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機方面論文
公共危機是社會生活中突然發生,對社會秩序產生嚴重影響,給社會造成嚴重損失的事件。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談公共危機管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近幾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髮展,網民數量迅速增加,根據2016年《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1.7%,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路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相較於傳統環境公共危機而言,網路環境下的公共危機具有傳播速度快、波及的範圍廣、控制的難度大、事件的常態化以及匿名傳播等幾個特徵,這些特徵對公共危機管理既帶來了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公共危機管理具有截然不同於傳統環境的特點,傳統社會環境下公共危機的應對之策難以發揮作用,探討網路環境下公共危機管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於從容應對危機至關重要。
1網路環境下公共危機管理面臨的機遇
1.1網路環境有利於及時發現公共危機
政府作為公共危機管理的主體,防範可能產生的危機是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及早掌握危機萌芽資訊,採取適當措施及早化解公共危機會大大降低危機造成的損失。在網路環境下政府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廣泛收集各方意見,與各方進行互動交流,這一方面克服了傳統環境資訊的單向傳播的弊端,也通過互動溝通交流更好地瞭解社情民意;另一方面更為廣大網民創造機會充分表達意見及建議,滿足其參政議政的願望,擴大與民眾的合作,加強了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中對民眾的信賴,通過發動網民的力量,從社情民意中及時發現危機源頭,大大降低公共危機發生的頻率。
1.2網路環境有利於公共危機管理中資訊公開
傳統環境下資訊傳播速度慢、傳播範圍小,發生公共危機事件公眾很難立即獲悉,危機資訊傳遞主要是廣播、電視、報紙、雜誌,這些媒體的時效性都不強,公共危機管理過程大多數民眾更是難以知曉,資訊公開比較困難。而網路環境具開放性,資訊傳播範圍廣、速度快,在公共危機發生時,政府可以迅速低成本地利用各入口網站、微博、論壇等及時釋出危機事件進展狀況、政府公共危機管理採取的舉措等資訊,網路環境為公共危機管理中的資訊公開提供了便利。
1.3網路環境有利於實現公眾監督
傳統環境下,電話、信件、信訪部門等監督渠道耗時費力,同時由於政府既是資訊的傳播者也是資訊的把關人,公眾只是被動地接受資訊,公眾的監督權力的行使困難重重,民眾的訴求渠道很少,出現問題往往得不到解決,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公眾對政府產生一定的怨氣和不信任政府,使政府在公眾中的威信降低。而在網路環境下,網際網路的開放性、匿名性、便利性為公眾提供了理想的表達訴求的平臺,公眾可以利用網際網路表達自己對政府工作及政策的意見和建議,把自己看到的事情圖文並茂地公之於眾,引起公眾的關注,使政府部門不能迴避,使政府的行為置於公眾的監督之下,讓廣大民眾能夠更好地行使監督權。
2網路環境下公共危機管理面臨的挑戰
2.1網路環境資訊傳播的高速度對公共危機管理的時效性提出了挑戰
當今,網路媒體廣泛佔據社會各個領域,成為主流媒體。網路環境資訊傳播的速度飛快,公共危機的傳播較傳統環境危機而言更為迅速,傳播的載體形式也比傳統環境更豐富多樣,也更為便捷。當發生公共事件時,網民利用手機等即時通訊工具實時傳播基於個人立場的危機資訊,特別是在事件真相不明、資訊不完整的情況下,各種猜測、各種謠言充斥著微博、論壇、微信朋友圈等;與傳統環境下的傳播方式不同,網路環境下的公共危機事件除了進行單向傳播以外,還可以通過互動的形式進行傳播,當負面資訊在網路中快速地聚集起來,極易形成公共危機。正是受傳播渠道、傳播方式等因素的影響,網路環境下的公共危機傳播速度遠遠超過傳統環境的公共危機,使得在傳統環境下公共危機明確的潛伏期和爆發期的界限變得模糊,迅速推動著公共危機進入爆發期。在傳統環境下政府可以通過資訊過濾、議程的設定、資訊的嚴密稽核等必要措施把處於潛伏期可能形成的公共危機事件平息。而在網路環境下的危機資訊傳播的速度幾乎是用秒來進行計算的,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政府很難有充足的公共危機管理的準備時間和處理時間,潛伏期與爆發期時間間隔非常之短暫,幾乎在不經意之間,公共危機就已經爆發,這些都對公共危機管理的時效性提出了挑戰。
2.2網路環境下危機波及的範圍對公共危機管理的可控性提出了挑戰
