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王昭君簡介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漢族,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中文名:王嬙
別名:王昭君、明妃
國籍:漢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南郡秭歸
職業:宮女,閼氏
主要成就:維護漢匈關係長期穩定
代表作品:《怨詞》
配偶:呼韓邪單于,復株累若鞮單于
兒子:右日逐王,須卜居次,當於居次
典故:昭君出塞
陵墓:一說內蒙呼和浩特一說晉西北朔州
王昭君出塞之謎:
王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讓風華絕代的王昭君在歷史上據有一席之位。
這個故事在《漢書·匈奴傳》和《後漢書·南匈奴傳》等正史中都有所記載。但有關她出塞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一種最流行的說法是,王昭君因自傲,未買通畫工毛延壽,因而被醜化。未能遭皇上寵幸的昭君覺得在宮中沒有意思,於是自請去匈奴。經漢元帝同意,她便出塞去和親了。
據《漢書·元帝紀》和《西京雜記》所載:“王昭君,西漢南昭秭歸***今屬湖北***人,名嬙。”晉時為避司馬昭諱,她又被稱為明君和明妃。相傳,她是齊國王襄的女兒,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17歲的王嬙被選入宮中,漢元帝是按畫工的畫像選宮女的,為了能被皇上召幸,深居後宮的宮女們,總想讓畫工把自己畫得美點。所以,她們不惜花費重金賄賂畫工。
王昭君初入宮廷,第一不懂這些規矩,因而沒有準備這筆賄金;二來覺得自己天生美貌,不怕皇上不召見。據說,畫工毛延壽在畫王昭君的眼睛時,便開口說:“畫人的傳神之筆在於點睛,是一點千金呀!”對毛的暗示昭君雖心領神會,但沒有買他的賬,反而譏諷了他幾句,毛延壽見她如此傲慢,便把那點該點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點到了她的臉上。多了這麼一點,王昭君因而苦守了不知多少時光。
這時,恰好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要與漢人和親。王昭君久居深宮,覺得面見聖上無望,積怨甚深,便主動要求離漢宮去匈奴。漢元帝原想她毫無姿色,因此同意了她的要求。
到了呼韓邪單于與昭君離開的那一天,漢元帝見王昭君丰容盛飾,美冠漢宮,不禁大吃一驚。他本想留下她,可是怕與人失信,只好忍痛割愛,讓王昭君出塞和親。據傳,後來漢元帝對畫工毛延壽大為惱火,想要殺掉毛延壽等畫工。
王昭君到了匈奴,生兒育女,儼然一個賢妻良母。可是好景不長,沒幾年,呼韓邪單于駕崩。閼氏之子繼位。依匈奴習俗,王昭君要嫁給繼子為妻。昭君不從,上書漢朝要求回漢宮。此時元帝已死,成帝即位,成帝敕令她從胡俗,無奈之下昭君又成了單于閼氏。又傳,王昭君覺得屈辱,最後服藥而死。
歷史上還有一說,王昭君之所以出塞,是毛延壽設下的救國計策。宮廷畫工見王昭君美貌異常,怕漢元帝貪戀其美色而步紂王后塵,於是將昭君有意醜化。後漢元帝見昭君真面目雖想反悔但最終忍痛割愛。歷史上一些文人大大讚揚了毛延壽此舉,認為他這樣做不但使元帝免於沉溺女色之禍,而且昭君出塞確實對邊疆的安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正史中記載,王昭君出塞和親,對漢邊疆的安寧確實起了積極的作用。從此,漢匈關係和睦,這說明政治聯姻對於漢匈外交起到了積極作用。
王昭君為何出塞?
