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佝僂病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9日

  佝僂病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疾病。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1.佝僂病的病因是日光照射不足,尤其在冬、春季紫外線不足,又因冬季寒冷戶外活動較少,故易發生佝僂病;

  2.小兒餵養不當,食物中鈣、磷含量較少,或比例不當,也會影響鈣、磷的吸收;

  3.單純用穀類食物餵養時,因其中含有大量植酸,容易與小腸中鈣、磷結合成為不溶解的植酸鈣,而影響鈣、磷吸收;

  4.生長過快、早產、雙胞胎也易發生佝僂病;

  5.慢性腹瀉、肝膽系統疾病、慢性腎臟病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及代謝;

  6.長期應用苯妥英鈉、魯米那等藥物,可加速維生素D的分解和代謝,均可引起佝僂病。

  胎兒期佝僂病的預防

  1.孕婦要多晒太陽和多戶外活動2.孕婦要多喝牛奶3.孕婦在孕期的5個月以後,開始每天補充適量的鈣***500毫克左右,相當於金箍棒成人鈣片6粒左右***4.於妊娠中、晚期補充維生素D;每天400~800IU。

  嬰兒期***一歲以內***是重點:

  1.寶寶要多晒太陽和戶外活動,這一點作為第一點,也是最最重要的,也最經濟、最有效。

  2.從滿月開始,每天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建議每天400~800IU***相當於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魚肝油要每天吃,一直堅持到1歲半左右。

  3.提倡母乳餵養,哺乳期間媽媽要補充適量的鈣劑、魚肝油和多晒太陽,每天喝奶粉。

  4.寶寶6個月以後要每天補充適量的鈣劑。

  5.多喝奶、晒太陽。

  注意晒太陽和戶外活動是有一定區別的。戶外活動不一定等於晒太陽。

  晒太陽是指人面板直接接受陽光的照射。而且,每天照射的時間0.5~1小時。冬天可以接受陽光照射的部位為臉、小手和小腳、屁股等。家長要根據具體情況 自行把握照射的時間和方式。魚肝油務必保證每天一粒,如果今天忘了,第二天就要吃兩粒了,這樣才能確保每天一粒。魚肝油和晒太陽要互相結合和互補。例如如果很長時間陰天,晒不到太陽,那麼,每週可以吃9粒魚肝油。

  此時,補鈣的量6~12個月:每天100毫克12~24個月:每天 150~200毫克2歲以後:每天250毫克建議的奶量4個月以內:全部吃奶4~6個月:每天1~2次輔食,其他吃奶6~8個月:600~800毫升 9~12個月:800毫升以上1歲以上:600毫升左右2歲以上:500毫升左右。

  一般而言,按照以上這個劑量來補充維生素D,是不會出現中毒的,這一點家長朋友們完全不用擔心,加強佝僂病的預防更需要家長們每天的堅持與關注。

  佝僂病的中醫辯證治療法:

  肺脾氣虛證

  表現:形體虛胖,肌肉鬆軟,面色少華,納呆,大便不調,多汗,睡眠不寧,囟門開大,頭髮稀疏易落,可見枕禿,易反覆感冒,舌淡、苔薄白,指紋淡,脈細軟無力。

  治法:健脾益氣,補肺固表。

  方藥:人蔘五味子湯加味。

  組成:人蔘、白朮、茯苓、五味子、麥冬、天門冬、黃芪、炙甘草等。

  加減:汗多者加煅龍骨、煅牡蠣固澀止汗,夜驚、睡眠不寧、煩躁者加炒酸棗仁、夜交藤,大便不實者加蒼朮、山藥、白扁豆。

  脾虛肝旺證

  表現:煩躁夜啼,驚惕不安,面色少華或面色萎黃,頭部多汗,發稀枕禿,囟門遲閉,出牙延遲,納呆食少,坐立行走無力,夜啼不寧,易驚多惕,甚則抽搐,舌淡、苔薄,指紋淡青,脈細弦。

  治法:健脾柔肝,平肝息風。

  方藥:益脾鎮驚散加減。

  組成:人蔘、白朮、茯苓、硃砂、鉤藤、煅龍骨、煅牡蠣、炙甘草、燈心草。

  加減:多汗者加五味子、癟桃幹,睡中驚惕者加遠志、珍珠母、殭蠶,抽搐者加全蠍、蜈蚣,夜啼不寧者加蟬蛻、竹葉。

  腎精虧損證

  表現:面白虛煩,形瘦神疲,納呆乏力,多汗肢軟,筋骨萎軟,立遲、行遲、齒遲,頭顱方大,肋骨串珠,手鐲腳鐲,雞胸龜背,下肢畸變,舌淡、苔少,指紋淡紫,脈細無力。該期已有明顯骨骼畸形後遺症。

  治法:補腎填精,佐以健脾。

  方藥:補腎地黃丸加減。

  組成:紫河車、熟地黃、肉蓯蓉、巴戟天、菟絲子、山茱萸、枸杞子、山藥、酸棗仁、遠志。

  加減:多汗者加黃芪、煅龍骨、煅牡蠣,乏力肢軟者加黃芪、黨蔘,納呆者加砂仁、陳皮、佛手,面白者加當歸、白芍。

  佝僂病雖然主要是由於維生素D引起的,而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佝僂病如遺傳性、獲得性或腫瘤性低磷血癥,腎病綜合徵、慢性腎衰竭和腎小管性中毒等,則需要遵循如上所述原則,選擇佝僂病的中醫辯證治療法,首先治療原發病方能標本兼治。

小孩白血病的原因
引發糖尿病的原因
相關知識
引起佝僂病的原因
引起艾滋病的原因是什麼
引起白化病的原因
佝僂病的原因是什麼
引起頸椎病的原因有哪些
發生佝僂病的原因
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有哪些
白血病是如何引起的_引起白血病的原因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佝僂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