在傳統環境下,資訊的傳播主要是報紙、雜誌、電視、廣播等,不管是從資訊的生產還是資訊的傳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傳播的速度慢,傳播範圍小、傳播內容經過了過濾,資訊產生的影響小,如果發生公共危機事件政府比較容易控制。而在網路環境下,首先,資訊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產生的公共危機事件通過網際網路迅速傳播和擴散,所輻射的範圍特別廣,再加上資訊在網路媒介上不受任何時間、地點或傳播主體的限制,能在瞬時傳遍全國甚至是全球,公共危機資訊的傳播範圍和影響範圍幾乎能被無限地擴大,公共危機管理中要把危機資訊控制在一定的範圍是非常困難的。其次,資訊量巨大。網路環境下幾乎每秒中都會產生海量的資訊,隨著危機事件的發生,危機事件的資訊和廣大民眾在網際網路上反饋的資訊共同構成了龐大的資訊流,危機管理要對這些資訊流進行控制和把握是比較困難的。再次,資訊源頭複雜。網路環境下的公共危機一旦形成,要想在短時間內對引發危機的資訊源進行查詢和控制也是比較困難的,更為困難的是面對各種不同的利益主體、難以計數的網站、微博、論壇、朋友圈等想要阻止或防範危機資訊的傳播與擴散幾乎是不可能的。另外,網路上傳播的資訊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食品安全、生產安全、就業、房價、官員的清廉等,一旦某一方面出現問題,資訊會迅速地傳播和擴散,使事件在一定時間內成為社會的焦點。同樣,網路環境下的公共危機事件也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涉及的群體和影響範圍也難以限定,影響的深度很難進行精確的預測和限定,這些都對公共危機管理的可控性提出了挑戰。
2.3網路環境下公共危機事件的常態化對政府應對危機的能力提出了挑戰
所謂常態化是指事件趨向於正常化的一種狀態。在傳統環境下,公共危機發生的頻率較低,資訊傳遞速度慢、傳遞內容經過篩選,傳遞的範圍一般與人們社會活動範圍一致,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中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可以成為解決危機事件的主宰者,危機較易得到解決。而在網路環境下資訊的傳遞變得更加的容易、更加的快捷,再加上我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整個社會處於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問題頻發,導致公共危機的產生的可能性增大。而每一危機事件的成因複雜,並且出現各種危機事件互為因果、相互交叉,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傳播和擴散,危機的解決難度不斷增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危機事件的關注已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狀態。同時,對危機事件保持密切的關注也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公共危機事件越來越呈現出一種常態化的特徵,成為社會公眾和廣大網民社會生活的一種經常性事件,受到普遍關注。網際網路的開放性,給所有人拓展了公共空間,為所有人發表意見和參政議政提供了便利,每個網民都有機會成為網路資訊的釋出者和接受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際網路這一平臺隨時發表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對社會熱點或公共事件的看法,網際網路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種媒介,一方面,使公共危機事件的發生隨著網際網路迅速傳播,另一方面網路也成為引發公共危機事件的源頭,在網路環境下的公共危機事件發生的頻率也越來越多,表現為不同領域、不同型別、不同源頭的公共危機交錯或同時發生,這些都對政府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提出了挑戰。
2.4網路的匿名性對公共危機管理中資訊可信度及危機資訊源頭的甄別提出了挑戰
在傳統環境下政府可以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對傳播媒介和傳播行為進行規範,並且資訊在傳播之前要經過嚴格的稽核,經過層層把關,只有經過稽核的資訊才可以被傳播,因此在傳統環境下政府檢測和控制資訊傳播要簡單和容易,一般情況下資訊的真實性都可以得到保障,資訊的源頭非常容易把握。而在網路環境下,網路的匿名性一方面為公眾表達自己的真實意願和觀點提供了條件,可以讓公眾的意願和觀點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網路的匿名性也給謠言和偏激的言論傳播提供了溫床,公共危機管理者針對海量的網路資訊要逐一去查實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很多虛假資訊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人們心理的恐慌,成為引發公共危機的資訊源;並且網路的匿名性使虛假資訊的釋出者身份一時難以確定。而網路作為政府公共危機管理中進行輿情收集的主要渠道,面對冗雜無章,真假難辨的網際網路資訊要確定其來源和可信度真是難上加難,這會對政府公共危機管理造成極大的困擾甚至會導致政府在危機管理中做出錯誤的決策,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因此要在海量的匿名者釋出的資訊中甄別出資訊是否可信、資訊的源頭何在,這些都對公共危機管理者提出了挑戰。