作為歷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雖在《漢書。匈奴傳》和《後漢書。南匈奴傳》等正史中有所記載,但是,對於她為何出塞匈奴,歷來眾說紛壇,貶褒不一。
王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今屬湖北***人,名嬙。晉時為避司馬昭諱,時人也稱她為明君和明妃。據傳,她是齊國王襄的女兒,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她年方17,被漢元帝選入宮中,漢元帝是按畫工的畫像選宮女的,深居後宮的官女們,為了能被皇上幸召,總想把自己畫得美點。所以,她們不惜重金賄賂畫工。王昭君初入宮廷,一來不懂這些規矩,所以沒有備下這筆賄金;二來自恃美貌,不愁皇上不召見。據說,畫工毛延壽當畫到王昭君的眼睛時,便啟口說:“這畫人的傳神之筆在於點睛,真是一點千金呀!”昭君對毛的暗示雖心領神會,但她並沒有買他的賬,相反諷譏了他幾句便離去了。毛延壽見她如此傲慢,便把那點該點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點到了她的臉上。就是這麼一點,竟讓王昭君在掖庭裡苦守了不知多少時光。
這時,恰好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要娶漢人女子為妻。元帝正苦於無法抵禦匈奴的侵犯,見到呼韓邪單于來朝求娶,覺得正是開展政治和親外交的好時機,於是便賜給他五名宮女。王昭君久居深宮,面見聖上無望,積怨甚深,聽說匈奴前來求親聯姻,便主動要求離漢宮去匈奴。漢元帝只知她缺少姿色,因此同意了她的要求。
到了呼韓邪單于臨別的那天,漢元帝見王昭君丰容盛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不禁大吃一驚。他本想把她留下,可是怕失信於人,只好忍痛割愛,讓王昭君出塞和親。據傳,漢元帝由此對畫工毛延壽大為惱火,遂有殺毛延壽等畫工之說。
王昭君到了匈奴,生兒育女,盡了賢妻良母之責。可是好景不長。沒幾年,呼韓邪單于駕崩。其前閼氏之子繼位。根據匈奴習俗,王昭君要嫁給他為妻。昭君不從,上書漢朝要求回漢官。此時元帝己死,成帝即位,成帝敕
令她從胡俗,昭君無可奈何,又成了後單于閼氏。據傳,王昭君積愁太深,最後服藥而死。
據傳王昭君死後,葬於匈奴,墓地在今歸化城南30裡處。北方秋冬草木枯落,王昭君墓旁樹木皆青,方向朝南。杜甫詩有“獨留青冢向黃昏”之句,後傳為“青冢”。
從上面記傳的情況看,王昭君為何出塞應這樣解釋:王昭君因自傲,未買通畫工毛延壽,結果被醜化。美貌的昭君因此得不到皇上的寵愛。她久留宮中實在無聊,於是自請去匈奴。經漢元帝同意,便出塞去和親了。
歷史上也有人認為,王昭君所以出塞,是毛延壽設下的救國計策。據傳,竟寧元年,王昭君以良家女被選入宮中。宮庭畫工毛延壽見其貌美非凡,生怕已經沉戀於女色的漢元帝更不能自拔而誤國,於是在畫王昭君肖像時,有意把她醜化了。漢元帝未能察覺。後來呼韓邪入朝要娶漢人女子為妻,漢元帝原想以醜送人,結果誤將王昭君送了出去。當見到昭君其真面目後,曾想反悔。無奈君主出言,駟馬難追。於是,只得忍痛割愛了。
歷史上一些文人認為毛延壽此舉實在高明。漢元帝好色,如果不把王昭君送出去,她有朝一日得寵。就會變為妲已式的人物,到時誤國殃民,後患無窮。有詩道:“延壽丹青本誑君,和親猶未斂胡塵。穹盧自恨嬪戎主,泉壤相逢愧漢臣。玉骨已消青冢底,香魂猶繞黑河濱。愁雲晴鎖天山路,野花閒花也怨春。”在這裡,毛延壽成了“忠臣唯有毛延壽,能送名妃出宮門”的大好人了。
據正史記載,王昭君出塞和親,對漢邊疆的安寧起了良好的作用。《漢書。匈奴傳》載:“王嬙字昭君,賜單于,號寧胡閼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師,為右日逐王。呼韓邪死,立雕陶莫皋為復株絫若鞮單于,復妻王昭君,生二女;長女云為須卜居次,小女為當於居次。新都侯王莽秉政,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昭君出塞和親,在呼韓邪父子當政時期,漢匈關係和睦,這說明政治聯姻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可是也有人認為,漢室謀臣如雲,猛將如雨,用婦人去安邦息事,實在是有傷國體。有詩說:“當年遺恨嘆昭君,玉貌冰膚染胡塵。邊塞未安嬪侮虜,朝廷何事拜功臣?朝雲鶴唳天山外,殘日猿悲黑水濱。十里東風青冢道,落花猶似漢宮春。”漢朝當時外戚宦官當權,王昭君出塞“為救蒼生離水火,甘教薄命葬煙塵”,這與當時的漢奸李陵、衛律相比較,功罪忠奸、是非曲直一目瞭然。王昭君為何出塞雖眾說紛壇,但她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故事流傳至今,誰也不會有不同意見。杜甫詩云:“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這是對王昭君一生的高度概括了。
水牢鮫舞之術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