不韋一字千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