2.5網路環境下資訊的共享性及開放性對政府的公信力提出了挑戰
在傳統環境下資訊傳播由少數人掌握,大多數人是資訊的接受者,資訊的釋出又經過層層稽核,大多數資訊能否被公眾接受主要取決於資訊的來源是否權威,是否來自官方及專家,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中具有很高的公信力。而在網路環境下,資訊是開放的、共享的,任何公民都可以很輕鬆地獲取資訊,資訊能否被公眾接受不再完全取決於資訊的來源是否權威,人們更願意去通過網際網路獲取更多的資訊來決定是否接受某一資訊或觀點。在公共危機事件管理中,公共危機管理者出於種種考慮在處理危機過程中一貫對危機事件的始末及真實情況遮遮掩掩,危機資訊遲遲不公佈,在這種情況下網路中的各種著名的論壇、大V的微博、QQ、微信朋友圈等就成為人們獲取危機資訊的主要來源。並且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公民意識的增強,公眾對危機資訊知情權的訴求變得尤為迫切,在訴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民眾就會對危機事件處理中政府的相關舉措進行懷疑、猜測,造成公眾對政府資訊的公開情況產生不滿,致使政府公信力降低。再加上近幾年政府在公共危機應對中出現的不當言行,部分網民寧肯相信網路資訊而不願意相信政府及專家。因此網路環境下資訊的共享性及開放性對政府在危機管理中的公信力提出了挑戰。
3從容應對網路環境下公共危機管理面臨挑戰的對策
3.1利用網路迅捷的傳播,快速傳遞公共危機管理資訊
網路環境資訊傳播的高速度給公共危機管理的時效性提出了挑戰,但是網路環境資訊傳播的高速度也為公共危機管理的資訊的傳播提供了迅捷的工具。一方面,政府可以迅速低成本地利用各入口網站、微博、論壇等傳遞公共危機管理資訊,實時與各方互動,滿足各資訊需求者的知情權,回答網民的問題,解開網民的疑惑,及時傳遞政府的態度和立場,傳遞危機管理過程的各種資訊,讓民眾瞭解發生了什麼危機事件、危機事件的進展情況、政府採取的危機管理措施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政府在公共危機的解決過程中採取的措施、目前遇到的困難、需要提供的支援與幫助等資訊進行快速的傳遞,以便得到民眾對公共危機管理者的所作所為的理解、支援與幫助,儘快解決公共危機。
3.2不斷提高資訊監管水平,增強公共危機管理的可控性
網路環境下資訊傳播範圍廣、資訊量巨大、資訊源頭複雜、涉及眾多群體,這些都對公共危機管理的可控性提出了挑戰。對危機管理者來說只有不斷地提高資訊監管水平,讓可能引發公共危機的資訊及時被甄別出來,及早採取措施解決方為上策。政府可以通過設定敏感詞彙對網路資訊進行過濾等手段來限制資訊傳播的範圍,通過技術手段、法律手段來限制網路謠言的產生和傳播。同時利用網路的傳播範圍廣,政府對網路的監管權來設定議程、內容,儘快傳播危機管理者需要的資訊,增強對公共危機管理的可控性。
3.3建立健全公共危機管理預案,加強培訓、演練,不斷提高公共危機的應對能力
網路環境下公共危機事件已經呈常態化,常常一個危機事件還沒有解決,另一危機事件就已經發生,呈現不同地域、不同型別、不同領域、不同影響範圍的危機層出不窮,這些對政府應對危機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對公共危機的常態化通過建立健全公共危機管理預案,增強預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公共危機發生時及時啟動預案;針對預案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要加強對危機管理者的培訓、經常演練,不斷完善公共危機管理預案,通過培訓和預案的演練不斷提高公共危機管理者的應對能力。
3.4健全網路管理法規,推行網路實名制,不斷提高危機管理者資訊的甄別能力
在危機管理過程中,真實有效的資訊對於公共危機的化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公共危機管理者而言,要在海量的匿名者釋出的資訊中甄別其可信度及危機資訊源頭是非常困難的。針對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健全法律法規,推行網路實名制,讓每一個網路使用者對自己釋出的資訊負責,釋出謠言或虛假言論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不斷提高網民的自律意識,讓每一個網民在資訊釋出時對資訊的真實性負責。同時危機管理者要不斷學習、更新網路知識,在技術層面上提高網路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危機資訊的甄別能力。
