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發展_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比較
孟子的思想部分繼承了孔子的思想,有繼承就有發展,那有什麼表現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發展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孟子對孔子思想發展的表現
第一,從反對“用田賦”到“制民之產”,孔、孟維護不同的經濟關係,孔子維護的是奴隸制的經濟關係,孟子所維護的已是封建的經濟關係了。
第二,由鼓吹禮治到宣揚仁政,孔、孟維護不同的政治制度。孔子所主張的是奴隸主貴族專政的禮治。孟子的禮,被賦予了封建性政治涵義的倫理道德規範。並把建立“合理”的封建土地關係即“經界”與緩和階級關係作為仁政的重要內容。
第三,從尊君到輕君,孔、孟對國君態度有變化。孔子把國君看得至高無上,即使是無道之君,也決不能反對;孟子則明確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在孟子看來,國家的臣民可以選擇君主,要以君主是否實行仁政、王道為準繩,把新興地主階級“得天下”、“王天下”的事業看得高於一切。
第四,從畏天命、重人事到盡心、知性、知天,孟子吸取與改造了孔子的哲學思想,創造了天人合一論的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比較
孔子:更關注貴族,士人以上級別的階級利益,這是儒家思想有等級的“仁愛”思想的體現,本來儒家的政治主張就是維護貴族階級利益的。孟子:最關注民生,老百姓的利益,可以說孟子是最關注民生的先秦思想家,甚至超過了以“兼愛”為思想的墨子。荀子:是比較有爭議的,甚至有人認為他是法家思想,所以他的思想比較切合社會實際。荀子有“人性本惡”之說,其實應該是“人性向惡”,兩個的差別是,前者是本性是惡,後者說的是有可能向惡。
孔子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和思不能偏廢。他指出了學而不思的侷限性,也道出了思而不學的弊端。主張學與思相結合。只有將學與思相結合,才可以使自己成為有道德、有品位.有學識的人。這種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動中有其值得肯定和借鑑的價值。
孟子認為學習要專心致志,他舉例說,從前有個弈秋是當時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一個人聽得專心,另一人卻思想開小差,在想著拿弓箭射天鵝.結果後者的成績自然不如前者了.所以孟子指出:“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就是不要心不在焉,要專心致志才能學習得好。
荀子飽含實踐經驗的學習理論,是他完整思想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今夭,我們學習和研究他的學習理論,對於發展教育科學理論,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人才,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戰國思想家荀子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