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景點導遊詞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山東風景區的一些導遊詞,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山東青島嶗山華嚴寺導遊詞

  華嚴寺位於嶗山東麓返嶺後村西那羅延山半腰,是嶗山規模最大的佛寺,明代高僧憨山曾在“那羅延窟”面壁修行使這裡遠近聞名。華嚴寺系明代御史黃宗昌在崇禎年間罷歸故里即墨後出資修建,未成面毀於兵燹。清初由其子黃坦移址續修,順治九年***1652年***落成,始名“華嚴寺”,又名“華嚴禪寺”;1931年改稱“華嚴寺”。佔地面積4000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房屋120餘間。整個廟宇依山勢修建,為“階梯式”院落,佈局嚴謹,巨集偉而典雅。正北為大殿,系斗拱單簷雕甍歇山式建築。內尊釋迦牟尼塑像;東西兩廊為禪堂。由大殿側門再拾級而上,又一院落,是為後殿,內尊觀音;側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住持慈沾師。東北角有西式小樓五間;小院內植桂花、牡丹,十分幽雅。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青島市政府就設在這裡。

  寺僧屬“臨濟宗”。第一代住持慈沾是臨濟宗傳人。華嚴寺位於共經二十代,20世紀20年代是鼎盛時期,寺僧達80多餘人。藏經閣建在4米多高洞形的山門之上,呈方形;閣高8.2米,闊13.8米,深8米。閣中央大應立四稜形石柱,木構架為抬樑式屋頂,是重簷歇山式。四周遊廊貫通,環以雕欄,外簷木柱20撐頂,簷角飾“嘲風”,兩端飾“螭吻”。前為幕式牆,門窗結合在一起,穿堂門,無後窗,頂披黃綠琉璃瓦,雕甍高約40公分,鏤空雲龍。建築古樸典雅,集中體現了明代建築的藝術風格。閣內藏清順治九年***1652年***刊《大藏經》一部;元人手抄本《冊府元龜》一部,142冊,計1000卷,另外還有憨山手書條幅、於七畫像等。

  華嚴寺前西側有一塔院,四周環築圍牆,是寺中歷代住的藏骨。院中的一座七級磚塔埋葬著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師,有兩珠蒼松緊繞塔身,虯曲多姿,名“鬆抱塔”,60年代松樹枯死。與磚塔相對的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處。相傳是農民起義領袖於七兵敗出家,法名善和,圓寂後藏此墓之中。

  華嚴寺門前有一條直通海濱的公路,名“華嚴路”,是1930年寺僧仁棟鳩工破石條築成。沿路蒼松夾道,翠竹成林;有時,煙靄橫空,白雲嫋嫋,如九天幻境。路旁有石刻“煙嵐高曠”、“東瀛曉色”、“無風海濤”、“蓮池會海”等。

  經政府有關部分批准,華嚴寺現已開放為宗教活動場所。嶗山區在在積極制定規劃,即將在華嚴寺周圍建立國內唯一的以華嚴宗經典教義為依據的大型佛教文化風景旅遊區“華藏世界”。屆時,華嚴寺下方的“山海奇觀”,上方的“那羅延窟”,將與華嚴寺連為一體。在“華藏世界”中,將出現數千尊隨石形而雕造的佛像,蔚為壯觀。同時還將修建一座寶塔,紀念法顯從古印度求法歸國在嶗山登陸的歷史往事。

        山東青島嶗山華嚴寺導遊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您來青島嶗山參觀遊覽。青島地區大小山峰幾十座,嶗山則為大自然的神來之筆。

  嶗山風景區總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繞山海崖線長達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稱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嶗山氣候清新而溼潤,年平均氣溫為12.6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溫為-0.2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為23攝氏度。嶗山歷史悠久,古蹟薈萃。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創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後漢書.逢萌傳>>、<<南史.明僧銘傳>>等均有記載。

  嶗山自然景觀獨具天然特色。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山內群峰聳立、怪石嶙峋、層巒疊嶂、壁削如刀、澗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碧海無涯、山高林密、雲氣離合、嵐光變幻;海崖線曲折蜿蜒,或廣闊幽靜、煙波浩淼、或驚濤拍岸,谷應山鳴。

  嶗山名泉聖水富有特色。神水泉、聖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領風騷;潮音瀑、龍潭瀑等名瀑各具神韻。著名的青島啤酒和嶗山礦泉水均依此水釀就而成。