3.5加強公共危機管理專業隊伍建設,提高運用網路能力,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
危機管理者在公共危機管理活動中是代表政府來履行管理職責。其應對公共危機的水平一方面會直接影響公共危機的解決速度及結果;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公信力的一種體現。在網路環境下資訊的共享性及開放性會把政府危機管理過程中的每一句言辭、每一個舉措記錄在案,不斷放大,危機管理者的不當言行不僅不能有效地解決危機還可能造成新的危機,使政府的公信力受損。因此加強公共危機管理專業隊伍建設,提高公共危機管理者的專業素養,不斷提升公共危機管理者的應對水平,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熟練運用網路技術手段,準確傳遞政府的聲音,儘快解決危機,在公共危機管理中不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參考文獻:
[1]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
[2]杜楊芳.網路環境下公共危機形成機理及防範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12***5***.
[3]李躍.新媒體時代我國公共危機管理研究[D].濟南:山東師範大學,2015***5***.
[4]胡百精.網際網路、公共危機與社會認同[J].山東社會科學,2016***4***
篇2
談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問題及對策
摘要:現今,我國進入公共危機頻發時期,但公民參與積極性差,旁觀心理較強,參與能力薄弱等問題依舊在公共危機管理中有待解決。企業作為社會的經濟細胞,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不應該置身事外,將公共危機視為公共管理部門的職責,應該積極承擔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參與社會公共危機的管理。
關鍵詞:企業責任;公共危機管理;社會責任
歷史發展程序中,不斷擴張的資本帶來貧富差距拉大、僱傭關係衝突等問題。近百年來,公共危機管理問題也在中國日益凸顯。目前我國面臨的公共危機大多是有關資源和***方面的危機,企業在此過程中對社會和環境的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下面講公共危機管理中企業參與度低的原因以及企業能夠提高公共危機管理參與度的措施。
1公共危機管理中企業參與度低的原因
由於政府單方面參與公共危機管理中的能力有限且成本投入太高,這就需要企業從公眾中挺身而出參與公共危機管理,與政府之間相互合作和配合,以便更好的化解公共危機,因此企業參與對於公共危機的管理具有不可磨滅的必要性。企業難以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對企業參與危機管理的意識淡薄、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積極性較差、企業缺乏參與危機管理的法制化觀念等,下面具體展開論述。
1.1政府對企業參與危機管理的意識淡薄
過去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得傳統的危機管理模式得不到及時的轉變,形成了政府決策忽視了企業參與的重要性,而企業淪為執行者,被動執行政府的決策的局面。然而政府的能力有限,並不能完全承擔公共管理與服務的所有內容,目前的一些經濟問題暴露出政府過分干預公共危機管理存在加劇權利不平等、濫用行政權力、憲政體制缺陷等弊病。
1.2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積極性較差
臣民型的公眾文化自古形成,在歷史程序中根深蒂固,這使得公眾參與政治的熱情缺乏,公眾缺少對國家事務管理的興趣和責任,在處理公共危機管理的問題上,缺少主觀能動性,沒有主人翁的意識。同時企業自身追求利潤效益最大化的特點,使得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的積極性受到束縛,企業更多的以利益評估投入的可能性,因此公益性的投入由於企業自利性的弊端也會打擊其參與積極程度。
1.3企業缺乏參與危機管理的法制化觀念
法律制度中危機管理的部分仍處於尚待完善的初級探索階段,已經公佈的關於處理公眾危機的法律條文,也沒有對公眾參與公共危機管理表示明確贊同或者默許,對公眾參與危機管理的職責和途徑等方面的提供也模糊不清。公眾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行為得不到法制化的保障,也不利於政府提高對公眾參與危機管理的意識,公眾想要參與危機管理的願望也無法通過制度化的法律制度得以實現。
2企業提高公共危機管理參與度的解決對策
上面已經對企業難以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形成原因進行了大致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共危機管理中企業參與度低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政府過分干預、企業自身意識薄弱、危機管理的法制化欠缺。根據以上資訊,針對不同的形成原因應採取不同的解決對策,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才能對症下藥解決企業在公共危機管理中參與度低的問題。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加強政府對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支援
政府需要充分重視公眾參與的社會力量,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質詢權,將公眾參與深入公共危機管理的各個環節,最大程度的發揮公眾的參與作用。政府還應該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機資訊中心,將公共危機管理的資訊及時公佈出去,方便企業及其他公眾參與其中,也便於更快更廣泛的收集各方面的反饋,幫助政府最終做出正確合理的決策,最大程度的減少決策失誤。政府也需要積極做好各方面的宣傳工作,在全社會倡導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鼓勵企業及公眾積極參與到公共危機管理中來,為化解公共危機做出努力。
2.2提高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社會責任感
企業應該意識到社會責任是公眾應履行的義務,瞭解自身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職責,在危機來臨時積極配合和支援政府的工作,在自身能力範圍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的給予公共危機物質層面或精神層面的支援,提高自身應對危機的技巧和參與危機管理的水平。企業還需要培養自身的公眾意識,培養企業社會責任感和公益奉獻精神,發揮企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積極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全過程,帶動全社會學習志願者精神。
2.3提高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社會責任感
第一,應明確公眾的參與權,將公眾參與的形式作細緻的程式性規定,使得公眾想要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願望得以真正實現。第二,在法律制度中明確公眾參與的法律範圍、法定程式、合理途徑等,讓公眾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細節得到制度上的保證,將公共危機管理制度推向法制化。第三,政府也需要對公眾參與的程度範圍進行限制,適當發揮政府幹預的調節作用,以便更好的推進公眾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過程符合法律制度的規範。
2.4政府鼓勵企業設立激勵機制
從人對社會的貢獻和社會責任的角度進行分析發現,每個人都是經濟人,因此適當的激勵機制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工作積極性,使其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政府部門要採取措施鼓勵企業儘可能的設立相應的激勵機。在構成企業整體價值觀中適應的引入相應的社會責任,使其更好的參與到公共危機管理之中。初期激勵機制可能起到的作用並不明顯,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且市場方針處於穩定期後,將會具備更好的推動作用,提高危及管理質量。在設立的專項預算中,企業也要適當的將一部分資金作為給員工的物質獎勵,從而更好的提高員工公共危機管理的積極性。
3總結
公共危機面臨的問題眾多,形成的原因也各有差異,但是總結來說,主要是三個方面,即:政府幹預過多、企業參與度低、體制規範不完善。因此企業要參與公共危機的管理就需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同政府達成合作共識,提高企業自身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積極性,促進危機管理法制化機制的完善。公共危機具有較大的影響,建立更加完備的公共危機管理機制是必要的,這需要除企業外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芳.公共危機管理中的制度創新研究[J].雲南行政學院學報,2013***03***:122-124.
[2]喬淼,王利娜.非傳統安全維護與公共危機管理問題研究[J].前沿,2013***20***:130-131.
[3]龍獻忠,蒲文芳.危機管理中政府與第三部門組織的互動[J].江西社會科學,2013***07***:186-190.
公共政策方面碩士生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