  嶗山林木蒼鬱、花繁草茂,區內僅古樹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樹齡高達2500餘年。山深處,春日一片翠綠,夏天濃廕庇日,秋季滿谷金黃,嚴冬則處處玉樹瓊花。

  嶗山以其山海奇觀、深邃幽靜之勝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譽,倍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詩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東海上,嶗山餐紫霞”的著名詩句。清代蒲松齡以嶗山風物為內容寫出了<<香玉>>、<<嶗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宮觀寺庵星羅棋佈,鼎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

  總之,清新而溼潤的空氣,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成了嶗山旅遊的豐富內涵。

  嶗山旅遊分南線、北線、東線,每條線如同一顆珍珠項鍊,串連著無數個景觀***點***。本文按照“嶗山一日遊”的習慣旅遊線路,介紹每條線上幾處主要景觀***點***,未及介紹的留等嶗山探勝者們自己去體味。2、基本旅遊線路***南線***

  太清宮--明霞洞--上清宮--龍潭瀑

  景點導遊:

  太清宮

  太清宮亦稱下清宮,當地人也稱下宮。位於嶗山南麓老君峰下,前臨黃海,一碧萬頃,背依七峰,峰巒竟秀,地勢清幽,竹林翁鬱,夏納清風,冬隔朔氣,素稱“北國小江南”。

  嶗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說,相傳鼎盛時期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而今可數者有十七處。據<<太清宮志>>記載:太清宮建於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為江西瑞州府高樂縣人張廉夫所建立。張廉夫,字靜如,號樂山,生於漢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後棄職入道。精研玄學,入終南山學道數載,得師傳道,來嶗山之陽,臨海之濱,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廟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宮”,這就是太清宮的由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唐朝末年,李哲玄東遊嶗山,又擴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這時,太清宮已初具規模。五代十國時期,道人劉若拙遊至嶗山,對太清宮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修繕。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處機從昆化山來嶗山講道。從此,嶗山道教,包括太清宮名揚天下,天下道眾多慕名而來,有的在此隱居潛修,有的在此著書立說。如張三丰、徐復陽等均在此修過道。

  明萬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宮發生了一起僧道之爭。僧人憨山大師與道人耿義蘭相互爭奪太清宮廟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鑾殿,歷時十多年,終以道人勝訴而告結束。現太清宮前“海邱奪遺址”碑刻的明萬曆十三年憨山大師建海邱寺於宮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毀寺復宮,就是記的這件事。

  太清宮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500平方米。廟宇共分三個院落,各立山門。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農”、“軒轅”三帝。

  太清宮古樹參天,院外“龍頭榆”又名“唐榆”,為唐朝天佑年間李哲玄所植。院內銀杏、古柏相傳樹齡更長。明朝所植兩棵耐冬樹,枝繁葉茂,每年冬盡春回,花開似錦,花期長達三個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的<<香玉>>篇裡所記的“香玉”、“絳雪”的故事,據說就是院中一棵紅牡丹和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是嶗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

  明霞洞位於昆化山之陽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為上清宮的一處別院。

  <<膠澳志>>載,明霞洞“建於金大定二年***公元1166年***”,洞巔“明霞洞”三字,相傳為邱處機所書。名道孫紫陽曾潛修於此。洞外石壁上嵌刻的<<孫紫陽疏>>載有其修行的始末。元代在洞側建有“鬥母宮”,奉佛教。明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重修時又建“三清殿”一座,清末建“觀音殿”一座。據說,這裡曾有過僧、道交替的歷史。

  明霞洞地勢高曠,景色幽麗,朝暈夕陽,雲霧繚繞,霞光山色變幻無窮,素有“明霞散綺”的美稱,為嶗山十二景之一。

  山東曲阜孔廟導遊詞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裡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巨集大,儲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絡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導遊詞嶗山巨峰風景區
蓬萊閣導遊詞6篇_很到位的介紹
相關知識
關於山東景點導遊詞範文精選五篇
山東景點導遊詞範文
山東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五篇
關於山東景點導遊詞精選五篇
山東景點導遊詞五篇
魅力山東景點導遊詞五篇
山東景點導遊詞
山東景點導遊詞英語
山西著名景點導遊詞範文
貴州梵淨山風景區導遊詞範文